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崔博居士
 
{返回 大音希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17
答崔博居士

  崔博仁者慧鉴:

  来书奉悉。来书各点择要奉复如下:
  一、观心,是学佛之重要法门,在拙作《学佛是怎么一回事》中有“观心”一节,文虽不多,但是观心的要领,依之实践,能有具体的下手方法。今再略告观心方法,(具体请多参究《般若花》,与“人事磨练”一节一起看)观心先看自己妄念即回光返照,不取不舍,既不随它流转,也不着意遣除,每日起观数十次,渐渐纯熟,妄念也渐渐息下。如此继续用功,虽然无念或少念,但继续返观,此时即由“观妄”,渐渐转向“观真(观自己真心)”,观到一念不生,“心空及第归”。这时虽一念不起,但见闻觉知,了了分明,并不断灭。此时即是动静不二,定慧双修,如明镜照物,虽镜体寂然,而诸影了了分明,前者即体、即空、即静,后者即用、即慧、即动,故观心的人最后悟心时,体用不二、定慧圆融,动静一如。据仁者所说是体用、动静、定慧都未圆融无碍,未能悟入不二法门,也即没有明自本心,见自本性,故有种种障碍、疑问,如云:“内观与心上不着一物,没有形成统一。”所谓“注意当下”即是叫您默契“无念时的光景”,否则始终是“识神”用事,安能修悟自性?故参禅必须起疑情,而且必须在“话之头”上起疑,以一念转万念,若落入话尾,早已起种种分别,即不能起“参话头”作用。
  “心中心”法救参禅之困难,以三密相应,无相无住,每座二小时之大法,令学人直下证入三昩——得定开慧,只有得定开慧,才能明心见性;只有明心见性,才能真正悟后起修,扫除烦恼,了生脱死,这是必须之过程。
  二、观心开悟后,(也即修心中心法开悟后),一切穿衣吃饭、扬眉瞬目,都成自心的妙用,所谓“妙用”就是虽用而不粘不着,无所挂碍,即体即用,否则依稀仿佛,仍是凡夫境界。
     四念处,作为学佛基础,明白宇宙人生真理则可,以此用功要明心见性,“如实知自心”,则不能,因法贵当机也。道属非空非有,无实无虚,虽“无有少法可得”而一切法又皆是佛法,故不能以意识分别,能“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转识成智时,才能逐步相应。
  《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空)又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有)。”所以不明不二法门,不能获得佛法受用,希仁者努力行之。
     三、心中心法时间较长,不妨先修“六字大明咒”较为简单,只要能息妄显真,都是妙法。至于“虚空粉碎,大地平沉”这是形容自心彻悟境界,其实既是虚空,又如何粉碎,是一种无义味之语,教人不起分别,若追求其境界,便上当了。《金刚经》说:“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至于“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是《大日经》语,下面并无“我观自心,形如日轮”二句;且“形如日轮”是有相法,不能与《大日经》并论。按仁者境界和根性,应以般若观空为下手方便,(即前说之观心),不必再修“形如日轮”等有相法门,祈仁者慧择之。
     就问而答,事忙,所复未知当否?希多翻阅《般若花》有关文字,或有助于仁者之修学。复颂吉祥。向各得法道侣,致意问好!各自珍重。
  愚徐恒志拜啟

  1998年7月1日

   

  崔博老居士道席:敬祝六时吉祥!
  11月10 日 手书拜悉。所述望城年轻良医、乃一贯修持之善知识,竞罹癌疾,仁者对此隐有所惑。夫癌症患者似常与执著、不快有关,亦或有夙世业缘所致者。因果通于三世,凡夫固难参知,深信事物有发展规律,“隐惑”可息矣。
  “无修、无得、无证”,亦即无功用道,八地以上菩萨乃能证此;至于“不除妄想不求真”,盖我执破后,进破法执之境界,属始破“牢关”,但“不除妄想”此语亦是妄想,所谓“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尚隔一重关”!
  阿弥陀佛第十八大愿,古德谓为真实中之真实,盖“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大悲愿力,无以复加矣!
  令友已年过七旬,非致力弥陀不可,旨哉!顺复,事忙不一一。顺叩冬绥。
  愚朽恒志拜启

  2000年11月13日

   

  崔老仁者道席 :
  5月5日手书拜悉。知前函未收,当在中途遗失。读来信,知于六字洪名,万分亲切,十分难得。此法三根普被,即浅即深,下根之人仗一句洪名,信真愿切可以带业往生凡圣同居土;中根人逐步深入,断见思烦恼,便可往生方便有余土;如能由生灭入不生灭,由有相到无相,逐渐做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便可破无明见法性,生实报庄严土,而成法身大士。到此时即念即观,即观即念一句弥陀不离实相,即由持名念佛而入实相念佛,念佛与观心并无二样。仁者既然念佛十分相应,便可由念佛入门,所谓“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也。应知一切妄念本来幻化不实,故仁者说:“念头生灭不居,而静言观之,则波偃涛泯。”《金刚经》所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圆觉经》所谓“知是空华,即无轮转。”总之,一切妄念如幻如化,若于妄念起时,能不取(不随之流转)不舍(不着意遣除,“遣除”之念,亦是妄心)。一切不理,只管念佛,则妄念不消而自消,终到“心空如洗”,得大法乐。
  《恒河大手印》身口意三修之心要,关键在“意修”,意若离思量、分别、对比,则当下清净,而身、语也随之端正矣。意修则离戏论、思量、对比,即是平常心,也即是“道”,故佛法千言万语,不离明自本心,见自本性。
  仁者说:老是在观照上“通不过”,其实可先以念佛息其妄念;妄念息处,而了了分明,灵光独耀即是观照,也即是“平常心”,请仁者试从这里下手,或可有所把握。如能在本位上透相见性,于生灭心暂歇时,体认此“一念不生,而又灵知不昩”的自心,则当下明悟本来面目,亲见此不生不灭之实相,大事因缘,其在斯乎!敬祈仁者以正知正见,成度生大业,以未已之壮心成无上之菩提,百千万劫永行佛道,十方世界普济群旨,愿共勉之!年高体弱,再加久病,祈善自保养,促使身安则道隆,成就出世大业。复颂法喜充满!
  愚朽 恒志和南

  2002年5月31日

   

  崔博老居士道席 :

  接9月8日手书知前患已愈,居友人家后,现已返府,吉人天相,逢凶化吉,信而有证,不胜喜悦! 承邮寄数年前之拙书,应机之谈,用于一时,承蒙雅意,尚予保存,深感惭愧耳。蒙示七绝一首,押“六麻”韵,平仄协调,琅琅上口,甚是难得。知认识自己,已成熟路,此是根本法门,各宗都不离“观心”,因观心才能引出佛性,见到本来面目。但念咒念佛也有扫荡和转化之功,交替用之,毕竟妄息而真显,则受用莫大焉。
  时届秋凉,请多保养病后贵体,不胜企盼! 顺祝光寿无量!

  愚朽徐恒志拜启

  2002年9月21日

   

  崔博老居士慈鉴:
  来函拜悉。简复如下:
  1、知您处十余人曾灌顶授法,若满千座,则可坐可不坐,于事上练心时,自觉无力,仍可坐,若已知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自性,则可不坐,以免法执,总之,可坐可不坐。评阅寄上《随笔》下篇后面部份。
  2、能见能用,著在上面是凡夫,用而不著是圣贤,是般若放光。关键即是在粘着与不粘着上。
  3、当修法至“一念不生,但灵知不昩”,必须自我承当,即是见性,不必怀疑。
  4、念佛时须心起、口念、耳听三结合,加上手结定印,三密相应,能使妄念无法插入。
  5、“寂寂断见闻”是六祖方便说法,实际上是见闻了了,而不着见闻,因见闻若断,便成顽空,不能起用。心断即“心常空空”、“荡然无住”之义。
  6、不着即不着空有,不着断常,乃显真空,也即一切处无住。事来则应,事去则空,于心无事,于事无心。“即此见闻非见闻”也此意也。骧陆公说:“不是不见,不是不闻,见闻了了,不著见闻”。此时即是“性相不二”。
  略复如是,复颂冬健,保重!
  愚朽徐恒志合十

  2003年1月20日

  孟子四十不动心,孔子四十而不惑,皆“一切贤圣”修证各有差别也。但虽同一方向,“有为”、“无为”毕竟不同,未同孔子言,六道轮回,三世因果,极乐世界等事,故方向虽同,修证层次各有不同。略见如是,不多说。

  崔博老居士惠鉴:
  手书敬悉。七绝一首,一唱三叹,所谓“照无边”者,即本来面目也,此面目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凡夫忘却本来,不识“无边”之寂照,为可惜也。庞居士一家共说“无生”之话,今仁者出言如此,实非寻常,非修证有得者不能道,敬为仁者祝贺!
  空色不二,色空一如,故云“不二天”。总之全诗格律严谨,击节不已。敬以致谢!并颂吉祥,多多保重! 愚已返原住处,顺告。
  愚徐恒志拜上

  2004年10月29日


{返回 大音希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广西劳文成居士
下一篇: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永城李智田居士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李建伟居士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保定胡金明居士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深圳李艾峻居士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曲阜师大苏树华问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温州妙果寺达照法师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魏清宁居士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鹤壁洪明居士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南通沈洪居士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广西劳文成居士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保定孟居士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黄莲集 教理篇 十五 心与法[栏目:黄莲集·如觉法师]
 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第三卷)[栏目:净空法师]
 拳拳利众心 殷重父子情[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15 穷人的故事[栏目:佛经民间故事]
 自念闻自性(大安)[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迦毗罗卫博物馆[栏目:佛宝论·明贤法师]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八二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巡礼佛陀的故乡[栏目:开仁法师]
 中国禅宗历史之演变(下)[栏目:东初法师]
 大悲咒治愈半身不遂症[栏目:大悲咒感应事迹]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