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六、皈依的学处 三、共同学处
 
{返回 皈依修学手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997

三、共同学处

   所谓共同学处,即对三宝必须奉行的基本行为准则,共有五点:
   第一,随念三宝功德,数数皈依。我们应时常忆念佛、法、僧的无量功德,生起虔诚皈依之心。看到每一个众生,皆存念:“汝等众生,皈依三宝,发菩提心。”随时发起这样的愿望,念念与三宝相应,将对自身心行改善有着不可思议的作用。
   第二,随念三宝大恩。我们应时常忆念三宝大海般深广的恩德。因为有三宝应世,我们才能听闻佛法,修习善行,故当以感恩心随时修习供养。条件允许的话,家中设一佛堂,每日至少以净水为供。平时得到任何精良的食品或衣物,皆应供养后才享用。供养主要具有两重意义:其一,三宝乃世间最胜福田,由供养三宝而获无量福报。人天路上,修福为先,任何成就都离不开福报的支撑。成佛,是福德和智慧资粮的圆满,故应以供养三宝来培植福报。世人不知其中奥妙,津津乐道于蝇头小利,反而忽略这一广大福田,良可浩叹。其二,强化三宝在心目中的地位,不断修习供养,内心就会时常与三宝相应,使其牢牢地扎根于我们心中。
   第三,随念大悲。我们所以念佛,所以皈依三宝,原因就在于三宝具备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殊胜品质。所以,念佛不仅是为了祈求护佑,更是为了效仿佛菩萨,最终成就他们那样的慈悲和智慧。我们念观音菩萨,是忆念观音菩萨的大悲心;念阿弥陀佛,是忆念阿弥陀佛的大智慧。诸佛菩萨是以发菩提心、利益一切众生来修习大悲。我们从佛法中得到利益后,也应引导一切众生投归三宝的怀抱。弘扬佛法,自利利他。
   许多人都觉得弘法只是出家人的责任,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应该说,弘法不仅是出家人的责任,也是每个佛弟子的责任。有人担心自己能力不够,以为未能自度,焉能度人。其实,每位佛子都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弘法利生。比如做每件事或修任何法门时,首先发心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做。尤其在修习皈依时,观想自己带领一切众生投归三宝怀抱。具足这一愿望之后,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能以各种因缘引导众生亲近三宝。若自己有能力讲,不妨现身说法;若自己缺乏能力,不妨介绍他们亲近善知识,或助印法宝流通,这都属于弘法的修行。
   经云,财施不及法施,财供不及法供。《金刚经》先后七次校量功德,虽以恒河沙财物乃至内在生命布施,皆不及为人演说四句偈的功德。原因何在?因为外在财物虽能给人带去富足,却不能彻底断除内在烦恼。唯有引导他人学佛,才能助其究竟解决生命问题。可见,弘扬佛法及引导他人学佛的意义有多么重大。
   第四,凡事启白三宝。每做一件事之前,首先恭敬合掌,启白三宝曰:十方三宝证知,弟子某某今日准备做什么,乞求十方三宝加持。遇到困难时,同样可以向三宝祈求帮助,恭敬合掌曰:弟子某某遭遇困难,祈求十方三宝加持,使违缘远去,顺缘具足。倘若未能如愿,切不可抱怨三宝不慈悲,需知自身业障所致,应生起大惭愧心,广修善行,忏悔业障,直到心行与三宝相应,自然能得到加持。时时启白三宝,不仅能获得三宝加持,也是培养皈依之心的重要修行。人们处于困境时,首先想到的必定是心目中最强大的人,作为佛弟子,三宝就是我们最有力的后盾。能时时处于三宝加持之下,是多么幸福而安全。
   第五,守护不舍。皈依之后,应坚定地守护皈依体,乃至舍命,亦不舍皈依。皈依体,甚至比我们的生命更重要。舍命而去并不可怕,因为来生还能继续。在无尽生死洪流中,我们曾千生千死、万生万死,却一直空过。但若舍弃皈依,将长劫沉沦,无有出期。那么,多生一次又有什么意义呢?再者,切莫将外道与三宝的功德相提并论。在社会上,时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论调: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都大同小异,本质一样的,等等。若以为所有宗教殊途同归,说明我们对三宝并未生起不共的信心及坚定的信解,这样一些观念也会使我们舍弃皈依。
   皈依之后,一定要奉行相应的学处。通过守护这些学处,使自己保有皈依体,并强化三宝在内心的份量。唯有信仰坚定,行为如法,三宝才能真正对生命产生作用。


 


{返回 皈依修学手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七、皈依的利益 一、入佛子数
下一篇:六、皈依的学处 二、奉行学处
 二、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选择 四、深信唯有三宝能救度
 八、皈依的修习 三、《仪轨》中忏悔的说明
 四、如何皈依 二、依法传授皈依
 二、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选择 二、念死无常
 五、皈依的正行 三、如理作意
 一、皈依三宝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 二、完成皈依是学佛的目标
 八、皈依的修习 五、《仪轨》中发愿的说明
 二、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选择 一、认识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
 七、皈依的利益 四、集广大福
 五、皈依的正行 二、听闻正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 第三卷[栏目:净空法师]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九[栏目:增一阿含经新译·悟慈法师]
 时时用佛法指导自己[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藏传佛教格鲁派之源——夏琼寺[栏目:西藏佛教·观察与研究]
 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八、立证无上正觉道[栏目:元音老人]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现代文)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栏目: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现代文]
 老实念佛[栏目:宣化上人]
 请解释「四生登于宝地,三有托化莲池,河沙饿鬼证三贤,万类有情登十地」?[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如何是教外别传[栏目: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持名[栏目:星云大师·微教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