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寺与庙
 
{返回 印良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00
寺与庙
 
  夏日苦长,居士俗众常来“宝塔寺筹委会”纳凉。品茗沐法间,总有“昨日我去xx庙里烧香去了”的话题,我当然知道他们是去寺院烧香了。
  “寺”和“庙”是两码事,现如今大多数人已经搞不清楚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了。似乎已然约定成俗都说成了“庙”,意思虽然明白终不成学术,还是搞搞清楚的好。
  佛教传入中国已经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佛教在中华大地上能够深深扎下根,并且枝繁叶茂绵绵不绝与遍布九州的寺院有很大的关系。在清朝之前,寺院并不仅仅是礼佛的所在,也是教育的场所。
  咱们先说说这个“寺”。
  “寺”在古代是指皇帝的行政机构。我们经常在文学作品中看到“大理寺”这个词,大理寺是干什么的呢?大理寺在中国古代是掌管审谳平反刑狱的官署。最早是从北齐开始设立,以后历代王朝都延用此制,直至清朝。
  “寺”在古代汉语里有“持续,相续”的意思。也就是说,皇帝设立的这个机构是个永久性的机构,不是临时性的机构,是要国祚绵绵、代代延续下去的,就叫“寺”。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倍受历代王朝重视,认为佛教的思想有利于国家统治,并且对民众有教化作用。因此,中国历代统治者就把教授佛法并且供僧团居住、学习、修行的场所称为“寺”,希望这个场所能够永久的存在下去。所以“寺”是办事的机关,教育的机构。
  确切地说,“寺”是和尚修行和居住的处所,供奉的是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的白马寺,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佛寺。
  历史上的佛寺相当于现在的大学,它的目的是普及教育。佛寺里面有藏经楼,起到了现在公共图书馆的作用。很多读书人,象王阳明、朱熹、范仲淹这些大儒,都曾长时间在寺院里挂单读书。而且寺院定期有佛法的讲座,当地老百姓都可以去听,这是起到普及佛法的作用。也是大众共同修行的一个场所。
  寺院里的出家人,相当于现在大学里的专职教授,出家只是选择做专职弘扬佛法的工作而已。
  再说“庙”。
   “庙”本是奉祀祖先的处所,即祖庙。迷信的人供神的地方亦称庙,如龙王庙、土地庙等。带有很浓厚的民间色彩。
  寺里的佛,是超然世外的;庙中的神,是人的偶像化。人们在寺里祈求,是精神的追求;在庙中祭祀,则往往是对功臣的缅怀。
  “庙”是中国古代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庙”在中国的历史可能比“寺”更长远,象大家都知道的:孔庙、武侯庙、关帝庙、岳王庙、龙王庙、孟姜女庙、屈原庙、妈祖庙、山神庙、土地庙、城隍庙等等。我们没有听说供关帝的叫“关帝寺”的,对不对?因为功能不一样呀,所以称谓也就不一样了。
  了解了“寺”和“庙”的不同功能,我们应该明白了,去寺院其实是去学习的,不是祈求神明保佑的,也就应该明白,去寺院并不是去从事什么迷信活动,寺院是开启人的智慧的地方。
  搞清楚一个称谓的误读,也是学术严谨的要求。不然,“寺”,“庙”不分的“混搭”下去,招致子孙后代们的“盘诘”是要误人子弟的。
  还要补充些历史知识点——
  封建时代,所谓有德有才的人也可立庙奉祀,如关帝庙、岳庙。此外,帝王处理政事的地方还有一个名字叫“庙堂”。 “寺”,原意是官署,如汉代御史府,也称御史大夫寺。寺也指中央机构。
  一句话,“寺”是国家机构名称,是“政府行为”理当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
  如今,“七里海宝塔寺”的建设规划,在佛教协会、宁河县委、县政府和广大愿众的积极努力下,正紧锣密鼓的进行中,这座旷世寺院必将成为广大僧众学习、修行、休闲的好去处。

{返回 印良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和尚不是职业而是责任
下一篇:正信与迷信
 禅道与养生 第一章 禅道 第三节 禅茶——养神的天心永乐禅寺
 禅道与养生 第二章 禅道养生论 第一节 佛学调心安养——灵魂魄..
 浅议佛学“六度”般若之持戒
 盛夏时节概说养生
 随缘与攀缘的善行
 禅道与养生 第一章 禅道 第二节 禅武——养身的少林寺
 永不颠倒的真理——佛学四谛之道谛
 绿影扶疏意味长
 心灵超越烦恼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受支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笼中鸟[栏目:佛教故事选萃]
 出世与入世[栏目:文珠法师]
 出家人也有时间上网访谈吗?[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无死的金刚心 第22章 遥远的梵歌[栏目:无死的金刚心]
 心理咨询师看《了凡四训》——佛教心理调节的方法与现代心理咨询的比较研究[栏目:佛教心理学]
 福德日记11月20日─培育慈悲心[栏目:福德日记]
 大盗向善,安享晚福[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