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灭谛:究竟安乐!?
 
{返回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03
  问:灭谛:究竟安乐!?
  索达吉堪布答:一旦完全断除了业和烦恼,从根本上解除了痛苦,就会现前永恒的快乐,这即是“灭谛”。
  以上所讲的认识痛苦、找到苦因、断除苦因、究竟安乐这四个步骤,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中用一个比喻,也进行了很好的说明:犹如一个人得了严重的疾病,特别痛苦(苦);医生通过诊断,找出了他的病根(集);医生开出药方,病人按医嘱服药(道);最后完全康复了(灭)。这四个过程,就是释迦牟尼佛初转*轮时,为我们宣说的四谛法门——苦集灭道。只有依此而修行,我们才有可能彻底根除痛苦。
  或许有人会问:“佛陀既然如此伟大,那为什么没有讲过现代的这些科技?”
  要知道,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研究外境的形形色色,而要从生死轮回中获得解脱。关于这一点,《法王经》中有个很好的比喻[2]:一个人身中毒箭、剧痛无比时,若及时把箭拔出,疼痛会很快消失;但若不把箭拔出来,只是一味追究箭杆出自何山的竹子,箭尾出自什么鸟的羽毛,箭是谁射来的……这样一一观察下来,人早就活不成了。同样,我们在短暂的人生中,了脱生死最为重要,如果把这个弃之不顾,而去详细研究宏观世界、微观世界,那穷尽一生也不够用。
  我经常看到有些西方的旅行家,一辈子拿着照相机和摄像机,天天盯着一只动物看,研究它怎么猎食、怎么睡觉、怎么繁殖后代……研究了几十年,当他死的时候,所了知的动物特征和习性,对他一点帮助都没有,只能随业力而离开这个世间。
  在座的很多老师和同学,研究感兴趣的学问非常好,但最关键的是,从长远来看,务必要想方设法获得解脱。否则,将短暂的人生都耗在轮回的知识上,临死时对解脱没有做好准备,那其他知识懂得再多,也用不上,到头来只能迷失了自己。

{返回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道谛:断除苦因!?
下一篇:怎样证明佛教是真理?
 “聚际必散,积际必尽,生际必死,高际必堕。”请问,此偈对我们生活有什么..
 请问,藏传佛教怎么看待妇女呢?
 什么样的善根是多善根,什么样的福德是多福德,什么样的因缘是多因缘?..
 我妈妈患了癌症,有什么方法能帮助她?
 净土宗的临终助念,与六中阴有何不同?
 我现在每天做功课,也做了很多善事,但身体还是不太好,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请问怎样才能证悟空性?
 回顾河南当地佛教历史?
 空性和如来藏是什么关系?
 远距离灌顶是否存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论普贤菩萨十大行愿的结构、特征与现代意义(李利安)[栏目:普贤菩萨·文集]
 《入行论讲记》第九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五十九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一期 第五天 念佛三昧横超三界[栏目:智谕法师]
 米拉日巴[栏目:藏传佛教人物]
 皈依问答(二十二):“皈依佛竟,终不皈依天魔外道”这个誓愿,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如何落实?[栏目:益西彭措·皈依问答录]
 出家菩萨戒与在家菩萨戒有什么区别?[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相应8经 恒河经[栏目:相应部 15.无始相应]
 佛教的财富观(一)[栏目:济群法师]
 嗔恨心[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流布嘉言,能生智慧[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