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文化与现代世界(李向平)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21

佛教文化与现代世界

李向平 

    佛教文化是根植在中国历史和文化土壤里的一种价值创造,迄今已是具有两千余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一个极其真实的传统,活在当代,活在你我他心灵深处。然而,昔时在考虑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及文化重建之时,恰恰是遗忘了这富有开掘价值意义的佛教文化传统。
    当务之急是如何去体认及开掘这一文化传统。大致说来,其与现代化当存有如下几个层面的关系。
    其一:乃当今世界信仰重建的重要资粮。面对着一个时代更替,固有人生寄托失落,而商品经济狂潮的冲击,又使知识怀疑,精神空虚,一再向外驰求,缺乏生命反省等等,社会、精神现象亟需一个供人精神反省和心灵关怀的新型价值信仰体系。传统儒学的德性知见,似难独当此任。佛教文化之悲智双运、真俗无碍、德性与知性并重的智慧,可以为信仰重建提供新理路。其关于空、无、缘起的哲学知见,经创造性的诠释,可使人们于流动、变迁、失落之中窥见本相,认识自己的生活真实,既能适应生活变异(随缘),亦可真实如常自性不变。
    其二:有助于中国文化之重建。佛教哲学的深奥精妙已为学人所公认,只是由于对宗教文化心存偏知,促进学人对此知识传统开掘不力,或者浅尝辄止,或者过河拆桥,援佛入儒,又转而斥佛。本世纪以来,佛家智慧已成为东西方哲学得以汇通之津梁,同时也成为许多思想家诸如康有为、谭嗣同、章太炎、梁漱溟、马一浮、熊十力等人构筑自己哲学体系的基石,其在文化重建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已是显然。佛教哲学智慧(如唯识宗)注重名相分析、概念清晰及逻辑之严密,可使中国哲学的价值观念秩序化、明朗化,呈现理性意识和思辩特征,息妄求真、由迷转悟、转识成智等等生命智慧,可以解决现代人面临的无根无向的困扰及现代生活中机械化、专业化种种问题,从而成为中国哲学知识与价值并重的现代内涵。
    其三:可以纠正当前人们的某些精神偏向。时下有气功、周易相学等热潮,在健身之中呈现为超越祈求倾向,从而流失于迷信。即使是寺庙中善男信女群集礼拜烧香,也大都是个人求福之事,反映出神秘崇拜特征。林林总总,正可反映现代人心量的狭小及精神空虚而表示出的偏向。佛教文化的真实内容,实际是生命本真的启迪和觉悟,是对生活中虚幻、染污、执迷等现象的斥除,并承认世界的变迁意义,主张随缘而消旧业,在主张真实自持和同时予世人以自觉自救的方便,并把价值关怀祈向始终指向人间世俗的生活(平常心即道),以求众生安乐国土庄严。如此类问题获取重视,非但可以彰显佛教的现代意义,纠正当前佛教发展中的一些偏向;同时也可能使人们注重(以终极关怀为目的)宗教与现代化的关系,力求有一个公允平和的认知,为当今整个世界“无家可归”的精神迷失寻觅解决之方便及其真实所在。
    恳望具有历史文化意识及现代化情怀者为之深思。

摘自《洛阳佛教》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信徒知多少
下一篇:信仰的选择(白云禅师)
 魏源礼佛历程(蒋普成)
 生活中的禅定(无庄)
 
 超脱尘劳(慧如)
 我对觉悟的新体会(陈音如)
 念佛(外六章)
 简单心过生活(游乾桂)
 诚信是最好的公关(贝弗丽)
 佛门出家的现代意义(明智)
 我要回家(华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体光老和尚 开示十五[栏目:体光法师]
 慈湖禅院念佛开示录[栏目:正慈法师]
 太虚大师的佛教观(李明友)[栏目:其它]
 法句经要义 第六品 智者品 从黑暗到光明 智者自净其心[栏目:法句经要义]
 无我和空性 第四讲 破真实有和自性有[栏目:林崇安教授]
 佛教与悲观主义[栏目: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目犍连(神通第一) 宝桥渡佛陀[栏目:佛陀十大弟子传·星云大师著]
 云深不知处──说剎那无常[栏目:其它法师]
 广游 Traveling About[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竿影见佛[栏目:心灵小品·禅语故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