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我现在已经修完加行,接下去是否还是继续修加行? 圆满的标准是什么?
 
{返回 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54
问:顶礼上师,我现在已经修完加行,接下去是否还是继续修加行?

答:可以修正行窍诀法。

问:是不是把《显密甘露心滴念诵集》念一遍?

答:这样念一遍可什么都不是,它既不是加行,也不是正行,只是一门功课而已。这样的念诵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心不散乱而时时处于修行之中,和正行窍诀法一点关系都没有。就像很多信众平常每天都念诵《佛说阿弥陀经》或《地藏经》一样,只能算是一个功课而已。

现在我们修完加行之后,就要开始进入正行修学窍诀法。耳传口诀法来自于导师的教言,我们的传承上师是喇嘛仁波切,而我们现在所教授的《上师瑜伽导修》就是针对像你这样的根机而传讲的窍诀法。

因为现在很多弟子用来修行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即便有时间的弟子也要先扎实自己的基础,与此同时还要修学很多正行。而正行又可以分为七十多种窍诀,但你们是否有时间一一修学呢?我在上师身边依止了二十八年,算是比较早期的弟子。以前亚青寺有个弟子跟随在上师身边十四年的时间,才把所有正行窍诀法全部修完,你是否具有这样充裕的时间用来修学正行呢?

上师曾告诫所有人:“按照正常的规律,修完直断和顿超需要三年的时间。修学直断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而我们现在所教授的《上师瑜伽》就是窍诀法,依据此法而作修行,就不需要修行那么长的时间。所以我们在修学完前行之后还是要好好去修学《上师瑜伽导修》为妙。

我希望你们平常有空的时候,还是能多去看一些法本,对《上师瑜伽导修》的理解还应该更加细致一些为妙。因为之所以往昔你们的执著会这么强,首先就是不懂得相关的理论,听从他人的一些谣言而导致今天的现状。若要是懂得显密差异的理论的话,就不会是这样的见解。因为我们所修的是窍诀法,是密宗的法,所以首先我们要懂得显宗和密宗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密宗区别于显宗的地方为:见解不迷惑、修行方便多、行为无辛劳、根机为上等根机。既然我们将自己所修学的法称之为密法,就要在自己修行之中体现出密法的四个殊胜之处。因此对所谓窍诀法的理解还是要细致一些,窍诀法的修法可不是你以为的那样去修的。

问:我回去要修多长时间,我再来找您?

答:修学禅定一年的时间,达到圆满的时候就可以。

问:圆满的标准是什么?

答:《上师瑜伽导修》的光碟与法本中,已经非常细致地讲解了禅定圆满的标准。不仅如此,法本里还讲解了窍诀法该如何修行,以及为何要修学这样的禅定,修学禅定目的在于何处等等。

因为我们所讲解的禅定的见解已经很高了。禅定可以分为有相定和无相定,而无相定分为清明无相定和迷惑无相定两种。其中的清明无相定已经是很高的见解了。若你能圆满清明无相定,临终之时成佛就是特定的事实,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清明无相定可不是那么容易理解通达的,还需要你们去努力地修学。

所以我们平常还是要多学习一些佛教的理趣,对窍诀法的理解还要更细致一些。有些人所谓“求完窍诀法就能成佛”等言论,都是一种谣言。求完窍诀法而堕入地狱的弟子比比皆是。为什么呢?因为解脱完全取决于自己如何修行。

历代传承祖师也如是所宣:“走马观花的窍诀法还不如没有。”因此,我们首先要扎实前行之基础,后期若有时间的话去亚青寺求取窍诀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能修好上师瑜伽,相信你的窍诀法已经很高了。

所以,对于已经修学完加行还没有修学正行的弟子,可以先认真阅读并观看《如意宝藏》的法本和光碟。在初学的一个月之内不要盲目地开始修行,而是要好好学习。因为若没有很好地理解这些法义的话,后期恐怕也很难修得圆满。当你圆满通达这些理论然后再认真修行的话,它就是窍诀法了。


{返回 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我看到有些光碟上讲,有些人说他自己可以把别人送到极乐世界去...
下一篇:有小飞虫来干扰我还要叮我的时候,我为什么不能杀死它?
 佛堂越干净越好?
 请说明下士道的皈依意乐、皈依时间及对境?
 一般来说,有相止需要修行多长时间方能进入无相止?
 初步观想上师皈依境难以清晰是什么原因?应该怎么办?
 每天观修四厌离法,必须逐一观修吗?
 请解释上士道的共同外皈依境、不共内皈依境以及金刚乘的皈依境?
 每天该如何去修法?如何抓住修法的核心?
 如何观待行道中诸佛菩萨的悲愿力与修行人内在信心的关系?
 自己有数位上师,座上是否应逐一观想?初学者应如何观想皈依境?
 有时修法却感到内心毫无动力,似乎只是走了个过场,此时该如何调整?..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从安般念到涅槃 四谛八正道[栏目:法增法师]
 那烂陀(圣凯)[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一段引人深思的真实因果故事[栏目:药师佛感应录]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九章 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 第三节 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五性各别」说[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习气,性德,解脱门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卷三讲记 - 七 迦楼罗王众——安住、精进、勇猛、平等[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初入佛门[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30~39)[栏目:傅味琴居士]
 15.中观宗关于‘安立业果’与‘名言中许有外境’的问题[栏目:法尊法师佛学论文集]
 08 地藏菩萨本愿经纶贯(清灵乘撰)[栏目:02 经注]
 无诤[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