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R 1312经:本经叙述比丘当断几法、当舍几法与当修几法而度生死之流?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38

  1312经:本经叙述比丘当断几法、当舍几法与当修几法而度生死之流?

  有位多罗揵天子以偈问佛:“断几舍几法,几法上增修?超越几积聚,名比丘度流?”从字面上来说,该偈义比较好理解。有的法当断当舍,有的法不仅不能断,而且还要进一步去“增修”;这里的“积聚”,是烦恼的聚合体,亦即我在前文将之称作“烦恼簇”的东西;“流”乃为凡夫之流、生死之流。

  佛陀对此回答说:“断五舍于五,五法上增修;超五种积聚,名比丘度流。”

  断五:是指断除五下分结,即贪、瞋、身见、戒取、疑五种。“何等为五?谓有身见、戒禁取、疑、欲贪、嗔恚。何缘此五名顺下分?此五顺益下分界故,谓唯欲界得下分名。此五于彼能为顺益,由后二种不能超欲界,设有能超由前三还下,如守狱卒防逻人故。”(《俱舍论》)

  舍五:是指舍弃五上分结,即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它们是上分界之色界与无色界之五种结惑,系缚众生,令其不得超离其界。色贪,贪着色界五妙欲之烦恼;无色贪,贪着无色界禅定境界之烦恼;上二界众生心念掉动而退失禅定之烦恼;慢,上二界众生恃自凌他憍慢之烦恼;无明,上二界众生耽着禅定,而于真性无所明了之烦恼。

  增五法:是指五无漏根,即信、进、念、定、慧五根。此五根对于降伏烦恼、引入圣道具有增上之作用,故称五根。信根,信奉三宝、四谛等道理者;进根,又作精进根、勤根,勇猛修善法者;念根,忆念正法者;定根,使心止于一境而不散失者;慧根,由定中观智所起,而了知如实之真理者。此五者皆为能生起一切善法之根本,又“根”有增上、出生等之义,上记五种能令人出生无漏圣道,故称为五根。修行之人虽善芽微发,然根犹未生,今修五法使善根生,故此五法皆称为根。

  越五聚:此五聚为贪、瞋、痴、慢、见五种。前三者总结为三毒,或三不善聚,一切烦恼本通称为毒,然此三种烦恼通摄三界,乃毒害众生出世善心中最甚,能令有情长劫受苦而不得出离,故特称三毒,为根本烦恼之首。慢为贡高我慢,谓处处以我为中心,恃我令心高举之烦恼,由此所执之“我”而形成骄慢心,为根本烦恼之一。见有多种,如我见、边见、邪见等。我见乃妄执为我;邪见乃拔无因果善恶之见解;边见乃为执偏于一边,或执常执断,常陷于偏激。无论何种见,均由我见而延蔓。

  当比丘能断五舍五,并能增五越五的时候,便可以度生死之流了。(5.11.)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S 1313经:本经叙述贤圣之道看似甚难实则简易而平坦。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Q 1310经:本经乃天人赞叹佛陀的光明胜于日月。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B 1106经:本经叙述天帝释种种异名的因由..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I 1235经:本经以波斯匿王之系缚国人,..
 漫说《中阿含》(卷八)~B1 二、侍者经
 漫说《长阿含》(卷二)~D 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漫说《长阿含》(卷八)~C 善净之法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九)~E 809经主要还是叙述修习出入息念的功效..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Q 1079经与1078经有些相似,经前为..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九)~G 1099经叙述众多比丘为佛作衣时,魔王..
 漫说《中阿含》(卷十八)~D 四、郁伽支罗经
 漫说《杂阿含》(卷一)~F 第26经:什么样的出家僧人有资格被称作“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王安石与佛禅[栏目:徐文明教授]
 知恩、念恩、报恩是成佛的基础[栏目:达真堪布]
 危机意识[栏目:高处不胜寒·迷悟之间 ]
 在家人如何修行、如何作功课?[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华严宗佛性 思想初探——五教佛性与心性本体(杨维中)[栏目:华严文集]
 戒律概说[栏目:戒律学研究]
 最有意义的事[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第四章 狼山的狼 - 张状元[栏目:归程·圣严法师自传]
 第一五O 频头城经[栏目:第三篇 后分五十经篇]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仁山法师)[栏目:净土宗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