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八集
 
{返回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65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八集)  2009/8/30  台湾  档名:12-47-8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十八页倒数第二行,从最后三个字看起:

  【凡夫初学邪正未分。魔网入心欺诳行者。又无师匠谘问莫凭。依四魔功将为正道。日月经久邪见既深。设遇良缘终成难改。沈沦苦海出离无由。】

  到这里是一段。大师这一段非常感慨的言辞,我们今天在一千多年之后,看到大师这几句话,确实就说到我们现前的社会、现前的佛法。我们都是初学的人,确实没有能力分辨邪正,世尊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讲末法时期,也就是讲我们现代,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辨别?世尊慈悲,给我们说出四种清净明诲,那就是邪正的标准。总的来说,依照经典所说的理论、方法去修学,契入的境界与经典上所讲的相应,这就是正法。如果我们废弃戒律,曲解经典的理论,在日常生活当中与佛菩萨的境界完全相违背,这就是邪法。所以我们也很痛心,这么多年的修学,总算是幸运,遇到的是真正善知识,接受老师的指导。最后老师教导我们,发心做印光大师的私淑弟子,尊崇大师的教诲。

  大师一生的行持,他老人家常说的四句话就全代表了,这四句话是大师的传法心印,普遍的弘传,谁能够接受依教奉行,就是大师的法子,传法弟子,这是正法。大师常说的四句话,我相信诸位都知道,很多人也都能说出,「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这四句。「敦伦尽分」,敦是和睦,伦就是人际关系,天伦,天然的,这不是哪个发明、哪个人创造的,哪个人制定的,都不是,天然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统统能做到,这叫敦伦。尽分,我们在讲席里也多次的提到,也劝导大家,我们每个人这一生当中有正当的职业,无论你是哪个行业,你自己要把你本分做好,与不同行业的互助合作,这个社会就和谐,天下就太平,这是敦伦尽分。儒释道三家都讲究,尤其儒讲得透彻。这一句要做得圆满,我们说个很具体的,把《弟子规》伦理道德的教育落实,变成我们的生活习惯,敦伦尽分这一句做到了。「闲邪存诚」,闲邪,邪就是邪道,邪知邪见、邪说邪行,这两个字要做到,标准就是《太上感应篇》,印光大师一生极力提倡的。我们用什么来闲邪?闲是防止,防止邪知邪见、邪说邪行,要用因果教育。人人明因果,就不敢有邪念、有邪行,为什么?会招来恶报。因果是真的,不是假的,善因善果,恶因恶报。存诚,诚是真诚,真诚表现在哪里?给诸位说,表现在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诚。大师这两句话,就是我们最近这几年极力提倡的扎根教育,儒释道的三个根,敦伦尽分是儒的根,闲邪是道的根,存诚是佛的根。你不从这上认真去做,这两句话念是念得很熟,没法子落实。所以这三个根要真正做到,百分之百的做到,那你就是很圆满了。

  由这个基础,大师引导你归心净土,劝导我们信、愿、持名,这是净土的三个基本条件,古德讲叫三资粮,信愿行,持名是行。对净土法门要生起信心,一丝毫疑惑都没有。释迦牟尼佛劝导我们,《弥陀经》不长,四次劝导,劝我们求生净土。我们真信,十方诸佛赞叹就是帮助释迦、弥陀劝人,十方佛都劝,这能不信吗?要发大愿,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蕅益大师讲得太好了,印光大师赞叹备至。古大德讲菩提心讲得太深,初学的人听不懂,讲直心、深心、大悲心,讲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人家听不懂。蕅益大师讲得好,真正发心求生净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我们印祖鼓掌,说得太好了!所以我们想想,真正发菩提心,我不再在这个世间住,我把这个世间所谓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心求生净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讲得太好了。这里面,经上讲的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具足了;论上讲的三心,直心、深心、大悲心具足了。蕅益大师讲得好!简单明了一句话。

  特别现在在我们这个世界,这世界太苦,你还想再来吗?再来可以,再来要像佛菩萨一样,明心见性之后再来,不迷了。来干什么?来救苦救难,来普度众生的,不是受报的,这个道理我们要懂、要明了。万缘放下,这个放下真的是要从境界里去锻炼,你才真放下,你没有通过实际上的训练,你怎么知道你没放下。我这一生当中非常感激章嘉大师的教诲,他老人家告诉我,他说你的一生佛菩萨替你安排,只要真正发心学释迦牟尼佛弘法利生,这一生佛菩萨替你安排。所安排的都是在训练,教你放下。一个人,我相信都有好逸恶劳的习性,这是习惯,无始劫来养成这个习惯,有许多自己欢喜的东西,不容易放下,可是环境到的时候,你不能不放下。韩馆长往生之后,我们景美这个道场,经营了十几年,就这么个小地方,我们也很安心,没有贪心,就这一点小地方也得要放下,佛菩萨安排的,时势逼着你不能不放下。我们在美国也有两个小地方,达拉斯建个小道场,古柏帝诺建个小道场,我们也就想可以能够在这里安居,在这边终老,一生在这边弘法利生,安居乐业;逼着你非放下不可,去过流浪生活。我们离开台湾、离开美国,我心里很清楚,我们对这个地方还有一点留恋,世尊来考验考验。到新加坡,新加坡我就有警觉性了,我们到达新加坡那天,我跟我们的同学说,我们二十多个同学跟着我一起去的,李木源欢迎,给我们安顿,在那边讲经教学。我就给这些同学们讲,因为我们离开台湾、离开美国这些经验,从这里得到警觉。我说我们这一次到新加坡来,我们非常感激新加坡的护法,新加坡有两个大护法,内护李木源居士,外护李光耀先生,这两个人要有一个人有了问题,我们就得离开新加坡,又要去流浪了。我的话说得很清楚。大概住了三年半不到四年,将近四年,问题出来了,不能不走。这一次也相当殊胜,离开之后,澳洲同修们欢迎我们,布里斯班台湾的华侨很多,悉尼(雪梨)那边是广东、香港的,我们在那边成立一个净宗学会。净宗学会早就成立了,我们移民到澳洲。澳洲能不能长住?人缘好,政府的领导从联邦到地方都欢迎。我们住在图文巴这个小城,这个小城大家知道是澳洲基督教的圣地,除基督教从来没有其它宗教,我们进去了。最初他们并不表示欢迎,我们展示我们真诚的爱心,现在十年了,关系处得非常之好,地方的领导、地方的居民,对我们这个小团体都出自于真诚的赞叹。

  我勉励我们的同学,要在经教上下硬功夫,要真干,如果我们能够有十个、二十个老师,我们可以在那边办佛学院,甚至于办宗教大学。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十个以上优秀的师资,我不敢做。如果做,没有成绩做出来,不如不做。真正有好的师资,师资是确实发真心,不为自己,确实是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贪瞋痴慢,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一切不善的习气,我们的道业就能成就,就能感动三宝加持,龙天善神拥护。你个人的道业能成就,你发心弘护正法,帮助正法久住,这个愿望一定能够圆满。在澳洲,我们得到朝野的赞助,所以在那边办宗教大学,或者办多元文化大学,都没有问题,都没有障碍,大家都欢迎,大家都欢喜。现在我们不敢做,就是缺乏师资。我们学佛,或者是学习任何宗教,学习古圣先贤的传统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基础,扎根教育。这个根就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有这个基础,无论学哪一门东西没有一个不成就的。会破坏你的成就、会破坏你的功德是什么?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这个东西不能够彻底放下,决定是障碍,决定是毒素,现在人讲的是病毒。

  大师说得很好,『魔网入心』,魔网是什么?现在我们常常讲的网吧,你想是不是魔网?入谁的心?特别是青少年,严重!网络,网络比电视还厉害。在台湾我现在还不了解,没问过,我在美国住的那些年我晓得,美国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就学计算机,就跟网吧结上缘。我怎么知道的?韩馆长的外孙念一年级,我看到了。学校里教的功课不多,网络上的信息太多了,他全都看到了。小朋友晚上睡觉的时候蒙着被子,在被子里面看,妈妈看了,你怎么这么用功,好好睡觉。她不知道他在看网吧。你想想看这个多可怕,可以说是他是网络长大的,你看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研究所毕业,没有一天离开它,这不叫「魔网入心」吗?我前天看到大陆上「唐山企业家论坛」的光盘,一共有三片,我看到一段,山东电视台有一位导演吕先生,他在山东电视台有个栏目「天下父母」。他跟大家做报告,跟大众分享,题目是「电视影响人心」,那个伤害有多大,他在做忏悔、做报告。他这个节目「天下父母」,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初做还提心吊胆,为什么?怕一般人歧视、批评,压力很大。结果没有想到,这个节目播出之后非常受欢迎。他说得很好,他这个节目对象是四十岁到六十岁的人,看这个节目,年轻人不会看这个吧!没想到居然年轻人占大多数。现在这个节目受到国家的奖赏,省市县各级领导的赞叹,现在他可以大胆去做,不再有顾忌,好事!他说非常可惜,在中国大陆上,你看电视台那么多,十三亿人看电视,正法的就这一家。其它电视台都为着收视率、争取广告,什么它都播,我们常讲暴力色情、杀盗淫妄。我听了他的报告很受感动,以我们佛法说,这是菩萨现世,救苦救难。有许多感动的人,自动自发的替他宣传,劝大家不要疏忽了看这个节目。他现在发心想做一个村,把中国传统的孝道做出来,做一个典型,做一个模范,像我们过去在庐江汤池做的那个方式一样,好!太好了,值得我们赞叹。这个点他真的要做出来,我们会全心全力支持他。

  今天弘扬传统文化、弘扬正法,不做出一个典型、样子来不会起作用。就是我们今天利用卫星电视,利用因特网,也只能做到宣扬、宣传的效果,让大家对传统文化、对宗教教育有一个认知,很难起作用。起作用必须要做出一个实验点,让社会大众看了,亲眼看到了,他的信心才生得起来,愿心才生得起来。佛教也不例外,也要把它做出来。我记得我好像是在八0年代晚期,我第一次回到中国,在北京访问赵朴初老居士,我们也是同乡,第一次见面我们就谈了四个多小时,讨论到这些问题。我给赵会长说,现在整个社会的形势,中国大陆也不例外,过去这些道场、寺院庵堂还能不能够做为修行道场用?不能,为什么?观光客太多。尤其是千年古剎,真的是变成观光旅游的重点,从早到晚旅客川流不息。接应这些旅客都叫人身疲力尽,哪有时间去念佛?哪有时间去读经?所以我跟赵朴老建议,中国这些千百年的道场统统做为观光旅游的机会教育,这么样的一个道场。旅客来旅游的时候把佛教介绍给他,佛教的历史、佛教的教义,佛教对于家庭、社会、国家、人类的贡献,让这些导游都能够说得出来。他们来观光旅游,对佛教也有了正见,真正的理解,好事情,做机会教育,这古老的传统文化。

  真正修行的道场要重建,不能再用现在的地方,要造一个没有人去的,不要多。现在交通方便,信息发达,中国佛教十个宗派,建十个道场,一个宗派建一个道场。建的方式模仿外国的大学城,一个道场将来慢慢就是一个城市,譬如净土宗,净土宗的大本山就是一个城市。这个城市里面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学术,研究的,称之为学院,像我们净土宗净宗学院;另外一个部分,是提供给信徒们修行的,净宗学会。把寺院庵堂这个名称我们都不用,那是过去的,古代的。老的寺院庵堂还用它,那是历史,那是文物,那是古迹,那个可以做为观光旅游的地方。新建的道场用学院、学会两个部分,学院就是大学,学会就是真正修学的场所,都集中在一起。朴老听到很欢喜,确实那时候我们见面他年岁已经太大了,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对我这个想法很赞叹、很欢喜。学院跟学院连起来就变成一个佛教大学,如果再向外扩展,变成宗教大学,每个宗教是一个学院。在中国国家承认五个宗教,五个学院,另外再增加一个管理学院,因为道场需要培养管理人才,六个学院组成一个中国佛教大学,是好事情!宗教与宗教之间自然就团结起来,隔阂与矛盾全部都化解。大家在一起学习,宗教概论里面一定会讨论到各个不同宗教的教义,那是共同科目,都要学习的。我学习佛教,也懂得道教,也懂得伊斯兰教,也懂得印度教,都涉猎了。你细心去研究,所有宗教的教义大同小异,它的方向、目标完全相同。从最浅显的来说,就像雍正皇帝所讲的,总不外乎劝人为善,没有宗教劝人作恶的,共同方向,共同目标。不相同的,那是在过去,过去交通不发达,闭塞,没有信息,这些大圣大贤在一个地方,受他的地方上的历史文化渊源的约制,所以他有不同的方式,可是在理论、方向、目标没有不相同的。这么多年来,我也是常常在口中提出宗教大学、多元文化大学,现在还没出现,我们希望在下一个十年里面能出现就好了。

  所以,我们看到「魔网入心」这一句,感触很深。我们也要懂得利用,那个魔字换个佛字多好?现在宗教确实,圣贤教育、宗教教育要利用这些高科技的工具,把正法通过这种工具送到每个人的家里,送到每个人的心里,这就是诸佛菩萨的大慈大悲,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老师非常重要,没有老师我们怎么会成就?现在真正的老师找不到了,这是什么原因?众生福薄,把伦理、道德、因果疏忽了,所以圣贤人不来。不能说世间没有佛菩萨,我们学佛的人相信,佛菩萨在这个苦难的世界一定有很多都住世。住世怎么样?不敢弘扬正法,为什么?弘扬正法没有人接受,而且还有障碍,你还会遭到严厉的批评、排斥。佛菩萨用什么方法?和光同尘,恒顺众生,顺着你,遇到机缘给你说几句正法,不痛不痒,这种方式总要有相当长的机会,这个听的人忽然觉悟了。就像我早年刚刚开始学佛,不相信戒律,我只学经、学论,不学戒律。为什么?有个很错误的观念,戒律是三千年前印度人的生活规范,学这个干什么?学着去当印度人,去当三千年前印度古人,这个我们办不到。看到别的持戒人还笑话他、还批评他,我们是过来人,清楚。章嘉大师善巧方便,他知道,所以在我面前不谈戒律,喜欢经就谈论经,喜欢论就研究论,不谈这个,放一边。可是他常常提醒我一下,轻描淡写,我们课完了之后离开,向老师告辞。老师很慈悲,他会送我到门口,送到门口轻轻给我说一句话,「戒律很重要」,我们听了也没在意。

  三年了,他老人家圆寂了,北投那边做个小的火化炉,像个小塔一样,在那边火化。甘珠活佛带了一批人,跟他的弟子,在那边搭几个帐篷,守了七天。我那个时候在工作,我请了三天假,我在帐篷住了三天,反省。老师我跟他三年,他教了我些什么?第一个印象「戒律很重要」,这个话他总讲了几十遍,印象深刻。他为什么会讲这一句?我们对戒律没讨论过,我就想,如果不是真的很重要,他不会反复叮咛几十次。我很认真想这个问题,以后就想通了,大概是因为我过去把佛家戒律跟儒家的礼同等的看待。我们中国传统的礼,夏商周就不一样,为什么?每个时代从意识形态到生活起居都不相同,有可以遵循的,有的改动了。像现在国家的法律,包括宪法,过个若干年,社会形态变了,宪法里的条文都可以修改,常常修改它才能适用。那个时候是这么个观念,戒律也应该是隔一段时期要修改的,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戒律的精神可以不变,做的这些方法应当要改,脑子里是这么些东西。

  后来想想章嘉大师这句话意思很深,才想出一个什么?大概这是圣凡的标准,我们中国自古以来传的礼,那是人间的标准,想出这么一点。我们要转凡成圣,这是凡圣的标准,除非你不想做圣人,我想出这么个道理。有了这个道理支持,我就看戒律的书,你为什么要看这个?他这个戒律是不能变的。佛家四个根本大戒,超越时间、超越空间,这个四大戒所有宗教里全都有。第一个是不杀生,其它宗教里面叫不杀人,佛教讲的不杀生,说的范围更广,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这四条所有宗教经典里面都有。这些宗教的创始人没见过面、没开过会,为什么制定戒律这四样都相同?在佛法讲这是性德,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有的。就像我们这部论典里面前面讲的四德,四德这些戒律的范围是第二条,「威仪有则」,则就是戒律、就是规矩、就是典范,我们行住坐卧、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合规矩。这规矩是什么?规矩是性德,自性里头本有的。我们中国老祖宗讲得好、讲得清楚,简单扼要,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你看多清楚。五伦是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这是自然的,绝不是哪个人发明的。五常,仁义礼智信,这是性德,基本的。再把它细分一点就是四维八德,四维是礼义廉耻,八德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前面是重复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礼义廉耻里头有四个,八德里面除了这四个,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跟它相应,这正,这标准。不相应呢?不相应就是邪,邪正就有了标准。所以,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是性德,威仪有则,则是什么?这四种就是原则。在佛法里面有十善业道、六和、六度、普贤十愿,也很简单,不复杂,原因是便利我们容易记住,时时刻刻在起心动念之处,能够提得起,能够想得到。这叫观照,这是标准,不能离开标准太远,那就叫威仪有则。

  我们今天找不到老师,我们晓得有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他也不会暴露身分。这些人肯定是好人,他会教我们,他不教我们信他,为什么?那些邪师都会叫人信他。所以真正善知识不会教人信他,他会教什么?你去信经教,你去信古人,这个好!经教、古人是他肯定的,信经教、信古人就是信他。你看李老师教我信净土,信《无量寿经》、信《阿弥陀经》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幽溪大师的批注,给我介绍三个批注,信印光大师,他不说自己。这是末法时期我们怎样辨别真善知识,这个重要。我们没有个人的名闻利养,我们只希望一切众生能够改邪归正、能够断恶修善,他这一生真正能够觉悟,这就好了,目的就达到了。他喜欢哪一部经典,这部经典确实《大藏经》里有的,我们欢喜赞叹,不必要劝他改,那就错了。佛一再告诉我们,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不用改,喜欢什么就照哪个经学,肯定能成就。我们虽然学的经、依据的经论不一样,可是我们都是走的成佛之道,我用这个方法能达到,他用那个方法也能达到,这就行了。

  为什么依古人?古人的成就是多少大德、善知识所肯定的,那就没错。现在人为什么我们不劝他?现在人他的言行、他的方法,还没有得到许多大德、善知识的肯定,我们是肉眼凡夫不认识,不可以批评,我们不认识。过去这些大德,他们东西已经被肯定了,我们怎么知道被肯定?有个标准,他的这些著作要是收入《藏经》,那就是被肯定的。现在印《大藏经》很多,我们的著作也可以印进去,那不就被肯定了吗?李老师告诉我,他说真的,现在人印《大藏经》,自己的东西、他熟悉的朋友、好朋友的东西他都把它放进去,问题就来了。他告诉我,要看古本的《大藏经》,这是个标准。我们中国古时候最晚印的《大藏经》,是乾隆皇帝他发起的,叫《龙藏》,这在中国过去《大藏经》。所以我们要看看《龙藏》目录上有没有,如果有,这就被肯定了,《龙藏》目录上没有,那就有问题。可是《龙藏》之后,还有一些大德的好东西没有收进去,我们如果说是在经教里面奠定了基础,你自然就有底子,你就能够辨别。

  印光大师的东西是近代的,没有放进《大藏经》里面,李老师介绍给我的也是近代一些高僧大德所肯定的。我们学佛,特别是初学,应当要学哪些经教,印光大师也给我们列了个单子,提供给我们做参考。他老人家偏重净土,我们要知道,他所列举的这个单子,不是专门净土的经典,那就是共同科目,这个我们要懂。无论学哪一宗学哪一派,共同科目是应当要学习的,这是你的基础,不能够忽略的。特别是戒律,闲邪存诚,敦伦尽分,重要!我把他这两句话落实在儒释道的三个根,很重要。另外他老人家一生特别提倡的,《了凡四训》、《安士全书》,他老人家对《安士全书》赞叹备至,他认为是近代这一个世纪以来最好的一本书。得到印光大师这样赞叹不容易,他这个赞叹就是告诉我们,《安士全书》是人生必读,多重要。实在讲,佛学班、佛学院应当把它当作一个学习的科目才正确,尤其是净土宗的学人,为什么?净土宗祖师提出来的,近代提出来的,那就非常适合于现代人,现代人千万不能疏忽。《安士全书》讲什么?讲伦理、讲道德,特别着重因果。我有理由相信,印光大师一生这样提倡因果教育,应该是从《安士全书》里面得到的灵感。我们学净土的人,学了多年,为什么对于往生信心没有?缺乏这个基础。《安士全书》一共是四篇,第一篇「文昌帝君阴骘文」,这个部分跟《太上感应篇》相同,专讲因果;第二个部分「万善先资」,专门讲戒杀;第三个部分「欲海回狂」,讲戒淫,我们讲戒律里面,这两条特别提出来,说得详细;最后一部分「西归直指」,劝人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安士全书》的内容。我们今天学佛功夫不得力,就是对于因果模糊、不清楚,对于戒律没有认真、没有重视,所以念佛功夫不得力。如果有《安士全书》这个课程做基础,念佛功夫就得力,因果透彻了,戒律真正能落实,持戒念佛决定得生。老师,我们在现在这个时代找谁?印光大师告诉我们念的这些书就是老师,好好去读,好好去思惟,依教奉行。

  底下一句说,『依四魔功将为正道,日月经久邪见既深』,这是讲现前的社会。现前社会我们依的是什么?记住,魔网入心,所以我们所依的是什么?烦恼、五阴、死魔、天魔,真的,现在的社会是以这个为正道。你讲佛、讲古圣先贤,人家要批评、要障碍你。他的批评、他的障碍对不对?在他的理念认知里面是对的,为什么?他是魔网里长大的。「日月经久邪见既深」,从小,我们中国人讲「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他所受的教育是电视、是网络,从小就受这个教育,到他长大成人,他学了十几年、二十几年、三十几年,以为那是正法,养成习惯了,你让他改过来那太难了。像现在讲的竞争,谁不说竞争?你要放下,我不跟人竞争了,马上人家质问你,你在这个竞争的社会你能活得下去吗?立刻就受到质疑。你的信心要不坚固,你不可能不退转。

  今天我们学古圣先贤的东西,学一遍够不够?不够,为什么?我们邪知邪见太深太久了,哪有说圣贤经典学个一遍,二、三遍,他就能改过自新,这什么人?这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决定做不到。我自己学习东西的标准是三十遍,标准,至少十遍。跟我常常在一起的都晓得,我看光盘,蔡礼旭老师讲《弟子规》我看十遍。钟茂森居士讲的光盘、胡小林讲的光盘,现在还有很多在大陆上企业家论坛里面所讲的,每个人的光盘我至少都看十遍。为什么?他讲得好!我喜欢听,我要给大家做个好样子,别人知道我对于这些老师讲的东西我都会听十遍。你要真正把他讲的东西内容听懂了,变成自己的知见,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行为,没有十遍以上不可能,你没学到东西,你学到的是耳边风。我不看电视,这诸位都知道的,不看报纸,对外面的信息完全中断,所以我这一生非常幸福,非常的感恩。为什么?这一生当中看我喜欢看的书,学我喜欢学的课程,这些偏见、邪恶我从来不沾染。我非常欢喜看到现在的年轻人正知正见,难得!许多人讲世界末日,我不相信这句话,世间有灾难,这个我承认,不至于是末日。为什么?确实年轻人里头有圣贤出现,这些人值得赞叹。怎么赞叹?多听他们的东西就是赞叹,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样子。希望人人都像我一样,遇到这个好东西,听一遍不过瘾,听十遍,好的东西二十遍、三十遍,十遍是最低的,于是我们才真正能够把甚深的邪见改过来。如果说一遍、二遍,三遍不想听了,那就是底下一句话,『设遇良缘终成难改』,良缘是遇到善友,遇到正法,为什么难改?遍数不够。

  早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教,李老师在台中慈光图书馆开了个班,大专佛学讲座,利用学生寒暑假期间到台中来学习,供吃供住。短期的,通常是两个星期,最长的一次是四个星期,只办了一届,其它的都是两个星期。最早的是一个星期,以后都是两个星期。排些课程,天天给这些大专学生们上课,介绍佛法,老师很热心,同学们也很热烈的学习、讨论。结业的时候,老师讲话了,很感慨的说了一句话,你们辛辛苦苦在这个地方学了两个星期,到电影院里面看两个钟点电影就全完了。真的,不是假的,统统回去了,所学习的是什么?常识、皮毛而已,不起作用。所以中国古大德提的方法,你就会想到真有道理,他说「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我当年也在台中,慈光讲座我参加十一届,从第一届到第十一届我都没有缺过课,十二届以后我没参加了。所以我跟他们同学认识很多。为什么收不到效果?现在我明白了,当时我不懂,我要是懂我会给老师建议,我的建议老师多半都会采纳。慈光大专讲座是我跟老师建议的,他采纳了,动机是什么?台湾大学成立一个佛学社,晨曦社,周宣德老居士那也是个教授,在台大帮助这些同学学佛,成立这个学社,这是台湾大专同学学佛第一个组织。周宣德老居士跟李老师是老朋友,把这个信息就传给台中,李老师知道了很欢喜,佛法毕竟是进入高等学府了,很欢喜。

  我也在座,会后我给老师说,在开会的时候很多人不好讲话,大家都散会了,我跟老师在一起。我说老师,不见得是好事。他马上脸就变色,为什么不好?大专学生学佛,为什么不好?正是因为他是受过高等教育,如果他受的是邪知邪见的话,谁能够帮助他把他纠正过来?老师听到这个话,有道理,他听了我的话真有道理。他问我,那怎么办?我说:老师,你可以办一个佛学讲座,让他们寒暑假期间到台中来,能够听到正的东西,慈光讲座就是这样开始的,这个缘起。老师完全接受了。第一届四个学生,我们本省一个,另外三个都是华侨,香港一个,李相楷,马来西亚两个,最初四个。学习一个星期,课程一门,老师自己编了一个教材,《佛学概要十四讲》。老师给他们讲这个课程,我帮助这四个同学做复习、做研究讨论。我让同学们复讲,老师讲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课程我让这几个同学复讲,他们复讲大概五分钟就讲完,这个差距太远了,大学生!我看到这个程度很感叹。我那个时候听老师讲经,我听一个小时,让我上台做复讲,我至少能够讲五十分钟到五十五分钟,我有这个能力。我没有想到他们十分钟都讲不到,这哪能学得到东西?从第二届,第一届是试验,四个学生,第二届正式排课程,老师找我,我们两个在小房间研究,排哪些课程,请哪几个人讲。一共是六门课程,有解、有行、有佛教常识,常识,老师编的《十四讲》,这第一门。第二门,在经典里面选《八大人觉经》,算是佛学常识,八条,前面两条是小乘,后面大乘。在解门,选《般若心经》,选一个《百法明门论》,解门,性相两宗。行门,选一个《弥陀经》,净土,另外选一个《普贤菩萨行愿品》。六门功课,期间是两个星期。老师自己教两门,《佛学十四讲》他教,《弥陀经》他教,其余的四门功课请四个老师,慈光大专讲座就正式搞起来。第二届人不多,十二个人,第三届一百多人,第三届是四个星期,人多,第三届有六个研究生,很热闹。对于佛法、对整个台湾佛教有影响,但是它不够深,就是此地讲的,「邪见既深,设遇良缘」,慈光讲座是良缘,「终成难改」。

  如果那个时候要换成我现在,我就不赞成李老师开这六门课程,六门课程当时是跟我商量的。现在要问我,那我就讲「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纵然是一个星期都得好处。老师什么?老师就一个人,老师教,可以找几个同学来复习。老师一天可以上四个小时课,另外四个小时复习,找一、二个同学辅导,能够深入。不然的话,只是学一点佛学常识,对于改习气起不了作用。起不了作用,还是『沈沦苦海出离无由』,果报,可见得这个事情真的不是简单事情。我现在想了这么多年,真正成就,一门深入,长时熏修。长,多久才算长?至少十年,不是十天,十年专门学一样东西。譬如学《无量寿经》,十年专攻《无量寿经》,成功了,十年之后这个人就是无量寿佛;十年专学《阿弥陀经》,十年之后他就是阿弥陀佛;十年之中专修《普门品》,观音三经都不长,专攻观音三经,十年之后他就是活的观世音菩萨,这才是办法。能够有耐心闭关十年不出门,专攻一部,这个人决定成就,就看看他有没有耐心能够在山上十年不出门。现在这个世界,年轻人心浮气躁的太多了。末后大师有句话说:

  【深自察之无令暂替。】

  『察』是观察,你看清楚、看明白了,『无令暂替』,「替」是替代,短暂的替代都不可以。这是接着上面的,堕三恶道,谁能够替代你?我们要想拯救,拯救的方法没有别的,确实中国古圣先贤教给我们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就是「教之道,贵以专」,我们一向把这句话疏忽了。中国五千年来大圣大贤怎么学出来的?就这一句。你要想学圣学贤,走圣贤的道路,你要不守住这个原则你决定不会成就。有这种心愿,这是第一个,最重要的,求三宝加持,为什么?要给你一个修学的环境。古时候这个环境容易得,古时候寺院丛林实际上就是学校,你进入它的山门,真正认真学习,无论住多少年没有人赶你走的。住得愈久愈受人尊敬,你愈有成就,为什么?你有定力。有定就有智慧,清净心生智慧,《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清净平等觉」,觉就是智慧,智慧从哪里生的?从清净平等生的。所以我们今天学佛,决定不能疏忽古大德、佛菩萨的真实教诲。需不需要老师?不一定,依古人做老师。

  就是在近代我们也看到,倓虚法师的自传《影尘回忆录》,他讲到当时他有个朋友,没出家之前在一起开个小中药铺,姓刘。以后他出家了,出家修行好,往生的时候瑞相稀有。那时候没老师,他们几个人在一块学佛,这个刘居士喜欢《楞严经》,天天读诵、研究,八年,他那个题目叫「八载寒窗读楞严」,你看一部经下了八年的功夫。成绩好像我们一般人没有看出来,但是他有两个奇异的现象出来。这个刘老有一天中午,药铺没有生意,没有人来,他就在柜台打瞌睡。像是作梦一样,他看到两个人到他店里来,他就起来接待,这作梦,一看这两个人是熟人,认识的,死了,这知道,鬼来了。而且这两个人过去跟他打官司,他赢了,这两个人输了,输了就上吊吊死了。所以他也很难过,觉得这个事情做得很缺德,为了这么一点点钱,让这两个人送了命。现在看他两个人来了,是不是来要命的?所以他心里还不安。结果一看到这两个人走到面前,态度很好,跪在他面前。他就问:你们两个人来有什么事情?求超度。听到求超度,刘居士心就定了,不是来找麻烦的。他就给他讲,怎样超度法?你要我帮你忙,以什么方法超度?他说:你答应就行。行,我答应你。看到这两个鬼魂踩着他的膝盖、踩着肩膀,升天了。这怎么回事情?八载寒窗读《楞严》的功德,他要没有这个功德,鬼不会找他,找他没用,他没有这个能力。现在他《楞严经》产生作用,所以来找他,真的超升。接着,这两个走了,又看到一个女人带个小孩也来了,一看是前面的妻子,那个小孩是他儿子,这都过世了。走到面前,他一看,问他来干什么?也是求超度。怎么超度法?答应就行了,你看那么简单。答应,答应。看到踩着膝盖、肩膀,升天了。八载寒窗!所以,我们定的时间表十年,真正十年一部经,你看八载寒窗读楞严这个刘先生,你就明白了,怎么会不能成就?哪有这个道理?这才是真正的办法。否则的话,邪见不容易除,将来沉沦三途,没人代替。

  【此义如起信论中说也。】

  《起信论》说得详细,说这个道理。今天我们时间到了,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九集
下一篇: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七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七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七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九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八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七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五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八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九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九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三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满船空载月明归--记船子德诚禅师(王艺)[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佛菩萨为什么不灵[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九]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四集 (2011年七月) [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暑假有感[栏目: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如实知」的入定就是「皈真」[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戒定慧漫谈[栏目:佛网文摘]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二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七集]
 美观 Good Looking[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普贤上师言教 往生法 四 (传喜法师开示)[栏目:颇瓦法[往生法]]
 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5、不饮酒戒[栏目:大寂尼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