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有德有位
 
{返回 万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33

有德有位

这几天翁源县下暴雨,县城到我们东华寺之间的线路被冲坏了,所以今天晚上估计是来不了电了。我们就点着蜡烛,坐在这里聊一聊天吧。也很难得,平时大家都忙,尤其是今天来的居士菩萨们,平时在家里都忙得不得了,如果不是明天浴佛节,恐怕很难有时间来,可以说居士菩萨们是百忙之中赶来参加这个浴佛节。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个主题——学佛的人应该如何修福德?

无论你是修行人还是世俗中人,要想在修行上有所成就,或在世间法上有所成就,都不能缺福德。“福”是福气,“德”是德行、品德。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知道自己是在修福修德呢?不管你修什么,首先你必须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如果没有智慧,你就不能肯定你所做的一切与修福德是相符合,还是相违背。为什么有些人事业做得很大很有影响力?就是因为他有福德的缘故。一个人的福德有多大,他的事业就能做多大,修行的果位就能证多高。尤其是出家人经常讲:“我们要培福报,修功德。”通过哪些方面能证明我们在修福德呢?都知道出家人是人天师表,既然是人天师表,在你身上就应该体现出福德厚重,福德感人。所以做事情不成功,你谁都不要埋怨,要埋怨自己没有福德。如果你有德行,谁不推崇你,不认可你呢?如果你有福报,做任何事情碰到的都是顺缘,而不是逆缘。相反,如果你没有福德,只要做事,处处碰到的都是逆缘。实际上我们平时省吃俭用,包容,忍让,这些都是修福德不可缺少的方法和途径。

东华寺的硬件建设已经基本完工了,可以说目前像东华寺建得这么好、档次这么高的寺院,在国内外还不是很多。有些出家人和居士就是冲着东华寺的环境来的。不管你们是什么心态留在东华寺,我都希望大家能在修福修德方面多下功夫。

前几天我去了东北的大连和大庆,因为那里有我们东华寺的和尚在开山。当地的居士说:“他们是东华寺的富二代,到我们这里来开山,肯定会建得比东华寺还好。”为什么他们把从东华寺出去的和尚称为“富二代”呢?为什么东华寺出去的和尚给人这样的感觉呢?东华寺的富裕和这些“二代”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古人讲好儿女不用爹妈的钱。你有本事自己挣钱花,为什么长大了还要用爹妈的钱,甚至想尽一切办法要爹妈的钱呢?爹妈给不给你是他们的事,作为儿女,我们应该自己想办法去挣钱,不应该伸手向爹妈要,或者老惦记着爹妈的那一点存款。为什么我们没有让人感觉到我们很有修行,很有德行,很艰苦朴素,很大度,很包容,很慈悲,恰恰相反,给人感觉是富二代呢?只要是你自己努力得来的东西,你都可以炫耀。可是现在很多人炫耀的都不是自己努力创造得来的,而是父母的。一个出家人给世俗人的感觉,应该是很朴素,很大度,很慈悲,很有奉献精神,而不是富有。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十方信徒捐赠的,都是借三宝的力量得来的,不是你自己挣的。现在社会上一个普通工人每天累死累活,一个月只能挣两千块钱。我们出家人在寺庙里究竟付出了多少?不是用自己血汗挣来的东西,我们不应该用,或者应该尽量少用。记得90年还是91年,我在厦门读佛学院的时候,星云大师到厦门,他住的是招待所,当时是30块一个晚上。我想问大家:招待所和宾馆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答:招待所比宾馆便宜、简陋。

师:最大的区别是招待用的是公共卫生间,而宾馆的房间都有独立的卫生间。星云大师当时已经是我们佛门的泰斗了,为什么他不住五星级宾馆、四星级宾馆,或者三星级宾馆,要住只有公共卫生间的招待所呢?因为他没有钱吗?或者他的信徒不给他订宾馆的房间?我问问在座的出家人,你出门的时候,心中是不是有一个食宿的标准?还是信徒给你订什么宾馆,你就住什么宾馆?可能你会说那不是我花的钱,是信徒花的钱。信徒花钱更不应该住!就是你自己花钱,你的钱也是信徒供养的,你什么都没有,包括你这身臭皮囊都不是你自己的,都是属于三宝的,你都应该将身心奉献给三宝,为三宝作贡献,所谓的“将此身心奉尘刹”,哪有一样东西是属于你自己的呢?千万不要说是信徒给你开的房。你自己花钱更不应该,你所有的一切都是三宝的,都是常住的。

我知道东华寺有几个小和尚出门都是住五星级宾馆,他的理由是信徒给他开的房。就是信徒给你开的五星级宾馆,你也不能住,要住就住二星级宾馆,或者住招待所就行了。为什么信徒给你开五星级宾馆,你就去住呢?你凭什么让信徒给你开房呢?你有没有修行,有没有德行,有没有为人家服务过?就算是信徒给你开了宾馆房,那也是消耗你自己的福报,你在这方面得到了,享受了,在另一方面就会失去。力量是平衡的,你这边得,那边就失。你认为你花了几百块几千块开了宾馆的房间,晚上睡觉灯也不关,用水的时候,水龙头开得大大的,让水“哗哗哗”地流,你说:“我花了钱,不用电不用水划不来。”实际上你就是花了钱,没有用电,没有用水,这还是属于你的福报,它还是存在你的“账户”上。你只要用了,浪费了,都会从你的福报“账户”上扣除。不管做什么事情,需要多少用多少,一点也不能浪费。我和顿翰两个到东华寺以后,穿的都是十年前的衣服。但是现在东华寺有几个小和尚一年就丢掉好几套衣服。他认为衣服旧了,跟不上潮流了,碰到更好的料子、更好的款式、更好的牌子,他就把旧衣服扔掉了。凡是这样做的和尚都是尖嘴猴腮,一副穷酸相。如果他不出家,怎么可能享受到这么好的待遇——什么都是信徒买了送给他呢?信徒这么做是有福报有功德的。你接受了,如果真的需要,另当别论;如果不需要,而是出于贪心把它浪费掉了,这些都会从你的福报中扣除。现在的料子,哪一套衣服不要穿个五六年,甚至十来年?哪有真穿破的?

来到一个好的环境,我们更应该生惭愧心:我有什么福报,有什么功德,付出了什么,能吃得这么好,住这么好?我应该做什么来回报这一切?我们应该利用这个环境来培福报做功德,做利益一切众生的事。可是现在很多人都颠倒了,他是来享受这个环境,满足自己的贪欲。一个人连基本的物质都超越不了,都不知道知足感恩,不知道珍惜节俭,他哪里还会有内在的精神世界?哪里还会有精神生活呢?即便是你自己通过劳动,通过能力,通过智慧挣来的钱,也不能浪费啊!比如有一种人家里有游泳池,他认为:我有钱,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游泳池的水想换就换。没错,你是有钱,但是你随意换游泳池的水,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城市自来水的消耗量太大了,自来水公司相应地就要提高自来水的费用,结果穷人用水也增加了费用。如果你有钱,但知道节约用水,整个城市的用水量就不会太高,水费相应地也就不会提高。实际上很多东西之所以那么贵,就是因为有市场有需求。好多人不知道勤俭节约,认为我有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可是大自然的资源是有限的,只会越来越少,不会越来越多。一个人的寿命是有限的,福报也是有限的,唯独心量可以修炼成无限。这个心量包括你的慈悲、智慧、包容等等。除非你开悟成佛了,否则你的一切都是有限的。但是开悟成佛的人更懂得节俭和珍惜,反而是凡夫俗子处处在浪费资源。

我们今生能不能闻到正法,能不能遇到明师,能不能开悟,都取决于我们福德的深浅。所以无论你是不是修行人,培福修德是一辈子都不能放松的,时刻都要培养自己的福德。无论到哪里,有事就做事,没事就好好待在一个角落里默默地诵经、学习,看住自己的起心动念。一个人如果真的有福德,到任何地方都会得到重用。有些人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如果你真的有才华,难道会久居人下,不被人发现吗?也许你真的有一点才华,但是你的德行不够,谁都不会重用你。一个人能让人家用,而且用到放心踏实,说明他的福德深厚,这也是他的成功。为什么有一种人到一个地方,虽然领导也在用他,但处处看着他,提防他,提醒他呢?那说明他的福德不够,德不配位,让领导不放心。

所以到一个地方,不需要急于表现自己的能力,只要用心把事情做好了,大家自然看得见。一个人有没有智慧,有没有德行,就看他做的事。智慧德行不是靠嘴巴说的,是看你的所作所为。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领导不信任你,你不要抱怨。你要抱怨,就怨自己的福德不够,无法让人家信任你,认可你。实际上我们到一个地方,人家认可我们,是通过我们做事让人家感觉到我们很认真很踏实,对工作尽职尽责,处处为领导考虑。只有通过事情才能让我们的德行和智慧展现出来。不是初到一个地方就希望领导信任你。你刚来,从没跟领导打过交道,从没给领导做过事,就要求领导信任你,除非这个领导脑袋进水了!认可和信任是建立在多年共事、磨合的基础上,通过事实来证明的。你这个人有智慧,做事有始有终,能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彼此之间自然就建立了信任和依赖的关系。无论你想给对方传递什么信息,都是通过做事来传递,而不是空口说白话。

我们东华寺有几个出家人非常优秀,为寺庙买东西从来不报销,要求他报,他也不报。他认为:我人都出家了,我所有的一切都是寺庙给的,为寺庙买点东西还报什么呢?还有几个出家人把好几年的收入全部捐给了东华寺。他认为:这就是我的家了,我还要钱干什么?我并不要求出家人这么做,但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成本,都要为自己负责,也要为他人负责,尤其是要为自己的信仰负责。实际上当初我们学佛、出家,并没有人要求我们或强迫我们这么做,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甚至好多人是自己强烈要求师父为他剃度的。可是为什么当我们满了愿出了家以后,我们的行为方式、为人准则又不符合出家人的准则呢?社会上的人见不到佛菩萨,会通过我们出家人的言行举止来猜测佛菩萨,所以世间人信不信佛菩萨,取决于我们出家人的行为和表现。

一个学佛的人如果不能处处想到因果,所做的一切不能按因果规律去做,他就不是一个真正学佛的人,更不要说是一个出家人了。东华寺有几个出家人做得非常好,无论交给他什么工作,他都默默地去完成,遇到困难也会自己想办法解决。没有困难的工作交给你做,你觉得有意义吗?之所以把有困难的工作交给你,那是信任你,认可你的能力,认可你的德行。没有困难的工作交给你,实际上对你是一种羞辱。是工作都会有困难,哪有没困难的工作呢?一个出家人就相当于一块砖头,寺院需要把你往哪里放,你就到哪里去。不要说这个工作我喜欢,我就不愿意调动;那个工作我不喜欢,当家师安排我去做,我就不去做。出家人应该学习无我的精神。好做的工作、不具挑战性的工作,你长期做下去,连觉照都提不起来,脑袋都生锈了;有挑战性的工作,越做,你的能力越强,你的智慧越高,你的觉察力越敏锐。你时刻都能想到这是借事炼心,就什么工作都能接受,不会抱怨了。如果在我们心中还有这个工作我喜欢,那个工作我不喜欢,这都是我执的表现,都是我执在做事。你做得好,常住调动你有道理,不调动你还是有道理。如果我们内心没有抗争,做什么工作都是欢喜的。你有能力,做什么工作都能做到最好,不存在哪个工作重要,哪个工作不重要。在我看来,刷厕所和扫马路是最重要的工作,这些地方是我们寺院的脸面,是你我的脸面。你们看看自己的房间和床,你们愿不愿意清理打扫?如果连自己床、自己的房间都不愿意清理打扫,你的内心也肯定不愿意清理打扫。外面的垃圾你都看不到,内在的垃圾你更看不到。

信徒一听说供养师父有福报有功德,他们就找一切机会,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师父的需求和欲望。实际上信徒这样做也是出于贪心,结果导致和尚的贪心越来越重,真正修行的和尚越来越少。信徒倒是有福报了,出家人却把自己的福报功德耗掉了。不是说出家人不能接受信徒的供养。你需要,可以接受;不需要,也可以接受,接受之后,转赠给其他有需要的人,结果不仅信徒有福报,你也有福报了。虽然不是你的东西,但你转赠给他人,你一样有福报。一样东西转给三个人,三个人都有福报;转给五个人,五个人都有福报。

我们今天没有智慧,也是因为我们的福德不够,福德够的人岂能不开智慧?一个学佛的人如果不能时刻看住自己的身口意,把握自己的身口意,肯定不是一个很好的学佛人。任何一件事我们要想做好,都需要管住身口意这个工具。身口意这个工具你管得好,它就会为你修福修德;你管不好,它就会给你造业障。结善缘是靠身口意这个工具,结恶缘也是因为身口意这个工具。

东华寺有几个小和尚出去开山了。如果你认为自己有能力,想出去开山,我举双手赞成,而且还会大力支持你。我一贯主张大家有能力都出去开山,不需要考虑东华寺有没有人才,不用担心东华寺缺人才。按我的想法,按我的需求,东华寺保持目前的现状就可以了。为什么我会这样想呢?不管你们大家修好了没有,我很坦诚地告诉大家一句:我没有修好。我从你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看到你们身上有优点,我会学,看到你们身上有缺点,我也会反省。人家说:“皇帝不急,太监瞎急。船上不急,岸上急。”如果你真的修好了,还需要跑出去弘法吗?跑出去说明你没本事。你有本事就坐在山上,自然有十方来朝。

我经常和东华寺的小和尚讲:“我万行是没有本事,没有福德因缘,才不得不亲自开山建寺。如果我有足够的福德因缘,就不用自己建寺了,自然会有信徒把寺庙建好了交给我,或者政府自然会把有历史的老寺庙交给我管。结果我没碰到政府把历史上的老寺庙交给我管,也没碰到信徒把建好的寺庙供养给我,我只有亲力亲为自己建寺。你们看,有福报的和尚、有大功德的和尚都不用自己建寺,政府自然会把历史上的老寺庙交给他管,信徒自然会把建好的寺庙供养给他。既然自己没有福报,就采用没有福报的方式来修行,来做事,不要抱怨。

一个修行人岂能不信命?岂能不信因果?你和自己的命运对抗,和因果对抗,说明你不信命,不信因果。并不是信因果信命就不用努力做事了,事情只要让你碰上了,你不用心,不尽力,不有始有终,你也是在造业。任何事情让我们碰上了,我们都要有始有终有一个圆满的交代,这才是在修福德。所以东华寺有几个人说我对他不信任,不信赖,不把工作完全交给他。刚才我说得很清楚,我不敢把工作完全交给你,是因为我不信任你。我不信任你,是因为我没有看到你做出漂亮的事情,没有看到你做出漂亮的业绩。东华寺也有好几个人,我把工作交给他是从来不过问的。比如说交给WF,交给PH,他们想怎样做就怎样做,我不用问。他们跟我汇报多了,我还混账他们。我知道他们做得很好,很尽责,所以不用向我汇报。包括水电部小小年纪的HF,也是通过三四年的时间证明他做得很好,很用心做。刚开始他还向我汇报,汇报多了,我都烦了。我说:“你不用跟我汇报,自己做主就行了,发现问题你想办法解决就行了。”这都是通过多年无数次证明他们是用心做事的人,是会对我、对他自己的信仰、对寺庙、对三宝负责的人,所以才不需要汇报。但是,为什么个别人,我要求你做每一件事都必须向我汇报呢?我不是对你的人品不信任,是对你的水平不信任。如果对你的人品不信任,我不会把工作交给你。可是交给你之后,为什么我还要追问你的工作呢?就是因为对你的能力不信任。

不管是什么样的工作交给你,你都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把事情做圆满。我常对东华寺的常住说:“我能容忍你做错事,但不能容忍你不做事。”这句话将成为我的座右铭,成为东华寺的家风。你只要来到东华寺,就要做事,因为我不能容忍你不做事。你会说:“我来到东华寺,并没有占用东华寺多少资源。”你这样想是对的。但是我的心量、我做事的风格就是这样,已经定型了,永远不会改变,除非我不在东华寺。你在东华寺做了多年的事情,你想做事,我还不让你做了,我会让你去修行,去开悟,去了脱生死。做事只是一个阶段,出家人不应该一辈子都陷在没完没了的事情里。当你会做事了,我就不让你做了;你不会做事,我偏偏让你做。

作为一个修行人,如果你怕外面的事情,同样,你也不会愿意面对内心的事情;如果你喜欢做外面的事情,对于内心的事情,你也会乐意去面对。但是,有时候我们喜欢做外面有形有相的事情,对内在无形无相的事情,比如说起心动念、烦恼、贪嗔痴等,反而不愿意去面对。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内心很烦恼,很肮脏,不敢去面对,怎么办呢?我们就会不停地做外面的事情,来逃避内心的事情,避免去面对内心的事情。

实际上你今天这么会做事,是因为你从来不回避事,从来都是以很好的心态去面对事。而另外一些人之所以今天不会做事,是因为他不能很好地面对事。只有当一个人能很坦然地面对事的时候,才能把事做好。不管什么样的事都是人做出来的,都是因为有人才有事。如果你不能面对人,你自然也不能面对事。你不能面对事,实际上是你不能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果一件事你做得很好,交给别人去做,别人做不好,这更显出你的重要性。如果别人能做好,你应该感到欣慰,因为你解脱了,可以从工作中解放出来了。一个人不能像机器一样每天做同样的事。为什么过去丛林规定,一个出家人在一个丛林里住上三年,就应该出去云游参学呢?就是怕他对同一个环境执著贪恋,让自己的身心固化了。一个人要想进步,要想不产生惰性,就要不停地更换环境。所谓“头陀不三宿”,就是说一个修苦行的人在一棵树下或一个地方,不能连续住三天,因为怕他贪恋执著这个环境。

一个人的心量有多大,就能获得多大的福报;一个人有多大的福报,就能承载多大的事情;一个人有多高的德行,就能证多高的果位。正如佛门里常说的“悲心无限,福报无限”。那么,怎么才能证明我们有慈悲心呢?大家说一说。

答:能包容、忍让。

答:没有喜欢不喜欢,只有应该不应该。

答:在关键时刻要想到国家,而不是自己。应该做的就去做,而不是考虑个人的利益得失。要把自己的利益放下,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做事。做完以后不要想着自己做了什么善事,只要告诉自己,这件事是自己应该做的,做完了就把它忘掉。

答:经常做一些团体需要、大众需要、社会需要的事。

师:佛教里面常说“信受奉行”这四个字。好多经典里记载,佛讲完法之后,菩萨罗汉尊者们对佛讲的法认可,通常都体现在“信受奉行”这四个字上,有时候是写“欢喜奉行”。要对一个人真正产生信心,谈何容易!试问在座的大家,在你的内心里,在你的生命中,到目前为止,有几个人是可以让你做到信受奉行的?你们以为信仰是那么容易建立起来的?一个人真正信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就算你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你还是有我执存在。只要有我执,你对任何人都做不到信受奉行,你所谓的信受奉行只是相对而言,除非你成佛了,没有我执了。但即便这个时候,你也只是对和你有缘的人才能做到信受奉行。和你缘分不深的人,你也做不到信受奉行。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认可和崇拜的对象,你们问问自己,对你心目中偶像,你能做到信受奉行吗?你们都看过《密勒日巴传》《喇嘛尊者传》,他们的行为都说明了什么叫信受奉行,他们真的做到了把身口意完全交给他们的上师,就在他们相信的那一刻,就在他们把自己交出去的那一刻,他们已经证到了无我,那一刻他们已经与他们的上师相应了,融为一体了,那一刻他们的福德已经和他们的上师达到同一个等级了。

你信任谁,你的福德、你的果位就和谁是同一个等级。但是,这个信任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信任佛祖,信任菩萨,信任某某大师”的信任,那都是嘴巴说的信任,包括我们现在所说的信任,也都是我执的表现,嘴巴上说“我信任他”,可是行为上哪一点也不能证明你真的信任他。你的心量不如他,你的奉献不如他,你哪一点都不如他,你说你信任他,可能吗?你信任他就应该在你的行为上体现出来,就应该做得和他一样,这才是真正的信任。就算是我们的首座和尚,他在东华寺待了十几年,与我共事了十年,也做不到对我完全信任。做不到才是正常的,因为他是凡夫,凡夫都有我执,没办法与我融为一体,没办法和我心心相应,怎么可能完全信任我呢?你可以不信任一个人,但你必须信任一种理念。什么理念呢?做人讲信仰,做事有责任心。这个理念是经过无数前人验证过,无论放到哪里都行得通的,今天放到我们这里也一样行得通。

我们可以不信任一个明师,可以拒绝一个明师,但这个明师所传递的理念你不能拒绝,不能不信任。因为他不是在传递他个人的理念,而是在传递古人的理念。尤其是我们来到一个明师身边,是来学习的,不是来发挥作用的。既然来学习,就不应该带着个人的成见和固有的观念。如果你带着固有的观念和成见来向他学习,你根本无法学到他的优点,甚至会跟他产生碰撞。你敢放弃过去所有的知见来跟一个人学习,对你来讲这本身就是一次大的突破和超越。一个人最难放弃的就是固有的观念,尤其是那些你认为是真理的观念,你更难放弃。但是作为一个修行人,要想进步,要想突破自我,无论你过去做的是对是错,在当下修行的这一刻,你都必须把它彻底放下,忘得干干净净。你放下多少,才能超越多少,对于新的理念你才能获得多少。让你放下并不是让你放弃,而是现在你要学习新的理念,学习更高层次的东西,你必须把昨天所学的东西全部放下,今天才会有所得。

人最难超越的就是固有的观念。一个人一旦带着固有的观念去看人看事,眼前的人和事就会变形,就像戴上变色眼镜一样。今天你来到东华寺看万行,你不要带着任何观念和成见来看他,无论社会上的人怎么评价万行,你都不要信,也不要听,或者听了也不要往心里去。就算你今天没有带着有色眼镜看万行,你看到的万行也未必是真的。第一、因为你没有和万行长期相处,没有和他共事。第二、万行每天都在进步,他每时每刻心态都在改变,正所谓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不一样,明天的我和今天的我可能又不一样。你我之间也是这个道理,昨天你在我心目中是这样,但是今天未必就是这样,明天也未必就像今天这样。你在变,我在变,他也在变。尤其是对一个渴望进步的人,天天都在改变。

很多时候,明明看到你们做的事情是错的,我也没办法阻止你们。只有让你做完了,折腾完了,你才知道自己是错的。但是这个错对你来讲是进步的台阶,你要进步就要付出代价,就要做很多错事,犯很多错误。但是,当你上了一个台阶再回头看时,你会发现你做的事没有对也没有错,只是你需要去经历和体验这个过程,不经历不体验,你的心灵得不到启发和提升。很多事情不经过反复折腾,我们无法掌握最好的方案,或者得不到最好的结果。比如前段时间我写的那首东华寺寺歌,我总觉得歌词不够完美,不够圆满,有问题,但不知道问题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何下手修改,于是前几天我大胆地把它放到我的微薄上,让大家来点评。好多人都发表了他们的看法,很多看法都是对的,尽管最后我没有完全采纳他们的意见,但是我修改的歌词是受到了他们的启发。

一件传世的作品一定是经得起大家修改的,尤其是经得起老百姓的修改。能够流传的东西必须让老百姓喜欢,老百姓是最大的市场。仅仅让专家、学者、教授接受和喜欢,他们的市场有多大?最大的市场就是老百姓,也就是我们佛门所说的众生。你的作品不愿意让大家修改,最后丢人的是你自己,被动的是你自己。任何作品最后都要投放到市场上让大众接受,既然最终是要让大众接受的,刚开始就应该把它投放到市场上,让大众来参与,来修改。就像东华寺一样,你们今天看到东华寺建得这么气派,那是我个人的智慧吗?我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参与者而已。又比如很多人看了我的书,觉得讲得很好,很受益,那是因为有好多人帮着整理和修改。除非你的作品不对外公布,只是自己享受,自己欣赏。但是只要是人,都渴望得到世人的认可和称赞。既然你想得到认可和称赞,你的作品,包括你的人品、德行和智慧,都必须拿出来展示给大家,大家才能给你一个公正的评价。众生就是天,众生就是佛,众生满意就是天满意,就是佛满意。

明年我们女众道场就建好了,随着硬件设施的完善,我们对来到这里常住的出家人和居士会更加严格。尤其是对想出家的人,门槛会设得更高。但是无论设多高,一定是合情合理的,不会故意为难挑剔。比如目前我们规定:你要出家,首先你家人要同意,不会来闹事;二身体要健康,不能有传染病,不能妨碍我们团体的健康;三你有真正的信仰。你的信仰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你会背早晚课,能按时上早晚殿,对三宝有恭敬心,能爱护常住物。一个人有没有信仰,从他的言行举止之中就能看出来。

一个修行人连基本的物质都放不下,连面子尊严都不能有所放下,怎么配称是一个修行人呢?一个人之所以活得那么痛苦,不能解脱,就是因为把自己的尊严面子看得太重要了。如果能把面子和尊严放下一部分,你也就活得解脱自在了。个人的面子尊严跟集体相比,又算得了什么?你的尊严、你的面子是谁给的?是你自己给的。你自己怎么给呢?是通过你的为人和处事给的,谁也给不了你。每一个人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差事。但是,作为一个出家人,就像我刚才讲的,你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也就是祖师说的“守本位,听招呼”。你光守住你的本位,不让执事调遣你,那也不对。把你调到这个位置上,你守不住这个位置,这个位置的工作你不能很好地完成,那也不对;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不让常住调动你,还是不对。你能守本位,说明你尽职尽责尽忠;你能听招呼,说明你无我无私能奉献。这是何等的境界!你做不到不要紧,但是在见地上、理论上,你必须认识到何为守本位,何为听招呼,何为自私,何为无私,何为心量大,何为心量小。学佛的人多数都在喊无我,什么叫无我?不自私,不处处考虑到自己的需要和感受,而是处处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感受,考虑国家和集体的需要,这才是真正的无私无我。

所以外在环境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我们内在的环境,我们的内心世界才是最根本的问题,一切问题都是从我们内心世界产生的,如果内心没有问题,外在环境也不会有问题。即便有时候外在环境出了问题,如果我们不把它装进心里,我们的心不与它对应,外在的问题自然也会消失,正如六祖所说,“不是幡动,不是风动,而是仁者的心在动”。但是凡夫有几个不被环境影响呢?凡夫都是受环境影响,环境好他内心就好,环境不好他内心也不好。什么时候你的内心世界能不被境转时,你的为人处事也就会有所不同了。不过,说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说,当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时候,都丢失了根本!

问:请问什么是中道?如何修行中道?

师:你不要过多地考虑个人的感受,而是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最好的中道。但是好多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不是左道就是右道,而不是中道。如果我们真的处于中道之中,为人处事的时候一定是平衡的,和谐的,喜悦的。做任何一件事,如果最后让很多人生烦恼,那么你做的事一定有问题。如果仅是个别人生烦恼,那是个别人没有开悟,不理解你。但是,如果多数人都起了烦恼,那一定是你做事有问题。如果你做得好,做得对,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不认可你做事的风格和结果呢?在社会上做事还有一种说法叫少数服从多数,有少部分人反对是正常的。反对的人一方面是站在个人的立场说话,另一方面是他有私心。

问:佛祖跟耶稣、穆罕默德是不是道的不同化身?

师:对,他们是道的不同化身,他们都得道了。但是因为他们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度化不同的众生,所以才显化出不同的身份和形象。

问:“常转*轮”是不是可以理解成经常改变自己的心态,变换不同的角色?

师:可以这么理解,时刻调整自己的心态,时刻更新自己的观念。但它的意思不仅如此,还有更广的意思,就是要时刻传播佛的真理,传播佛的智慧,为佛做事,当佛的工具,把真理传给有缘有需要的众生。*轮并不单指佛教的思想,它指的是真理、正知正见、智慧等,这些都可以称为*轮。*轮是圆满的意思,只要是真理,都可以说是*轮。

问:如果自己的事情做完了,可不可以去帮助别人做他们的事情呢?

师:怎么不可以呢?这还用问吗?只要不影响你的工作,你有多余的力量、多余的体力、多余的爱心、多余的智慧,为什么不可以帮助别人做事呢?但是,你不能因为想帮助别人而忽略了自己的工作。东华寺经常有这种情况,有的人不在自己的岗位上,跑到别人的岗位上去帮别人,结果自己的岗位出了问题。他说别人需要,叫他去帮忙。没错,别人需要,叫你去帮忙,你是应该去帮忙。但是你自己的岗位没有人,你自己岗位的工作没有安排好,你去帮别人,你的岗位出了问题怎么办?这也是对工作不负责任。尤其在节假日,每个岗位的人员都比较紧张,不能别人一叫,你就跑掉。

问:怎样才知道自己适合哪个法门?

师:你去尝试,自然就知道了;你多接触几个师父的思想,自然就知道了。

问:如果发愿吃素,但又没做到,这个因果是不是很重?

师:你发愿吃素但没有做到,没有罪过,还是有功德。你只要动了这个善念,发了这个愿,没有做到,一样是有功德有福报的。并不是动了善念,没有做到,就没有功德,甚至有罪过,不是这样。你只要心生善念,就有功德和福报。当然,做事有始有终,对自己对别人负责,这是无漏的因,自然会结无漏的果;做事不了了之,没有一个好的结果,没有一个好的交代,则是有漏的因,必然会结有漏的果。

问:为什么佛菩萨的眉心处有个红点呢?

师:我认为那是人体智慧的总开关,是超越三界最初要突破的一个窗口。这个窗口是最容易突破的,这里突破之后,哪个地方都可以突破。就像我们爬山一样,一定会有一条捷径。如果这个点你突破了,超越了,哪个地方都是门,哪个地方都是出路。在没有突破超越之前,的确有一些方便的通道、好的通道。但是对于成就的人来讲,无处不是门,无处不是道。只要你把握了这道心门,一切都是门,不是门也是门。

问:如果皈依三宝时受了其中一条戒,但之后产了一些和戒律不吻合的念头,算不算破戒呢?

师:产生了念头也算破戒。菩萨戒是以起心动念为评断标准,罗汉戒是以行为为评断标准。所以菩萨戒更难守,罗汉戒相对容易守一些。罗汉戒,你就是起心动念了,只要没有付诸行动,也不算犯戒。菩萨戒,只要起心动念就算犯戒。但是菩萨戒,你就是在行为上做了,如果你的心没有动,也不算犯戒;或者你不是为自己而做,而是因众生需要而做,也不算犯戒。所以菩萨戒既好守又难守。菩萨戒,一切是以动机来评断是否犯戒。所以菩萨杀生也可以说没有杀生,因为他不是为自己的需要而杀,是出于慈悲心而杀,所以没有犯戒。

问:明心见性的标准是什么?

师:你自己就知道。你内心有没有烦恼?是否见到了本来面目?是不是证悟了空性?是不是开了智慧?内心是不是不被外境所转了?对生死是否恐惧,是否有疑惑?财色名利是不是超越了?贪嗔痴慢凝是不是还有?或是不是还很重?……这些都是有指标、有事实可以证明的。如果这些都没有出现,都没有达到,还叫什么明心见性呢?

问:请问我要怎么做,才能降伏我心中不好的欲望和想法?

师:就是多做事,多面对自己内心的想法,多忏悔。

问:师父,我是不是应该出家?

师:这样的事情谁也不会为你作决定。出家是大事,出不出家由自己作决定,自己决定的事不会后悔。尤其是当你自己都没有决定的时候,我们更不能为你作决定。你本身就是一个不能作决定的人,别人给你作了决定,你以后还是不会作决定。如果你是一个能作决定的人,也不需要别人给你作决定。

释万行2013.5.16


{返回 万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有奉献精神的人才配出家为僧
下一篇:善恶皆有心
 凡圣一体
 方法加实践才出功夫
 心中月 下 论明师
 心中月 下 论虔诚
 真假明师与法门
 内外同体
 改变心态就是改变命运
 降伏其心 二 修行究竟修的是什么
 人品第一位
 降伏其心 一 谈谈说是道非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人心向善,吉福就现前[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一]
 杂阿含经卷第十五(三九三)[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