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为师信愿行证
『信愿行证,契机入理,如是相性体力,如是作因缘果报,如是本末究竟,皆具十法界。』
信乃是道源功德母,学佛若没有信心,我们是要学什么呢?所以我们学佛必定要对佛所说法有信心。仅有信心还不够,还要发愿,要立大愿、发大心。光是立愿、发心也还不够,那就是要身体力行,内外兼修。向内要诚、正、信、实,要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所以我们信,要发愿;发愿要内修外行才能够『证』。『证』就是体会,我们的心与佛的心能会合在一起。我们若没有信、愿、行,就无法与佛心会合。所以,若能与佛心会合,那就契机了,我们就能『契机入理』——佛陀所讲的法能够契合我们的根机;我们的根机能够接受佛所说法。如此,我们才能了解其中的道理。
因为道理是甚深,甚深,无量甚深,所以佛陀所说的道理,不只是佛陀启我们的机,我们的心要入佛陀所说法的理,所以『契机入理』很重要。
我们之前说过『十如』,这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都能与境界会合,外面的境界无不都是为我们说法。所以『如是』——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
这在之前不断告诉大家,天下之间无不都是法,以法为师,外面的一切境界,不管是大自然的境界形相,或者是我们每天面对着人、事、物等等,都没有离开这『十如』。尤其是『六凡四圣』,同样都是在这『十如』之中。
⊙六凡: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
凡夫就是执着相、执着性,所以都有这个执着,这就是在六凡之中。『四圣』开始,声闻听佛所说法,能够理解,开始进修;辟支佛︵缘觉︶,他的智慧比声闻再高一阶,所以看到大自然的境界,这种无常,日夜轮替,四季轮转,天下的东西有成、住、坏、空等等,慢慢去体会;菩萨开始发心就一直向前前进,到佛的境地。这叫做『四圣』。
从初机的声闻,一直到辟支佛、菩萨,到佛的境界,都有在这『十如』之中。我们若用心修行,灭掉执着种种的相与性,因缘果报,我们要好好用心。这种因缘果报,是在我们人生六道中在轮回,所以我们想要脱离轮回的苦,就要有『灭』,因为『苦、集、灭、道』,集来很多的因缘,所以让我们受苦。
这些因缘果报,就是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性、相等等让我们起心动念,所以我们要好好用心。这些法都是在我们的日常中能够接触到,你是要成为六凡,或者是要进修四圣呢?这就要看我们是否有用心。天下万物无不都是修行者的法,以法为师。这样的意思应该大家慢慢能体会,所以我们要用心。
我们前面就说,『舍利弗当知』。因为此法说来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接触得到,我们却偏偏在接触中起无明。但是,圣人所接触到的,都成为他的法。佛陀所说法,能够了解,就能在每一件事情现前时善解;善解、智慧,了解此法的来龙去脉,能够清楚,这就是佛所说的『十如』。
所以,在这『十如』,我们前面又说过了,真正要入佛的境界不是那么容易。所谓的不是那么容易,就是说这十种法,我们还未到达真如。真如就是完全清净的本性。我们因为一念无明一起来,就转为凡夫心,『一切唯心造』。我们现在要从心转入性,所以在心与性的界线,一个界线而已,我们若能超过这个界线,那就是转心为性,转迷为悟。
所以,很多有智慧的人集中在一起,共为一个心,要来体会佛的清净的本性,那个智慧,佛知、佛见,实在还是差一点点的段落。所以前面就是不断这样说,说:『舍利弗,要知道,诸佛语无异』。
⊙『舍利弗当知,诸佛语无异,于佛所说法,当生大信力,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诸佛语无异』,那就是佛佛道同。佛的心,唯有与佛同等的境界才能够知道。若是还未到佛的境界,真的是无法体会到佛的心。
《法华经》的开经,〈序品〉那个时候,文殊菩萨所说的日月灯明佛,同名有二万位,所修行的过程都一样。到最后讲《法华经》,《法华经》之前同样要施设巧妙方便度众生,使令众生接触佛法,体会佛所说的道理。慢慢到了最后,还是要启机,看到这些根机者慢慢已经成熟,所以这机教一转,那就是『正直舍方便』。
现在的释迦佛是这样,过去的诸佛,尤其是日月灯明佛,二万佛也是这样,所以叫做『诸佛语无异』。
所以,『于佛所说法』,佛所说的法,我们大家要『当生大信力』。所以这个『信』很重要,人人一定要对佛的法生起大信的力量。大信,信力,在『三十七助道品』里,五根、五力当中就很强调『信』。
我们现在看『当生大信力』。信,信正道及助道法。我们在信的,是要信正确的道理。
过去一直告诉大家『四谛』,这是我们的道理。最初到底『苦』从何处来?『集』;我们要知道集来的苦,因缘果报等等集来凡夫的苦难。知道了,佛陀这样说,我们要赶紧『灭』。能够消灭这些苦的方法,那么我们就要『道』。要修行于道,这个『道』要从『三十七助道法』开始。
这『三十七助道法』:三四、二五、七、八。在这『二五』之中有五根、五力,所以我们要相信道法,那就是要从『三十七助道品』开始。
⊙三十七助道品中,信、精进、念、定、慧五根增长,信力能遮诸烦恼。
『三十七助道品』中,这『信力』,我们若坚定起来,我们才能够善根、信根不断不断增长起来。所有的智慧增长,自然就能遮盖很多的烦恼,所见的人间世事物等等,就不会引起了贪、瞋、痴。我们看透了无常,知道凡事都是无常,所接触到的一切,在这无常轮转中无不都是苦。
世间,什么时候没有苦?只是我们凡夫颠倒,不知道所努力打拚的,到头来就是一场空。那就是无常,那就是苦。即使一家人非常和睦,感情多么的好,最后『爱别离苦』,这就是人生的苦。
这一辈子吃、穿、用都很具足,一个家庭很和乐,你所有周围的朋友、亲戚,所有的人都与你结很好的缘,但是,人生没有永远共聚,所以难免就会离别,或者是死别,这种这都是苦。
总而言之,人生苦难偏多,我们要及时来修,好好用功。了解了佛法之后,自然对人间世事种种的欲念看淡了。看淡之后,这个执着的心慢慢地就会将它放下了。所以因此,可以『遮诸烦恼』,就是隔离很多的烦恼,一切简单就好,一切随缘就好,这样就不会再起争端,就不会在那里结恶缘。
所以这『信』,『信根增长,即能遮诸烦恼,不为偏小诸疑所动』。
⊙信正道及助道法,若信根增长,则能遮诸烦恼,不为偏小诸疑所动,故名信力。
这『偏』,偏在小乘。小乘就是独善其身,全都是为自己。『我赶紧修行,我要了脱生死,我不敢再来六道轮回。』这就是小乘停滞的地方。所以他对大乘,走入人群中还有少分的疑——我若再走入人群中,我还能够再脱身回来吗?这就是小乘之人所怕、所疑的,所以说『偏小诸疑』,他会动摇心。
所以我们必定要增长信根,相信佛陀说的,我们灭掉了一切,就不会再有六道轮回,你尽管很勇敢地入人群中,自然再也没有这些烦恼染着你的心;只要你的心真正已经能灭尽了一切烦恼。所以,我们这个信的力量要足够,我们要好好相信佛所说法,信、愿、行、证。
『信愿行证,契机入理。』我们就要回顾于过去如何说『十如』。这『十如』,知道种种的相,人间一切,大乾坤、小乾坤,一切万物形相,我们了解那个性,自然体、力,以及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等等,我们就能够了解。所以,凡夫一切都是造作而来的,修行也是要我们发心身体力行,这叫做『如是作』。
『如是作』,修福因或是造恶业,都在这『如是作』中。所以说,我们要契机入理,这些事情都要很清楚了解,以法为师。请大家时时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