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灭谛:究竟安乐!?
 
{返回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52
  问:灭谛:究竟安乐!?
  索达吉堪布答:一旦完全断除了业和烦恼,从根本上解除了痛苦,就会现前永恒的快乐,这即是“灭谛”。
  以上所讲的认识痛苦、找到苦因、断除苦因、究竟安乐这四个步骤,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中用一个比喻,也进行了很好的说明:犹如一个人得了严重的疾病,特别痛苦(苦);医生通过诊断,找出了他的病根(集);医生开出药方,病人按医嘱服药(道);最后完全康复了(灭)。这四个过程,就是释迦牟尼佛初转*轮时,为我们宣说的四谛法门——苦集灭道。只有依此而修行,我们才有可能彻底根除痛苦。
  或许有人会问:“佛陀既然如此伟大,那为什么没有讲过现代的这些科技?”
  要知道,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研究外境的形形色色,而要从生死轮回中获得解脱。关于这一点,《法王经》中有个很好的比喻[2]:一个人身中毒箭、剧痛无比时,若及时把箭拔出,疼痛会很快消失;但若不把箭拔出来,只是一味追究箭杆出自何山的竹子,箭尾出自什么鸟的羽毛,箭是谁射来的……这样一一观察下来,人早就活不成了。同样,我们在短暂的人生中,了脱生死最为重要,如果把这个弃之不顾,而去详细研究宏观世界、微观世界,那穷尽一生也不够用。
  我经常看到有些西方的旅行家,一辈子拿着照相机和摄像机,天天盯着一只动物看,研究它怎么猎食、怎么睡觉、怎么繁殖后代……研究了几十年,当他死的时候,所了知的动物特征和习性,对他一点帮助都没有,只能随业力而离开这个世间。
  在座的很多老师和同学,研究感兴趣的学问非常好,但最关键的是,从长远来看,务必要想方设法获得解脱。否则,将短暂的人生都耗在轮回的知识上,临死时对解脱没有做好准备,那其他知识懂得再多,也用不上,到头来只能迷失了自己。

{返回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道谛:断除苦因!?
下一篇:怎样证明佛教是真理?
 和上师语言不通,会影响弟子的修行成就吗?
 对方不理解我,跟我的想法不同。这时候我是想办法改变他,还是一味地迁就他..
 佛性论与人性论的关系如何?
 要让人相信他们现在杀生等行为,会招致地狱等恶果,真的很难。我应该怎么劝..
 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佛教之间如何取长补短,以弥补各自的缺陷?..
 有位大德说,我们造了罪业以后,不能再去想它,否则,想一次就算再犯了一次..
 善心却很难扩大、持久,经常就把发心这件事淡忘了,这该怎么办呢?..
 怎么样才能证悟明心见性的境界?
 我想了解一下,藏传佛教的教育制度?
 自己的力量渺小,有时候无法真正帮助到对方...这种付出有意义吗?还值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人佛二性[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可喜的消息[栏目:觉世论业]
 节庆宜素食[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菁华语录[栏目:星云日记]
 为什么看不懂佛经[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阿若憍陈如尊者[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关于业,你知道多少[栏目:济群法师]
 痴迷鬼神乱「药师琉璃光佛」大救护[栏目:药师佛感应录]
 智严师父[栏目:鬼道众生的故事-中国篇]
 慈悲,智慧,在哪里?[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