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意时淡泊不染,失意时泰然处之
 
{返回 弘一法师·赠你的七部人生禅卷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24
如意时淡泊不染,失意时泰然处之

  有事时却放下此心,坦坦然若无事。有事如无事,镇定方可消局中之危。

  ——弘一法师

  佛陀在某次开示会上,讲述了在一组比丘身上发生的故事。

  有一组比丘准备去进行夏安居,在此之前,他们去参谒佛陀,在佛陀那儿得到了禅定的修行法门,这才到树林里开始修行。

  开始修行之后,这组比丘的进展十分缓慢,他们想了想,就打算回去要求佛陀给予他们一个更适合他们修行的法门。回去参谒佛陀的途中,他们忽然看到了幻景,一时间不能醒悟,就不由自主地想起幻景。

  这组比丘走进了寺院,这时天上正下着倾盆大雨,比丘们看到雨滴从天上落下,随即就在地上溅起了水泡,但是水泡马上就消失了。

  看到这些水泡的情景,比丘们突然有所觉悟,自言自语道:“我们的肉体就好似这些水泡一样,刚一出生就灭亡了。”他们瞬时就领悟到,佛陀所言的五蕴无常。

  他们便不去参谒佛陀了,就此开始随处打坐,不一会儿就进入禅定的境界,逐一从外界的幻境中来察觉自身躯体的无常,渐渐地,他们就此遁入了微妙观想境界。

  佛陀此时坐在精舍中修行,已经进入了大禅定,他在禅定之中发现了这群比丘即将证得阿罗汉果。为了开示他们,佛陀立刻用自己的神通发出一道金光,使得自己的身影呈现在他们眼前,并诵出了一段佛偈:视如水上浮沤,视如海市蜃楼,若人观世如是,死王不得见他。

  如此,这一组比丘顺利得到了阿罗汉果。

  佛学经典的精髓之一便是无常,万事都无常,无常即改变——世上的任何事情都可能变得更好或更坏,如果我们都不了解无常,将会变得非常痛苦,会因为人世的无常而感到无法自处。只有人了解到无常,才会明白凡事有得失,此一时得到彼一时失去,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变化,为什么还要因为无常而觉得心虚难安?

  曾经有这么一个年轻人,他因为犯法被判处了终身监禁,在监狱里他郁郁寡欢,过了不久就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

  他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临死之前,他开始回想自己活在世上这么多年相处过的所有人。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人亲戚、同学老师、朋友邻居……想记忆中是否曾有人对自己说过一句赞赏鼓励的话,抑或是温暖的话。然而他想了很久,却一句话也想不起来,心情相当低落。年轻人陡然觉得自己过的这二十几年根本是虚度光阴,他急切地想知道是否有人曾经真心关怀过自己。这时他忍不住想,如果能有一句,哪怕只有一句温暖的话,自己就不自杀了,愿意为这一句话活下去。

  很久很久之后,他总算想起了中学时自己交上了一幅涂鸦作品,当时的美术老师对他说过一句话:“咦,你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呀?嗯……别的不说,色彩还挺漂亮的。”就是这半句赞美他的话,让他找到了希望,打算勇敢地活下去。

  年轻人的心灵从此明亮起来,不再失意,努力在监狱里改造,后来勤奋学习,成为了一位作家。

  人在一生当中,不是如意便是失意,不是得便是失,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如意与失意之间,在得失之间,人就度过了一生,如果因为一时的得失与如意失意而丧失自信,或是放弃人生,实在是太过轻率。

  有时候,人们心中会感觉到如意或失意,其实是因为心态不够平和淡泊罢了。

  例如一个乞丐突然在某天得到了一百美金,他就每日期望有人给自己一百美金。如果他了解无常,就不会如此想,也就不会患得患失,心怀焦虑,反而过不好日子。那么他在没有一百美金的日子也能处之坦然,安之若素,能够很好地计划并利用这一百美金,过上一段时间的好日子。

  法师不会要求乞丐不去接受那一百美金,但是期望人们能够保持心态泰然,遇到好事坏事时要心情平静,不要太过欣喜,也不要太过沮丧。

  你要让自己没有标准,看淡这些得得失失,如意失意。

  既然万物无常,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有时此间得,彼间失;有时此时得,彼时失。现在得而复失,将来失而复得;现在如意顺心,将来失意倒霉。得得失失,如意失意,一生很快就过完了。

  我们为何不学学法师的境界,看淡富贵,看轻名利,看小这个世界呢?弘一法师在人生最鼎盛时期出家,放弃已经拥有的社会地位、家庭财富;释迦牟尼佛为了修行,抛弃王位,丢掉金玉之宝,拿着钵去四处化缘,最后成就了无量功德。我们不得不佩服他视功名利禄如粪土,将大千世界看做莲花一瓣的广阔心境。

  对于拥有这样广阔心境的佛祖而言,他心中还有如意与失意吗?自然不会,一个心境平和开阔的人,从来不会因为一时的得失而狂喜或消沉。

  即使是成功者,他们也不可能一辈子都顺利如意,并不是说他们能力多么强大从不会失败,而是因为他们每次失败都能够爬起来,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情,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优良心态,镇定自若,自然能就地爬起再接再厉。

  因此,法师也尤为主张,有事时应当放下烦躁的心,心态要像坦然无事时一样;一旦有事就应当像无事时一般,镇定不乱才能消弭面前的危机与困难险阻。

  若能把心态稳住了,顺其自然就可找到修行的最佳下手处。

  如此一来,我们即使处于狂风暴雨之中也能看到天上美丽的彩虹。如意失意都是短暂的,只要日常学会修心,该坦然时坦然,该镇定时镇定,淡泊一些,就算一败涂地又有什么关系,我们依然拥有美好的将来。

  人要学会时刻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不因暂时的失败而沮丧,要拿出从头再来的气势。

  有些时候人们遭遇的如意失意是不可预知的,这与开悟完全不可预约的特点是如出一辙的。所以我们不要以为可以预防失意的情形,当失意到来时先应稳住心态,切忌慌乱恐惧,由观心开始安静思考,不为失意之事所影响也就不是难事了。

  淡泊是一种微妙的心境,不是刻意求来的,在我们漫不经心的时候,内心的清净境界自然就出现了。最好是不要太执着压制自己的心情,当不良情绪到来时要纾解出去,因为疏好于堵,当你学会了纾解之道,淡泊的感觉就慢慢有了。

  不管当下的心态是好或不好,念头若是出现了你不要特意压制它,更不要追逐它,否则便是妄上加妄。泰然平淡的境界有可能转念之间就失去了,所以极不容易积累,有时越想抓住偏偏越抓不住,所以我们不应当急于求成。

  人不应当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若是常常听不进别人的话,处处自我,不如意的心态会变本加厉。在我们面对他人劝诫或意见时,要尝试认真倾听,细心思考。


{返回 弘一法师·赠你的七部人生禅卷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无事时心存明镜,遇事时果断处理
 顺境逆境皆人生,临喜临怒要心平
 最高的快乐是行善助人,赠幸福予人
 多学静坐,以收敛浮气
 把心打开观察万物气象,聆听万籁声音
 方生方死,跟随万物规律
 圣贤绝无标新立异,世间法中觉悟于心
 存养宜“缓”,言语静默举止从容
 最好的学问是彼之感我,得到人心
 存养需先止息妄念,清心淡泊
 如意时淡泊不染,失意时泰然处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四章 学佛的婚姻误区 第一节 节欲与禁欲[栏目:佛法与婚姻]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景林居士[栏目:大音希声]
 忙碌的喜悦 1993.8.1~1993.8.15[栏目:星云日记]
 宁玛派祈祷大法会法本:5、伏藏度母甚深傳承祈請頌[栏目:宁玛派祈祷大法会法本]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