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放生助修行往生案例
 
{返回 放生病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68

放生助修行往生案例

  (一)健康吉祥,预知时至

  沈富康先生,家住浙江省萧山农村,五十二岁时开始吃素,五十五岁从萧山兰亭老和尚处受三皈依,六十岁起专事放生。曾以祖遗房屋一间,售得一千元,全部用来买物放生,儿辈每月供养生活费二十五元,除以五、六元买米、盐琐屑外,余款全部放生。居士本多病,自吃素放生后,体力转健,二十多年,从不看病服药。

  居士六十五岁时,一日骑自行车载一大布袋螺蛳,至杭州西湖断桥边放生,事毕仍骑车回萧山。中途一辆吉普车迎面而来,自行车被撞坏,人倒地,吉普车前轮从他脚上碾过,留下明显印迹,司机见状,惊恐无措。居士立起后,毫无损伤,怡然一笑,长揖而去。从七十二岁起,开始专持佛号,求生净土,自说虽睡梦中,亦能持名不辍。

  1982年,居士七十四岁。是年底,卧病十余日,神智清爽,无昏沉之相。往生前一日,预知时至,对人说:“我要去了!今天不去,就是明天。”又说:“我心中很快乐,无一点痛苦。”令子女为之助念,并嘱咐将预置之棺木出售,售得款项,全部用于放生,遗体按佛制火化。子女随即雇车将其载往杭州(因萧山无火化设备),中途于车内合十安祥而逝,时间是1983年1月4日下午四时。命终三小时后,通身冰冷,顶门犹温,年七十五。南无阿弥陀佛!

  (二)放生,可迅速契入您所选择的法门

  禅宗开悟要“九朝天子福,七代状元才。”就是说开悟不是靠偶然,靠灵感,而是靠宿世福报的积累,从量变达到质变而豁然开悟!

  你看那些禅宗故事,都是说某人听到一句机锋就开悟了,《印光大师文钞》中说,不要妄会禅宗机锋,不要乱想开悟的境界,这些直接指归最上一着的话,看了以后去思考其中意思,其实都是错会,等于是以凡夫心去妄想佛的境界!

  金山活佛是禅净双修,他经常买鱼虾放生,而且数量巨大。永明、莲池、智者等大师都是何等人物,也都极力提倡放生,由此可见放生功德是多么大了。禅宗如此,密宗也是如此,在杭州放生时,有两个小喇嘛看到,极其欢喜的帮我们做仪规,他们告诉我:“修密宗,最少先要大礼拜10万拜,放生10万条命,念咒10万遍,清净业障,然后灌顶才有效果。”

  净土宗三资粮是信、愿、行,其中愿最重要。《要解》说:“愿为信之券,行之枢,举愿则信行在其中。”如果愿意去极乐世界,则其行必坚(行是念佛),很容易得念佛三昧。永明大师就力劝大家以念佛为主行,以放生等为助行,回向净土,则速得成就!《净土十疑论》中说:“常行念佛三昧,及施戒修等一切善行,悉以回施一切众生,同生彼国,决定得生。

  ”

  放生这样殊胜的功德,可以让人轻易契入自己所学的法门。如修净土,勤恳放生一两年,一定能扩宽心量,心量扩大才会生起愿生净土之心!心量小的人福分也小,不可能生起切愿往生之心。只有在你求生净土的发心很强时,才会精进念佛,否则你总是爱问别人该如何念佛?等你自己有了切愿以后,就不会再问这个问题了!没有愿的时候,念佛无非是求人天福分,那能不能得到呢?也是可以的!但远不如切愿往生以后求得那么容易,那么自在!

  我开始放生时,完全是求人间福分的,天福我都不求,人间福分也就是求财富。后来得到了财富的自由,不是说我多么有钱,我一年收入30几万,还在逐年增加,可能在有些人看来这些钱并不算什么,但我确实得到了金钱的自由,不再受制于它,变得收放自如!此时的放生让我感受到了另外一些不可思议的东西,比如正气、福分、自信等等,都在明显增加!这些我并没有求,开始我仅仅是求财富,但是它们都来了!之后某天放生时,愿生极乐的心油然生起!这才知道放生这种助行已经起到作用了,也才明白佛菩萨所说的“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的真实含义和整个过程!

  你为了吃饭而选择香菇,而香菇可以让人减少得癌症的机率,你并不知道香菇有这个作用,你的要求很简单,就是吃饱饿不死就行,但是不知道香菇的防癌作用并不等于你就得不到这种利益,当你吃了香菇以后一生健康,你会很感激当初介绍你吃香菇的那个人!


{返回 放生病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放生治病事例
下一篇:放生感应往生奇迹记
 借钱大放生,救了短命儿
 放生为什么能够治好绝症
 放生治好了我的甲亢
 放生治愈先天痴呆
 勤恳放生终于拯救了我如浮萍般脆弱的生命
 放生后肩痛竟然好了
 鲤鱼救子 放生病愈(道证法师)
 持大悲咒兼行放生治愈肾结石
 谈癌症的因缘及如何解脱?(妙祥法师)
 放生、念佛治好了我的两种绝症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二篇 不被自己框住 - 活在当下的积极[栏目:找回自己]
 宗炳的《明佛论》——公元五世纪初的中国佛教观念[栏目:宋立道教授]
 学佛重在知见[栏目:传喜法师]
 请简述修行的目的为何?如何达到修行目的?[栏目:上师瑜伽精要之每日一问]
 《一知全解》灌顶开示1——解释比灌顶更重要,必须了解修法的意义[栏目:桑杰年巴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