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居住适宜处
“居住适宜处”:居住在社会风气好,人心仁厚的处所。
安居乐业是民众的基本心愿,房屋居住也就成为社会最关切的问题。《论语》:“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意思是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好的。选择住处,不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怎么能说是聪明智慧呢?”在这里,孔子强调了选择居住环境的重要性。因为家庭具有经济生活、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功能,选择房屋要理性,面积大小要符合自己的收入水平,楼层、采光要考虑老人方便,位置要考虑适宜子女成长和教育。
《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幼小的孟子靠织布为生。孟子小时候,家离墓地很近,常常玩办理丧事的游戏。母亲说:“这不是我用来安顿儿子的地方。”于是搬迁到集市旁边。孟子又做学商人卖东西的游戏。母亲说:“这也不是我用来安顿儿子的地方。”又搬家到学堂旁边。于是,孟子就又模仿学生们做读书、礼仪的游戏。母亲说:“这里可以用来安顿我的儿子。”他们就在那里住了下来。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孟子认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孟母三迁”故事为历代所称颂。东汉赵岐《孟子题辞》:“孟子生有淑质,风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宋代苏拭作《崔文学甲携文见过》:“自言总角岁,慈母为择邻”。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孟母三迁”的故事成为后世母亲重视子女教育的典型,影响至今。
而对于发起出离心精进修行的僧侣,佛陀则强调了应安住在“阿兰若处”。“阿兰若”原意是森林、树林,也指旷野、荒凉之地。《慧苑音义》:“阿兰若有三种:诸法本来湛寂;坟场;沙碛处。”《俱舍论光记》:“‘阿’言无,‘兰若’名喧杂。”指佛教修行人禅修的寂静处,也用作寺院的别称。
《阿奴波经》云:
“汝等当复自作,至无事处,山林树下,空安静处,宴坐思惟,勿得放逸,勤加精进,莫令后悔,此是我之教敕,是我训诲。”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
出家乐住阿兰若昼夜应作如是观:
阿兰若处真道场,一切如来成正觉;
阿兰若处妙法空,出世正法之所生;
阿兰若处圣所尊,能生三乘圣道故;
阿兰若处圣所宅,一切圣贤常住故;
阿兰若处如来宫,十方诸佛所依故;
阿兰若处金刚座,三世诸佛得道故;
阿兰若处涅槃宫,三世如来圆寂故;
阿兰若处大慈室,菩萨住此修慈故;
阿兰若处是悲田,三世诸佛修悲故;
阿兰若处六通室,菩萨于此游戏故;
阿兰若处大无畏,能断一切恐怖故;
阿兰若处三摩地,诸求道者得定故;
阿兰若处陀罗尼,诸持咒人神力故;
阿兰若处善法堂,增长一切善法故;
阿兰若处菩提室,菩萨修道得忍故;
若欲永超三界苦,菩提涅槃当修证;
遍周法界利群生,应居兰若菩提室;
所修六度四摄法,回施三有及四恩;
自他俱入甘露城,同证一如真法界。
一只小鸟的启示:
一只小鸟飞往南方过冬,中途停在一棵很美丽的树上休息。慢慢的小鸟开始留恋这颗树,决定在这棵树上安家。天越来越冷,小鸟冻僵了,跌落到地上。一头牛经过,拉了一堆牛粪在小鸟的身上,冻僵的小鸟觉得很温暖,渐渐苏醒过来。当它发现竟然是被埋在粪堆中,就叽喳地谩骂这头牛的粗俗,但却不想离开,因为躺在里面又温暖又舒服。一只路过的野猫听到叫声,走过去对小鸟说:“走,我带你到河里洗一洗。”等小鸟洗干净了,野猫就把它吃掉了。
小鸟的遭遇,启示我们:
1、在通往涅槃的路上不要停止前进。
2、不要留恋身外之物。
3、往你身上敛大粪的人,可能是你的贵人。
4、不要贪图暂时的安乐。
5、要学会忍辱和感恩,善护口业。
6、警惕拉你下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