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关于“构建‘人文佛教’平台”的理论与实践
 
{返回 深圳弘法寺·印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68

关于“构建‘人文佛教’平台”的理论与实践

印顺 

中国佛教历史悠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寺院管理制度。唐代以来,中国寺院沿用的《百丈清规》管理制度,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这个制度的特点是“非异大小乘,当博约折中,社于制范,务其宜也。”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通行的规则,将各个派别的特点都吸收进去,它重视防范性。20世纪以后,中国佛教开始发生变化,佛教制度也开始出现要求改革的呼声,当代中国佛教的巨擎——太虚大师,一生都以“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瑜伽菩萨戒本”为目的,认为“想复兴中国的佛教,树立现代的中国佛教,就得实现整兴僧寺,服务人群的今菩萨行。”新中国建立后,著名的僧人巨赞法师也提出“改革佛教教务非但是佛教界的当务之急,并且也是一般社会认为问题甚大,而且非常需要的。”但是太虚和巨赞等人的改革佛教的理想最终没有实现,其所看到的一些深层次和制度上的问题,至今仍然表现明显,特别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这些深层次的问题牵制了佛教现代化的发展,其中寺院的管理更是佛教发展的瓶颈,只有解决这个问题,佛教才能顺利进入现代化的进程,所以探索现代寺院管理模式是佛教未来发展的重要环节,并且成为我国佛教界的当务之急。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国僧人和信众的人员构成、知识结构、信息占有、生活水平、心理状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到了现在,旧的管理制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寺院管理的要求,探索现代寺院管理模式正在成为佛教界的当务之急。

理念的提出

中国佛教制度改革是一个续佛慧命的大问题,关系到佛教未来的发展。从历史上看,任何改革都有一个理念性的问题,即用什么态度和什么指导思想去进行改革。现代中国佛教制度的改革经几代人提倡,到了现在其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避免。怎样去改,如何去做,是摆在佛教界每个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引起佛教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并加以深入的研究,在理论方面尤要有所建树,以便更好的指导未来的佛教制度改革。

在这方面,太虚曾经提出了佛教的“教制改革、教理革命和教产革命”三大革命的思想,巨赞提出了“佛教教务的改革是必然的,但必然吸收佛教界优秀的素质,作为基本精神。像印光老人的‘真诚’,弘一大师的‘清逸’,虚云和尚、寂云和尚的‘克苦’,太虚法师的‘念念吧忘佛教’,以及欧阳竟无居士的‘赤胆热烈,愿力庄严’,都是值得取法并加以发扬的。”赵朴初提出了:“佛教自身建设的好坏是决定中国佛教兴衰存亡的根本内因”,而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就是加强信仰建设、道风建设、教制建设、人才建设、组织建设”,在这“五大建设”中,“信仰建设是核心,道风建设是根本,人才建设的关键,教制建设是基础,组织建设是保证。:高僧大德都对佛教改革的问题提出了非常切实的意见与想法,对我们今天如何进一步去改革佛教的制度,特别是对寺院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返回 深圳弘法寺·印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发菩提心 立四愿度
下一篇:发扬爱国传统 构建和谐社会
 《弘法寺建寺二十五周年纪念》序三
 太虚大师佛教整理思想中的改革佛教文化观
 《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仪规及唱念规范》缘起
 以佛陀的智慧促建和谐世界——泛论禅宗智慧与构建和谐世界
 关于“构建‘人文佛教’平台”的理论与实践——现代寺院管理模式探索..
 关于“构建‘人文佛教’平台”的理论与实践
 发菩提心 立四愿度
 本焕长老与五家钟板
 祝贺印顺大和尚荣获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佛学博士学位
 深圳市佛教协会第二届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第一章•概论 第七节•天台之“四圣六凡十法界”说[栏目: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请问佛弟子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与人相处,做到随顺众生?应该如何对治嗔恚?[栏目:宗萨钦哲仁波切微访谈问答]
 贤愚经波婆离品[栏目:经典]
 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五十集[栏目:天台小止观讲解·成观法师]
 观智进程 VI、行道智见清净 13、随顺智[栏目:观智进程·马哈希尊者]
 21.典座 Serving as verger[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岩洞老人颤抖歌偈颂及科判[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43.维护正义的勇气[栏目:星云法语·圆满人生]
 百喻经 1 愚人食盐喻 The Stupid Man and The Salt[栏目:百喻经 The Hundred Parables Sutra]
 贤愚经白话 羼提婆罗因缘品第十二[栏目:贤愚因缘经白话]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