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心为万行之本(妙皓)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68

心为万行之本

妙皓

  《禅林宝训》是一本教内禅净合流,教外三道同研之书。
  本书由北宋妙喜禅师和士圭禅师,在江西古云门旧址结茅隐居时,二人共同编集而成的。后由祖庵禅师所赠,净善禅师修茸。共汇录南岳下十一世黄龙惠南至十六世佛照出庵等宋代著名禅师之遗训,共计三百篇。
  书中各禅师对于处世之心得及自身修行之体悟,真可谓是和盘托出;其中禅师们对于学道修行的关键点更是加以详细阐明。
  今天学僧结合自身的体会来谈谈本书对于修行的关键。
  首先我们要先明白什么是修行?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就是把自己错误的行为修正。谈到修行,难免会有人把它和参禅打坐、念经念佛、布施供养等事联想在一起,其实那只是修行的方式,不是它的内涵。
  修行是一种心性的历练,一种内透观照的工夫,去防非止恶,开发一切善法,达到圆满、究竟的境界。不论你如何称呼修行的名相,亦不论用何种善法去修行,但要得到的结果相同就可以了。正所谓:“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
  那么修行的关键在哪里呢? 《禅林宝训》中,远公谓演首座曰:“心为一身之主,万行之本。”法远禅师对五祖法演禅师说:“心为一身的主宰,也是修行一切善法的根本。”《顿悟入道要门论》云:“问:从何而修?答:从根本修。云何从根本修?答:心为根本。云何知心为根本?答:《楞伽经》云:心生即种种法生,心灭即种种法灭。”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修行的关键在于治心!
  我们凡夫因自心不清净,所以不知不觉造了很多恶业,就像眼睛受到外界物体的遮蔽,而看不清事物的真相。人的心如被烦恼遮盖,就如天上的月亮被乌云遮住一样,光亮无法照耀人间。
  我们修习佛法就是要得到智慧。智慧由定而生,心若能专,念不散乱,从事人理,则能开发智慧。比如说,在念佛的时候,即要念得佛心即我心;念经亦要念得文从眼入,言从口出,声往耳入,理从心得,如在佛前闻佛说法,这才是真智慧。
  人心很难定,常听到有人说:“我有要虔诚拜佛,也有心虔诚念经,可是当我拜佛时,心就想到别的地方去了;当我念经时,明明眼看经文,口也念经文,但心却不知飞到哪里去了。”因为心无法专一,心不能专一就会乱,心一旦乱了,内心的思想及所看到的事物就无法分别得透彻清楚,智慧当然不能开通了。
  《涅槃经》云:“但治心一处,无事不办。”所以必须先摄心于定,在定中使身心清净,将放散在外的心收摄在一处,从而明了世间的生灭法相。
  人常会懈怠,也因为懈怠而迷失了真心。正因为这样,我们就要时时刻刻保持心不散乱。平常为人做事、待人接物,都要做得无有过失,更能观机逗教,引导人向善的路上走,使众生的身心如同月光一般地明净。
  《禅林宝训》中,圆通谓大觉曰:“古圣治心于未萌,防情于未乱。”圆通居衲禅师对大觉怀琏禅师说: “历代圣贤修养心性的功夫,总是在妄念未生之前摄伏其心,令其不生;又须在识情未乱之前加以防止,令其不乱。”又云:“古之贤哲,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所谓的忧虑是说贤哲之人非常谨慎,不敢稍微放松自己,时时刻刻地防护自己的心念、反观自性。能这样,邪妄的念头自然不会侵入。邪妄的念头就是欲念、妄念以及人我是非之念。我们若能于心反观,自然会心无杂念;无杂念就不会分别人我,就不会生出是非。所以说,古之贤哲有终身之忧。但这个“忧”是忧道不忧得,只忧虑是否终身能行于道上,而不烦忧今日是否得到或是拥有。人如果忧虑自己失去正道,行为自然小心谨慎,而能避免发生错误。由此可知,修行之人应专心护道,时时观照,不令邪妄得人,使之坚固,以先贤治心之道,于恶念未生之前令其不生;对于情绪,也是在未乱之前加以防范,时刻保持警惕,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
  《佛名经》云:“罪从心生,还从心灭。”故知善恶一切,皆由自心,所以心为根本。若求解脱者,先须识根本;若不达此理,虚费功劳,于外相求,无有是处。
  现时逢末法。修行成就相当不容易,往往许多外缘就让我们自己找不到南北,不知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因此,我们初学者在“手脚未稳”前,应一心向道,于内观照,反闻闻自性,不能在外缘上花冤枉功夫。只有这样,修行才能够上路啊!
                            
摘自《普陀山佛教》2013年第1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人成即佛成(吴平)
下一篇:义鹊怜孤
 执着人生(达亮)
 要进娱乐圈 先过地狱关——我亲历的电视选秀节目(任思蓓)
 安然自得(了悟)
 线条意味的生命感(陈一)
 走进般若大海
 掌声响起(徐焕升)
 进入清明的觉察(索甲)
 如何消除烦恼(星云)
 慧思末法思想之研究(宋道发)
 《地藏经》是学佛者必修经典(体光长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抽烟的危害以及对治方法?闻到二手烟怎么办?(丹真绒布仁波切)[栏目:戒烟专集]
 禅修开示 身念处 一、安般念[栏目:禅修开示·性空法师]
 新旧问题的根本解决[栏目:太虚法师]
 南传小部·经集·第五品·彼岸道品[栏目:南传小部·经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绪论 三、体裁与结构[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金刚经》释义 经题释义[栏目:法界法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二十七 (6)[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如意轮金刚法概要[栏目:海空法师]
 浅议东华家风[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禅门骊珠集 第九篇 克勤圜悟至中明本的禅师 清远佛眼[栏目:禅门骊珠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