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柔和与忍辱衣
 
{返回 佛学名相杂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44

柔和与忍辱衣

以如来之衣喻柔和忍辱之心,亦即弘通《法华经》者,宜以柔和忍辱之心为心,若心柔和忍辱,则可防一切瞋怒之毒害,如衣之防寒热,因以为喻。《法华经》法师品:「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

柔和与质直等同,意指意柔而随顺于道,心正而无伪曲者。《法华经》寿量品云:「诸有修功德,柔和质直者,则皆见我身,在此而说法。

《杂譬喻经》云:昔有比丘得定意时,野火烧不烧,人见之谓是鬼,便斫之,刀折不入,用心一故不入,柔软故不烧。有人得定者,弟子呼之饭不觉,因前牵其臂,臂申长丈余,弟子怖便取结之,意恐结不可复解之。师禅寤,苦臂痛,问弟子,白如是。师言:「汝不解寤我,折我臂,人得定意柔软如绵,在母腹中亦尔。」

心欲能柔和,当学正知,何谓正知?契经云:「若论圣论与义相应,令心柔和,无诸阴盖,谓论施论、戒论、定论、慧论、解脱论、解脱知见论、渐损论、不贪会论、少欲论、知足论、无欲论、断论、灭论、宴燕坐论、缘起论,如是沙门所论。如是论已,心中不生贪伺、忧戚、恶不善法,是谓正知。」

一般而言,三地菩萨始能得真柔和心,离一切垢已,所以能致之。如《十住经》云:「深心敬养师,如说乐修行。知恩报恩者,易化无瞋恨;无有邪曲心,柔和同止乐;修习如是法,精进不退转。菩萨住是地,深心及直心、净心与信解,皆转得明净,增长诸善根;垢浊、疑、悔法,如是等诸事,皆悉得除灭。」

又如《大方广佛华严经》云:「佛子!是菩萨(三地)住此发光地,以愿力故,得见多佛。所谓:见多百佛,见多千佛,见多百千佛,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悉以广大心、深心,恭敬尊重,承事供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一切资生悉以奉施,亦以供养一切众僧,以此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其佛所,恭敬听法,闻已受持,随力修行。此菩萨观一切法,不生不灭,因缘而有;见缚先灭,一切欲缚、色缚、有缚、无明缚皆转微薄;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不积集故,邪贪、邪瞋及以邪痴,悉得除断,所有善根转更明净。佛子!譬如真金善巧炼治,称(秤)两不减,转更明净。菩萨亦复如是,住此发光地,不积集故,邪贪、邪瞋及以邪痴,皆得除断,所有善根转更明净。此菩萨忍辱心、柔和心、谐顺心、悦美心、不瞋心、不动心、不浊心、无高下心、不望报心、报恩心、不谄心、不诳心、无譣(险)诐心皆转清净。此菩萨于四摄中,利行偏多;十波罗蜜中,忍波罗蜜偏多;余非不修,但随力随分。佛子!是名菩萨第三发光地。菩萨住此地,多作三十三天王,…。」


{返回 佛学名相杂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四威神
下一篇:三德六味
 十二头陀行
 三昧定
 阿字五转
 八王日
 佛四威神
 三毒果报
 果位行者观微尘
 论师
 无覆与有覆无记
 瑜伽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圣者言教 第一课(八)观想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而淡泊现世[栏目:圣者言教]
 从生至死,只是这个[栏目:圣严说禅]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九十九讲[栏目:阿秋喇嘛传记·讲记]
 八识得名(下)[栏目:唯识简介]
 第五章 现空双运 第四节 与萧张先生商榷(2)[栏目:般若锋兮金刚焰]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十)第三集[栏目: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诵大悲咒配合修善、清除顽疾[栏目:大悲咒感应事迹]
 佛教丛林观 第三章 丛林法会佛事 第二节 丛林日常佛事 三、过堂[栏目:佛教丛林观]
 弟子的先生在杀鸭工厂上班,经劝导转业,每次都很生气,请问师父要如何改变,弟子的先生顺从转业?[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佛法在行不在说[栏目:宣化上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