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乘攻略:前学 三、明分之唯识瑜伽:转识成智
 
{返回 清净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53

三、明分之唯识瑜伽:转识成智

  所谓唯识,即是简去心外诸法,择取识心。这是遮简迷情、外界有实我实法的存在,表显内界识心的真性法相。

  换句话说,唯识宗立论,以我人心识之外的万有现象,皆是由我人心识自体所变现而来,亦即是由第八阿赖耶识中的种子所变现生起,故除心识之外,万有现象皆非实在。因此说“唯识无境”,或自万有现象自识所变一面来说,称为“唯识所变”。

  “瑜伽”这个词,其含意为一致、相应、结合或和谐。确立一位佛菩萨为临摹效法的对象,也称作本尊,以自己凡夫的身语意(识)临摹佛菩萨的身语意(智),就是瑜伽修法,也就是转识成智。自己的身语意与本尊的身语意“三密相应”,便是成就“即身成佛”。

  “转识成智”又名“转依”。“转依”的“依”,在唯识家那里通常指作为染净根据的精神实体,就法相唯识宗而言则指阿赖耶识。该宗认为,通过宗教修持的“熏习”,藏识中的染污种子减弱,清净种子增强,最后转“识”成“智”,使杂染阿赖耶识变为纯净无垢识,这就是成佛。

  宗教实践的根本目的,是要实现认识由虚妄到真实的转变。通过特定的修行,领悟佛教的真理,有漏的八识可以转变为无漏的八识,获得四种智慧;“转识成智”的“识”是染污的有漏八识,“智”是清净的无漏八识即真如。这个根本转变的过程是在藏识即阿赖耶识上实现的,所以阿赖耶识也称为“染净依”。

  转依是根据“转何识得何智门”的原则展开的,一定的识通过“转识成智”可得相应的智。

  据《成唯识论》卷十所说,前五识转为无漏时得“成所作智”,此智“为欲利乐诸有情”,能于十方以身、口、意三业为众生行善;

  第六识转为无漏时得“妙观察智”,此智“善观诸法自相、共相,无碍而转”,根据众生不同根机,自在说法,教化众生;

  第七识转为无漏时得“平等性智”,此智“观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大慈悲等,恒共相应”,平等普度众生;

  第八识转为无漏时得“大圆镜智”,此智“离诸分别,所缘行相微细难知,不妄不愚,一切境相,性相清净,离诸杂染”,如大圆镜之光明,能遍映万象,纤毫不遗。

  《六祖坛经》云:

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

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如上转识为智也。教中云: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虽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转;但转其名,而不转其体也。


{返回 清净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乘攻略:前学 四、周遍分之唯心如来藏:诸佛本源
下一篇:大乘攻略:前学 二、空分之中观空性见:般若智慧
 认识因果 第六章 防范意业
 朝圣圆觉——《圆觉经》讲记 第十一章 圆觉菩萨章
 朝圣圆觉——《圆觉经》讲记 第十章 普觉菩萨章
 认识因果 第十章 忏悔业障
 大乘攻略:再学 七、上师瑜伽
 大乘攻略:再学 五、方便为究竟
 大乘攻略:前学 六、本来圆满 本自清净
 坛经朝圣——《六祖法宝坛经》讲记 导言
 准提咒介绍
 大乘攻略:前学 一、大乘之道次第:循序而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104 学佛之路[栏目:智海浪花·历程]
 信心铭-禅解 第十章 不二法门[栏目:达观法师]
 般舟念佛与消业(释常善)[栏目:般舟三昧念佛法门]
 依止善知识是修道的根本[栏目:成峰法师]
 感觉拔云见日,好像一下开悟了似的,但是过两天又忘了,烦恼又来了...[栏目:开愿法师答疑]
 正分36 总括前文 观心利生[栏目: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保定孟居士[栏目:大音希声]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六)~B 二、象迹喻经[栏目:界定法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栏目:蔡礼旭老师]
 法句经要义 第六品 智者品 老婆罗门罗陀 与智者为友[栏目:法句经要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