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灭谛:究竟安乐!?
 
{返回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17
  问:灭谛:究竟安乐!?
  索达吉堪布答:一旦完全断除了业和烦恼,从根本上解除了痛苦,就会现前永恒的快乐,这即是“灭谛”。
  以上所讲的认识痛苦、找到苦因、断除苦因、究竟安乐这四个步骤,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中用一个比喻,也进行了很好的说明:犹如一个人得了严重的疾病,特别痛苦(苦);医生通过诊断,找出了他的病根(集);医生开出药方,病人按医嘱服药(道);最后完全康复了(灭)。这四个过程,就是释迦牟尼佛初转*轮时,为我们宣说的四谛法门——苦集灭道。只有依此而修行,我们才有可能彻底根除痛苦。
  或许有人会问:“佛陀既然如此伟大,那为什么没有讲过现代的这些科技?”
  要知道,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研究外境的形形色色,而要从生死轮回中获得解脱。关于这一点,《法王经》中有个很好的比喻[2]:一个人身中毒箭、剧痛无比时,若及时把箭拔出,疼痛会很快消失;但若不把箭拔出来,只是一味追究箭杆出自何山的竹子,箭尾出自什么鸟的羽毛,箭是谁射来的……这样一一观察下来,人早就活不成了。同样,我们在短暂的人生中,了脱生死最为重要,如果把这个弃之不顾,而去详细研究宏观世界、微观世界,那穷尽一生也不够用。
  我经常看到有些西方的旅行家,一辈子拿着照相机和摄像机,天天盯着一只动物看,研究它怎么猎食、怎么睡觉、怎么繁殖后代……研究了几十年,当他死的时候,所了知的动物特征和习性,对他一点帮助都没有,只能随业力而离开这个世间。
  在座的很多老师和同学,研究感兴趣的学问非常好,但最关键的是,从长远来看,务必要想方设法获得解脱。否则,将短暂的人生都耗在轮回的知识上,临死时对解脱没有做好准备,那其他知识懂得再多,也用不上,到头来只能迷失了自己。

{返回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道谛:断除苦因!?
下一篇:怎样证明佛教是真理?
 作为老师,我们现在应当怎么去作心灵教育?
 我听说藏传佛教中有吃肉的现象,但佛经里说“食肉者断大悲种”,请问师父,..
 佛教里有“相”和“心”这对概念,请问“相由心生”是什么意思?
 怎样才能做到“参禅不在腿,念佛不在嘴”?
 我们怎么样才能把佛教徒联合起来,将如此殊胜的佛教智慧弘扬出去呢?..
 被骗钱买高香,藏传佛教的寺庙是否有类似情况?
 《金刚经》中说应无所住而行布施,不住于有无善恶二边之见。既然如此,为什..
 有道友说他是大圆满根基,在戒律方面不必那么死板,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会有无明呢?
 如何才能做到不把佛法与世间法混淆,使自己所作成为解脱之因?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五百罗汉 308、持善法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佛陀十大弟子给我们的启示[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第四章 第一节 从东方妙喜佛国阿閦如来(不动如来)《阿閦佛国经》谈起[栏目: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王打铁[栏目:佛教故事选萃]
 地藏经 北美福慧寺开示 第3讲[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三划之一[栏目: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行脚记[栏目:禅林衲子心]
 七届:在闭营式上的讲话(周文)[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为什么佛欢喜日、僧自恣这一天供佛斋僧,这个功德就可以让祖先离苦得乐?[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相应3经 合流水经[栏目:相应部 13.现观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