[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N 1307经:本经赞誉修习八正道所成就的神通。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43

  1307经:本经赞誉修习八正道所成就的神通。

  人类发展至今,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对宇宙的认识可谓一日千里。但是外太空的许多领域,依然存在许多未知待解之谜。比如说,这个宇宙世界究竟有没有边际?当然,在佛教徒看来,提出这样的问题未免幼稚可笑,因为这个问题似乎属于佛陀的“十四无记”之范畴。那么,这个太空系里,究竟有没有一个“不生、不死、不老”之处呢?在本经中中,一位天子便谈到了这个似乎大而无当的问题。

  一位天子来向佛陀请教:“世尊!颇有能行过世界边,至不生、不老、不死处不?”

  佛陀回答:“无有能过世界边,至不生、不老、不死处者。”佛陀在此处并不是说到“世界边”乃至到达“不生、不老、不死处”完全不可能,这里需要厘清一个对象,即问的对象是天人,对他来说,欲完成这个任务,当然不可能;对于一般普通民众来说,更加不可能,故而天人对于佛陀的回答完全赞同,说“奇哉!世尊!善说斯义。”不仅如此,天人还对自己的宿命进行了一番回忆:

  “世尊!我自忆宿命,名曰赤马,作外道仙人,得神通,离诸爱欲。我时,作是念:我有如是捷疾神足如健士夫,以利箭横射过多罗树影之顷,能登一须弥,至一须弥;足蹑东西,超至西海。我时,作是念:我今成就如是捷疾神力,今日宁可求世界边。作是念已,即便发行,唯除食息便利,减节睡眠,常行百岁,于彼命终,竟不能得过世界边,至不生、不老、不死之处。”

  从天人的这番自述中,我们知道这位昔日的仙人也具有非凡的本领,也就是神足通。目前最快的速度大约要以“光年”来计算。从一个须弥至另一个须弥,估计也需要几年光年时间;而此天人在“以利箭横射过多罗树影之顷”便能从此须弥山而至彼须弥山,不可谓不神速了。然而,以此神奇的速度昼夜不停歇地“常行百岁”,却仍不见世界尽头,可谓世界之大。同时,也说明在天人的世界中,并无“不生、不老、不死”的去处。理由是:这个世界的任何角落,均无此去处可言,故而纵便千万找寻,亦无从觅得。故而此天人不禁由衷发出喟叹:吾辈即便拥有如此神通,欲寻不生不死之处,却势比以足登天!

  然而佛陀并不这么认为。佛陀回答说:“我今但以一寻之身,说于世界、世界集、世界灭、世界灭道迹。”一寻大约为七尺高度,约为古代成年男人的平均身高(古语云:“堂堂七尺男儿”,即是此意)。佛陀言下之意为不用去他处寻找,只要在自身当下便会找到答案。

  “何等为世间?谓五受阴。何等为五?色受阴、受受阴、想受阴、行受阴、识受阴,是名世间。何等为集色?谓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染著,无余断、舍、离、尽、无欲、灭、息没,是名世间灭。何等为世间灭道迹?谓八圣道……赤马!了知世间苦、断世间苦;了知世间集,断世间集;了知世间灭,证世间灭;了知世间灭道迹,修彼灭道迹。赤马!若比丘于世间苦若知、若断,世间集若知、若断,世间灭若知、若证,世间灭道迹若知、若修。赤马!是名得世界边,度世间爱。”

  佛陀在这里谈到不仅是五受阴的具体内容,而且也谈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色为物质领域,受想行识为精神意识领域。正是意念对于物体的贪爱与执著,从而产生各种烦恼的集合体,我姑且将此称作“烦恼簇”。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矛盾簇会相继而产生,此即“烦炉链”。将无数个矛盾链相互交织,这便是所谓的“世间集”。有集,故而有爱、贪、喜聚集,使自己永远也摆脱不了烦恼的束缚。如何才能将此烦恼的链条彻底破除呢?必须要经过“了知”和“实修”两个阶段。了知乃是洞悉世间之真相,实修乃是如实而践行,此即“理论联系实际”。如果将此二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便是“得世界边”。故而说,世界之边虽貌似天边,而实在眼前与身旁,又何劳我们去千万找寻?“未曾远游行,而得世界边”,倘若知道了世间之真相,便自然可以抵达“不生、不老、不死”的好妙去处。(5.4.)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O 1308经:本经叙述佛破斥魔附天子诸邪说。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M 1306经:本经叙述佛陀与阿难于天子面前赞叹舍利弗之智。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D 第309经、第310经(鹿纽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G 568经:本经主要叙述质多罗长者请教迦..
 漫说《长阿含》(卷二十)~A 六、世记经·阿须伦品
 漫说《中阿含》(卷十二)~A 一、鞞婆陵耆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I 1040经与1039经大体相似,有一位..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M 1259经~1262经:此四经主要阐述..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E 589经:本经是佛陀对于财富的观点,即..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S 1313经:本经叙述贤圣之道看似甚难实..
 漫说《杂阿含》(卷十四)~B 第344经(拘絺罗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A 第455经(想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孽钱食报[栏目:戒杀放生护生小故事]
 121.自耕自食自修 Personally ploughing, personally eating..[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出坡碌碌心意闲——了然修行即照心[栏目:禅林衲子心]
 农村蚊子很多,用蚊香驱逐是否犯戒?[栏目:戒律仪轨·净空法师问答]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一四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九集]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A 第576经(难陀林经):经中叙述某一天子述说忉利天上的种种快乐,而佛..[栏目:界定法师]
 虚荣是一杯杀死快乐的毒酒[栏目:看开]
 没有做到五戒十善能往生吗[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禅者的对话——记净慧法师访耕云先生[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法句经要义 第三品 心品 富家子梭儒亚 正行的心造福更大[栏目:法句经要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