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一期 第七天 改变个性对治妄想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33

佛七讲话 第七集 八十年第一期

第七天 改变个性对治妄想

众生无量劫来的业习,牵着他不得自在。业,是造的业;习,是习气。

什么是习气呢?譬如说,风吹树摇,风停以后,树还摇,那是习气。众生的习 气从那里看出来?每个人的个性不同,有的人忠厚,有的人奸诈,都是习气带来的 。

因为这个原因,构成众生的妄想。念佛人用不上力,就是念佛打妄想,佛号在 妄想中起,虽然他用力念佛,对治不下去,这就是他的业习所致。如果今生不注意 ,来生就更苦了。

有人问我:「念佛打妄想,怎么办?」唯有一个办法,诚心念佛、多念佛。佛 号念一百声,都是妄想;念一千声,说不定就有两声、三声没有妄想。这样天天用 功,久而久之,清净心就起来了。可是有一点,你心中要不想人我是非。如果一计 较人我是非、妄想不断,那就起心动念,就是生死。

进一步,知道业习表现在个性。如果发现自己个性不好,赶紧提醒自己改过。 一开始,用作意,作意就是用心的意思,久了以后就成自然,个性就改过了。这个 时候,过去的业习就消了,念佛自然没有妄想。

打妄想,也有几个方便可以对治。清早一起来,注意不要打妄想。夜晚睡觉醒 过来就念佛,如果你打妄想,愈想就愈睡不着,就失眠了。一醒过来就念佛,不久 就睡着了。

今天第七天,告诉大家对治妄想的办法。对治妄想,恳切地说,改变自己的个 性,因为个性是过去的业习所致。你虽然多念佛,可是个性不改,难得受用,不但 难得受用,很危险,一天天沉沦。如果个性不改,广造恶业,恐怕人身要失掉。所 以,要提高警觉。所谓提高警觉,就是起作意。这是唯识的名词。

佛法所说的,就是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作意就是觉。拿世间法讲,作意,就 是时时刻刻警觉自己。

佛七,今天圆满,机会难得,恐怕大家回家去念佛机会就少了。提高警觉,往 这里用功,对治妄想。

无量寿经说「尽形寿念佛」,有人会发生疑问,他说:「观经不是说,十声佛 号就可往生吗?何必尽形寿呢?」这种说法,是聪明人做胡涂事。我们念佛,寿命 不尽,就要不停念佛,所以你想一想,如果没有尽形寿念佛,那有临终十念?临终 十念,就是从尽形寿念佛来的。

回家去,就快过年了。不要光顾口腹的享受,伤害生命,伤众生命,障你不得 往生。所以大家记住,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 我今皆忏悔。忏悔,是忏悔过以后,再不作了。

恭喜大家,今年佛七圆满,都得成就。大家不要小瞧打佛七,佛在世的时候, 有个老人在迦叶佛的时候,无心念一句「南无佛」,就以此念佛因缘,得遇到释迦 牟尼佛,证到四果。无心念佛就有这么大功德,何况我们尽心尽力地七天念佛呢? 所以,恭喜大家功德圆满。

今天不多讲话,最后一天,现在开始念佛。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二期 第一天 持名念佛观想念佛
下一篇: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一期 第六天 观心无常三时皆空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二期 第一天 发之于心还之于心
 般若义理的探究 分别解说 四谛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普眼章
 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四期 第七天 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性缘问题之申论 五、与种子识的关系
 诸法无行经浅解 解经题
 佛七讲话 第八集 第一期 第三天 信以启愿行以成愿
 般若义理的探究 分别解说 二谛
 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三期 第二天 放下有为听清佛号
 般若义理的探究 分别解说 一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三)有漏功德和无漏功德[栏目:圣者言教]
 藏传佛教对西方心理学的影响(高颖)[栏目:西藏佛教·观察与研究]
 藏传净土法 第二十七课[栏目:藏传净土法学习讲记]
 参禅方法举要[栏目:冯学成居士]
 法苑谈丛 第四章 佛教的胜迹(一)名山[栏目:法苑谈丛]
 《佛教三字经》新注 四谛[栏目:唐思鹏居士]
 佛识慧集 <四三>体身观念[栏目:佛识慧集]
 无量寿经 第十二课[栏目:无量寿经广释]
 性具善恶[栏目:月悟法师]
 云来去 天淡处[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