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楞严经》轻松学 卷六(之六)
 
{返回 楞严经轻松学·超然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75

《楞严经》轻松学 卷六(之六)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如果以‘水大’之性来修观,观想‘水性’遍布法界,这仍属于觉观之念想,而非真实心。真实心本来如如没有生灭,不同于觉观之念想有生有灭,又如何能够从‘水观’当中获证圆通呢?”

  结论:“水大圆通”之修法,即是“水观”,因此观法属于觉观念想的范畴,是生灭心,而不是如如真心,并不容易到达月光童子“水性一味流通,得无生忍”之证量,所以不适合初学者速证圆通。

  第二十、对乌刍瑟摩尊者之“火大圆通”进行抉择: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如果以‘火大’之性来修观,像乌刍瑟摩那样,通过观想而厌离欲火,将其转化为智慧之火,这并非本然的离欲真心。因地心与果地觉应当一致的缘故,说明此修法不适合作为初发心者的入道方便,又如何能够从中获证圆通呢?”

  【真离】真性本来不染,本来离欲,而不需要去厌离和转化,此即“离欲真心”。

  结论:“火大圆通”修法,在于通过观想欲火发动,用厌离心将其转化为智慧之火,此厌离心并非“离欲真心”,它与如来果地觉不一致,不适合做因地心,所以不适合初学者速证圆通。

  第二十一、对琉璃光法王子之“风大圆通”进行抉择: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如果以‘风大’之性来修观,‘风大’的表现就在于动静变化,其中并非没有对待差别。既然有对待差别,就不属于无上正觉,又如何能够从中获证圆通呢?”

  结论:“风大圆通”之修法,在于观察动转之性,其中仍有动静之对立差别,与无上正觉不相应,不容易到达琉璃光法王子“观察风力无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传一妙心”之证量,所以不适合初学者速证圆通。

  第二十二、对虚空藏菩萨之“空大圆通”进行抉择: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如果以‘空大’之性来修观,‘虚空性’属于昏昧暗钝,本来就不是灵明觉性。既然不是灵明觉性,也就不同于菩提之道,又如何能够从中获证圆通呢?”

  结论:“空大圆通”之修法,离不开“虚空性”之昏昧暗钝,与菩提觉性不相应,不容易成就虚空藏菩萨之“无边身三昧”,所以不适合初学者速证圆通。

  第二十三、对弥勒菩萨之“识大圆通”进行抉择:

  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

  “如果以‘识大’之性来修观,谛观十方世界唯识所现,其中,所观唯识之‘识’带有微细生灭念,并非常住真心,同时还存有一个‘能观’之心,它也是虚妄的,又如何能够从这样的观法当中获证圆通呢?”

  结论:“识大圆通”之修法,因“能观”之心与“所观”之识,两者皆属虚妄,都不是常住真心,不容易到达弥勒菩萨“识心圆明”之证量,所以不适合初学者速证圆通。

  第二十四:对大势至菩萨之“根大圆通”进行抉择:

  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根大’之修法,如大势至菩萨之‘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其‘都摄六根’之根结当中,仍有‘行阴’迁流不停,属于生灭无常之法;而‘净念相继’当中,其‘净念’之属性本来就是生灭念。这样的话,以此有生灭之修法,求证无生灭之圆通,因果不一致,又如何能够从中获证圆通呢?”

  结论:“根大圆通”之修法,离不开生灭念,与无生灭之圆通不相应,不容易到达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之证量,所以不适合初学者速证圆通。

  前二十四圆通抉择完毕,都有不应机和困难之处,最后抉择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显出其乃娑婆世界众生的最相应之圆通修法。

  文殊师利菩萨继续说道:

  第二十五、抉择“六根圆通”之“耳根圆通”:

  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

  “如今我恭敬地回答世尊您,佛陀出现在娑婆世界教化众生,而这个世界的教化之根本,就在于本然清净的“听音之闻性”。如果有人想要证取三昧的话,确实应当从“闻性”当中入手。”

  “慈悲示现‘耳根圆通’之修法,来帮助娑婆众生出离苦海成就解脱,太棒了!观世音菩萨。”

  【娑婆】此三千大千世界之总名,译为“堪忍”。因这个世界众苦交集,众生却甘于忍受,甚至以苦为乐,贪恋不已而得名。

  【音闻】指“听音之闻性”。

  文殊菩萨为何如此赞叹“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呢?因为,观世音菩萨有如下不思议功德,文殊菩萨继续说道:

  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您在恒河沙数劫当中,化身进入微尘数佛国,成就了三十二应身广大自在之无作妙力,以十四种无畏布施给一切众生,令众生离苦。”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

  “您以慈悲说法之‘妙音’,观声救苦之‘观世音’,闻性清净之‘梵音’和普应众缘之‘海潮音’,救度世间众生在世得安宁,出世则获证常住真心之无上妙果。”

  结论:对于娑婆世界的众生来说,在二十五圆通当中,唯有观世音菩萨之“耳根圆通”最为应机,从听闻之“闻性”入手修行,最容易得证圆通。

  其原因,是因为“耳根”具有三种真实功德,所谓“圆真实”、“通真实”和“常真实”,对此,文殊师利菩萨继续深入开示。

  首先是“圆真实”,即“闻性”圆满遍布十方,真实不虚: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

  “我今启禀如来,就像观世音菩萨所说的那样,‘耳门圆照三昧’可以速证圆通。”

  “道理何在呢?好比人在安静地闲居之时,假使四面八方和上下同时有人在击鼓,那十面鼓的声音他能够一并听闻,互不妨碍,这说明,耳根之‘闻性’圆满遍布十方,真实不虚。”

  【圆真实】圆满遍布十方,真实不虚。

  其次是“通真实”,在“六根”当中,其它“五根”与“耳根”相比较,都不够通达无碍:

  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

  “在‘六根’当中,‘眼根’不能透过障碍物看到另一边;口中‘舌根’与‘鼻根’也是一样,都不能隔着障碍物发生作用;‘身根’必须与触尘相合,才会有触觉发生;‘意根’当中的心念总是纷乱而没有头绪,起灭不定。”

  所谓“心念纷无绪”,众生心大多如此,初学者特别明显。这意味着,“意根”的“知性”将因为心念扰动而难以如如现前,所以,也不适合初学者修证圆通。

  以上五根都不够通达无碍,只有“耳根”例外:

  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

  “‘耳根’之‘闻性’则不同,它隔着墙壁也能够听到声响,无论远近都可以听闻。”

  “因此,‘耳根’与其它五根不一样,它通达无碍,真实不虚。”

  【垣(音:元)】墙,墙壁。

  【通真实】通达无碍,真实不虚。

  第三是“常真实”,即“闻性”非生非灭,恒常不变,真实不虚:

  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

  “声尘之特性有动有静,在‘听闻’当中便显现为‘有闻’和‘无闻’。”

  “当安静无声的时候,人们把它叫做‘无闻’,其实并非没有了‘闻性’。”

  人们往往把“没有声音”叫做“无闻”,即“没听到”,这其实是错谬的,因为,人们“听到了”安静,这正说明无论声音有或没有,“闻性”都是恒常不变的。

  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

  “无声的时候,‘闻性’不曾消灭;有声的时候,‘闻性’也不曾产生。”

  “‘闻性’圆满超越了‘声尘’的生灭二相,这就说明它非生非灭,恒常不变,真实不虚。”

  【常真实】非生非灭,恒常不变,真实不虚。

  以上三种真实功德,所谓“圆真实”、“通真实”和“常真实”合在一起,就说明耳根之“闻性”乃是“圆通常在”的真实不虚之性,最适合作为修证圆通之途径。

  不仅白天清醒的时候如此,即便在睡梦当中,也是如此。文殊菩萨继续说道: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纵然在睡梦当中,‘闻性’也不会因为没有了日常思维而消失。”

  “‘闻性’之觉观作用,超出了思维心的范畴,身心的其它五根都不如它圆通。”

  【不思】没有了日常思维。

  在睡梦当中,日常“散位意识”歇息了,所以人们无法觉察梦境之外的信息。而“独头意识”仍在活动,它显现出了梦境。

  【觉观】古云:“粗觉名觉,细觉名观”。“觉”和“观”都是心的觉察作用,只是“觉”粗浅一些,即“觉知”;“观”精细一些,即“观察”。它们表现在六根当中,就是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之基本作用。

  “觉”和“观”这两个心所法,在初禅当中也还存在,二禅以上方才舍离。因此,睡梦里面仍有“觉”和“观”,具体表现在哪里呢?在“闻性”就很明显,例如《楞严经》卷四所说,睡梦里的人仍旧可以听到舂米声和捣练声,只是会与梦境相结合,误当做是钟鼓声之类。

  相比较而言,睡梦当中,“觉”和“观”在其它五根的表现,都不如“耳根”明显,所以文殊菩萨说:“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不仅睡梦里,就算是在禅定当中,修行者“耳根”之“闻性”也圆通常在。因此,假如需要请人出定,只要在他耳畔轻轻地敲三声引磬,那清脆的声响便会被入定者听到,过一会儿,他就会出定。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

  “如今这个娑婆世界,因众生耳根伶俐的缘故,佛法必须借助于语言音声才能够宣说明了。”

  “可是,众生却迷失了本有的如如‘闻性’,反而向外追寻语言声音之相,因此不明佛意,仍旧继续生死流转。”

  十方如来出现于世,都会随顺所在世界众生之根机而“说法”,例如香积世界则以“妙香”表法,运用的是“鼻根”;光音天则以“妙光”表法,运用的是“眼根”;咱这个娑婆世界的人间呢,主要以“音声”表法,运用的是“耳根”。

  正因为如此,大家要想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就离不开“读经”,据我自己体会,读一遍的效果胜过看十遍。因为,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为伶俐的缘故,口读耳听,受益最大。

  不仅要读经,还要学会不攀缘“语言音声之相”,不执着名词概念,而是随着经文去如法观察“闻性”如如,并通过“闻性”如如,觉悟“心性”如如。那时便会明心见性,开始超越生死流转。

  遗憾的是,多数学佛者却“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因为迷失了本然“闻性”的缘故,便随着习气向外攀缘,反而执着于博闻强记,以学识丰富为修行;甚至以读念声音好听为修行,以读经速度快为修行,以种种感应现象为修行,以学佛后生活变得顺利为修行,等等,这些都是颠倒着相的学佛之错路,属于典型的“以指为月”,本末倒置了。

  不只是普通学佛者,就连当初的阿难尊者也是如此:

  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

  “因此,阿难纵然博闻强记,能够记住世尊开示的无数教义,也不免因迷失‘闻性’而落入妄想邪念。”

  “这岂不就是‘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么?不过,只要肯回转‘循声’之攀缘流,反听内在之‘闻性’,就能够觉悟‘闻性’如如,而得证真实圆通。”

  下面,文殊师利菩萨特意为阿难,也为大家再次开显“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之修法。这也是文殊菩萨应世尊之询问,对“二十五圆通”做出的小结,最终拣择出观世音菩萨之“耳根圆通”,作为娑婆世界众生速证圆通之方便。

  在禀白世尊之后,文殊菩萨对阿难说道:


{返回 楞严经轻松学·超然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楞严经》轻松学 卷六(之五)
下一篇:《楞严经》轻松学 卷六(之七)
 《楞严经》轻松学 卷四(之四)
 《楞严经》轻松学 卷二(之十二)
 《楞严经》轻松学 卷三(之五)
 《楞严经》轻松学 卷一(之八)
 《楞严经》轻松学 卷八(之一)
 《楞严经》轻松学 卷六(之四)
 《楞严经》轻松学 卷七(之六)
 《楞严经》轻松学 卷一(之二)
 《楞严经》轻松学 卷五(之四)
 《楞严经》轻松学 卷二(之九)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一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五集]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五[栏目:慧律法师]
 《入菩萨行论》讲记(五)[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达真堪布]
 爱死病、新肺炎与欲、爱、情 AIDS, New Pneumonia, Desire and Emot..[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妄想变现的施工现场[栏目: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第二篇 贪 - 转贪心为愿心[栏目:放下的幸福]
 “佛教性质之确定”征文[栏目:太虚法师]
 慈悲心——其他宗教也讲慈悲心,和佛教的慈悲心有什么区别?[栏目:格西索南]
 柔软心净利根[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