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学启蒙 单元二 佛理 第十三课 十善
 
{返回 佛学启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274

第十三课 十善

佛陀说了五戒,又说十善;十善是比五戒更进步而更完善的行为规律。

十善是:一、不杀 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两舌;六、不恶口;七、不绮语;八、不贪欲;九、不镇恚; 十、不邪见。

前三种是属于身体的好行为,叫〈身三善业〉;不杀 生、不偷盗和不邪淫的内容,与五戒一样。

中四种是属于口头的好行为,叫〈口四善业〉。

说诚实话,不说谎话骗人,是〈不妄语 〉;不搬弄是非,破 坏别人的友好,是〈不两舌〉;不说粗暴话骂人,不说刻薄话讽刺人,是〈不恶口〉;不说好听而不实在的闲话 ,引诱别人生起不良的思想,是〈不绮语〉。

这些身体与口头的外表行为,是由内心发动的;所以要澈底行善,必须进一步了解良善行为在内心的根源;十善的后三种;就 是要阐明我们心意中良善行为的各别动机,叫〈意三善业〉。

一般人的心里,总是欲望无穷,希望一切尽归于我,这是〈贪欲〉;能够控制住这种不良心理的生起,就 叫〈不贪欲〉。对别人的行 事,觉得不如我意,不肯予以原谅,而要怨他恨他,这是〈镇恚〉;能够把它折伏了,而改以仁慈宽恕对待 人,就叫〈不镇恚〉。还有一种错误的思想,自以为是,应该信的不要信,不该信的反而要信,这是〈邪见〉;如能辨别是非,明白因果,通达事理,思想就不会错误了,这叫〈不邪见〉。

我们如能常用这些善的心理,来发动身体与口头良好的行为;再由良好的行为,来充实善的心理;这样,做到内心与外表完全一致,即是人格的最高完成,达到我们学佛的真正目的了。

问答

1。何谓十善?
2。十善中那几种是属于〈身口意〉善业?
3。什么是〈不妄语〉和〈不两舌〉?
4。什么是〈不恶口〉和〈不绮语〉?
5。〈贪和镇〉是怎样的?
6。‘痴’是一种怎样的思想?


{返回 佛学启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学启蒙 单元二 佛理 第十四课 缘起的人生宇宙
下一篇:佛学启蒙 单元二 佛理 第十二课 五戒
 佛学启蒙 单元二 佛理 第十四课 缘起的人生宇宙
 佛学启蒙 单元一 佛史 第四课 修道
 佛学启蒙 单元一 佛史 第六课 宏法利生的事业(一)
 佛学启蒙 单元二 佛理 第十课 学佛与做人
 佛学启蒙 单元二 佛理 第廿一课 和谐的人事关系
 佛学启蒙 单元二 佛理 第十三课 十善
 佛学启蒙 单元三 佛教常识 第廿九课 我国的佛教
 佛学启蒙 单元一 佛史 第八课 佛陀进入涅槃
 佛学启蒙 单元三 佛教常识 第三十一课 佛旗
 佛学启蒙 单元一 佛史 第五课 太子成道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关心一下淤泥[栏目:明镜台·法清法师·诗文]
 八不中道[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生命升华的世界[栏目:佛光法师]
 净土班和大圆满班都要修加行吗?[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327.华藏有权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从现代性看“人间佛教” ─ 以问题为中心的论纲(龚隽)[栏目:人间佛教]
 2012年3月仙岩寺小参答疑(八):关于动中禅要领[栏目:隆波通禅师]
 十二届:早晚课内容讲解(明海法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如果在每一天都固定自己念某几种佛号或咒语,算不算杂修?[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南传佛教在家佛弟子家里不设佛堂可以长期进行禅修吗?[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