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天梯之书(福兰子)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56

天梯之书
 
福兰子

  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于二零一二年九月二十八日辞世。南怀瑾先生贯通儒释道三家,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国学大师,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续发展做出了贡献。复旦大学出版社最新版的《禅海蠡测》一书,可说是对先生的最好纪念。
  《禅海蠡测》是一部禅宗研究著作,先生通过纵向的叙述和横向的比较,对禅宗的演变、宗旨、传授和修行实践,禅宗与净土宗、密宗、丹道、理学和西方哲学的异同等,作了分门别类的论述,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识。
  从纵向说,开篇七章:禅宗之演变,禅宗之宗旨,公案语录,机锋转语,证悟知解,宗师授受,参话头,均提纲挚领,言近旨远。比如第一章,分说为印度原有的情形,中国初期的情形,唐宋间的发展,明清时的趋向,简洁生动,初学者一目了然。又以大地阳和、春满人间之象喻初期;以夏日迅雷,声震寰宇,黄河长江,急流汹涌、喻中唐至南宋之中期;以寒冬入幽壑,清冷逼人,雾迷山径,林峰隐约,喻明清后期。譬喻形象,幽趣入胜。结论谈及禅宗对佛教之贡献,可谓画龙点睛:“婆婆众生,得此心法要门,皆可见性而立地成怫,其直截了当如此,其功勋德业,诚欲赞而无辞焉。”
  随后,则在教史之外,为禅修做铺垫,涉及神通妙用、生死之间、中阴身略述、醒与梦,共计四章。这个部分相当独特,海内罕有能持平叙述者。因为生死、神通,神灭、中阴之事,渺茫无稽,易流于迷信或荒诞,先生强调禅宗正见,尤不重神通,丛林规范,以神通惑众者,迁单(放逐)。佛之正法眼藏,不至入于外道之流,端赖有此戒制。进而谈生死之间,描述临命终时及了生脱死之道,笔力雄奇,于神秘处见平实,不过极言心性之理,空有之道,万象森罗,既不可舍,又不可取。不属死生涅槃之羁锁,故能不畏生死,不入涅槃。惟是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其后接续二章:“禅宗与教理”,“禅宗与禅定”。由教入禅为正道,而禅定绝非即是禅宗,先生指出禅定之学,实佛法釨基也。但禅定为世间、出世间、凡夫、外道之共法,佛法虽不离于禅定,而亦不依于禅定。佛之不共法,为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与实相无相之中道正知正见,非以禅定为极则也。外道为生天而垮禅定,佛法则为依此而发无漏智以修之。若欲成就禅定,必须超脱欲界生得之散心妄念。故外道与佛法,其始虽一,其终则大不相同。禅宗虽以禅为名,实非禅定之旨,此乃佛之心法,证取涅槃妙心之极致,非以禅定之果为其宗旨。故禅宗者,乃佛之心宗也,而以与禅定混为一谈,其谬误岂止毫厘千里之差。此乃大要,今人往往混淆,堕入外道,必须严格指明。
  总之,书内分析由浅及深,层层递进,鞭辟入里,择明俗见谬误,初学者可豁然开朗,正信才更能坚定信念。最后,先生特列出修定与参禅法要一章,提示初修禅定的入门方法,以方便众生实践,正是有了以上的铺垫,修禅者才能由教入禅,循序渐进,正信持守,不迷外道。
                                   
摘自《上海佛教》2012年第6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开丛林(来果)
下一篇:孝经-圣治章
 培养合格僧才 信仰道风是关键——在寒山书院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智海)..
 不住于相(济群)
 心语(照净)
 你的能力 超出你的想象(刘燕敏)
 佛教对物质世界和有情生命的看法(紫虚居士)
 修止和修观的差别
 常怀欢喜心(常静)
 坚持是一种品质
 “平常”的道理(石心桥)
 生命的绝响寒山子留下了什么?(肖静)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三、直接体验之路 长生不老[栏目:大师在喜马拉雅山]
 连结之7:超越连结离四相[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僧人乞食[栏目:佛教故事选萃]
 随时随地注意息入息出,于工作时亦是如此...忽然脑中跃出一幕幕影像[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十九.国师在此不敢抬头[栏目:玉琳国师]
 大乘和尚(约8世纪)[栏目:汉传佛教人物]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