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前行讲记 第一百三十三讲 普贤上师言教-因果不虚-所断之不善业-语恶业-恶语
 
{返回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58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普贤上师言教》与《前行备忘录》合讲
蒋阳龙朵加参尊者       传授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传讲

第一百三十三讲 2013年7月26日

  【原文】

  己三、恶语:

  对于相貌丑陋的人公开宣扬他们的缺点。例如,对那些有生理缺陷的盲人、聋人等,当面称呼瞎子、聋子。此外,凡是指责对方的过失或者口出不逊的语言都属于恶语。尽管不是粗恶语,但是通过温和的方式使对方心不愉快,这种语言也包括在粗恶语当中。特别是在上师、善知识、高僧大德们面前说乱七八糟的刺耳话罪过更大。

——《普贤上师言教》

  【正文讲解】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

  祈祷大恩根本上师赐予意心相融之加持!

  愿尽虚空之际有情父母即生证得四身五智之金刚持果位,为此结合《大圆满龙钦心滴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与《前行备忘录》而宣讲。

  此前行分三:首义、论义和结义,首义已宣完,今天宣讲论义。论义乃大圆满龙钦心滴共与不共之前行,由吾等殊胜上师无谬口传所著之备忘录。此论义分三:共同外前行、不共内前行和正行之支分捷径往生法,今天宣讲“第一、共同外前行”。共同外前行分为六个科判: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业之因果、解脱利益和依止上师,前三者已宣讲完毕,今天所宣的是“第四、业之因果”。

  今天业之因果讲闻的方式与之前宣讲暇满难得、寿命无常和轮回过患要求一样,而且无论闻法、打坐、顶礼、转绕或者念诵六字大明咒等行善断恶之时,都应无误无颠倒取舍动机和行为而如理奉行,此最为关要。

  因时间关系,我在每次讲法之前无法详细讲解清楚动机和行为以及前行部分法义,但我会在讲法之前提醒大众要无误无颠倒地如理取舍动机和行为而奉行。虽然是提醒,但你们不要认为只是提醒而已,也不要认为不需要如理如法奉行,不应该舍弃此等教言,应如如般详细如理奉行。

  每次讲法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因此时间不足。按照传承祖师的法规而言,上师要详细讲解闻法之动机和行为,而且弟子在每次讲法之前要详细如理取舍动机和行为而奉行。不管闻法、讲法、观修还是修法,总之行善断恶之时都要反观自己的动机,这一点非常关要,非常关要。

  今天你们反观自相续:你们起床抬头之时或者闻法之前有没有思维自己的动机和行为?喇嘛仁波切大恩者经常这样讲解:“你们作为一个修行者,早晨起床的时候,是与法相应般抬起头而奉行的吗?还是跟一只绵羊站起来般呢?”你们应该反思:从早晨到闻法之间,你们如何奉行?如果从早晨起床之时无误无颠倒地取舍动机和行为而如理奉行,此称之为“与法相应的修行者”。与此相反,早晨起来习惯性抬起头,根本没有如理取舍动机和行为,只是洗洗脸后开始到处乱跑,如同牧场上的绵羊般,早晨起床后摇摇头,没有什么动机和行为,拉拉羊便以后开始到草场上去吃草,晚上倒地而睡。喇嘛仁波切经常讲解:“你们是不是如同牧场上绵羊般的修行人呢?”反观自相续:你们是何等状况呢?

  比如你今天早晨起床以后有没有打坐呢?打坐之前你们有没有如理摄持动机和行为呢?如果没有打坐的话,有没有为了今天的闻法而翻阅书籍呢?翻阅书籍之前,有没有如理摄持动机和行为呢?如果既没有打坐,也没有翻阅书籍,你们到经堂之前有没有反观自心?有没有摄持动机和行为呢?应如是如理思维:“今天七点钟闻法,所闻之法是光明大圆满法的前行部分。那么听闻此法必须具足实义,具足实义首先应该具足动机和行为。”你们有没有反观自心?有没有摄持动机和行为?有没有这样去做呢?

  若如是奉行,那么你就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所修之法也能修成,今天所做之事也具有实义。若未能如是奉行,徒具道貌之相,只是佯装一个修行者而已,最后自己欺骗自己,虚度人身,因此,希望大众对此要谨慎。得到这样暇满的珍宝人身之时,不应该自己欺骗自己而浪费此人身。要沉思一下:如何得到此人身,此人身真的是珍宝人身。比如我们所说的珍宝如意宝,当你擦拭、触摸或者将它供养在很高的寂静之处而祈祷时,此如意宝会赐予一切所欲。珍宝人身亦如此般,通过闻思修而如是祈祷,能赐予此生、尤其来生所欲之安乐。

  现今所得到的这个人身跟其他的所依身不一样,不一样在于何处呢?比如说得到地狱所依身的众生很多,如同大地上的微尘般,但是无法令此所依身具有实义,也无法令自己获得解脱;而现今我们得到的这个人身与地狱众生的所依身不一样,能够通过修行获得解脱。

  饿鬼道众生的所依身和人身也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呢?饿鬼道众生只能遭受痛苦而无法得到安乐,我们得到的人身能令自己得到究竟解脱或者下堕三恶趣。

  接着思维和观察:旁生的所依身和人身有没有区别?区别在何处?比如说大海中旁生的所依身——鱼类或者其它虫类的所依身遍满整个大海,此所依身跟人身是否一样呢?自然不一样。大海中旁生的所依身无法获得解脱或者无法往生到三善道,也无法做到取舍利害;再比如说世间的旁生——山上的豹、老虎等种种动物,此等所依身无法做到行善断恶,它所做的一切只能令自己下堕而无法上升,也无法做到获得安乐。因此,此等所依身与现今我们得到的人身不一样。

  比如一个蚂蚁窝中最少有十万只蚂蚁,但这么多的蚂蚁中没有这样一种与人身相似的所依身。在三善道或者三恶道中,更为殊胜的所依身就是此殊胜人身,无始以来至今仅此一次得到此殊胜人身,以后无数劫中也无法再次得到此殊胜人身,因此得到这样殊胜人身之时,应该令此人身具有实义,不应该浪费。

  在此世间有多少亿众生得到此人身呢?在这些众生中,生到佛法兴盛的地方、能入佛门,而且被善知识所摄受,这样的人身又有多少呢?虽然在佛法兴盛的地方生长,也进入佛门,而且被善知识所摄受,但是能修成法的人又有多少呢?是极其稀有的。那么得到这样殊胜人身之时,应不应该浪费呢?不应该浪费,应该珍惜此人身,并且以修持清净正法令此人身具有实义。否则以自欺欺人、徒具道貌之相,则浪费了此人身。

  比如说今天在此经堂中闻法的弟子应该有两三百人,此两三百人当中令此人身具有实义的弟子有多少人?以道貌之相、自欺欺人的形象修法而虚度此人身的弟子又有多少?大家都要反观自相续。

  虽然在座的大众都得到了殊胜人身,但是此人身今天是具有实义了呢?还是没有具有实义呢?以今天闻法来做比喻。比如说今天闻法之前,无误无颠倒地摄持动机和行为而如理奉行;闻法之中,具足前行、正行和结行,此人身便已经具有实义。否则仅仅在此处闻法,但闻法之前的动机和行为没有如理奉行,而且闻法之中也没有具足前行和正行,仅仅在无记当中闻法,此时此人身就是一种形象而已,徒具道貌之相,没有令此人身具有实义。真的是这样。很多人自欺欺人地认为自己在闻法或修法之中,如果我没有详细讲解清楚理由,很多人浪费了此人身,因此这也是我谨慎地详细讲解的原因所在。你们得到这样一种暇满珍宝人身以后,应该让其具有实义。我如是讲解以后,你们能够认真谛听,并且能够如理奉行。你们应该珍惜此人身,否则有些人得到一、两万元以后,非常珍惜这些钱,认为不应该失去它。与钱财相比,更应该珍惜此人身。

  修法不在于外相之大小,也不跟随于外相之大小,修法关键在于自己的心,即关键在于自己的动机之上。比如说外相顶礼十万或者更多,或者口中念诵很多六字大明咒或者金刚萨埵心咒,这个法也不取决于外相的数目之上而取决于你的心;再比如说,舍弃家乡而长期依止寂静之处修法,这样能修成法吗?也无法修成法,修成法的关键在于“以心而修”。

  比如说藏地的牧民一生中都在空山或空谷中放牧,而不是在城市或村庄中放牧,这样能代替依止寂静之处吗?是无法替代的。与此比喻同理,我们到无人的寂静之处打坐如同牧人到空谷中放牧一样,是无法修成法的,修成法的关键在于自己心的动机之上。因此,不管讲法、闻法、修法或观修任何法,动机最为关要。动机分为三种:不善之动机、无记之动机和善之动机,应断除不善之动机,转变无记之动机,应取的动机是什么?应取的是善之动机。

  什么是不善的动机呢?被世间八法所缚,或者为了消除自己的疾病或魔障,此等称之为不善的动机。

  比如说之前我去囊塘县的几个寺庙,他们要求骑马或者开着很多车隆重迎接我,当时我要求他们不要这样被世间八法所缚,我也不会这样做,虽然说我的相续也没有断除世间八法,但是我以正知正念摄持、尽力不被世间八法所缚。当时我赐予他们很多教诫:“如果被世间八法所缚,你们迎请我也没有意义,我去你们的寺院也没有意义。”

  真的是这样,我相续中的世间八法完全断除了吗?没有断除。但是以正知正念摄持,尽力去对治。同样你们的相续断除了世间八法吗?没有断除,你们相续具足世间八法。比如说,别人赞叹你们,你们听到会高兴;别人指责你们,你们听到会悲伤。所以你们也应该以正知正念对治世间八法。

  无记的动机应该转变为善的动机,应该取善的动机而奉行。善的动机是什么?是以信心、出离心和菩提心,尤其以善意之菩提心摄持动机最为关要。什么是善意之菩提心?没有自私自利之心、完全为他人奉献的利益之心,此就称之为善意之菩提心。利他之心、利他之事并非是暂时的,而是究竟的愿他成佛之心,此称之为菩提心。

  以上内容为闻法之前行——如理抉择动机和行为,今天所宣之法是业之因果。业之因果分为三种:所断之不善业、应行之善业和一切是业之自性,今天所宣的是“第一、所断之不善业。”所断之不善业分为十种:身之三业、语之四业和意之三业,其中身之三业已宣讲完毕,现今所宣的是语之四业。语之四业中的妄语和离间语已宣讲完毕,今天所宣的是“己三、恶语(粗语)”。

  首先要认识什么是不善业,什么是善业,痛苦的因是什么,安乐的因是什么,安乐由何因而生,痛苦由何因而生……现今我为大家详细讲解,你们听闻以后应如理取舍。

  此时所宣之法为前行之业之因果,依本师释迦牟尼佛所宣之经为依据而宣讲。本师释迦牟尼佛详细讲解业之因果的经文有:《正法念住经》、《百业经》、《富楼那经》和《贤愚经》,在此处以此密意而宣讲。

  接着宣讲所断之不善业中的第六、恶语(粗语)。

  己三、恶语:

  对于相貌丑陋的人公开宣扬他们的缺点。例如,对那些有生理缺陷的盲人、聋人等,当面称呼瞎子、聋子。此外,凡是指责对方的过失或者口出不逊的语言都属于恶语。尽管不是粗恶语,但是通过温和的方式使对方心不愉快,这种语言也包括在粗恶语当中。

  以上内容为粗语或者恶语,此等属于不善业,也属于痛苦之因。什么是粗语呢?令对方心不愉快的言语,就称之为粗语。

  尤其最容易造成这种粗语过患的人为话多之人,话不应该太多,话太多的话,没有任何果实。有些人话太多,看见这边有两个人讲话,会参杂其中讲很多话;又看见那边有人讲话,又跑过来参杂其中讲很多话……因为话语太多,会造成对方不欢喜或不愉快,此称之为粗语。粗语是恶业,也是痛苦之因,因此话不应该太多。

  比如说有些人当面指责相貌丑陋者:“你是瞎子”或“你是聋子”,或者当面指责腿脚不方便者:“他是瘸子。”这样言说让别人不愉快的话语,都属于不善业之粗语。

  不知道在汉地有没有给别人取绰号的陋习?在藏地有这样的陋习。比如说一个人的头很尖,就给他起个绰号叫“尖头”;如果这个人的头很扁,就取绰号叫“扁头”;或者这个人的头上长有很多白头发,取绰号叫“花头”;或者这个人没有头发,取绰号叫“秃头”……此等为粗语,亦为痛苦之因。对于一个修行佛法的弟子而言,应该微细取舍因果。

  喇嘛仁波切讲过这样一个公案。以前有几个僧人骑着马行走之时,这些马匹排着队、一个接一个行走。第一个人是领队,而且是一位菩萨。当时他偏离了道路,最后面的一位僧众对他说:“蛇头,这个路走错了。”因对境过于严厉之故,这位僧人因粗语之恶业,他的头马上变成蛇头,最后钻入石缝之中。

  与此公案同理,出家修法信众应该如理取舍因果。尤其菩萨或比丘是非常严厉的对境,如果言说粗语,会造成很重的罪业。为什么会这样呢?本师释迦牟尼佛如是宣讲:“每四个僧众之中,其中有一个人就是我的应化身。”因此,面对如此严厉的对境言说粗语的过患非常严重。

  尤其我们僧众中开玩笑、逗乐取外号,这样也会造成恶业之因,不应该给别人取绰号。若往昔曾经造作此等恶业和罪障,要生起忏悔之心,并予以断除;如果现在言说这样的粗语,当下就应该忏悔。即使出于温和的方式而言说令对方不愉快的话语,此等话语也属于粗语。

  特别是在上师、善知识、高僧大德们面前说乱七八糟的刺耳话,罪过更大。

  尤其在上师之前言说粗语,会造下很重的罪过,具有很大的过患。在汉族弟子中具足这样的粗语者。汉族弟子来拜见我的时候,有些人非常欢喜,面带笑容,身也温和,合十顶礼拜见我;有些人非常生气来拜见我,走进门时身都在颤抖中,而且红着脸哭泣,脸都在发抖。

  拜见上师之时,上师是无上的佛陀,上师是非常严厉的对境,如果在上师之前言说粗语或者不恭敬话语,会造成很严重的罪业。因此不仅在赐予过自己成熟灌顶、解脱窍诀或者成熟口诀法的根本上师面前,而且其他高僧大德和善知识面前,都应该恭敬如法,不应该言说粗语,哪怕自己再生气,也要尽量克制和忍受。否则言说粗语会造成很严重的罪业,此是堕入地狱无误之因。

  在恭敬心这方面,藏族弟子和汉族弟子有非常大的区别。藏族弟子再怎么生气,拜见上师之时,仍然话语温和,心生恭敬心而拜见上师;即使上师再怎样呵斥他们,他们心里再怎样不悦意,也会口中应诺:“拉索、拉索!善哉、善哉!是、是!”而汉族弟子不一样,汉族弟子如果不高兴,马上就会流露出来;或者上师呵斥他们的时候,他们马上会生气。很多汉族弟子如果在外面很高兴,见到上师时也马上表露很高兴的样子;如果在外面生气或悲伤的话,见到上师就仍然带着生气或者悲伤的情绪。而且有些女众的行为和威仪上不如法,我呵斥她们的时候,她们马上生起邪见,立刻暴露出来身语意不高兴或不悦意的表现。

  上师是最严厉的对境,这样不恭敬上师会断除自己很多福报,也会造作很重的罪业,因此在上师面前应尽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尽力忍受自己的不满。作为一个修行者和佛陀的弟子,应该如是奉行。如果你不是佛的弟子,随便你怎么做。

  有些汉族弟子刚开始拜见我的时候,身好像很柔和,顶礼并呈送哈达、供养钱。但是当我指责他们有些不如法的时候,他马上生气并生起邪见,而且对我说:“这世上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上师,还有很多上师。从今以后我不再依止你了,我依止其他上师!你把我的哈达还给我,你把我的钱还给我!”有很多这样的汉族弟子。当我批评他们不懂得尊重上师之时,很多人会反驳说:“为什么批评我不知道?为什么说我不懂?我是畜生吗?我是旁生吗?我是牛吗……”反驳的理由很多。

  上师是严厉的对境,在我面前生气或者言说粗语,对上师没有任何过患和损害,反而会造成很重的罪业。依止上师以后,上师比自己的心脏还要珍贵,应该好好珍惜上师、恭敬上师。依止上师也是佛法的法规,应如是奉行。

  以上为今天所宣之法——粗语。

     

【备注】
此为弟子根据大恩上师讲法记录略作整理,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闻法录音。因时间仓促,恐有错谬。故于大恩上师及道友面前忏悔!
愿大恩上师*轮常转!信众法喜充满!早证菩提!


{返回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前行讲记 第一百三十二讲 普贤上师言教-因果不虚-所断之不善业-语恶业-离间语
下一篇:前行讲记 第一百三十四讲 普贤上师言教-因果不虚-所断之不善业-语恶业-绮语
 前行讲记 第一百九十八讲 前行备忘录-皈依-分类-僧宝-大乘-持明内僧..
 前行讲记 第一百零四讲 普贤上师言教-轮回过患-地狱之苦10-饿鬼之苦..
 前行讲记 第一百二十一讲 普贤上师言教-轮回过患-天人之苦
 前行讲记 第一百一十一讲 普贤上师言教-轮回过患-人道之苦-行苦..
 前行讲记 第五十七讲 普贤上师言教-暂生缘八无暇之五六
 前行讲记 第一百八十六讲 前行备忘录-皈依-分类-大士道
 前行讲记 第九讲 前行备忘录-正行引导概述
 前行讲记 第四十一讲 普贤上师言教-本性闲暇
 前行讲记 第五十三讲 普贤上师言教-五他圆满前三
 前行讲记 第二百二十二讲 普贤上师言教-发心-四无量心-喜心2..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众需要佛法[栏目:明日的佛教]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四十一)[栏目:佛说无量寿经讲记·智圆法师]
 什么是自酤酒、教人酤酒?[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法空恩师讲《广论》79讲[栏目:广论·法空法师]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90~95)[栏目:傅味琴居士]
 体悟《心经》的深义(二)[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真禅大师联集[栏目:佛教楹联集]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五章 元朝的佛教 第六节 元朝的佛教各宗派[栏目:中国佛教史概说]
 贤愚经白话 长者无耳目舌缘品第二十[栏目:贤愚因缘经白话]
 《楞严经》轻松学 卷二(之七)[栏目:楞严经轻松学·超然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