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三乘佛法心要·大乘·明性
 
{返回 创古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428

明性 
 

  菩萨及大乘行者的动机及态度含有两个主要的因素:对空性的了解及对法界(dharmadhatu)的了解——这是佛陀二转*轮时的开示主题。经由这个观点,我们了解一切事物都是空性的;但是,同时一切事物也确切无疑地依照相互依存的过程,在空性之中进行、开展。菩萨观点的第二个主要层面是“明性(clarity)”或“智慧”,或梵文所称的“佳那(jnana)”,这是佛陀最后一次转*轮时的主题。
  所谓空性并不是一片空白或虚无一物。如果只是如此的话,那么,空性就正好是显相观念的相反——如果空性存在的话,显相就不存在,因为这两者互不相容。把空性视为只是虚无或虚空是不正确的,因为空性指的是任何事物都不是真实的,都不具有真实的本质;然而,透过相互依存的过程,在相对的层次上,事物的确会有所显现,但是同时它们也是空性的。所以,我们不能把空性想成是虚空的,因为空性之中有所显现;然而,当我们去寻找空性的本质时,我们却找不到它。所以,空性具有光明或清明的本性(藏文“萨瓦(sal wa)”)。在藏文里,“萨瓦”和阳光或非常强烈的光亮有关。一旦有了那种光明,一切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分辨得很清楚。所以,空性的本性是“明”,因为它具有让事物极其明确地从空性之中显现的能力。这种明性和空性的智慧层面是同义的,因为智慧能看清一切。但是,智慧并没有实质的存在性,因此,它并不是我们可以对之产生嗔恶感或执着的物质性实体。这种智慧的真正本性是空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谈到智慧与空性融合的原因。当我们控讨空性的真正本质时,我们发现它含有的正是这种了达一切的智慧及明性。但是,当我们去分析这种智慧时,我们却找不到任何物质性的实体。所以,它的真正本性是空性——智慧和空性同时存在。


 


{返回 创古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三乘佛法心要·大乘·佛性
下一篇:三乘佛法心要·大乘·世俗谛及胜义谛
 佛性《究竟一乘宝性论》十讲·佛性
 月灯·全然无畏·第十七章 众佛之三摩地门
 三乘佛法心要·小乘·四圣谛的禅修
 月灯·住行心要·第十三章 定义显说三摩地
 温暖人间专访:青海玉树无常启示
 转心四思惟·第三项修行的警醒:业报因果 意恶业
 离苦得乐,请你这样做! (中)
 月灯·全然无畏·第十六章 过去事件
 月灯·法身·第二十五章 入行正确之辨识
 药师佛实修法门教授 3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慈成加参仁波切·微教言[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觉悟的表现[栏目:仁焕法师]
 禅,遍一切处[栏目:一池落花两样情]
 起死回生 一钱不化[栏目:金山活佛]
 Touching the Essence - Six Lectures on Buddhism[栏目:Others]
 僧人不会饿死[栏目:明镜台·法清法师·诗文]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35[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在轻松愉快之中获得福慧功德的方法[栏目:达真堪布]
 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四期 第三天 不争名利恳切念佛[栏目:智谕法师]
 耳根圆通章 第二十五集[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51La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