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现观总义讲记 第十课
 
{返回 现观庄严论学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67

现观总义讲记

华智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讲

祈祷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祈祷上师法王如意宝: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十课

正等加行和次第加行,分别是入定和出定的修法。正等加行时,以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境界能遣除罪障;次第加行时,依靠不可思议的等持能行持无量无边的菩萨行。这两种修法,对《现观庄严论》或般若波罗蜜多的修学不可或缺。

《现观庄严论》是开启般若宝藏的钥匙,凭借它可以了解无边般若法门及如海经论。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有欢喜心、恭敬心。对般若法门有恭敬心,十方诸佛菩萨也会护佑并加持你。对此,《般若经》有个比喻:一位母亲有很多儿子,儿子们不论身处何方,始终都挂念着母亲,因为母亲对自己有养育之恩;同样的道理,因为十方诸佛菩萨都源于般若佛母,所以对任何恭敬并护持般若经论之人,都会赐予加持。因此,哪怕我们不懂般若法义或者无缘闻思修行,但只要般若法本不离身体,世间的天尊护法、出世间的诸佛菩萨始终都会垂念并保护你。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有欢喜心,既然般若法门难得值遇,值遇了就要希求,千万不可妄自菲薄。我经常想:如果我们变成一个动物,再好的动物,哪怕能活一万年,当遇到殊胜对境时它不会生一刹那信心;见到佛像时,不说礼拜,连单手合十也无法行持;而口里更不可能念诵一句观音心咒或金刚萨埵心咒。幸运的是,我们现在做了人,又学了佛,再笨也已对般若法门生了信心,可以口念咒语,手摇转经轮……能轻易成办许多善根。所以,此时千万不要轻蔑自己:“我这个笨蛋、傻瓜,除了吃饭,什么都不懂……”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学,佛教的道理并不难懂。

我看个别道友很精通世间法,口才、做事都有能力,可一遇到佛法,脑子好像转不过来。但实际只是串习不够,经常串习,应该不难。除了个别人由于前世没有闻思修行导致今生有点笨以外,多数人对世间法的记忆特别清楚。比如十年前那人骂我一句,十年后还记得清清楚楚,耿耿于怀。有这样的记性,法本上的意义为什么记不住?应该能记住。十年前我听过一个教证,同样可以记在心里、刻在心底,是一个道理。所以,你记什么,只是串习和发愿力的不同而已。

不清净七地后得的所有如海之菩萨行为,都是依靠一切相等持而行持的,而不能在远离相状的法界中以一味的方式而修学,

菩萨在入定、出定时,分别修持正等加行和次第加行。入定时并非没有相,像前面的教证 所说的,在入定无分别智慧中,可以圆满三十六种波罗蜜多。这种不可思议的行境,虽然凡夫人无法理解,但在菩萨是成立的,就像小学生无法接受大三的知识并不妨碍大学生们理解这些一样。

在出定时,不清净七地(一地到七地)菩萨具有如海般的利生行为。一地时,即能于一刹那震动一百世界,度化一百众生,趋入一百刹土……之后更是层层增上,乃至于无边刹土利益无边众生。对这一切伟大的利生行为,菩萨虽然能依于一切相等持而行持,但还不能在离相的法界中,以一味一体的方式修学。

哪怕七地菩萨具足了远离相状的等持,但却是具有勤作的,所以其正等加行与次第加行的修行也是分别进行的。

《入中论》云:“……彼至远行慧亦胜。”七地时,菩萨具有了远离相状的等持,但修行仍有勤作,还不能刹那起入灭尽定。所以,正等加行和次第加行只能分别进行,正等加行以入定为主,次第加行以后得为主,入定、后得尚未成为一味一体。

八地以上依靠现空无别的空性等持,在无漏法界中,依次获得善逝佛陀无量而不可思议的一切功德及境界,依靠无相离勤之道使自他二利任运自成,这也是有寂平等性加行 的修学阶段。

八地以上位于三清净地。三清净地的菩萨完全通达现空无别的智慧,此时于无漏法界中,渐渐获得近于佛陀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和境界。那时的修行是无勤的,就像人在河中自然顺势而去一样,菩萨于无勤中圆满自他二利,一切功德、事业任运自成。

不像我们,为了利益众生冥思苦想,又要勤作又生苦恼,你要利益他,但他不听话、误入邪道……很多不顺,很多困难。乃至八地以下的菩萨,后得时的利生、修学都有勤作。而到了八地的时候,一切都自然而然,虽未获得圆满功德,但与佛相似的境界已经出现了。那时候,可以修持生死涅槃平等性加行,进而现前一切功德。

从此以后,正等加行与次第加行无二无别、彼此融合,并在最后有际无间道 中,究竟无漏界诸相之殊胜功德。

此时的入定与后得无二无别,所以正等加行和次第加行也是无二无别。在此之前,道谛、灭谛分开,而现在也是无二无别。智慧与悲心、等持与妙慧……也都自然而然融为一体。到了十地末尾之无间道,依靠金刚喻定摧毁三有一切障碍。那时,一切诸法得以清净,一切功德得以圆满。

在将执著二谛相异的十六种争议无余断除之后,入定与出定、正等加行与次第加行的修持便成了无二无别,智慧与等持也彻底平等,刹那加行的智慧也由此而现前。

十地末尾时境界深奥,将十六种争议断除之后,入定与出定、正等加行和次第加行……所有功德完全融为一体,无法分开。那时候,刹那加行的四种相可以现前。

另外,虽然在《贤劫经》与《三摩地王经》等众多经籍中,列举了数不胜数的菩萨行为,并以平等、广大等等的等持方式而宣说了这一切,但这些也都是涵摄于次第等持[次第加行]之中的。

在《贤劫经》、《三摩地王经》 等经典中,列举了许多菩萨利益众生的不可思议境界,比如以布施利益众生,以持戒利益众生……而这些最终都归结在平等广大的等持中,像《三摩地王经》所说的“诸法体性平等无戏论等持”,以及《贤劫经》所说的“了诸法本三摩地”。

以前上师如意宝讲《文殊大圆满》时说过:《三摩地王经》列举了十万个等持。也有些经典宣说了八万四千等持和陀罗尼法门。而这无量无边的等持,全部可以涵摄于次第加行,也就是说,菩萨出定利益众生的等持,都能以次第加行来修持。

因此,想要了解大乘经典的究竟密意,依《现观庄严论》进行修学是不可缺少的。藏传佛教历来重视五部大论,尤其是《现观庄严论》,学的时间较长。虽说短短时间要通达如来最殊胜之密意有一定的困难,但至少我们也要播下般若法门的种子,而前世有缘的利根者,即生也能通达法义。

学了这部论典以后,再看《般若经》、《三摩地王经》等大乘经典论集,应该不困难;否则,只是望文生义去理解,恐怕难有收获。

至于修持正等加行与次第加行的必要,则是因为:如果不修习修持诸法空性的正等加行,则无法获得断除二障习气、证达诸法平等的佛果;如果不修习自在后得一切所知的次第加行,则无法获得因现前一种无漏之法,从而现前一切万法的遍智。

修两种加行的必要是什么?胜义中,将一百七十三相抉择为远离四边八戏的空性;世俗中,以每一相的差别、本体互不混杂的方式观修,这就是正等加行的修行。不修持这一加行,就无法断除烦恼障、所知障及习气,并证得万法空性的究竟佛果。所以,对每一个想获得佛果的行者来讲,正等加行的修持非常重要。而不修次第加行,也得不到遍智佛果,因为现前一种无漏法即能现前一切万法的遍智,必须依此加行才能获得。所以,对我们后学者来讲,这二者非常重要,离此则无佛果可得。

我们修学佛法,不可只停留在人天果报的境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确重要,但人生短暂,遇到了难得值遇的空性法门,却不以勤奋增上善缘,那在未来的生生世世何时再能遇到,很难讲了。我们知道世间人重视教育,孩子读了小学,将来有条件一定让他读大学。为什么?小学知识虽能脱离文盲,但谁会让他停在这个层次上?同样的道理,修行人不求佛果,却始终停留在人天因果及简单的法理上,太可惜了!既然一生短暂,所以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希求并趣入更深的法门。

正如《宝性论》所云:“总摄其义而宣说,客尘烦恼得清净,乃无分别智之果;确定无疑将获得,殊胜净妙之佛身,乃为出定智之果。”

总摄上述意义而宣说,客尘烦恼得以清净,乃是入定无分别智慧之果,也就是说,以修持正等加行能遣除烦恼、所知等一切障碍,最终获得佛果;胜妙佛身,或者说遍知一切万法之遍智果,是于后得修持次第加行之果。

综上所述,作为获取究竟佛果二身之因的大乘道之究竟修持,也就是正等加行与次第加行,所以,我们应当妥善地分析明辨由正等加行与次第加行所涵摄的空性与大悲、智慧与方便、道与地、见道与修道、甚深与广大、智慧与等持、所断与所证、如所有智与尽所有智、法身与色身等众多之法,有些是本体为一体;有些是同类;有些只是所占份额大小的区别;有些又成了因果关系的这些道理。

总之,获得佛果的唯一因——大乘道之修持,就是正等加行和次第加行。由此可知,其实二加行已涵盖了空性与大悲、智慧与方便等一切大乘法门及如海功德。

如何涵盖呢?有些以本体为一体的方式,比如正等加行与空性、智慧或者见道本体无别;有些以同类的方式,比如正等加行与空性、甚深同类,次第加行与大悲、广大同类;有些是所占份额大小上的区别,比如正等加行以修空性为主,次第加行以修大悲为主;而有些是因果关系,比如以正等加行为因,可以清净所断、成就法身,以次第加行为因,可以获得所证、成就色身。

能通达二加行及上述涵盖之理,则对大乘无边法义轻易可知。

在资粮道与加行道之际,因为自相续被实有的耽执,以及业与烦恼所束缚而无法解脱,所以应当以修持空性的正等加行为主;在登地之后,则因为应当以行持他众之利为重点,所以应着重修持作为遍智之因的次第加行。

在资粮道、加行道的修持中,作为凡夫,仍然被自相续的我执、烦恼所束缚,所以此时的主要修持,是抉择万法空性的正等加行。依靠正等加行,可以摧毁无始以来束缚相续的我执。因此,凡夫主要修空性,这非常关键!不懂空性,表面做些利生的事,还是不离自私自利之心,因为不破我执,内心始终不会清净。

而得地以后则主要行持利他,因为证了空性,利他就不会退转。而要利他,则应修持次第加行以获取遍智。帕丹巴尊者 说:真正要度化众生,最好是得地菩萨。因为一旦得地,自私自利心完全被抛弃,那时候,利益众生的心清净,行为也圆满。和圣者相比,凡夫虽有利他,但只是相似的。我们每天也做些事,是利益众生,但仔细观察,其实有无数念头是为自己,心并不清净。

总之,资粮、加行道以正等加行为主;一地以上以次第加行为主。

至于“在获得顶加行之后,便修习次第加行”,以及“彼极彼渐次”所表达的含义,也是与这些论述相符的。

按《现观庄严论》的教义,先修正等加行,达到顶点是顶加行,顶加行之后再修次第加行;而颂词“彼极彼渐次”的意思,也是先修正等加行,再修顶加行,之后修次第加行。二者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先修正等加行,再修次第加行。正等加行以修空性为主,次第加行以修大悲为主,其实这和上面的论述是相符的。

所以,从本论的次第来看,在凡夫位时先修空性;我执减轻了,自然会引发利益众生之大悲,因为空性、大悲本来无别。而此时利益众生之心很清净,和凡夫不同。

有些人认为:所谓“如同虚空一般的远离戏论、超越思维的甚深空性”境界,只是属于圣者等补特伽罗的殊胜之法;而三转*轮的经典,以及阐释其密意的论典中有关行为方面的论述,才是属于初学者的法。

有些人认为:像虚空一样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境界,凡夫人无法了解,只是菩萨的行境;而三转*轮的经典以及龙猛菩萨、弥勒菩萨的论典中所讲的如海菩萨行,才是初学者的修法。华智仁波切对此观点非常不满,下面进行遮破。

像这样的说法,只是颠倒地理解了诸佛菩萨自宗见解的谬论而已。比如说,对正在吃糖的人,有什么必要向其讲述糖的滋味?还有,为前一天晚上出生的婴儿,即使陈设出精心烹制的由美味珍馐组成的宴席,又会有什么价值呢?

其实他们未通达诸佛菩萨的密意,已经错解了圣者的教义。华智仁波切在此说了两个喻明:正在吃糖的人,给他讲糖是甜的,糖怎么好吃……完全是多此一举;刚刚生下的孩子,在他面前摆上十几样菜,也没有意义。

同理,对于甚深空性已经现前的圣者,又何须为其宣讲甚深之义?

对方说佛陀二转*轮的甚深教义是对圣者讲的,但圣者已经通达空性,再给他讲空性有什么必要?就像给正在吃糖的人讲糖的味道一样,没有必要。

而作为尚未现见见道法性,尚未修持修道等持的补特伽罗,不要说获证不可思议行迹的诸大菩萨的伟大行为,哪怕仅仅修学真正的大乘道六波罗蜜多,也是无能为力的。

而对凡夫讲广大的菩萨行,意义也不大。因为凡夫未得一地见道,也未生起二地至十地的修道,即使对他宣说菩萨的如海行为,比如无量无边的三摩地或者六波罗蜜多的种种行持,也无法真正受持。所以自宗认为:因为初学者执著深重,所以先对他宣讲空性;通达了空性,自然可以任运行持利益众生的菩萨行。

当然,不是说初学者根本不能行持六度,而是说,圆满、合格的六度无法行持,相似的可以。比如六度中最简单的是布施度,但凡夫人能不能以三轮体空或者圆满具足一切条件去行持呢?一瞬间也做不到。所以,理解经义时一定要有智慧,这样不至于误解。

关于这一点,仅从“消除布施之违品,拥有无分别之智,圆满达成一切愿,成熟众生之三乘” 等描绘六度法相的言词中也可以了知。

这是《经庄严论》里的教证。以布施而言,真正的布施要具足这些条件:第一、消除布施的一切违品,一地菩萨布施时毫无吝啬心;第二、拥有无分别、三轮体空的智慧;第三、要能满足希求者的一切愿望,就像佛陀在因地时,将自己的身体布施给众生一样;第四,以三乘佛法成熟不同根基的众生。而这些条件,凡夫人都做不到。连具有法相的布施度也不能圆满,持戒度、安忍度等更谈不上了。因此,对方所谓“初学者要行六度而菩萨才修空性”的说法,是不合理的。

当然,虽说不能圆满行持,但也不能说完全不能行持。其实在资粮、加行道时,可以相似地修空性、通达空性,也可以相似地行持六度,乃至对大圆满,即使未得七地甚至只是凡夫,也可以相似了知,并以此断除自相续中的分别和执著。否则,如果某些人的说法真实可靠,那么在佛陀的经典中也应有明确记载:只有一地菩萨才可以修空性,只有七地菩萨才可以修大圆满……但任何经论都没有这样宣说。因此,我们根据自己的根基,现在就可以修炼空性、行持利他。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返回 现观庄严论学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现观总义讲记 第十一课
下一篇:现观总义讲记 第九课
 《现观略义讲记》思考题
 《现观庄严论》略义(华智仁波切 著)
 现观总义讲记 第二课
 现观总义讲记 第十三课
 现观总义讲记 第十五课
 现观总义讲记 第十二课
 现观总义讲记 第十四课
 现观庄严论释——弥勒言教(哦巴活佛 著)
 现观总义讲记 第九课
 现观略义讲记 第三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爱的无常、当下、柔软[栏目:圣凯法师散文随笔]
 第一册 贪瞋感情是非~2[栏目:佛光菜根谭]
 王骧陆居士全集 金刚经义随说[栏目:王骧陆居士]
 所谓加持实际是自我加持[栏目:常善法师]
 幸灾乐祸,痛苦临身[栏目:心念与命运·第3册]
 佛教对「民间信仰」的看法[栏目:当代问题座谈纪实]
 没有追悔心的“忏悔”不能清净业障 (达真堪布)[栏目:四力忏悔]
 敬法如敬佛[栏目:信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