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浅议佛学“六度”般若之禅定
 
{返回 印良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84

浅议佛学“六度”般若之禅定

  唐代诗人王维,又名:王摩诘,诗佛。王维诗书画响名,才艺双绝精通音律,受禅宗影响很大。其字摩诘,合其“维”即维摩诘。
  维摩诘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赏其【鹿柴】诗可见一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二十个字,写出了淡泊恬静的意境,字字入禅却无一禅字,读来赏心悦目、禅意非常。恰好为我们今天的题目开了个“禅定”审美话头。
  “精进”之后进入“禅定”自是意境深远。
  禅即禅那的略称。译为静坐默念【deep meditation】
  佛学文化对禅宗有较完备的记录:
  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禅宗最具独特的性格。禅宗祖师会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求达到这种境界,这又称开悟。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
  禅定,在六度中居“倒二”位置,殊要可见。
  禅定的“定”字,是梵语三摩地【Samabhi】的义译,略译“三昧”,另有“三摩提”、“三摩帝”等写法。禅定尚有瑜伽、止观等异称。
  到这里,我们把“禅定”这个词的字面解释清楚了。有兴趣的善众可校勘辨误,以正视听。我们今天只分享“禅定”的道理,或者叫“禅定”之我见。
  修禅定就是修禅心。有了禅定便有了“万夫不当”的禅心,也便有了佛陀之心性。
  以上一段其实是讲心住何处的,生出无住心,即佛心,即本心。心不住一切处,这是禅定的高境界,成就境界。通过禅定得无住心,就是得本心得佛心了。这不是一开始修禅定的人就能做到的。修习禅定,入手的功夫,还是要从有所住摄心于一处,逐步才能进入高境界。当然,不可一概而论,有条件修顿悟法门的人,是会很快得到无住心的。
  这个心,也不是我们的肉心,这个“心”另有辨析,我们另辟专题再讲。
  禅定的目的虽然是在寻求解脱的方法,但是这个解脱也于普遍认识的解脱有本质区别。
  “解脱”这个词,习惯常把它与死亡识作同义语,这是误解。佛法所说的解脱,是“离缚而得自在之义”,它是涅槃的别称,又是禅定的别称。因为禅定可使人获得大自在,远离各种束缚。把解脱作死亡,是社会上的一些用法,与佛法中解脱一词的本义无关。佛法把解脱分为二种:有为解脱,如阿罗汉获无漏之真智。无为解脱,指菩萨断一切惑。
  禅定要达到的是六度的极终结果——般若。下文再说。
  禅定也要分个层次,禅定的层次与三界一样,即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中的定有欲界定,不能是真正入定。
  色界中的定有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四种。
  无色界禅定有空无边色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四种。
  灭受想定,是禅定的最高层次。自初禅始至灭受想定,合为:九次第定。一个禅定的修持者,只要心无口碍的用功,就能经历这几个层次的禅定,达到生死轮回的彼岸——涅槃。
  禅定是要有守戒基础的,这是因为戒、定、慧三无漏学,如“鼎足之势”,缺一不可。以戒律为基础就不易造恶业,定力也会随之增长。
  你看,“六度”中也有“持戒”不是?足见持戒之要。然,“持戒”也要会善巧,不要把自己弄得精神紧张,动辄得咎,草木皆兵,因为戒律的本质是陶冶不是束缚,通过戒律的陶冶,清净身口意来增长定境。
进入禅定后的“持戒”方式就只有一个了——诸恶莫作。
  换言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犯戒了,又该怎么办呢?也不必大惊下怪,懊悔非常。懊悔只能耽误时间,浪费精神。还是当下“精进”的好,只要至诚恳切的忏悔就能消除恶业。
进入禅定我要告诉大家身放松、息调柔、心无念三要诀。
  篇幅有限,我们只说说心无念吧。
  这是进入禅定以后,最难解决的问题。人的内心没有一刻的安闲,不断的攀缘。我们不是常说,跟着感觉走吗?跟着感觉走就是跟着妄念走。把汹涌奔腾的妄念拉回到清明的岸边,才是禅定应该作的事情。
  这也并不难办。通过观察力的训练,还是能够得到改善。因为一般人的观察力还是在他人身上,很少反观自己,当我们从客观的角度,观察自己的身口意时,就比较容易从妄念中挣脱出来。看清楚了自己的妄念,妄念的作用力就会逐渐丧失。
  提供一个解决的办法吧:当你早晨起来穿衣服时,你要心无旁骛的认真的一件一件的穿戴好。吃饭的时候也要慢慢的,仔细的吃饭,这就叫,反观自己穿衣,自己吃饭,如此这般坚持几个月,被妄念牵着鼻子走的次数就会越来越少。
  妄念是友伴,不是敌人。妄念是业力的变现,更直接的说一点,妄念就是你自己。感觉到妄念了,不要沮丧,不要欢喜,更不能逃避,要面对。这样就不会迷失,也不会被欺骗,直至真正认识你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妄念的奴隶。
  五祖说【不识本心,学法无意】这话很精辟,一切一切都要回到自己的内心,心解脱了,才能在禅定中得到自在。
  禅定有许多方式和方法,比如静坐方式、呼吸调节、坐禅及坐禅用品的要求、地点的选择、时间的选择、饮食等等学术要求,大家可以互相揣摩也可以向上师请教,一定会有教益。
  禅定是三世诸佛必经之途,禅定是修学佛陀的众生,为自己的心性安上了一个“安检程序”,纠往杜继,守住心神,通达般若。
  修禅定就是要把我们已经散乱了的心收回来。我们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身觉触,意缘法都向外散开来,这样的散乱该怎么办呢?就要修禅定。
  坐在那里,把心沉下来,静一静,想想自己。如同一碗水,摆在那里。水的尘土沉到碗底,从上面看下去,剔除浑浊的愚痴,看到智慧和清明的示现。
  禅定是佛学智慧的体现,帮助我们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今后该怎样,之前迷失在哪里。
  有的时候,我们本来石块金子,无意间掉到了污水井里,蒙上了灰尘,年深日久,我们自己也误认为自己是块石头了,禅定,是积极,向上的人文指南,它使你找回自我,找到理性中的自我,本源的我。

  正谓——

       行亦禅

       坐亦禅

       语默动静体安然


{返回 印良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浅议佛学“六度”般若之般若
下一篇:浅议佛学“六度”般若之精进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识支
 诌议“善智慧”
 荡悠悠一帆春色乘慈航
 浅议佛学“六度”般若之忍辱
 少计较•多快乐
 永不颠倒的真理——佛学四谛之道谛
 兴来一纸说东坡
 和谐当下 当下和谐
 禅道与养生 第三章 禅道与养生 第二节 禅的宗教观
 情境七里海——一龛灯火喜逢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完善两件事[栏目:圣旭法师]
 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 第八卷[栏目:净空法师]
 真正的信佛[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九]
 山色岂非清净身[栏目:杨惠南教授]
 心和物(名与色) Mind and Matter(Nama-Rupa)[栏目: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What Buddhists Believe?]
 太虚大师的佛教革新思想及其当代反思(三)[栏目:能利法师]
 22. Returning Home .[栏目:Life of the Buddha]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三章 唯识相 第五节 唯识与能所[栏目:成观法师]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六四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十节 四大师[栏目:中国佛教史概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