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天梯之书(福兰子)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04

天梯之书
 
福兰子

  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于二零一二年九月二十八日辞世。南怀瑾先生贯通儒释道三家,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国学大师,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续发展做出了贡献。复旦大学出版社最新版的《禅海蠡测》一书,可说是对先生的最好纪念。
  《禅海蠡测》是一部禅宗研究著作,先生通过纵向的叙述和横向的比较,对禅宗的演变、宗旨、传授和修行实践,禅宗与净土宗、密宗、丹道、理学和西方哲学的异同等,作了分门别类的论述,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识。
  从纵向说,开篇七章:禅宗之演变,禅宗之宗旨,公案语录,机锋转语,证悟知解,宗师授受,参话头,均提纲挚领,言近旨远。比如第一章,分说为印度原有的情形,中国初期的情形,唐宋间的发展,明清时的趋向,简洁生动,初学者一目了然。又以大地阳和、春满人间之象喻初期;以夏日迅雷,声震寰宇,黄河长江,急流汹涌、喻中唐至南宋之中期;以寒冬入幽壑,清冷逼人,雾迷山径,林峰隐约,喻明清后期。譬喻形象,幽趣入胜。结论谈及禅宗对佛教之贡献,可谓画龙点睛:“婆婆众生,得此心法要门,皆可见性而立地成怫,其直截了当如此,其功勋德业,诚欲赞而无辞焉。”
  随后,则在教史之外,为禅修做铺垫,涉及神通妙用、生死之间、中阴身略述、醒与梦,共计四章。这个部分相当独特,海内罕有能持平叙述者。因为生死、神通,神灭、中阴之事,渺茫无稽,易流于迷信或荒诞,先生强调禅宗正见,尤不重神通,丛林规范,以神通惑众者,迁单(放逐)。佛之正法眼藏,不至入于外道之流,端赖有此戒制。进而谈生死之间,描述临命终时及了生脱死之道,笔力雄奇,于神秘处见平实,不过极言心性之理,空有之道,万象森罗,既不可舍,又不可取。不属死生涅槃之羁锁,故能不畏生死,不入涅槃。惟是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其后接续二章:“禅宗与教理”,“禅宗与禅定”。由教入禅为正道,而禅定绝非即是禅宗,先生指出禅定之学,实佛法釨基也。但禅定为世间、出世间、凡夫、外道之共法,佛法虽不离于禅定,而亦不依于禅定。佛之不共法,为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与实相无相之中道正知正见,非以禅定为极则也。外道为生天而垮禅定,佛法则为依此而发无漏智以修之。若欲成就禅定,必须超脱欲界生得之散心妄念。故外道与佛法,其始虽一,其终则大不相同。禅宗虽以禅为名,实非禅定之旨,此乃佛之心法,证取涅槃妙心之极致,非以禅定之果为其宗旨。故禅宗者,乃佛之心宗也,而以与禅定混为一谈,其谬误岂止毫厘千里之差。此乃大要,今人往往混淆,堕入外道,必须严格指明。
  总之,书内分析由浅及深,层层递进,鞭辟入里,择明俗见谬误,初学者可豁然开朗,正信才更能坚定信念。最后,先生特列出修定与参禅法要一章,提示初修禅定的入门方法,以方便众生实践,正是有了以上的铺垫,修禅者才能由教入禅,循序渐进,正信持守,不迷外道。
                                   
摘自《上海佛教》2012年第6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开丛林(来果)
下一篇:孝经-圣治章
 明师难遇(圣严)
 看到生活的美好(木鱼)
 广学多闻技艺精(曙正)
 如何照见五蕴皆空(显明法师)
 微笑使者弥勒佛(泽道)
 敦煌陀罗尼密典(赵晓星)
 佛教徒特别需要学习佛法(索达吉堪布)
 老父辞世感怀(无负)
 认识人生真谛祛除贪欲(正言)
 努力使宗教更好地为和谐社会服务(果明)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菁华语录[栏目:星云日记]
 什么情况下杀生无罪?[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佛教的人生观[栏目:于凌波居士]
 信心[栏目:太虚法师]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捕风捉影[栏目:福报哪里来·迷悟之间 ]
 止观[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弘一大师的人间佛教情怀(于飞)[栏目:人间佛教]
 众生成佛[栏目:消除烦恼的方法·智慧100]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二章 三妙行—身口意柔 问答[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