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金刚经》讲解第五讲
 
{返回 慧祥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87

主讲:释慧祥
日期:2005年06月19日
讲别:第五讲

  请大家合掌。
  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并称念:“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并发愿:佛弟子(您们的名字)愿以今天听经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
  并愿以此誓愿之福回向给佛弟子(自己的名字),愿弟子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和乐,事业顺利,生生世世不堕三途八难,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早登正觉,广度众生。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
  好!请放掌。

  上上周,给大家的功课是“在佛经中,如何分类大小比丘?”我想有佛友一定找过相关资料了。今天,我来做个说明,以圆满上次的因缘。
  首先,我要引经文来说明在佛经律中,对“大小比丘”一词的不同含义。
  一、依新学、旧学、新受戒、久受戒来分。
  如《中本起经》:“大爱道比丘尼与诸长老比丘尼俱行,诣贤者阿难,而问言:‘阿难,是诸长老比丘尼皆久修梵行,且已见谛。云何当使为新受大戒幼小比丘僧作礼?”(CBETA,T04,no.196,p.159,a17~20)。
  又如《菩萨本生鬘论》:“是时,长者来诣佛所,欲求出家。值佛游化,即便往至舍利弗所。见其熟老,不为摄受。如是遍至五百罗汉,悉不肯度。时,彼长者即出寺外,发声大哭。于是,世尊从后而至,种种诲喻,令其心悦,即语目连,收其出家,与受其戒,乃为新学小比丘辈。”
  二、依年龄来分。
  《出曜经》:“不羞反羞者,或有行人年岁长大,不肯从小比丘承受教诫。小比丘所说随顺法教,长老羞耻,内自思惟:为少年比丘所授,极怀惭愧,藏颜无处。于彼不应起羞而羞,是故说不羞反羞也。”(CBETA,T04,no.212,p.703,a4-6)。
  三、依身材来分。
  《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尼揵闻此偈已,不能加报,便生善心,欲于佛法出家学道。时,跋难陀在彼众中,色貌姝长,而舍利弗形容短小。彼作是念:此短小比丘才智若斯,而况堂堂者乎?”(CBETA,T22,no.1421,p.114,b2)。
  四、依鄙视心来分。
  《十诵律》:“时,居士随后来至,闻比丘尼作二种语,语偷兰难陀比丘尼言:‘汝弊恶贼比丘尼!一头两舌!适言小小比丘,复言大龙,若更入我舍者,当如贼法治汝。’复语其妇言:‘汝若更前是比丘尼者,我当唱言:汝非我妇,当弃汝去。’”
  那幺,佛陀时代的僧团之中,究竟是如何分类大小比丘的呢?我让大家看下列的资料后再来讨论。
  《十诵律》:“尔时,王舍城多年少比丘,一岁、二岁、三岁、四岁、五岁,少大比丘。”
  如《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佛言,我今当制,五夏已上,成就五法,得随意去。若未满者,纵闲三藏,亦不应往游行受学”(CBETA,T23,no.1444,p.1032,b19~21)。
  由以上的资料,就可以知道,出家受戒,当未满五年者,名为小比丘,满五年以上者为大比丘。
  又因此,延伸出一种问题,那就是:有人出家很久,不懂佛法,而有人出家不久,懂佛法。这时,就有人问佛陀,大比丘(出家受戒满五年者),可不可以向小比丘(出家受戒未满五年者)参学的问题。
  如《十诵律》:“优波离问佛:‘大比丘应从小比丘受依止住不?’佛言:‘应受。’优波离复问:‘大比丘应承事供养小比丘不?’佛言:‘除礼足,余尽应作。’”
  又,出家后,在五年内要学些什幺,才能有资格受人家的依止呢?
  如《十诵律》:“佛以是因缘集僧。集僧已,佛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赞戒、赞持戒已,语诸比丘:‘从今听比丘有五法成就满五岁,不受依止。何等五?一、知犯;二、知不犯;三、知轻;四、知重;五、诵波罗提木叉利广说。虽复受戒岁多,不知五法,应尽寿依止他住长老。’”
  从这里就知道,在佛陀时代,这大小比丘之分类标准,是出家受戒的年资。五年以内(含五年)者,为小比丘。五年以上者,为大比丘。又,不论出家满不满五年,只要能够成就戒律的五法(一、知犯;二、知不犯;三、知轻;四、知重;五、诵波罗提木叉利广说),就可以有资格接受大小比丘的依止。从这儿,又可以知道,在《法华义疏》中所分:“凡夫三果名小比丘,罗汉之人名大比丘。”(CBETA,T34,no.1721,p.457,c7~8)是属于该作者个人的看法。
  因此当知,《金刚经》中所说:“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应理解为:出家受戒满五年以上的大比丘们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一起跟着佛陀学习。
  好了,我们接着讲。
  【经文】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
  【释经】在这个城中,一家又一家次第的乞食之后,就回到原来的地方。
  【说明】
  这“次第乞食”是怎样的乞食方式呢?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次第乞食者,一日到一家,得食则食,不足即止。次第到七家,得食则食,不得亦止。又云,次第从家至家,食足则止,不限多少。后日乞食,还从先次,从家至家。是名次第乞食法。”(CBETA,T23,no.1440,p.512,c27-28)。
  因此,从以上的资料可以知道,这“次第乞食”共分三种。
  一、每天只到一家,得到食物就吃,得不到就停了。但是每天依次第挨家挨户到不同的家乞食。
  二、每天最多只乞食七家。得到食物就吃,得不到就停了。也是每天依次第挨家挨户到不同的家乞食。
  三、没有限制乞食几家。当食物足够了就吃。但是每天还是依次第挨家挨户到不同的家乞食。
  这时,又一个功课,要让大家做,那就是:佛陀自己次第乞食,是只到一家呢?或最多七家呢?或是没有限制呢?
  好了!因为时间的关系,下课。

  (注:已经慧祥法师初次校正。)


{返回 慧祥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金刚经》讲解第六讲
下一篇:《金刚经》讲解第四讲
 《金刚经》讲解第六讲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解说第十二讲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说第四讲
 《首楞严经》讲解第二讲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说第三讲
 《首楞严经》讲解第九讲
 《金刚经》讲解第三十八讲
 《金刚经》讲解第十二讲
 《金刚经》讲解第四讲
 《金刚经》讲解第十六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自爱为做人之本[栏目: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佛陀的启示 第一章 佛教的宗教态度[栏目:罗侯罗·化普乐法师]
 The Buddha and Princess Yasodhara[栏目:A Manual Of Buddhism]
 闽院开学典礼法师代表讲话[栏目:智德法师]
 人的心态与鬼道众生[栏目:传喜法师]
 为少女祈愿文[栏目:家庭·伦理篇]
 学习《十善业道经》之十六[栏目:智海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八四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集]
 终极关怀就是抓住当下[栏目:雪漠]
 学兼三藏,志在宣法——道安大师的佛教知见和活动[栏目:蔡惠明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