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七集
 
{返回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84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七集)  2009/6/15  台湾高雄  档名:12-47-4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七面第六行当中,「问」这个字看起:

  【问。据其所说。则一尘之上。理无不显。事无不融。文无不释。义无不通。今时修学之徒。云何晓悟。达于尘处。顿决群疑。】

  这里是一段,我们就先看这一段。这是大师为我们说了前面这一大段,就在一微尘里面,就能够看出遍法界,用现在的名词叫全宇宙,整个宇宙里面的性相、理事、因果。这是大乘教里面常讲的诸法实相,为我们说出来了。总不免,也可以说应该有不少人听了之后他有疑惑,他会问,大师在此地代他们问出来。根据前面所说的,『则一尘之上,理无不显』,性理,自性里面的理,法性上的理,法相上的理,我们讲物理,物理是法相上的理。心理,心理是法性上的理,但是心有真心、有妄心,妄心在佛法里面讲是阿赖耶,真心就是自性。『事无不融』,为什么?事理是一不是二。前面跟我们讲的,讲得很好,事与理相容相摄,理离不开事,事离不开理,理由事显,没有事,我们没有办法发现到有理;没有相,你就没有办法体会到性。它虽然没有现象,它不是物质现象也不是精神现象,它能现相,在某一种因缘条件之下它能现相,这是佛法里面常说一念不觉而有无明,相宗典籍里面常讲的,「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些大道理就在一微尘里面就显示出来。『文无不释』,文是讲经文,『义无不通』,文跟义,义是义理,文是前面讲的事,义是前面讲的理。由此可知,世尊要为大家说法,举一个尘就行了,就把整个宇宙的奥秘、华严奥旨就说尽了。但是这个事情必须是法身大士才能够理解,十法界以下的没有这么高的智慧,他不能理解。这一段问答好!代我们问的,我们这些人听了之后很难体会。

  他说『今时修学之徒』,今是现在,贤首大师是唐朝初年的人,那个时候佛法传到中国是最盛的时代,叫黄金时代,高僧大德,出家的高僧、在家的大德(这是居士)太多了。这样的大经大论称性极谈,在那时候没有问题,传到我们今天,佛法衰微到极处,让许许多多人对圣教产生误会,误会由来的原因很复杂,这样殊胜的东西没有人懂、没有人传,你说多可惜。所以他提出,现代人,特别是讲我们现代,『云何晓悟』,我们怎么能够明了,怎么能够悟达?达是通达,我们能悟入,我们能通达,在一尘之处,『顿决群疑』,把所有一切的疑虑完全化解。世尊在世的时候确实是如此,世尊能观机,应机说法,机有上中下三根,这是大分。佛为大众讲经说法契机契理,不需要很多的言语,听的人他就能通达,就能够顿决群疑。我们现在遇到这些经典,听了之后没有办法顿决群疑,可能一部分的疑惑化解了,还有一部分还不能够明了。为什么?烦恼习气障碍住。大乘教里面世尊常说,菩萨修行最大的障碍就是疑,所以疑被列入根本烦恼,根本烦恼六条它列在第五,贪瞋痴慢后面就是疑,严重的烦恼。这个烦恼不是平常的怀疑,是对于圣教的怀疑,对于古圣先贤的怀疑,那你就算遭了难。凡夫迷失了自性,哪能没有疑,当然有疑惑,有疑惑是正常的。这种疑惑找谁?得找诸佛菩萨,得找古圣先贤,他们能帮助我们解决。他们现在人不在了,人不在没有关系,他们的典籍在,他们的教诲在。如果我们对他们有信心,信心表现在哪里?信心表现在恭敬,印光大师常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就得二分利益,十分诚敬就得十分利益。这是什么道理?你有诚敬心,你才能接受。如果你心浮气躁,你向老师请教,对老师打了很多问号,对老师有很多批评,这个老师是如来下凡,这个老师是大圣大贤,他也没有能力教你。为什么?你对他怀疑,你不能够接受他的。

  人不怕根钝,不怕愚痴,就怕怀疑。如果你愚痴,不怕,迟钝也不怕,我们过去跟同学们在一起报告的,谛闲法师那个锅漏匠,那是愚痴,那人真笨,可是他对谛闲老法师相信,他不怀疑,听话,依教修行。谛闲老法师教他老老实实念阿弥陀佛,就一句,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念,以后准有好处。他也不知道什么好处,他也不问,他也不会问谛闲法师,我念了将来究竟有什么好处,不问,就依教奉行。念了三年,预知时至,自在往生,好处得到了。往生还站了三天,站着走的。走了以后第三天,谛闲老和尚来了,替他办后事。一般人做不到,谛老对他赞叹:你没有白出家!你这三年,许许多多讲经说法的大法师不如你,丛林的方丈、住持也不如你,你成就了。他靠的是什么?他没有怀疑,对老师相信。我们今天学《妄尽还源观》,我们对于贤首国师,这篇文章是他写的,我们对他尊敬,我们对他不怀疑,我们读了他的书,就是听他给我们开示,能听懂的很好,听不懂的,信,不怀疑,我们就得受用。为什么?依照方法去修行,清净心现前就明白了。怀疑障碍你的清净心,你的心永远不清净,怀疑是染污,分别是波动,像水一样,这水染污又有波浪,它的照见就失掉,照见是智慧。所以他不生智慧,他生烦恼,智慧能解决问题,烦恼不能解决问题。修行人最重要的是要把心定下来,心定下来头一个就不能发脾气。

  大乘教里面,佛教菩萨修学六大纲领,这六大纲领叫六波罗蜜,也叫六度,我这么一说大家就懂了。六度里面,在手段上说、方法上说,两条主要的,《金刚经》说得特别多、特别详细,第一个是布施,第二个是忍辱。布施是什么?放下,舍掉。舍什么?我们今天讲舍名闻利养,不要贪这个,舍五欲六尘,那是小事,那不是根本。根本舍什么?根本要舍自私自利,根本要舍我执,要舍对立,那就得大受用。不要再执着这个身是我,我们常常在讲席里做报告,要舍对立,特别是在现前这个时代。为什么?我们老祖宗传统的教育,自满清亡国之后到现在一百年了,民国今年是九十八年,再两年就一百年,五代了,丢掉了五代。这个五代没有人教伦理,也没有人讲道德,所以形成整个社会动乱,人活得很苦,身心没有皈依处,没有依靠,所以他的见解错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思想错误,不相信因果报应,不相信宗教,认为宗教是迷信。我这个年龄,小时候生长在农村,比较好一点,落后,落后就保守,农村里面有祠堂、有家庙、有佛庙、有道庙、有神庙。农村里面的人民还知道拜拜,还知道尊敬,城市里面就不行了。接受西洋先进的文明,破除迷信,外国人说我们都搞错了,拜祖宗也是错误的,拜佛、拜神更是错误,要信他们的洋教,把整个中国社会搞乱了。要知道中国社会五千年来,确实儒释道三家的教学让这个地区的人长治久安,都能过幸福美满的生活。可是最近这一百年来苦不堪言,到今天,我们的价值观丢掉了。我们古老的价值观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孝养父母,尊敬师长,几千年来敬祖宗、敬神明,感谢大自然众神灵的恩德庇佑。《华严经》在前面单单讲神道讲了四十多种,我们前面都学过。有没有?有,山有山神,地有地神,大家念《地藏经》念得多,坚牢地神,那是阎浮提的土地神,各个地区的土地,我们讲土地公,南洋叫大伯公,都是属于地神。海神、水神,这属于龙王,有没有?真有,一点都不假。

  我记得我第一次讲经,台东佛教莲社讲的《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翻译的人安世高大师。我们介绍安世高,安世高那个安是他国家的名称,安息国,世高大师。他是安息国的王子,父亲死了之后他继承王位,做了半年,他把王位让给叔叔,他出家。跟中国的缘很深,非常聪明,很短时间就把中国文字学会,翻经翻得好,他翻的东西我们都喜欢读。在他传记里面我们看到,他过去有个同学,前世的同学,在一起学道的,他学成功了,他那个同学做龙王去了,在鄱阳湖,江西鄱阳湖的龙王,他到最后就度他。这个同学,他的介绍是明经好施,是个讲经说法的法师,有智慧又喜欢布施,有福报,为什么他做龙王去了?他在分卫,就是托钵的时候,托到的菜饭不好,他心里就难过,就有一点怨恨,并不严重,心里有一点怨恨,还是很有修养,表面上不露出来。就这么一点点原因,堕落到神道去了,就当龙王。龙王做的时间很长,周边一千多里的信徒都去拜他,都去供养他,他有福报,过去修布施。很灵,有求必应,为什么灵?他过去是讲经的法师,明经好施。就这么一点小小的毛病,没有成正果,堕落去当龙王。寿命将要尽的时候,安世高知道,安世高特地到龙王庙里面跟龙王说话,超度他。龙王很聪明,他知道他寿命到了,知道他同学要来度他,告诉这个寺庙里面的住持,明天有个出家人来,好好的接待,他是我的同学,把寺庙里面所有的这些财产全部捐赠给安世高。安世高拿了这笔钱,在江西(就是现在的南昌)建一个佛寺,那个佛寺的功德主就是龙王,这是江南第一个寺庙,佛教寺庙,是宫亭湖的龙王出钱建的。

  所以我们要放下什么?我常常讲,我们放下对一切人的对立,人对不起我,我们好心对他,他以恶意来相向,要不要原谅他?要原谅他,为什么?他可怜,他无知,他没有学过伦理道德,他不懂事。我们要慢慢去感化他,这一点重要。我们今天跟这些众生不能讲理,理是讲不通的,他根本不懂,你跟他怎么讲法?他不懂得什么叫孝,父母给他的,他说应该的。他长大了不知道报父母恩,父母好不容易把他养大,父母老的时候他不养父母,太多了。老师更不必说,师道没有了,孝道没有了,所以这个世间会有许多的灾难,原因在此地。我走遍全世界,台湾是福地,怎么说台湾是福地?台湾到处许许多多法师、居士在讲经,大家都欢喜在一起来听经,在一起来念佛,这就是福报。虽然我们这一代跟上一代比不如,但是我们跟全世界其它地区比,我们就很殊胜,就要知道满足。但是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向上提升,不能安于这个境界,希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成就道业。我们专修净土,不搞其它法门,为什么?其它法门难,真难!顿决群疑,念起来容易,做起来真是不容易。一心一意,就像锅漏匠一样,老师教我的决定不怀疑。净宗世世代代有承传,印光大师是净土宗第十三代,初祖是东晋时代庐山慧远大师。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是印光大师的传人,我们有师承,对老师要相信,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没有不成就的。在台湾这一个甲子,六十年来,念佛往生成就的人很多很多。往生的时候瑞相稀有,你看有多少站着走的,在台湾有站着走的。应该是有四十多年,佛光山开山到现在四十四年,那就是四十六年前,佛光山开山前两年,将军乡的一位老居士,一个老太太,念佛三年站着走的。前一次我到高雄来,中山大学校长请我做一次讲演,我提到这桩事情,我下了讲台,还有几位同学告诉我,他说他们知道,这不是假的,就在这个地区,念佛站着走的,三年。坐着走的,预知时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有人在,我们不能怀疑。

  听经多少没关系,有机会听,听经有好处,好在哪里?帮我们断疑生信,坚定我们的信心,坚定我们求生净土的愿望。日常修行当中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这个一定要记住,要牢牢的抓住。心里不管什么念头起来,善念也好,恶念也好,只要有念头起来,第二念就是「阿弥陀佛」,不要让妄念相续,阿弥陀佛是正念,让正念相续,不要让妄念相续,我们就成功了。在这个时代,我们要想心开意解,要想常生欢喜心,要修什么?要修忍辱波罗蜜。无论别人用什么不善的态度对我,一笑了之,绝不放在心上,这就对了。放在心上我们就会有怨恨,怨恨会给自己带来疾病,这错了,这个不值得。最近中国大陆刘有生善人,大陆称他为善人,他讲病,有好几片光盘流通到台湾,我们看过,讲得好。他讲世间人的疾病从哪里来的?疾病的根源他说有五个,烦、恼、怨、恨、发脾气,你准得病。诸位去听听,非常有道理。如果我们说是不烦、不恼、不怨、不恨、不发脾气,他说你身体健康,永远不会得病。这个我们要常常记住,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别烦恼,总保持着心平气和,心是定的。如果境界现前,自己控制不住了,烦恼习气很重,控制不住,念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把它统统化解,这样好。不要再想住在这个世间,这个世间太苦,六道轮回太苦,人一定要有大志、有大愿,永远脱离六道轮回;不但要脱离六道轮回,永远要脱离十法界,这就对了。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我们希望要成佛、要成菩萨,自己成就之后再回过头来倒驾慈航,来普度娑婆世界这些苦难众生。

  这些年我也遇到许多,用科学的话来讲不同维次空间的众生,在佛门讲就是确实遇到不少这些鬼神。我曾经问他们,我说:你们为什么来找我?他说了一句话,他说:因为你相信。我相信有,所以他们就来找我,他为什么不找别人?别人他不相信,找他没用,找他什么?话不投机,没有缘分。我们相信。这些年来,我们在佛门里面听一些老和尚跟我们讲的一些事实,往生的事实。谛闲老和尚还有一个参禅的徒弟,死了以后去做土地公,这就是到鬼神道里面去了。他常常用这两个例子来比喻,参禅的最后当土地公去了,念阿弥陀佛的锅漏匠,他到西方极乐世界作佛去了,这值得我们警惕。参禅的徒弟也很用功,很有善根,不过他是半路出家,他以前结过婚,有一个小女儿,以后舍家出家了,出家太太又不同意,太太跳河自杀。他修行不错,有护法神,太太是他冤亲债主,找不上门。以后年龄大了,在寺庙里面地位高了,在金山寺当了首座和尚,这地位高。一个寺庙就像一个大学一样,住持是校长,首座和尚是教务长,你就晓得他地位很高。地位一高,皈依的也多,信徒多了,供养也多了,慢慢傲慢的习气就生起来。傲慢习气一生,护法神就离开,他的冤亲债主找来了,是谁?就是他死去的太太,缠着他,老是叫他去投河自杀。他去投了两次都被人救起来,他也莫名其妙,没有人知道这个事情。金山寺看到首座和尚怎么老是要想跳河自杀,就把这个事情通知谛老,谛老是他的师父,谛老就把他带回去,到金山寺带回去。带到温州,以后真的在温州还是投河自杀了。自杀把他尸首捞出来,在寺庙里面给他做一场佛事超度。正在这个时候他的小女儿来了,小女儿哭哭啼啼来看老和尚。老和尚说:你来什么事情?她说昨天晚上她做了个梦。他说:你梦到什么?她说:梦到我的爸爸妈妈当土地公,今天才上任。谛闲老和尚马上想起来,他投河是他从前太太投河死的,他太太阴魂不散追着他,把他也带去了。这一想,庙旁边正好有个小土地公庙,才盖好,可能就是这个庙里面土地公、土地婆,他们两个到那里去了。就到土地庙里做超度,超度的时候,谛老就讲:既然你做土地公了,你得显个灵给我们看看,让我们大家相信。就在佛事桌子前面有一阵旋风,小旋风在那里转,转了很久,他在那里显灵。

  他常常用这个比喻,两个例子说出来,告诉大家:念佛好!而且纵然你有一点名气,不能有傲慢心,一有傲慢心马上堕落,护法神就离开。护法神没有情面,他看你真有德行,他拥护你,你的德行一缺,傲慢心、嫉妒心、贪瞋痴的心,这个东西一起来,护法神就走了。这个道理我们要晓得,好好的抓住现前这么好的缘分,台湾没有任何禁忌,宗教信仰自由,你拜神、拜仙没有人障碍你。对于这一切神仙我们要恭敬,我们要劝导他念佛求生净土,请他做佛门的护法,做我们道场的护法,做我们自身的护法,这就好!我们看他是我们的同修,是我们的同学,我们一起成就,这样就好。我们再看,大师这篇文章确实非常难得,他讲得这么细,底下接着说:

  【且于一尘之上。何者是染。】

  在『一尘』,一粒微尘里面,什么是染?

  【云何名净。】

  什么是净?染净一对。

  【何者为真。何者称俗。何者名生死。何者名涅槃。】

  你看都是,染净一对,真俗一对,生死涅槃一对。在这一尘里面,什么是生死?什么是涅槃?

  【云何名烦恼。云何名菩提。云何名小乘法。云何名大乘法。】

  就在一尘里面,一尘里头这些怎么讲法?

  【请垂开决闻所未闻。】

  『请』是请求,『垂』是上对下,垂悯、垂慈,『开』是开示,『决』是给我做决定。这个问得好,你看下面大师解答的。

  【答。大智圆明。睹纤毫而周性海。真源朗现。处一尘而耀全身。万法起必同时。一际理无前后。】

  我们先看这段,这段的意思非常的深,完全是事实真相。头一个条件,『大智圆明』,我们没有,我们怎么没有?我们本来有,现在没有了。现在为什么没有?现在有障碍。什么障碍?世尊在大乘经里面讲得很清楚,我们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我们有分别,分别是尘沙烦恼;我们有执着,执着是见思烦恼。只要有这些东西,我们的「大智圆明」不见了。这四个字就是世尊在《华严经》上讲的,「一切众生」,六道十法界统统包括在其中,「皆有如来智能德相」,大智圆明是如来智慧,如来是讲自性,我们自性里面有圆满的大智。怎么失掉?佛告诉我们,「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起了妄想,妄想是什么?起心动念是妄想。我们从妄想就起分别,从分别就起执着,大智圆明变成什么?变成妄念、烦恼,变成烦恼,变成妄念。前面这四句是如来智慧德相现前,就是恢复了,我们经题里面「妄尽还源」,妄尽还源就大智圆明。我们现在妄,诸位记住,妄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起心动念是无明,叫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这大乘经里面佛常讲的,这三大类的烦恼统统尽了,妄尽就还源,还源就大智圆明。这个时候你见到,『纤毫』是指汗毛端,就在一毛端里面『而周性海』,周是圆满,圆满的把法性,海是比喻,比喻深广无际,广没有边际,深没有底。比喻没有办法比喻得很恰当,为什么?海还是有底,怎么没底?还是有边际,这是形容而已。但是法性确实没有边际,确实没底,那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在大经里面读到,佛举的一尘,一尘里面有世界,像我们现在所看到这整个宇宙的世界,一尘里头有。那个世界里面又有很多微尘,每一粒微尘里头都有世界,重重无尽,没底,没有边际。这个事很难懂,理太深,事相上我们也没有法子体会。贤首国师,就是写这篇文章的这个人,他讲《华严经》讲十玄门,当时皇上在听,听他不懂,重重无尽,他对这个有疑惑。贤首国师请皇上建一个亭子,建个八角亭,这很容易,皇上下个命令,没几天这个亭子建好了。他请皇上,八角就是八面,每一面立一个镜子,大的镜子,上面也放个镜子,下面也放个镜子,照做了,请皇上到亭子当中站站,你看看就明白了。他到那个亭子当中一看,镜子里面照着他那个相没有边际,恍然大悟,真的没有边际。现在我们用几面镜子互相照,你看那个镜子里有没有边际?边际在哪里?找不到。贤首国师聪明,做了那么一个实验,让皇上明白了。『真源朗现』,真源是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处一尘而耀全身』,在一尘里面就把整个宇宙森罗万象理事、性相、因果全都明白了。

  所以,没有智慧怎么行?智慧不是从外头来的,是自性里头本有的。本有为什么失掉?这个要懂得,就是佛讲的「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佛经里常常用水,讲到都用海、海水来做比喻,把我们的自性比喻作大海。这个大海海水要是干净的,没有染污,要是平静的,没有波浪,这个海水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外面的景观全部照在里面,叫照见。你们念《心经》,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他照见,他不是用思想,不是想想我就明白了,不需要。一接触,照是讲眼,眼一接触就明了,耳一接触就明了,凡是六根接触外面境界都用一个照字,为什么?他不通过意识,不需要去想象,就清楚、就明了。染污,记住,执着就是染污,贪瞋痴慢是染污,五欲六尘,五欲是欲望,指什么?财色名食睡,六尘是讲色声香味触法,这就是把我们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全部都包括在其中,这都是染污。波浪是什么?波浪是不平。《无量寿经》的经题上,告诉我们修学的纲领,是什么?清净、平等、觉。《无量寿经》夏莲居老居士选的经题,好!他选的经题是两种原译本的经题合起来,汉译的叫《清净平等觉经》,这是汉译《无量寿经》的经题。宋译的,最后一次是宋译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他把这两个经题合起来,这个合得好,这种会集会集得自然,没有加一点东西进去。大乘是智慧,无量寿是福德,世出世间法都讲寿命是第一德,你要没有寿命,你全都落空,把寿命摆在第一,无量寿。庄严就是我们讲的真善美,这是讲果报。西方极乐世界,简简单单给你介绍,那是有圆满的智慧、无量的寿命、真善美好,那个地方找不到一点缺点,缺陷找不到。这是果,怎么修来的?后面经题是讲修德,清净、平等、觉,清净没有染污,平等没有波浪,这两个重要。清净就是我们讲的把执着放下,心清净,不再执着;把不平放下,把傲慢放下,心平等;把无明放下,起心动念放下,觉了。你看这个题目好不好?就这么一个简单的经题,二十个字,把整个净宗显示出来。我们修行修什么?修清净平等觉。《无量寿经》里面也说得很好,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清净平等觉。我们如果自己修成清净平等觉,我们跟阿弥陀佛同心同德同一智慧德能,这样就叫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所以,智慧不现前,华严境界你见不到。我们今天还是在迷,没有开悟,我们非常幸运,我们看到佛的圣教,我们读到祖师大德的开示,我们今天渐渐也明了,这是解悟,这不是证悟。我们是听佛祖这样告诉我们的,我们对佛、对祖师有信心、有恭敬心,没有怀疑。所以我们在今天,不但要帮助自己,我们还有使命,这个使命是什么?续佛慧命,弘法利生。怎么弘法?我自己修好、做好,就是弘法,弘法不一定上讲台。我做出这个样子,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学校里尊敬老师,在社会上我们能够敬重长辈,能够尊敬领导,能够友爱众生,凡是人皆须爱,把一切众生都看作兄弟姊妹,把一切老人看作是自己的父母,把小孩看作自己的子女,这是菩萨。你真正是在行菩萨道,你真正是在弘法利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从我们自己做出来给人看,这就对了。不管别人懂不懂,我们只管做自己的,久而久之慢慢才能感化别人。现在度众生用教化不行,教他,不听你的。从前祖师大德是用教化,现在这个时代不行,你教,他不接受,他不相信,只有用自己真诚的心、行为,做出来感动他,他才会相信。所以这个时代弘法利生有一点点难度。

  我们在初学的时候,老师反复的叮咛、教诲,告诉我们,他说:你们到我这里来求学,都是跪在我面前接受教诲(那是真的,我们在老师面前是跪着求法),将来到你们讲经教学传法的时候不一样了,要倒过来,你们拿着佛法跪在地下想送给人,人家未必要你的。老师这个话对我说过很多遍,我记得很清楚,我这一生当中走遍许多地方,弘法教学的状况就跟李老师所说的完全相同。老师把话说在前面,所以我们遇到这个境界,一想老师讲过,没有话说,我们得修忍辱波罗蜜。我们对他是真心,没有恶意,他怀疑,他认为我们有企图、别有用心,他是这个想法,那有什么法子?他这个观念不能改变,到最后我们只有离开。离开之后,我们对于这个道场、对于人事没有一句话的批评,这个要记住,我们要以德报怨。他对我有误会,我对他没有误会;他对我有怀疑,打很多问号,我对他没有怀疑,我一个问号也没有。可是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他慢慢发现我们讲的话不是假话,是真的,真做到了,他从内心里头有感悟。虽有感悟,为了面子问题,他不愿意说出来,心里面对你也佩服,口里头决定不提。好,是好事,为什么?我们做得还不够好,再要往上提升,我相信到最后他也会赞叹。

  你说,我们要用多大的忍耐功夫!这是什么?这就是学佛,这就是修忍辱波罗蜜。我看这些对我们毁谤的人、侮辱的人、陷害的人,我没有把他们看作坏人,我把他们都看作菩萨,都是善知识,为什么?他来帮助我修忍辱波罗蜜的。没有这种境界,我的忍辱从什么地方看到提升?看不到。所以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必定,三人是自己一个、一个善人、一个恶人,善人、恶人必定是我的老师。善人我跟他学善的,他有些好的地方,我想想我没有,我要跟他学习;恶人是反面教材,也是我的好老师,他那些恶行想想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都是好老师,一样的感恩,一样的报答,没有分别心,这就对了。这一善一恶就把我们成佛了,我们在这个环境当中才能成佛,才能作祖。如果我们有分别,错误,我们还要怪他,那就更错了。特别是在这个时代,不能怪人,为什么?他没学过伦理,没有学过道德,他不懂因果,他做一切不善的事情都要原谅他,都不可以放在心上。如果放在心上,不是他错,是我错了,他没错。这个道理要懂,要懂得透,你才能够做得到。自己无论在什么境界,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人事环境里面,善人也好,恶人也好,修什么?修自己的清净心,不被外面环境所染污,我清净心现前;我没有高下,没有分别,我平等心现前;只要不迷惑,我的智慧就现前,觉就是智慧现前。我们做得够不够?不够,还差得很远,我们用什么做标准?用佛做标准,究竟圆满佛果,要以这个做标准。你到等觉菩萨还感觉得不够,还差一级,这样做就对了。

  接着下面两句,『万法起必同时,一际理无前后』。这个能断我们许多的疑惑,这是大问题,从理上讲是哲学问题,从事上讲是科学问题。万法是宇宙,六祖惠能大师开悟,明心见性,他告诉我们,宇宙万物从哪里来的?自性变现出来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怎么生的?起必同时;换句话说,也是佛门的术语,叫一时顿现。宇宙的来源、万物的来源、万法的来源,就像幻灯片一样,我手上拿的这是电影的幻灯片,这里面大概是一秒钟二十四张,我这里拿的是四秒钟的。一秒钟二十四张,它里头一格一格的,每一格就是一张幻灯片。所以电影动不动?不动,这是真的不动。放映机的镜头一打开,一张幻灯片照到银幕上是一个照片,再把镜头关起来,再打开,第二张,换了一张。它换的速度快,一秒钟换二十四张,你就被它迷了,认为它真的是在动,一张都没动。幻灯片打在银幕里面,是不是慢慢显示的?不是的,镜头一打开,整个画面同时出现,没有先后,这叫一时顿现。这就告诉我们,整个宇宙森罗万象它生起是同时的。什么时候生起?就是现前,没有先后。电影底片打在银幕上,它没有先后,它就是这一时,一时顿现,它的速度快。

  我们现前这个宇宙森罗万象的速度就跟底片一样,现在科学家也用这个做比喻,我们讲经用这个方法做比喻,科学家也用电影做比喻,好懂。然后你才晓得物质的世界、精神的世界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我们现实世界,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多少张,这是静的静物,多少张的画面?这个我们读得很多,这个经文是《菩萨处胎经》里面释迦牟尼佛跟弥勒菩萨的一段对话,佛问弥勒,心有所念,我们凡夫动一个念头,心动个念头,佛就问这个念头里面有几念、有几相、有几识?先是念头,诸位要知道,念头在法相经典里面就是一念不觉,这叫无明,就是一念不觉。几相?相就是阿赖耶的相分。几识?识是阿赖耶的见分,见分也叫做转相,相分也叫做境界相,阿赖耶的三细相。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你要搞清楚,一念不觉没有原因,所以它叫妄念,如果有原因那就是真的,没有原因。也没有时间,佛讲当下就是,没有先后。要知道时间跟空间都不是真的,都是从我们错觉里产生的,你智慧圆明的时候,在这个境界没有时空。时间跟空间,在《百法明门论》里它排列在哪一法?在不相应行法。时间它叫时分,空间它叫方分,空间讲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它讲方分。方分是空间,时分是时间,排在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用现在的名词来讲,抽象概念,不是事实。你看看佛法里面,几千年前就讲得很清楚、很明白。

  弥勒菩萨回答,他说一弹指,一弹指时间很短,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十万,这是单位。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个妄念,你说这个念多快。这个妄念是什么?就是电影放映机镜头的开关。一弹指开关多少次?开关三百二十兆次。现在我们电影片你要记着,它的开关是二十四次,我们现前的宇宙,它的开关是一弹指三百二十兆次。我们现在一般用秒做单位,我们弹指,一秒钟能弹几次?大概可以弹四次,再乘上四。乘上四,那就是一秒钟妄念生灭多少次?一千二百八十兆次,你怎么知道它是假的?有人知道,所以佛法是科学,科学是讲证据的。谁看到?大乘教里面佛说,八地以上看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换句话说,你有能力看到,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放下还没看到,再放下,你放下得不够。菩萨五十一个阶级,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五十一个位次。佛告诉我们,最高层的那五个位次他看到了,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再来就是佛,把佛包括进去,一共是五十二个阶级,最高层那五层看到了。他心定,定到什么程度?一秒钟,这是讲波动、振动,一秒钟里面振动多少次?一秒钟里面一千二百八十兆次那种微弱的振动,他体会到,八地菩萨体会到,愈往上愈清楚,所以这不是假的。

  今天我们这个世界上科学是用精密的仪器来观察,佛法不需用借用外界的力量,完全用自己的清净心,心愈清净,愈是微细的波动他能感受到。心清净到极处,就是那样微弱的波动全都清楚、都明了,这是科学。理上讲是哲学。我学佛,老师给我介绍,从哲学入门的,方老师告诉我,佛经哲学是世界上哲学的最高峰。我们现在通过了中国人讲将近一甲子的学习,我们现在明了,佛经是高等科学。这个问题,宇宙的问题,生命的问题,也就是宇宙从哪里来?我从哪里来的?现在科学跟哲学都没有答案,许多人相信宇宙是大爆炸来的,你们相不相信?你要问我,我也相信,我为什么相信?因为他们在望远镜里面看到宇宙在膨胀。什么原因在膨胀,我知道,他不知道,我说他不相信。什么东西膨胀影响外面宇宙?我们贪瞋痴慢在膨胀,你们想想对不对?现在地球上这些居民的欲望在膨胀,欲望膨胀,所以说境随心转,外面的环境跟我们念头有密切关连,我们动什么念头,外面就产生什么变化。我们的欲望在膨胀,所以他看到宇宙在膨胀。如果我们的欲望没有了,他再去观察,宇宙就不膨胀,就静止,就不动了。境随心转。

  我们今天灾难为什么这么多?不善念头起来的,贪心重带来什么?水灾,连海水都要上升,贪心感应的灾难。火灾,包括现在气候温度不断上升,瞋恚、发脾气。所以诸位要记住,你一发脾气,地球温度上升,真的不是假的。脾气不能发,害自己也害别人,破坏大自然的规律,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愚痴,风灾。不平、瞋恨、嫉妒带来是什么?地震。我们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台湾居民这二千三百多万人,如果我们各个都明白,各个都把瞋恚心、嫉妒心放下,平等了,台湾这个地区永远不会有地震。我们各个觉悟了,不愚痴,这个地区永远没有台风。你相不相信佛说的话?境随心转。我讲经的时候讲过很多次,极乐世界跟我们这个世界有没有差别?理上讲,一点差别都没有;事上讲,差别大了。为什么极乐世界那么美好?世尊为我们介绍,说极乐世界的居民皆是上善之人俱会一处。你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地球上居民,现在适得其反,我们是上恶之人俱会一处。他们是上善,人没有恶念、没有恶言、没有恶行,所以世界那么美好。如果我们这里居民也学他那样,我们没有恶念、没有恶言、没有恶行,我们这个世界跟极乐世界无二无别。念佛求生净土,凭什么求生的?心净则佛土净。你要记住,就是《无量寿经》前面五个字「清净平等觉」,就生净土,自自然然就感应道交,你跟极乐世界就起感应道交。明白这个道理,一点迷信都没有。

  我们修什么?就是修清净心;换句话说,就是修不发脾气,就是修不把别人不善的事情放在自己心上。不但不善不能放在心上,善的也不放在心上,为什么?真心里面本来没有东西,放就错了。惠能大师说得很好,真心是什么样子?「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无一物,善恶都没有,这个要知道。真心里头没有染净,连染净都没有,哪来的善恶?在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里头没有染净,十法界四圣法界里头有染净,所以染净分为四层。六道凡夫里面这是染污,染污里面才有善恶,善恶都是染污,这个要记住,都不是清净。善恶统统不放在心上,你的心就真得清净了。所以佛慈悲、佛伟大,在《金刚经》里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法,你不要被佛法染污了。佛法好,佛法殊胜,把它记在心上,被佛法染污了,清净心里头没有佛法。所以宗门有句话说,清净心是无佛无众生,众生是染,佛是清净,那才真正还源。我们现在还不了源,所以我们留一个佛,佛之外我们统统放下,统统舍掉,留一个佛。留一个佛什么?到极乐世界去,只留阿弥陀佛,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再把阿弥陀佛放下,那就圆满,真的还源。我们现在是分两段还源,第一段到极乐世界,第二段再回到常寂光,分两段。

  真的要搞清楚、搞明白,没有忧虑,没有后悔。清净平等觉里面有真正的法喜,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那是什么?那是性德。法喜这种欢喜是清净心里头本来有的,你只要一得清净心,它就现前。这个东西在佛法里面比喻的是滋养身体的,佛经里面常讲甘露,甘露是什么?甘露是天人的饮料,最美好的饮料,养身体,不但让你身体健康,而且永远不生病。这是六道里面的天道。佛法比天道高得太多,诸佛菩萨用什么来养他的生命?他不需要饮食,诸位要晓得,在欲界有饮食,到色界就没有了,色界天人财色名食睡都不要,他用什么来滋养自己的生命?真的,他用禅定,禅悦为食,就是清净心,就是清净心里面的法喜,欢喜。谚语有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你要遇到快乐的事情,你一身就舒畅,比什么养分都好,就这么个道理。自性里面有喜悦,那个喜悦是滋养法身的,是滋养慧命的,这个要晓得。悟了,智慧、德能、相好一时都现前,一时顿现,没有先后;迷了,烦恼、业障、果报也是一时顿现,这个道理要懂。凡夫跟佛没差别,就是觉迷不同,他一念觉,念念觉,凡夫一念迷,念念迷,除此之外没有差别。

  我们看下面大师给我们解答这些问题,就在一尘你就见到了。前面我们提到过,一尘是依报里面最小的;正报最小的是毛端,我们身上汗毛,汗毛端,也讲毛孔,正报里面最小的。实际上,讲毛端、毛孔都是我们肉眼看不见,但是用显微镜可以看见,非常微细的物质。底下说:

  【何以故。由此一尘虚相能翳于真。即是染也。】

  『一尘』从哪里来的?这一尘就是弥勒菩萨讲的念念成形,是佛所问的几相,用现代话就是物质的现象,物质现象生起来。生起来立刻就灭了,这是《楞严经》上佛所讲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生灭的时间你要记住,一秒钟有一千二百八十兆次的生灭,它的速度这么快。弥勒菩萨说得好,这种速度我们没有办法执着它,你还没起心动念,它已经没有了,它灭掉了。它念念相续,你看的是相续相,这个相续还要加上两个字,叫相似相续相,它不是真的相续相。真的相续相,前念跟后念是完全相同的,这叫相续;不同,像我们电影底片一样,没有两张是相同的,所以是相似相续相,不是真的相续。真的跟你讲,张张是独立的,每一个念头都是独立的,念念成形,形皆有识,弥勒菩萨说得清楚。念念成形,形是物质现象,形皆有识,识是精神现象,就是见闻觉知、受想行识。在一真法界里面有见闻觉知,在十法界里面还有受想行识;超越十法界,受想行识没有了,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我们就晓得,像《华严》里面,初住菩萨就没有了,只有见闻觉知,没有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是见闻觉知在迷的状况之下变成受想行识,觉悟它就没有了,这个不能不知道。它是『虚相』,不是实在的,虽是虚相它能够障碍你,好像眼睛长了白翳,你看不见。它能障碍真,真是什么?真性,让你不能见性,这就叫染。在一尘,或者在一毛端、一毛孔里面,你就看到染净,这就是染。

  【由此尘相空无所有。即是净也。】

  还在这一尘上,你着相就是染,你不着相就是净。我们今天,就像我刚才跟诸位同学做的报告,别人来毁谤我、来侮辱我,我要是把它放在心上,就染了;我根本就不在意,我不把它放在心上,那我就是净。染净在不在外面?不在外面,在自己。所以,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应化到我们这个世间,他染不染?他不染。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生在我们这个世间,住世八十年,他老人家,我们中国算虚岁,外国人讲实足年龄,七十九岁圆寂的,我们中国人说八十。住在这个世间八十年,跟我们一样,他有没有染?他没有染。为什么他没有染?什么事他都不放在心上,他心里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我们为什么没有清净心?什么都装在心上,你说糟不糟糕?谚语所谓「说的人无心,听的人有意」,说的人随便说,听的人他装在他心上去,他就被染污了。不是有人想染污他,是他自己染污自己。这也是我们常常劝导同学的,我们染污变成习惯了,什么都放在心上,你要是觉悟,装人家好的东西,别装坏的;装好的还能讲得过去,把人家恶的、不善的东西统统都装进来,你不是把你的良心当作别人的垃圾桶?你高明吗?别人什么坏东西你统统都收起来,你是别人的垃圾桶。良心变成别人的垃圾桶,谁错了?自己错了。别人没往你良心里头丢东西,没有,你是收,你拼命接收;如果你不接受它的话,你永远保持自己的良心,多好。

  收好的,好的是什么?佛法是好的,古圣先贤教诲是好的,你收这些好的。收这些好的,你能够得受用,但是你要知道,用完之后要把它丢掉,用完之后你还放在心上,你就糟了。所以佛高明,佛不欺骗我们,佛对我们好,告诉我们法尚应舍,就是佛法也要丢掉,也不能装在心上,装在心上错了!让你的心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里面,连一微尘,你在里面都见到遍法界虚空界,你心里放东西就糟了,一放东西这个能力就丧失掉。你要靠你这些数据,除这些数据之外,你自性的圆满智慧不能现前,你亏吃大了。所以净的意思我们懂了,我们不收别人东西,就保持清净心,千万不要把你的清净心、你的良心变成别人的垃圾桶,你就错了。可是我们细细去观察,哪个人良心不是垃圾桶?都是。这问题严重。我们学佛的人聪明,从这里做起,决定不收别人的垃圾,决定不受外界的影响。外面来了怎么办?阿弥陀佛,用阿弥陀佛把它排出去。让我们心里面充满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这就是净。心净则佛土净,决定得生,品位高超。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返回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八集
下一篇: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六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三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五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七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八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五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三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九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六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四篇 自我肯定、自我成长、自我消融 - 让智慧和慈悲永不止息[栏目:找回自己]
 略论唯识古、今学的分野(张志强)[栏目:唯识学研究]
 从容婉转,退还重礼[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什么是佛学(7)[栏目:量子佛学]
 闻到异香[栏目: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