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金刚精要引导文——初学悦耳·宝藏库之前行引导 第二十讲
 
{返回 金刚精要引导文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15

  金刚精要引导文

  初学悦耳.宝藏库(前行引导)

  龙萨娘波尊者 造论

  妙音龙多加参尊者 传授

  普巴扎西仁波切 汉译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传讲

  12月15日传讲内容

  【原文】

  庚一、皈依 拯救误道与邪道,趋入正道者为皈依。 分四:辛一、皈依境;辛二、补特伽罗;辛三、皈依行相;辛四、学处与目的。 辛一、皈依境 颂云:“畏惧恶趣凄切之险处,皈依最胜依处三宝尊,遍空之际如母众有情,祈请三宝大悲哀摄受。”释:为拯救令人畏惧之恶趣险处,如上所说凄切之景象,则应依止无欺最胜处:外相三宝、内相

  三根本、密相胜妙三身,而作皈依。 辛二、补特伽罗 外相畏惧恶趣、畏惧轮回、畏惧寂乐即三;内相为欲入密乘;密相为上品者欲于坐垫上证得大觉果位。 辛三、皈依行相 颂云:“遍空之际如母众有情,祈请三宝大悲哀摄受。”如上述所谓,外相为未来获得善道、声闻阿罗汉、佛果;内相为信念不退而获得双运金刚持;密相为即生或坐垫上获得无上大觉果位。 此如大乘之传授:为充满虚空之际一切有情父母故,修行而愿获得菩提。观想自身之前莲花垫上,本体为根本上师,相为邬金莲花生大师,十方诸佛菩萨眷属等围绕。己右为今生之父,左为母,前为怨敌与魔障二者为首,三界六趣一切有情众生围绕。祈请大悲三宝不舍慈愍摄受,而起胜解信。次其皈依境放射无量虹光,照触自他一切有情,均获得清净刹土,最后皈依境化光融入己身,而作回向矣。 辛四:学处与目的 外相以《涅槃经》所传三应断学处为:不复敬礼世间神祗;不复损恼有情众生;不与外道同行共住。上师窍诀中所授之三应修学处为:应恭敬佛像乃至碎片;仅有一字;红黄色相。《摄事分论》中所谓之三同分学处为:外依止上师,修行诸法,披戴红黄色衣也;内诵咒与定期上供;密修习见修行三要。 目的:暂时获得无量福报,究竟证得佛果。

  【正文讲解】

  今天我们继续宣讲“皈依”。

  在讲法前依然要强调:请大家正确无误地取舍闻法的动机和行为,以正念摄持来听闻今天所宣之法。

  一、略宣皈依学处

  拯救误道与邪道,趋入正道者为皈依。

  “皈依”简单来说就是指进入佛门。与之前宣法时所做的比喻一样:小孩由于畏惧狗而求救大人,同样的,自己畏惧三界六趣的痛苦,而求救于无误正道之皈依境——佛、法、僧,由此趋入解脱正道,这便称为“皈依”。

  那么这里的误道与邪道指的是什么呢?不属于解脱之道的他道,比如,外道中也有皈依的对境,也要守持戒律,但是由于没有前面所宣的皈依的基础,因而非为正道,而是误道和邪道。

  二、皈依的分类

  辛一、皈依境 颂云:“畏惧恶趣凄切之险处,皈依最胜依处三宝尊,遍空之际如母众有情,祈请三宝大悲哀摄受。”释:为拯救令人畏惧之恶趣险处,如上所说凄切之景象,则应依止无欺最胜处:外相三宝、内相三根本、密相胜妙三身,而作皈依。

  (一)共同之皈依

  由于皈依的意乐、对境、时间不同,皈依支分为世间乘的小士道皈依方法以及出世间乘的中士道和大士道的皈依方法。

  类别

  乘派

  意乐

  皈依境

  时间

  分类

  佛宝

  法宝

  僧宝

  小士道

  内道世间乘

  为了自己从三恶趣中得以解脱获得人天善趣果位而皈依

  

  外在的佛像,佛的雕像、壁画等

  正法的经函

  具戒凡夫僧众

  皈依至获得人天果报之前

  中士道

  小乘声闻、缘觉

  厌离三界六道的轮回之苦,而发愿自己独自从三界六道中脱离、获得阿罗汉之果位。

  

  佛陀的智慧灭谛(认为佛陀是声闻缘觉阿罗汉,而不承认佛陀是断证究竟不住二边的涅槃)

  小乘证法——灭谛

  凡夫僧众和预流、一来、不来的圣僧。

  皈依至获得阿罗汉果前

  大士道

  大乘

  自利利他证得佛果

  共同外皈依境

  二障清净、三身圆满的佛陀

  大乘教法证法

  皈依一地到十地之间的僧众之色身。

  皈依之日至证得菩提果之前

  不共内皈依境

  加持根本——上师、悉地根本——本尊、事业根本——空行

  密乘

  一切有情本来佛,为复成佛而发心

  大圆满密相皈依

  本体空性为法身,自性明了为报身,大悲周遍为化身

   

  1.小士道之皈依

  (1)意乐

  由于畏惧三恶道的痛苦,而发愿自己独自脱离三恶道、得到三善道之人天果位。

  (2)对境

  小士道皈依的佛是外在的佛像,比如各种佛的雕像、壁画等等;皈依的法是经函;皈依的僧是是否应为具戒的凡夫僧众穿着袈裟的凡夫僧。

  (3)时间

  从皈依的即日起,直到获得人天果位之间,为其皈依的时间。

  2.中士道之皈依

  (1)意乐

  由于厌离三界六道的轮回之苦,而发愿自己独自从三界六道中脱离、获得阿罗汉之果位。

  (2)对境

  中士道的皈依佛:并非皈依佛陀本身,而是皈依阿罗汉寂灭的功德。他们不承认“佛”,比如不承认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等等,认为佛陀同样是不清净之身,因此他们皈依的是寂灭的功德。

  中士道的皈依法:他们不承认大乘法,只承认小乘法。法本来分为教法和证法,而他们所皈依的只有证法中的灭谛。僧:凡夫僧众和预流、一来、不来的圣僧。

  (3)时间

  从皈依的即日起,直到获得阿罗汉果位之间,为其皈依的时间。

  3.大士道之皈依

  (1)意乐

   舍弃自利,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发愿令一切众生都能证得究竟的佛陀之果位而皈依,就是大士道的意乐。

  (2)对境

  大士道的皈依佛是指皈依二障清净、三身圆满的佛陀。

  大乘之法分为教法和证法,大士道的皈依法是指同时皈依教法和证法。

  大士道的皈依僧是指:皈依一地到十地之间的僧众之色身。

  (3)时间

  从皈依的即日起,直到获得究竟佛陀的果位之间,为其皈依的时间。

  以上所宣称为三乘共同的皈依方式。对于小士道、中士道、大士道各自皈依的意乐、时间以及对境都要这样清楚地了解、区分。

  (二)不共同之皈依

  不共同之皈依分为内相皈依和密相皈依。

  1.内皈依

  内相皈依即是皈依三根本——上师、本尊、空行。

  怎么理解呢?即加持的根本是上师、悉地的根本是本尊、事业的根本是空行,如是生起定解而做皈依。

  2.密相皈依

  密的金刚乘的皈依是皈依如来三身。

  此佛的三身如何皈依呢?对本体空性即为法身、自性明了即为报身、大悲周遍即为化身产生定解而做皈依。

  以上大概地宣讲了皈依的分类。包括三乘三士道的皈依,大士道的皈依又支分为外因法相乘的皈依方式、内相金刚乘的皈依方式以及密相大圆满皈依本体自性大悲之皈依。我们应在如是了解之后而念诵皈依偈。

  三、补特伽罗

  辛二、补特伽罗 外相畏惧恶趣、畏惧轮回、畏惧寂乐即三;内相为欲入密乘;密相为上品者欲于坐垫上证得大觉果位。

  补特伽罗包括:外相上怖畏三恶道、希求三善道的小士道补特伽罗;怖畏轮回痛苦、希求独自寂灭的中士道补特伽罗;怖畏轮回与寂灭二边而希求一切众生获证究竟佛果的大士道补特伽罗。内相上欲入金刚乘,修持气脉、明点等密法之补特伽罗。密相上欲求即生解脱的大圆满法之补特伽罗。

  四、皈依行相

  辛三、皈依行相 颂云:“遍空之际如母众有情,祈请三宝大悲哀摄受。”如上述所谓,外相为未来获得善道、声闻阿罗汉、佛果;内相为信念不退

  而获得双运金刚持;密相为即生或坐垫上获得无上大觉果位。 此如大乘之传授:为充满虚空之际一切有情父母故,修行而愿获得菩提。观想自身之前莲花垫上,本体为根本上师,相为邬金莲花生大师,十方诸佛菩萨眷属等围绕。己右为今生之父,左为母,前为怨敌与魔障二者为首,三界六趣一切有情众生围绕。祈请大悲三宝不舍慈愍摄受,而起胜解信。次其皈依境放射无量虹光,照触自他一切有情,均获得清净刹土,最后皈依境化光融入己身,而作回向矣。

  在念诵皈依偈的时候要明确了知显宗、密宗、大圆满各自所皈依的意乐、对境和时间之后再去念诵。

  (一)皈依的修法

  依照龙萨的传承,念皈依偈的时候是将念诵和顶礼结合而修。

  1.念修皈依

  在念诵皈依偈的时候,同样,前行的前行、入座的前行,一切都要做好,要具备身要、语要、意要,要祈祷上师受四灌顶。

  之后念诵龙萨的前行,念到皈依的“畏惧恶趣凄切之险处,皈依最胜依处三宝尊,遍空之际如母众有情,祈请三宝大悲哀摄受。”此处念诵三遍之后,开始一边顶礼一边念诵皈依偈,并观想所缘之形象。

  2.观想皈依境

  (1)总说观想方法

  观想自身之前的莲花垫上,安住着邬金莲花生大士。而其本体

  为自己的根本上师,形象为莲师。莲师的周围由十方诸佛菩萨及众眷属围绕。

  同时观想自己的右侧为今生之父,左侧为母,前为怨敌与魔障二者为首的三界六趣一切有情众生围绕。之后,祈请大悲三宝不舍慈愍摄受,而起胜解信。之后皈依境放无量虹光,照触自他一切有情,均获得清净刹土,最后皈依境化光融入己身,最后作回向。

  以上是大概的观想方法。

  (2)细宣观想方法

  在念诵皈依偈的时候在自己的前方观想皈依境。此时应注意,在观想皈依境的时候,应观想自己的前方是有很多珍宝的的悦意之地,而非一般的平庸之地。

  之后观想前方有一棵五枝的如意树。在如意树的中枝之上, 有八大狮子所围绕的狮子座,狮子座上有日月之垫,垫上有自己的根本上师,其本体为根本上师,形象为莲师;

  于后枝上,观想所有的经函在彩虹里;

  于右枝上,观想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大势至菩萨等八大菩萨围绕;

  于左枝上,观想以舍利佛、目犍连等为主的阿罗汉围绕;

  于前枝上,观想由三世诸佛围绕;

  于五枝中间有护法、空行——男性护法和女性护法。男性护法向外,护持正法不受障碍所损,女性护法向内,护持悉地不外泄。

  以重楼式皈依境的方式,观想莲师头顶上方向上依次而列传承祖师直至普贤王如来,现量呈现在自己的前方。尤须注意:不要将上师仅观为上师,传承祖师就是各位传承祖师,而应将上师观想为

  传承祖师之总集,一切传承祖师亦为上师之幻化。

  观想的时候不应该将皈依境观想成是绘画或者雕像等,应该观想所有一切都具有大悲、遍知、威神力之自性。不光是皈依境,包括莲花、如意树的五枝等都具备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都具备悲、智、力的自性。比如,不应将莲花观想为一般庸俗的花,而应该观想一切都是上师之大悲游舞。

  (3)细宣顶礼方法

  观想皈依境后,恭敬地身做顶礼、语念诵皈依偈、一心专一祈祷上师三宝。

  恭敬顶礼的时候,顶礼的不是自己一人,而是观想左方是父亲、 右方是母亲、前方是怨敌,如是周围一切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在一起做顶礼。或者,观想自己幻化种种微尘 ,身如是顶礼,就如夏天风吹的时候一切花会弯下一样,自己幻化成很多身而恭敬行顶礼。观想当自己于心间合十时,周围一切也都是如是合十于心间,同样,当自己于喉间合十、弯腰顶礼的时候,所有一切都于喉间合十、弯腰顶礼。

  如此,自己的身幻化成无数微尘顶礼就有无量的功德。

  按照喇嘛仁波切顶礼的传承,顶礼时应该是五体投地而做顶礼。喇嘛仁波切顶礼的传承法规是:站着的时候要站直,不应弯腰;双脚并拢,既不要分得很开,也不要不要前后叉开。

  合十的时候,双手手指贴在一起,掌心为空,合十的手如同未开的莲花花苞一样。此处要注意手指要贴在一起但不能十指交叉。十指交叉的手形在萨迦派的传承中是有的,比如他们以左手代表五方佛、右手代表五个佛母,以这样的手势来表示悲空双运,但是我

  们此时不要这样做,要像花苞一样合十。为什么掌心中间为空心呢?有教言说应观想空心中有个如意宝。

  站立顶礼的时候,先是合十在心间,接着合十举过自己的梵顶,接着合十在喉间,接着又合十在心间。

  顶礼时,五体投地——前额、手、膝盖等,都要触在地上而做顶礼。喇嘛仁波切顶礼的方式是全身都扑在地上,手指贴在地面上,在未起身前,于自己的头顶再合十。

  之后站起来,再于心间、头顶、喉间、心间合十,又扑到地上。

  (4)顶礼的功德

  为什么要顶礼?主要是恭敬,处于低位而恭敬。

  顶礼时,于低位顶礼,则自己的二障会得以清净。

  顶礼时先在心间合十,应明了而清晰地观想自己身、语、意都具备功德;

  首先合十在梵顶,顶礼佛之身,从而得到佛的金刚身之加持,清净自己身的业障、习气,相续中种下四身佛之种子;

  第二合十在喉间,顶礼佛之金刚语,从而得到佛金刚语的加持,清净自己一切语的业障、习气,相续中种下报身佛之种子;

  第三合十在心间,顶礼佛之金刚意,从而得到金刚意之加持,清净自己的意之业障、习气,相续中种下法身佛之种子。

  接着弯腰五体投地,顶礼佛之身、语、意,从而得到一切加持,清净自己的五毒之业障习气,相续中种下色身五智的金刚持的种子。

  因此,全身匍匐在地的时候应观想自己身、语、意的一切业障习气无余清净。

  顶礼后站起来,又和刚才顶礼一样,自己一切的好坏贤劣、今

  生来世、中阴,唯一就是专一祈祷上师而皈依。

  如是顶礼时,并非是自己一人,而是遍虚空自他一切众生都于心间、头顶、喉间合十,顶礼上师三宝,应如是祈祷如是顶礼。

  (5)万法摄一而修

  大家可以有属于自己的皈依方法:比如,口里念诵十万皈依偈时,内心可以缘四厌离心以观修和安住交替而修,或者口里在念诵皈依偈时,内心可以缘修菩提心以观修与安住交替而修也是可以的。

  有些人之前不知道修行的方式,现在知道了就要如理如法的修,如理如法而修就是正法。

  (6)止观交修

  如是修一个小时之后又猛烈祈祷上师三宝。最后一切众生融入皈依境从边放光内收,就像鸟一样,一同飞入皈依境之中。同样,上方的传承祖师依次向下融入,最后融入莲师,之后安住。之后,于自心与上师无二中安住

  如是上师与自心无二中护持而安住,当妄念生起、无法安住的时候,就又念诵一遍皈依、发心、金刚萨埵、供曼茶等。念诵时要随文思义去观想念诵。最后是回向和发愿

  回向和发愿后就收坐。此时便能起身去做其他事情。

  依照以上所宣,坐间之时自己要时时忆念、护持皈依境,这样自然能称为真正的修行者。十万皈依偈也是如是去念修。

  五、皈依的学处与目的

  辛四:学处与目的

   外相以《涅槃经》所传三应断学处为:不复敬礼世间神祗;不复损恼有情众生;不与外道同行共住。上师窍诀中所授之三应修学处为:应恭敬佛像乃至碎片;仅有一字;红黄色相。《摄事分论》中所谓之三同分学处为:外依止上师,修行诸法,披戴红黄色衣也;内诵咒与定期上供;密修习见修行三要。 目的:暂时获得无量福报,究竟证得佛果。

  (一)三应断学处

  皈依佛后,不能再皈依世间神祗,如山神等等。如果只是为了暂时在修行中不出现违缘,暂时可以供养恭敬神,但如果是为了来世能获得究竟佛的果位而去顶礼世间神鬼等,已经违背了皈依。

  皈依法后,自己的身、语、意都不能损害任何有情。

  皈依僧后,不能再皈依外道,不能与外道同行同住。外道在藏地是没有的,但有与此同类的,比如对上师有邪见、对正法、僧众有邪见,不信因果、不信今生来世,这种属于同类,同样也不能同行。

  以上为所应断除的三种学处。

  (二)三应修学处

  在上师的窍诀中,皈依佛后,乃至佛像的碎片都应恭敬顶礼,并放在清净处;皈依法后,对只言片语,乃至一字佛经,亦生起恭敬心,顶戴供养,并生起真实法宝之敬信;皈依僧后,对僧宝所依乃至红黄补丁衣裳亦生起真实僧宝之信心,故恭敬、供养、顶戴,

  置于净处,并观清净心。

  此为所修所取的三种学处。

  (三)三同分

  三同分即 :皈依佛,要依止上师 ;皈依法,修习正法;皈依僧,平日应佩戴红黄色之相。

  皈依佛、法、僧以后自然要依止上师修正法,要佩戴红黄色,自己的饮食、受用都要先供养三宝,行、住、坐、卧中要祈祷上师三宝,同样还要教导别人皈依三宝、祈祷三宝。

  如是内诵咒与定期上供;密修习见修行三要。如是奉行。可以暂时获得无量的福报,究竟证得佛果,有如是功德。

  六、结语

  依照三学处,皈依佛后,佛像的碎片都要恭敬放在清净处,要生起是真佛之想。

  有些人把佛经和佛像放在包中,自己骑跨或者坐在包上都是不如法的。有佛经和佛像的地方,垫子等不净之物从上面拿过都是有过失的,是一种不恭敬的行为,不应这样去做。还有些人把垫子放在头上,这也是不如法的,垫子放在头上,是对身上的加持品不恭敬,这样做是不恭敬的行为。有些人走过经堂的时候,不顾自己的垫子从金刚道友头上拿过,不是故意的、也并非是傲慢心,都是愚痴,这同样是有过失的,有堕入旁生道之因。

  在经堂中法会结束,有些人有急事,就拉起裙子从金刚道友身

  上跨过,这样做造下很大的过失。在藏地,除非是疯子,否则没有人会这样做。以后要取舍行为,如理行持。

  有些不知道如何恭敬上师,于是造下很重的过失。比如有些上师和弟子之间好像根本没有上师的概念,就像世间的好朋友一样,自己有好衣服就递给上师并说:“上师你穿吧!”;觉得自己的帽子好就说“上师你戴吧!”,这些都是不恭敬的行为。还有些人把自己的垫子从上师的裙子上方拿过;上师的左侧有个东西,自己就从上师的右侧手伸过去拿,这些都是不如法的。以前由于不知道这些行为是很大的过失而造下过很大的罪障,现在知道了就要如理如法地奉行。

  这样宣讲不是严厉强制的要你们恭敬,而是如是恭敬可以清净自己的二障,圆满自己的资粮,为了这些而宣讲的。

  记得有一次,我在路边走过的时候,很多的人都很恭敬地行礼,当时有一个做摄影的汉族人问我:“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做?如果他们不这样恭敬你,你会开除他们吗?”并不是这样的,这样恭敬并非是要求,也不是强制他们这样做。比如说,世间的父母对我们有恩德,所以我们要孝顺他们,那么此时我们给他们端茶、倒水,做这些还需要理由吗?与此相同,上师对自己有恩德,而且对上师恭敬可以圆满自己的一切资粮。

  今天的法宣说到此。

  回 向

  【备注】:此为弟子根据大恩上师讲法记录略作整理,更详细的

  内容请参考闻法录音。因时间仓促,恐有错谬。故于大恩上师及道友面前忏悔!愿大恩上师*轮常转!信众法喜充满!早证菩提!


{返回 金刚精要引导文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金刚精要引导文——初学悦耳·宝藏库之前行引导 第二十一讲
下一篇:金刚精要引导文——初学悦耳·宝藏库之前行引导 第十九讲
 金刚精要引导文——初学悦耳·宝藏库之前行引导 第四讲
 金刚精要引导文——初学悦耳·宝藏库之前行引导 第九讲
 金刚精要引导文——初学悦耳·宝藏库之前行引导 第十三讲
 金刚精要引导文——初学悦耳·宝藏库之前行引导 第十七讲
 金刚精要引导文——初学悦耳·宝藏库之前行引导 第二十三讲
 金刚精要引导文——初学悦耳·宝藏库之前行引导 第二十讲
 金刚精要引导文——初学悦耳·宝藏库之前行引导 第十六讲
 金刚精要引导文——初学悦耳·宝藏库之前行引导 第十二讲
 金刚精要引导文——初学悦耳·宝藏库之前行引导 第二十一讲
 金刚精要引导文——初学悦耳·宝藏库之前行引导 第二十六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学基础知识 业力与轮回[栏目:广超法师]
 六祖坛经——慧能大师禅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略述(觉智法师)[栏目:六祖坛经思想研究]
 破戒邪淫的异热罪报[栏目:邪淫恶报感应录]
 “人间佛教”的历史逻辑(韩凤鸣)[栏目:人间佛教]
 情到深处人孤独 后记[栏目:黄威南居士]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 四下 十二 买智慧[栏目: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
 慈悲的语言[栏目:修行笔记]
 为求身体好,不敢不供保家仙,还得修佛怎么办?[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三、佛教进取观的现代意义 增上科学,回归正法[栏目:张朋]
 五四 May 4th[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