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朱熹~春日
 
{返回 禅诗三百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493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又号晦翁,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宋代着名理学家、教育家,于经学、史学、文学方面有很大贡献。官崇阳殿说书,焕章阁待制,后主持紫阳书院。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

一生治学“泛滥于百家,出入于老释”的朱熹,深谙禅理,这首流丽清新的游春之作,融理于景,汇理于情,为千古佳作。

首句点明时空,句眼重在“寻芳”,这一“芳”字,不仅含春日的芳香,也包含禅理的馨香。次句以信手拈来之笔,表现了久困书斋的诗人对万象更新的春光的陶醉,诗人之耳目一新、心眼一亮之意不言自明。三、四句饱蘸浓情,寓理其中:当你随意撩开东风的面纱,惊诧于眼前的万紫千红时,你就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与脚步。春天就在东风骀荡中,就在姹紫嫣红中。春意如此,禅意殊异?!芬芳的禅意也可等闲识得,换言之,“万紫千红总是禅”,一切均是道的再现。

朱熹的另一首诗也写的是求源悟道,兹录如下:“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赏析】

这是一首寓理入诗的七绝名篇。

首二句描写方塘的清鉴照天、清深证明。诗名“观书有感”,诗中的“方塘”乃为书经之喻,故诗句意在赞美书中清亮的精神世界的美妙。在描写现象之后诗人追根求源,并述其心得道:是源头的活水才使方池如此清亮,喻意为是书中的大道使人明心见性。所以人要明白些道理,须活读活学活求活参,才可修得“空故纳万境”的禅境。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768—824)作有《盆池》一诗,着力表现了池光的清明,可相照一读:“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

泛舟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身轻。

向来空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赏析】

这首借喻理趣诗明示了禅宗顿悟境界的高妙伟力。

昨夜一场春雨后,江水涨升,在浩荡的江中,岸边搁浅的巨舰也像鸿毛一般轻盈地浮了起来。往时耗费了多少气力也莫奈他何,可现在它是何等自在,行弋在河中自然畅快。人只有明理才能活得充实、畅快。可是没有一定的外力条件,时机不成熟,总难达到火候。只有在顿悟之后,明心见性,认识了真如佛性,方得神通妙用,才能行江河如履平地,身心通畅而自得。

朱熹时常向临济宗杨岐派禅师开善道谦请教禅学,道谦曾作有一首颂古偈云:“浩浩长江碧际空,片帆高挂便乘风。快哉不费纤毫力,万里家山咫尺通。”本诗即受其师道谦的影响。

 


{返回 禅诗三百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道济~偶然
下一篇: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贾岛~宿山寺
 宗泐~偶地居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善昭~西来意颂诗
 简长~夜感
 惠涣~送王山人归隐
 宋代第二 重显~狮子峰
 义净~在西国怀王舍城
 绍隆~槿花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日日是好日[栏目: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
 《金刚经注解》五[栏目:涤华禅师]
 大恩上师阿松•桑昂丹增于法王喇嘛仁波切荼毗法会上的开示[栏目: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第八章 如意自在 第三节 事事无碍与性具善恶(2)[栏目:般若锋兮金刚焰]
 转变中的香港佛教——讲于第二届“此岸彼岸”弘法活动佛学研讨会[栏目:高永霄居士]
 第一次闭关随笔 修行 二[栏目:能弘法师]
 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 道前基础 听闻轨理[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
 学佛开拓心灵宝库 出家需有献身精神[栏目:传喜法师]
 四相之1:如何进入人相[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你想知道你来生是什么样吗[栏目:佛网文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