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定解宝灯论》讲记(九)
 
{返回 定解宝灯论讲记·达真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54

《定解宝灯论》讲记(九)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继续给大家简单讲解《定解宝灯论》。
   
    声缘证二无我耶。 流浪者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小乘的声闻和缘觉有没有证悟人无我和法无我?
   
    障碍可以分为烦恼障和所知障,也可以分为业障、烦恼障、所知障和习气障。业障和烦恼障主要是障碍解脱的,所知障和习气障主要是障碍成佛的。什么是烦恼障和所知障?《宝性论》中讲:“三轮执着心,系为所知障;吝等恶分别,系为烦恼障。”烦恼障就是吝啬等恶分别念,所知障就是对三轮的执着。人我执就是将对境——人视为实有、真有。法我执就是将属于其它的法视为真有、实有。人我执和法我执,一个是烦恼的根本,一个是所知的根本。要断除烦恼障,就要破除人我执;要断除所知障,就要破除法我执。
   
    同情心等善心和轮回之根不相违,仅以这些善心无法遣除轮回之根。我们要从六道轮回中解脱,想获得声闻、缘觉的果位,就要断除烦恼障,就要破除人我执。若要破除人我执,就要证悟人无我的智慧。有人无我的智慧,相续中就无法产生非理作意,就不造业,这样才能从六道轮回中获得解脱,这是唯一的选择。人我执和人无我的智慧二者是相违的、冲突的,不能同时存在于一个相续中。证悟人无我的智慧才能够铲除轮回的根,才能够从六道轮回中获得解脱。
   
    我们要获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还要断除所知障,而断除所知障唯一的方法就是证悟法无我的智慧。有了证悟法无我的智慧,才能铲除所知障;铲除了所知障,才能显现本具的光明与觉性。
   
    这里主要问的是声闻和缘觉(或称阿罗汉和独觉佛)他们有没有证悟二无我。声闻和缘觉证悟了人无我,这是没有争论的。这里主要的辩论之处是:声闻和缘觉有没有证悟法无我。大家在学修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应该对照自己。自己有没有证悟二无我?自己所证悟的是人无我还是法无我?
   
    丙二(声缘证二无我耶)分四:一、破他宗;二、建立合理之自宗;三、以遣除疑虑宣说需证究竟法无我之理;四、建立究竟无二之唯一乘。
   
    丁一(破他宗)分三:一、破许声缘未证法无我之观点;二、破许声缘圆满证悟二无我之观点;三、破许声缘圆满证悟自相续五蕴之观点。
   
    戊一(破许声缘未证法无我之观点)分二:一、说他宗观点;二、进行驳斥
   
    己一、说他宗观点:
   
    有说声缘阿罗汉,未曾证悟法无我。
   
    印度的清辨论师等以及藏地的遍知荣敦巴、格鲁派的夏瓦秋桑等很多大德高僧认为,声闻和缘觉只是证悟了人无我,根本没有证悟法无我。他们都依靠很多教证、理证立下了自己的宗派、宗规。
   
    他们主要靠什么依据呢?佛在《般若经》、《涅槃经》、《狮吼经》等很多经典里都亲自讲到:声闻缘觉只证悟了人无我,没有证悟法无我。月称论师在《入中论自释》中讲,为了声闻和缘觉能够获得解脱,佛宣说了人无我;为了菩萨、其他大乘修行者能够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佛宣说了二无我(人无我和法无我)。他们以此为教证,认为声闻和缘觉只证悟了人无我,没有证悟法无我。
   
    在此处先要破除这种观点。
   
    己二、进行驳斥:
   
    未破蕴执之我前,以彼之力不断惑。
   
    若是没有破除将五蕴聚合视为真有、实有的执着,那就有是俱生我执了,以它的力量一定会在相续中生起烦恼,这样无法能够断除烦恼障。若不断除烦恼障,根本不可能获得声闻和缘觉的果位,不可能从六道轮回中获得解脱。而声闻和缘觉已经断除烦恼了,已经从六道轮回中解脱了,因此对方的说法是不合理的。
   
    “蕴执之我”指以五蕴聚合为人(我),以人(我)为实有的这种执着。“彼”指什么呢?指我执。“惑”指烦恼障。
   
    “人”指什么?人就是属于自相续五蕴的聚合。把这个人视为“我”了,把这个人(我)视为实有、真有了,这就是人我执。现在要破除人我执,就要破除五蕴的聚合——这个人。如果问你,“人”在哪里?“我”在哪里?你肯定会指着这个身体说“我在这里”。这是色、受、想、行、识五蕴的集合,也可以说是精神和物质的综合。它分开为五蕴,就变成了五个;最起码也分为精神和物质两个了。现在可以分析,“我”和五蕴是一体的还是多体的?若是一体的,五蕴是五个,那么“(人)我”也变成了五个了;或者是“(人)我”是一个,那么五蕴也要变成一个,不能有五个。若是多体的,在五蕴的综合上面,找不到一个实有的“我”。可见,“我”是由自己的心假立的、臆造的。
   
    事实上,在对境上没有“我”,若是有,我们一定能找到,但是现在找不到这样的一个实有的“我”,这个“我”就是假立的、臆造的。假立的,臆造的就变成了缘起,就是缘起法。它不是一个实成、实有的。若是它是一个成实、一个实有,我们去找的时候一定能找到它。但是我们没有找到实实在在的它。当我们去分析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五个;然后再继续分,它就变成了更多的。这样一分析,就找不到对境上自己独立存在、实实在在的“我”。
   
    “未破蕴执之我前,以彼之力不断惑”:我们把这个“人”视为了“我”,破除人我执的时候,首先要破除“人”,破除“人”以后才能破除“我”。 “人”现在指五蕴的聚合,破除“人”的时候,一定要破除五蕴的聚合。若是连五蕴的聚合都没有破除,那就无法能够破除人我执。若是没有破除人我执,就无法能够断除烦恼。因为烦恼的根是人我执,烦恼是由人我执引起的。由人我执的力量一定会引起烦恼,引起烦恼了,就是没有断除烦恼。若是没有断除烦恼,就无法从轮回中获得解脱。
   
    声闻缘觉不但断除了人我执,还断除了部分法我执。其一,五蕴的聚合属于是法,破除了五蕴的聚合,实际就破除了法我,破除了部分法我执。若是只是破除了人我执,没有破除丝毫的法我执,那么五蕴的聚合也不可能破除。五蕴的聚合就是“人”,没有破除它就没有破除俱生我执,即人我执没有破除,由它的力量会引起烦恼障。若是没有断掉烦恼障,就不能从六道轮回解脱。声闻和缘觉已经断除了烦恼,已经从六道轮回中解脱了,因此对方的说法是不合理的。其二,声闻和缘觉为了能够证悟人无我,就破除了“人”——五蕴的综合。通过分析,这个五蕴的综合变成了五个部分也可以概括为精神和物质。他们通过自己的一些逻辑继续推理,能破除粗大的物质和相续,最后只留下极微尘和刹那心。所破除的粗物和相续都是属于法我,这实际上也就是断除了一部分法我执。
   
    佛经里也有“声闻和缘觉没有证悟法无我”的说法。这是什么意思?他们所破除的法我执范围非常微小、特别浅薄,所以佛说他们没有破除法我执。实际上破除了一部分法我执,证悟了一部分法无我。比如世人说“女人无腰部”,不是指她没有腰部,而是指她的腰和男人的腰相比特别细,所以说“无腰部”。声闻和缘觉不是没有破除法我执,但是破除得非常浅薄,佛就说“没有破除法我执”。
   
    佛经中也有“声闻和缘觉破除了法我执”的观点。比如佛经中讲,声闻、缘觉、菩萨、佛陀四圣都把般若佛母视为母亲,因为都是从她而生。也就是指无论是要获得声闻的果位、缘觉的果位、菩萨的果位还是佛的果位,都要学修般若般若蜜多。声闻和缘觉也要学修般若。若是学修般若,肯定证悟法无我。
   
    佛经里既有“声闻和缘觉没有证悟法无我”的说法,也有“声闻和缘觉证悟了法无我”的说法。按自宗的观点,这些都能够非常合理的予以解释。佛经中说“没有证悟法无我”主要是指他们所证悟的法无我的范围非常小。佛经和大德们的一些教言中讲过,声闻缘觉所证悟的空性犹如牛足迹里的水,佛菩萨证悟的空性犹如大海那么大。声闻和缘觉所证悟的空性犹如虫子咬食芥子后剩下的芥子壳里的空,极其微小;菩萨所证悟的空性,犹如整个虚空那样广大。他们所证悟的法无我非常得浅薄,所以佛说他们没有证悟法无我。佛经中说“他们证悟法无我”,主要是指他们证悟了一部分法无我,所以佛讲他们证悟了法无我。佛在经典里讲的这些教言都没有冲突,都有密意,按自宗的观点都能非常合理地进行解释。
   
    所谓我亦依诸蕴,假立俱生我执境,
    彼与瓶等除空基,空理无有何差别。
    法我人我各自分,自性均是空性故。
   
    所谓的“我”主要是依五蕴的聚合而假立的,是俱生我执的对境。证悟人无我的道理同样可以将如瓶子等粗大现法抉择为空。二者除了空基不同之外,所空的道理都是相同的。若依理证加以分析,虽然将法我与人我分别开来,但是二者自性上都是空性的,都不是实有的,都是假立的。
   
    “所谓我亦依诸蕴”:诸蕴就是五蕴。所谓的我主要是以五蕴的聚合而假立的。比如法我执,我们执着宝瓶为实有,其实宝瓶是它所占面积里的这些微尘的组合,在这个上面假立的。它有一个特殊形状、特殊功能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叫做宝瓶。
   
    “假立俱生我执境”:“俱生我执”和“遍计我执”有什么区别呢?俱生我执是生下来的时候,自己自然知道有个“我”,把五蕴的聚合视为“我”,然后去执着这个“我”。它是与生俱来的,不是父母、老师教的。遍计我执是通过观察、分析而建立的“我”, 它不是与生俱来的。比如,很多外道认为五蕴上不是五蕴,而是有个不可思议的我,他是恒常的、独有的,世界是由他来组成的,快乐和痛苦也是由他来制造的,这是遍计我执。俱生我执就是人我执,俱生人我执是烦恼的根、轮回的根。
   
    “彼与瓶等除空基,空理无有何差别”:俱生我执境与宝瓶二者,所空不一样,能空是一样的,空基不一样,空的理由是一样的。俱生我执境的空基是人我,宝瓶的空基是宝瓶。
   
    若仔细去观察,宝瓶是由它所占面积里的微尘聚合而假立的,具特殊形状、特殊功能,我们就把它称为宝瓶。若这些微尘一分开,哪里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宝瓶啊?宝瓶可以分为瓶口、瓶腹、底座三部分,任何一部分都可以继续再分。如,瓶口可以再按东南西北上下六个方向分,就变成了更多的支分。这个上面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宝瓶,它也是在许多微尘的组合上面以分别心假立的。
   
    破除宝瓶实有的时候,也是用这样的逻辑。将宝瓶分为宝瓶口、瓶嘴、底座、瓶腹四部分,这样宝瓶就变成了四个,这是不合理的。如果它们都成为一个,你去抓宝瓶口时候,就已经抓了底座;你去毁坏宝瓶口的时候,就已经毁灭了宝瓶的底座。若是变成一个,就有这样的过患。若是多个,那不是宝瓶,宝瓶是一个,没有那么多宝瓶。可见,宝瓶是一种臆造、一个假立,不是一个实有的法。
   
    同样,破人我执的时候,就要破我执的对境——五蕴的聚合。我和五蕴的综合是一体还是多体?若是一体的,要么色蕴和受蕴等五蕴都变成了一个,精神和物质也变成了一个;要么它们是多体的,是各不相同的五个法,“我”就变成了五个。这是不合理的。若是我和这些五蕴是多体,除了五蕴有另外一个“我”存在,那么就和外道所承许的“我”一样了。应该有人会见到这个“我”,以佛的圆满智慧也应该能见到这个“我”。但是没有人见到这样的“我”,佛的圆满智慧也没有找到这样的“我”,所以这个“我”是不存在的。可见“我”也是在五蕴的聚合上假立的,也是臆造的。
   
    他们二者空的基础不一样,一个是人,一个是宝瓶,一个是我,一个是法。但是空的理由是一样的,如是空是一样的。破除了五蕴聚合——人,实际上也破除了部分法我执,证悟了部分法无我。
   
    “法我人我各自分,自性均是空性故”:法我和人我是有分别的,但去观察的时候,都没有找到实有的,都是假立的,都是空性的。
   
    如是汝等已违越,现量成立教理证,
    声缘未证法无我,说法仅是立宗已。
   
    如果认为声闻缘觉完全没有证悟法无我,已经违越了教证和理证。佛在经中说声闻缘觉证悟了法无我。而且我们通过理证去分析,声闻缘觉也证悟了一部分法无我。若你们仍然固执己见,不放弃这种不成熟、不了义的见解,是非常愚钝的行为,也仅仅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宗义而已。
   
     “如是汝等已违越,现量成立教理证”:前面讲的是理证,对方的观点已经违越了理证。此外,佛在经中说,声闻缘觉证悟了法无我,但是他们所证的空性非常得浅薄。所以对方也已经违越了教证,违背了佛的教言。你们已经违越了教证、理证,这个过失是现量成立的。
   
    “声缘未证法无我,说法仅是立宗已”:若对方仍然固执己见,坚持认为声缘未证法无我。这样说是没有依据的,也仅仅是在固执地建立自己的宗义。你们的观点已经违背了教证和理证,现在应该心服口服,放下这种不成熟的、不了义的见解。否则,就不是智者,那就是如同放牦牛的儿童一样的愚者,就没有和我辩论的机会。
   
    前面所破除的是“声闻和缘觉没有证悟法无我”的观点。
   
    戊二(破许声缘圆满证悟二无我之观点)分二:一、说彼观点;二、于此遮破
   
    己一、说彼观点:
   
    有者观点太过分,承许三乘见道同
    证悟无有高与低,对于显宗及密宗,
    一切经续诸论典,均解释为不了义。
   
    还有一些大德高僧所持的观点特别过分,他们认为声闻缘觉破除了一切法我执,证悟了一切法无我。在证悟无我、证悟空性这方面,他们承许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三乘见道都是同一的,所证悟的空性没有高低之分,所证悟的智慧没有深浅之别。他们将显密经典续部中关于与自宗观点不符的教言都解释为是佛和大德们不了义的说法。
   
    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里持这样的观点,他的很多后学者们也都这样认为。宗喀巴大师的上师任达瓦等其他一些大德高僧也承许这个观点。
   
    佛经里有“声闻缘觉没有证悟法无我”的教言,密宗的续部里也有“声闻缘觉和菩萨的境界有高低,智慧有圆满和不圆满的区别”的说法,印度的很多大德们的论著里也有“声闻缘觉没有证悟法无我”的教言。他们把上述这些教言都解释成不了义的说法,是佛、大德高僧们为了部分有缘众生而暂时宣说的。而佛经里很多关于“声闻缘觉证悟法无我,证悟空性”的教言,他们认为这些才是佛真正了义的说法,他们就如是解释佛的密意。
   
    接下来就要反驳这个观点。
   
    己二、于此遮破:
   
    则于前入小乘者,获得大乘见道时,
    毫无所断等过失,为理所害不可驳。
   
    不定种性者进入大乘妙道之前,已经证得了阿罗汉或独觉佛的果位,已经破除了人我执,断除了烦恼障。若依据对方的观点,他们到了大乘见道的时候,从一地到七地就没有所断的障碍了。因此这个观点在理证上存在非常尖锐的过患,无法能够反驳。
   
    他们认为,大乘菩萨在登地以后,在七不净地 里只断烦恼障;到八地的时候才开始断所知障。这是他们讲大乘教理的时候所承许的观点。
   
    “则于前入小乘者”:大乘种性者可分为两种根基:一是不决定种性者,即间接入大乘学修的。他们先修小乘,比如声闻乘或者缘觉乘,获得阿罗汉或独觉佛的果位以后,在寂灭当中安住很多年,最后由佛将他们从定中唤醒,进一步进入大乘,修行大乘妙道;二是大乘决定种性者,即直接入大乘学修的。这是二者的区别。
   
    “获得大乘见道时,毫无所断之过失”:依据对方承许的观点,对于不定种性者,因为他们进入大乘妙道之前已经证得了阿罗汉或独觉佛的果位,已经破除了人我执,已经断除了烦恼障,所以他们获得大乘见道的时候,在一地到七地期间,就没有所要断除的障碍了。因为什么呢?他们已经没有烦恼障了,而要到八地的时候才开始断所知障。对于直接入大乘的决定种性者,他们就有所断了。他到见道的时候只是断了一些粗大的烦恼障,一地到七地则断除一些细微的烦恼障。
   
    不定种性者这个期间毫无所断的障碍,过患非常大。没有所断的障碍就没有能断的智慧,这个时候他们就不能有地了。能断的智慧就是“地”,有“地”就肯定有所断的烦恼。若是没有所断的烦恼的话,哪有能断的智慧?二者是相对立存在的。若没有能断的智慧,那么一地到七地就无法安立了,都没有了,这个过患是非常大的,是无法能够接受的。
   
    “为理所害不可驳”:通过理证完全能够说明,你们的观点有如此大的过患,存在非常尖锐的理证的伤害,这一点是你们没法反驳的。
   
    复说所证虽已证,然断所断需助缘,
    未证与许证相违,证违未断诸所断,
    日虽升起遣黑暗,观待他缘真稀奇!
   
    “复说所证虽已证,然断所断需助缘”:根据你们的观点,无论是声闻还是缘觉还是菩萨,他们都已经证悟了二无我,所证的已经都证悟了,都有了。对于不定种性者也是,他到大乘见道的时候,他已经证悟了人无我和法无我。断除所知障的对治力是什么?就是证悟法无我的智慧。既然现在所证的已经有了,即能断智慧已经有了,那么一到七地的时候,他为什么不能断除所知障呢?
   
    对方解释说,要去断所知障,还要依靠助缘,还要积累一个阿僧祈劫的资粮。入定的时候,他就保持在那种不二的状态中;出定的过程中,他就去做很多善事,积累资粮。这样慢慢地具足了助缘,到达八地的时候才开始断所知障。
   
    下面就是继续反驳这个说法的。
   
    “未证与许证相违”:所证就是能断的智慧。若是没有证悟法无我,这就与你们自己的承许相违。你们的观点是三乘见道相同,声缘已经证悟了法无我,即所证已经证悟了。
   
    “证违未断诸所断”:有所证就应该能有所断。因为所证就是能断的智慧,有能断就有所断。若是没有所断,就没有能断,即没有证悟法无我。
   
    “日虽升起遣黑暗,观待他缘真稀奇!”犹如说太阳升起来了,但是能否遣除黑暗,还要靠牦牛、柱子、宝瓶等他缘。这真是荒唐可笑,是根本不可能的。同样,“所证已经有了,即能断已经有了,是否有所断还要观待助缘”,这种说法和刚才的比喻一样,也是荒唐可笑的,是不合理的。能断和所断二者是相对立的,有能断才有所断,有所证肯定就有所断。
   
    自宗不是也认为“声闻缘觉已经证悟了法无我”吗?是!但是他们所证悟的法无我是一部分法无我,证悟了一部分法无我也可以说是证悟了法无我。为什么?如同喝大海的水,不是要把全部的海水都喝进去,喝一口也是“已经喝了”大海的水。同样,不是必须要证悟所有的法无我,证悟了一部分法无我也是“证悟了法无我”。就像今天我问:“来听《定解宝灯论》的人都到齐了没有?”有人回答说:“都到齐了”。这不是指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到齐了,而是意指听《定解宝灯论》的人都到齐了。这部分人到齐了就是“到齐了”,不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要到齐,这也是不可能的。
   
    声缘证悟了法无我,但是证悟的是小部分法无我,不是所有的法无我,这就是自宗的观点。佛经里也讲,他们所证悟的空性的范围非常小,非常浅薄。自宗的教理非常符合佛的教理,也非常符合理证,是有依据的。
   
    戊三(破许声缘圆满证悟自相续五蕴之观点)分二:一、说彼观点;二、进行驳斥。
   
    己一、说彼观点:
   
    有说声缘自相续,五蕴虽已证空性,
    他法无我未证悟。
   
    藏地的遍知果仁巴等很多大德认为,声闻缘觉不仅证悟了人无我,还证悟了属于自相续的五蕴的这部分法无我,属于他相续的五蕴的法无我还没有证悟。
   
    这种观点也是认为声闻缘觉证悟了一部分法无我,但是和我们自宗的观点有所不同。他们认为,属于自相续的所有的五蕴,无论是粗大的还是微细的法,无论是相续的还是刹那的法,都破除了。这是自宗所不承许的。我们自宗的观点是什么?无论是自相续的还是他相续的,粗大的法已经破了,但是极微尘和刹那心还没有破。这是有粗大和细微的分别,声缘能破粗大的法,但是他破不了细微的法。有这个差别。
   
    己二、进行驳斥:
   
    若已证悟五蕴空,则除无为法之外,
    有何未证他实法?
   
    如果声缘已经破除了自相续中属于粗大的法(如粗物和心相续)和细微的法(如极微尘和刹那心),则外边的五蕴(也可以说物质和相续),无论是粗大的法还是微细的法也都应该能够破除了,也就是能破除所有五蕴的法了,就证悟无我了,这样就没有剩下的法了。有为法都破了,就只剩下了一些无为法,比如虚空等。无为法也是观待有为法而成立的,有为法已经没有了,那和它对立的无为法也空了,这样就将一切法都抉择为空了,他就证悟了所有的法无我,所有的空性。那么你们尚未证悟的是哪个?对方的观点有这样的过患。
   
    今天讲解了我们首先破除的他宗的三个观点:一、声缘未证法无我之观点;二、声缘圆满证悟二无我之观点;三、声缘圆满证悟自相续五蕴之观点。是不是大德高僧们所成立的这些见解、观点有错误或不究竟?不是!每一个观点都是这些大德们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后才建立的。他们都是佛菩萨再来,都是有智慧的人,不可能有这样的错误或不圆满的地方。之所以暂时抉择了不了义、不究竟的说法,是为了度化部分有缘众生。因为众生的根基、意乐不同,所以要用各种的善巧方便、方法去调伏。
   
    我们要建立无垢的自宗正见,就要抉择了义的、究竟的义理,所以必须先要去了解各宗各派,并破除其中不了义、不究竟的观点,这是生起真实定解的一种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有分别,不能有赞叹自宗诽谤他宗的念头或想法。这些大德高僧们互相展开辩论,这也是为了让我们这些众生能够彻底地了解和领悟这些甚深的道理而示现的。所以我们应该把一切都视为是调伏自心的方便,是了解甚深密意的窍诀,这才是正确的,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返回 定解宝灯论讲记·达真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定解宝灯论》讲记(八)
下一篇:《定解宝灯论》讲记(十)
 《定解宝灯论》讲记(三十)
 《定解宝灯论》讲记(四十三)
 《定解宝灯论》讲记(三十五)
 《定解宝灯论》讲记(四十)
 《定解宝灯论》讲记(三十四)
 《定解宝灯论》讲记(二十七)
 《定解宝灯论》讲记(三十三)
 《定解宝灯论》讲记(三十一)
 《定解宝灯论》讲记(二十九)
 《定解宝灯论》讲记(二十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无死的金刚心 第14章 真正的资粮[栏目:无死的金刚心]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0三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打坐完就直冒冷汗,身体感到有暖流穿入,不知为何?[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谛观缘起法 性空无烦恼[栏目:传喜法师]
 33.驳欧阳渐《法相辞典·叙》[栏目:法尊法师佛学论文集]
 觉明禅师与当代青少年对话 哲理篇[栏目:觉明法师]
 学佛修行的三个要点[栏目:达真堪布]
 第三章 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栏目: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福德日记8月4日-在街上走路的修行[栏目:福德日记]
 放鱼戒杀 生得一子[栏目:放生因果]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