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喝茶解禅:茶思禅味 浅悟佛理
 
{返回 禅茶文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71

喝茶解禅:茶思禅味 浅悟佛理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茶,是智慧的,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志,派意念与大地来往,净身于日月之下,吸天地精华,便有了一股灵气,使得枝叶有耀眼之绿,它将自己独置于天地,享受风雨的洗礼,寻得内心的宁静,这,就是茶的自我世界,亦是忘我境界。

  茶道里的泡茶,大部分茶叶都讲究沸水冲泡,如果水温不够,不能够充分把茶的有效成份与香气释放出来,茶叶在沸水不断的冲击碰撞中几浮几沉,这时才可以冲出一杯香气浓郁的好茶。冲茶品人生,何其相似,只有经历过各种波折与历练,经历过生活与工作的浮沉,才会明白人生的意义,才知道人生真正的味道。

  修行是茶道的根本,是茶道的宗旨,茶人通过茶事活动怡情悦性、陶冶情操、修心悟道。中华茶道的修行为“性命双修”,修性即修心,修命即修身,性命双修亦即身心双修。修命、修身,也谓养生,在于祛病健体、延年益寿;修性、修心在于志道立德、怡情悦性、明心见性。性命双修最终落实于尽性至命。

  茶道亦悟道,人道亦心道,茶品亦人品,茶道亦人道,茶道易抒,人道难语。心源,本是一壶茶,包容百味,因吐纳而常新。”因此,茶的意境,乃禅茶悟道。

  禅是一种生命的体验,直指生命的真如,而茶的文化精神和禅的哲学意境是相融相通的。"法是茶'茶是法'尽十方世界是个真心;醒即梦,梦即醒,转八识众生即成正觉"。

  茶道禅心悟人道,墨研词语韵天然,闲茶逸书醉飘香,静心怡情在雨亭。诗酒禅茶,酒如诗,意浓味烈,茶性却是禅心雅意,茶未入世之前,生于空山幽谷,历尽风吹雨沐,吸纳天地精华,待修得气定神闲,而后虽遭火焙水注,通体弥漫的依然是超然向外的气韵。

  佛教中一直都有这样的修炼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而王国维也曾经提出人生的三种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其实无论是茶,是诗、还是禅,都是通过思考让人心回归至纯至简。想想吧,“寒雪里,烹茶扫雪,一碗读书灯”是多么清淡,又是多么丰盈。


{返回 禅茶文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茶之心(周长青)
下一篇:茶中有禅(林文钦)
 茶禅相融 一物一心不相离
 不是闲人闲不得,闲人不是等闲人 细细品茗慢生活(明奘法师访谈)..
 茶性与佛性(谭民政)
 茶之心(周长青)
 禅茶一味从何来(素全法师)
 喝茶与禅悟(柯云路)
 喝茶解禅
 茶与禅(马守仁)
 掸一身灰,且吃茶去
 禅茶一日(游祥州)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杂阿含经卷第五(一○八)[栏目:杂阿含经]
 印光大师说故事 21、怨气致毒 自伤伤他[栏目:灵岩故事]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续记 第二十四讲[栏目: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分清楚下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皈依境的必要在何处?[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佛教让我们放下执著,可每个佛教徒都执著于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执著不是执著吗?[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从小到大,经常不断染上鬼神病,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吗?[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止观禅修·译者简介[栏目:创古仁波切]
 中论讲记 前言[栏目:中论讲记·智谕法师]
 五百罗汉 082、摩利不动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与心对话 第七章 心会生病 6 应对嗔恨心[栏目:与心对话·嘎玛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