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佛教管理心理学
企管学者哥夏尔认为:优秀企业与不良企业的差别,产业本身的因素只占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十,其余全在管理。佛教在国家、社团管理方面,有不少独特的思想,根据这些思想发挥应用,可以建立起佛教管理心理学。
一、领导者的自我修炼
领导者是一个企业、单位、社团乃至国家的首脑,在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佛经比喻为带领牛群的向导,《增一阿含经》卷九佛偈言:
犹如牛渡水,导者而行正,从者亦皆正,斯由本导故。众生亦如是,众中必有导。
佛经中有不少领导者进行自我修养及掌握领导艺术的内容。如《增一阿含》卷四二佛说国王十规、《佛为出爱王所说经》佛说为人王的十种过失、十种功德、五衰损门、五方便门、五种可爱可乐可欣可意之法、五种能引可爱之法凡四十法,《优婆塞戒经·摄取品》说在家菩萨担任国王的要点等。其中关于心理修炼的重要原则有:
1、不贪财物。合法取物,不接受非法贿赂。
2、“性不暴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包容性、忍耐力,气量大,遇不如意事能保持平静,不发怒、不咆哮、不乱发脾气处罚人,“愤发轻微”,亦不内秘愤恨,不背后发火,不长久积怨,不以小事而起怒害心。
3、“不自纵任,不行放逸”。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专思机务”,做下属的表率,不耽着嬉戏放纵无度。
4、“英勇具足”,“善权方便”。精明强干,有魄力,有勇气,精通各项事业,知晓成功管理的技巧。
5、对下属宽厚,若有错误,依法处罚,不带情绪从重处罚,给人留下悔改的出路。
6、能接受下属之劝谏,不逆其辞,“受正直言”,接受合理的建议和批评,常与有智者商讨研究,尊敬有智慧者,谦虚请教管理方略。
7、不好色淫乱,夫妻关系和睦。
8、不饮酒,心不慌乱(镇定)。
9、常好惠施,“恩惠猛利”。以关爱心、责任心关心下属,常以“正圆满软言慰谕”,薪水丰厚,给以休假,不使过分疲劳,依功奖赏,公平合理,解救苦难,不令其心怀怨恨。
10、“不戏笑”(严肃庄重)。
11、依法管理,“终无阿曲”(正直坦荡,不宠信小人)。
12、“所作谛思,善顺仪则”。做事用人,精明审慎,考虑周密,符合既定的法则。
13、“善知差别”。对下属的才能、特长、德行、忠信程度如实了解,敬爱有德才者,“善观察摄受群臣”,合理使用,做到人尽其才;“知所作恩”,对有功而年老衰迈者,应念其旧恩,敬爱尊重,照顾周到。《杂阿含》卷四二第 1148 经佛告波斯匿王:
且当亲近,观其戒行,久而可知,勿速自决,审谛观察,勿但络慕,当用智慧,不以不智,经诸苦难,堪能自辨;交契计校,真伪则分,见说知明,久而则知,非可卒识,须自思惟,智慧观察。
意谓对人要在长期交往、使用中以智慧观察其行为,仔细思考,特别是在苦难、困难中识人,不可仅据外表和言辞,仓促作出判断。
14、上下级关系和睦融洽,不争权夺利。
15、“得大自在”。具有自主权、权威性,“凡出教命宣布无碍”,被下属所尊敬拥戴。
16、“善守府库”,善于经营,广营、巧营、善持、善观事业,善于管理财务,不铺张浪费。
17、“恩养世间”。随力随能,常行布施,周济贫穷孤露,得到民众的敬爱。
18、对下属如法进行教育,教导其离恶修善,信因信果,“赞叹善人呵责恶人”,对不守法者先软言调教,惩罚作恶不改者。
19、不结党营私,和谐关系,团结大众。《中阿含经》卷三六《象迹喻经》佛教导弟子:
离者欲合,合者欢喜,不作群党,不乐群党,不称说群党。
这些要点,只要稍作现代诠释,都可以用于现代的企业、国家管理,与现代管理学多所相符。宏印《以佛教观点谈优良领导者的水准》一文中提出,优秀领导尤其是佛教领导,必须具备超群的学识、人品、才能、福德因缘、名望、仪表六项条件。在学识上,要有对佛教整体思想的把握、中国文化素养、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在人品上,应有博爱、宽恕、谦让、忠孝、勤俭、诚信、仁义等良好人格,无自私、贪婪、嫉妒、凶狠、好斗等弱点,有佛法修证的体验。要具备组织才能、演说辩才、语文能力、信念意志力。《大智度论》卷十一偈云:
大名闻、端正,得乐及恭敬,威光如日明,为一切所爱。
有良好的声望、端庄的相貌风度,得到快乐和众人的恭敬者,为众人所爱戴。要做一个优秀的企业、单位、国家领导人,也应具备这些条件。
要具备这些条件,必须进行自我修养,佛教的治心之道尤其是六度四摄等大乘菩萨道,提供了自我修养的完备体系。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多少具备菩萨的智慧、品性、德行,按《华严经》之说,一个初地菩萨,才能做好大国王。
佛教的四摄法,可以用作管理众人的技术:布施,指精神上的无形帮助,如关心,辅导其成长,体恤和宽容,使职工、人民获得心灵的满足和快乐。爱语:良好的沟通和适时的赞美。利行:处处给人方便,鼓励部属自我实现,协助职工克服困难,发挥长处。同事:改造环境之先应适应环境,了解环境,把自己同化于环境之中。星云《佛光菜根谭》说:“最好的管理,就是自己管好自己。”其《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说现代领导人应做到:
笑在脸上,赞在口上,怪在心里,气在肚里。
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功归大众,过自承担。
不计得失,不可畏缩,不能颓丧,不会顽执。
顾全大局,倡导人和,上下交流,意见一致。
发心服务,遵守诺言,居安思危,知己知彼。
注意调和,照顾大众,善用机会,把握人生。
处事幽默,聆听报告,细心研究,双手合十。
要做到这些,要管理好,自己必须具备“以众为我”的菩萨精神,要能为人着想,能给人利益,肯帮助别人,让每个人皆大欢喜,这是管理学的最高境界。
管理的核心问题,应是人的素质、程度、眼光、才能、决断、承担力,再进一步,是管理者如何认识自己的局限,突破自己的心习。当遇到挑战,管理术穷、不能回应时,禅对企业领导人便十分重要。放下,至少可以去除压力,把心思解开,进入更广大的空间,获得超越的感受,不被过去所缚,体会到自由,就会转向创造,涌现生机。
佛教的修炼,也被当今企业家所吸取,强调企业家的心理修炼是管理好企业的关键。如吉林修正药业集团董事长修涞贵《修正型领导和企业家的哲学修养》一文说:成功经营的第四个要素,是东方式的“禅定”及“内圣外王”之道,并引神秀偈,说明优秀企业家应具有造福苍生的理想、方圆相济的管理、质朴求真的经营、圆润而不严的“品质光芒”,从少酒、制怒、仁德、读书、守拙做起,进行自我修炼,使自己“满怀激情而心如止水”。只有冷静的时候所做的决定正确率最高。成功企业容易滋生自满、保守、自大的企业病态思维,要时时保持谦虚冷静,不被胜利冲昏头脑。
不仅管理者须自我修炼,提高心理素质和管理艺术,即全体员工,也须进行修炼,当代管理学也从把人看作蜡烛到看作须不断充电放电的蓄电池,主张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不断学习,提高其精神的、知识技术的素质。若论精神上的提升,最好的修炼之道当然要数佛法。当今台湾不少企业团体成立佛学社、禅修班,希望运用佛法使员工情绪稳定、有奉献精神、配合度高,营造出和谐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