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以孝为本论(印光法师)
 
{返回 佛教与孝道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46

佛教以孝为本论

印光法师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经天纬地,范圣型贤。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来乘之以证觉道。故儒之《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佛之《戒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是世出世间,莫不以孝为本也。奈何世俗凡情,只知行孝之显迹,不知尽孝之极致。每见出家释子,辄随己臆见,肆其谤讟,谓为不孝父母,与荡子逆徒无异。不知世法重孝,出世间法亦无不重孝。

盖世之所谓孝者,有迹可循者也;释氏之所谓孝者,略于迹而专致力于本也。有迹可循者,显而易见;专致力于本者,晦而难明。何以言之?儒者服劳奉养以安其亲,孝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其亲,大孝也。推极而论,举凡五常百行,无非孝道发挥。故《礼》之祭义云:“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故曰:“孝悌之道,通于神明,光于四海也。”论孝至此,可谓至矣尽矣,无以复加矣!然其为孝,皆显乎耳目之间,人所易见。惟我释子,以成道利生为最上报恩之事,且不仅报答多生之父母,并当报答无量劫来四生六道中一切父母;不仅于父母生前而当孝敬,且当度脱父母之灵识,使其永出苦轮,常住正觉。故曰释氏之孝,晦而难明者也。

虽然,儒之孝以奉养父母为先者也;若释氏辞亲出家,岂竟不顾父母之养乎?夫佛制,出家必禀父母。若有兄弟子侄可托,乃得禀请于亲,亲允方可出家,否则不许剃落。其有出家之后,兄弟或故,亲无倚托,亦得减其衣钵之资,以奉二亲。所以长芦有养母之芳踪(宋长芦宗赜禅师,襄阳人,少孤,母陈氏鞠养于舅家。及长,博通世典,二十九岁出家,深明宗要。后住长芦寺,迎母于方丈东室,劝令念佛求生净土。历七年,其母念佛而逝。事见《净土圣贤录》),道丕有葬父之异迹(道丕,唐宗室,长安人,生始周岁,父殁王事,七岁出家。年十九,世乱谷贵,负母入华山,自辟谷,乞食奉母。次年往霍山战场,收聚白骨,虔诵经咒,祈得父骨。数日父骨从骨聚中跃出,直诣丕前,乃掩余骨,负其父骨而归葬焉。事见宋《高僧传》)。故经云:“供养父母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功德等。”亲在,则善巧劝谕,令其持斋念佛求生西方;亲殁,则以己读诵修持功德,常时至诚为亲回向。令其永出五浊,长辞六趣,忍证无生,地登不退,尽来际以度脱众生,令自他以共成觉道。如是乃为不与世共之大孝也。

推极而论,举凡六度万行,无非孝道扩充。故《梵网戒经》一一皆言应生慈悲心、孝顺心。又云:“若佛子以慈悲心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是杀我父母。”因兹凡所修持,皆悉普为法界众生而回向之,则其虑尽未来际,其孝遍诸有情。若以世孝互相校量,则在迹不无欠缺,约本大有余裕矣!惜乎不见此理者,不谓之为妄诞,便谓之为渺茫,岂知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佛眼圆见,若视诸掌也。


{返回 佛教与孝道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家之孝与儒家之孝(大安法师)
下一篇:什么是真正的孝顺?(果彦法师)
 如何圆满孝道(能弘法师)
 欲全孝道,当修净业
 印光祖师:为何说最大的孝道是成就父母往生
 论明代佛教孝道观——以《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为例(王月秀)
 试论佛教的孝道思想(智海)
 如何孝顺父母(星云大师)
 佛法与孝道(祈竹仁波切)
 以孝顺兴旺家庭(仁焕法师)
 中国佛教孝道思想初探(常耘)
 佛法重孝道(南怀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鹤壁智洪居士[栏目:大音希声]
 相应11经 千劫经[栏目:相应部 52.阿那律相应]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中册 上士道 发心之量[栏目: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药师佛劝化冤结显威神[栏目:药师佛感应录]
 瑜伽师地论 本地分 思所成地第十一[栏目:瑜伽师地论·白话文]
 净土宗的临终助念,与六中阴有何不同?[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公案禅机 参、识性起修 二、公案 — 除妄想心 11.认假为真[栏目:善祥法师]
 金刚萨埵这么殊胜,我也想修,是否可以来拜您为师,向您学习?[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浅谈学三论宗教理对于参念佛是谁的助益(林海殷)[栏目:三论宗文集]
 相应15经 有身的询问经[栏目:相应部 38.阎浮车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