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四法宝鬘》导读 第一篇 导读 五、应成派如何评价余宗
 
{返回 谈锡永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56

《四法宝鬘》导读 第一篇导读 五、应成派如何评价余宗

  谈到这里,我们已经将四宗的宗义,择要介绍完毕。接下来,便应该介绍应成派如何评价各宗的宗义,由此显出一个“道次第”。

  应成派认为,由自续派以下,各宗的空都是不彻底的,其不彻底,仅有程度的不同。

  他们的不彻底,都由一个观念造成:认为假必依实,倘若一点实法都没有,则假法亦无由安立——在这样的立场下,他们反而将不立实法的人,视为落于断边。

  自续派跟应成派最大不同之处,是承认一切外境有自相。这即是他们执以为实之处。

  这其实是用甚么观念来见世俗法的问题。

  自续派见世俗法,一方面见其如幻,可是一方面却又觉得这“如幻”是有自相的。因此说,胜义无自性,世俗则有自性。世俗法在世俗谛的层次,这自相即是它自性的表徵。

  应成派则不同。见世俗即是见世俗,不觉得它有甚么自性。因此便不须用“自相实有”来安立世俗的自性。

  再说得通俗一点。

  自续派对于人(补特迦罗)或对于法(事物或现象)始终摆脱不了一个概念:名言假设之外,总要有点甚么。

  应成派则认为,名言假设就是名言假设,若于名言外有一安立,无论其安立如何微细,都是实执,一有实执,便是“人我执”、“法我执”的烦恼障,由是成为轮回的根本。所以在应成派的立场,若“唯觉有我”、“唯觉有法”,这种直觉观念并非错误,因为它仅属于世俗名言量。可是一旦加以寻求,则无论认为有点甚么可得,这“得”便是错误,因为成为执著。

  也可以这样说,觉得有“我”、有“法”,一点也不要紧。但有“我执”、“法执”,那便是烦恼障与所知障,障碍我们解脱。

  由这样的观点,便知道唯识宗的“自证分”,在应成派看来便也是执著。依自证分而建立的依他起性,当然更属执著。而且比较起来,自续派的执著还细一点,唯识宗的执著则较粗。因为自续派的执著唯在外境,而唯识宗的执著则在内心。

  至于经部宗,他们的执著又比唯识为粗,因为他们认许自证分与外境都属实有。

  毘婆沙宗若跟经部宗比较,则他们的执著更粗,他们认为“三世实有”,那就比经部宗只认为“现在世实有”要粗一点。

  四宗次第的建立,即依其对“人”、“法”的概念而定。对此二者执著愈粗的,次第最下,而无任何执著(即不依任何实法来建立名言量)的应成派,则次第最上——但须注意,下下实为上上的阶梯,所以只是认识层次的问题,而不是只持上上,便去否定下下。亦不是将四宗的宗义混合来应用,在修道过程中碰到甚么观点适合自己,便割取这观念来支持自己。近人有责西藏密宗随意割裂宗派理论者,他们其实是绝不理解“道次第”这个重要原则。

  可以举一个例来说明这点—--

  学习“纯数”的人,虽然层次比“算术”为高,亦不宜因为自己有了纯数的概念,便去否定机械式的算术(但却可以指出算术运算的机械性)。

  在运算过程中,有时要应用到“集论”,有时要应用到“算术”,亦并不因为集论的层次比算术高,就硬要不应用算术。当他使用时,亦并非对集论或对算术的割裂。

  下面的一张表,应该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这“道次第”的概念。要理解西藏密宗,这概念极为重要—--

  应成——诸法名言无自性

  自续——诸法名言有自性,胜义无自性

  唯识——内识有自性,外境无自性

  经部——内识外境皆有自性

  有部——内识外境三世实有自性

  这张表,是依“有”的立场而建立,即道次第愈低者,其所“有”则愈粗。我们再提供另外一张表,依“空”的立场而建立,即道次第愈低者,其所空愈不彻底—--

  应成——诸法名言无自性空

  自续——诸法胜义无自性空

  唯识——诸法能取所取空

  经部——独立实有体空

  有部——名言中之独立实体空


{返回 谈锡永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四法宝鬘》导读 第一篇 导读 六、宁玛派的九乘次第
下一篇:《四法宝鬘》导读 第一篇 导读 四、四宗宗义
 生与死的禅法 七、鸽子归巢,现证“本住”——说“处生中有”之一..
 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四章 如来藏 6 不二法门
 《四法宝鬘》导读 第一篇 导读 八、内外密乘的共根道果
 生与死的禅法 十五、死相•临终•死光明——说“..
 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二章 龙树四重缘起 3 四重缘起观的例证
 《四法宝鬘》导读 第一篇 导读 十二、结语
 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四章 如来藏 1 何谓如来藏
 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一章 解说《心经》 3 佛与菩萨的三摩地
 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四章 如来藏 2 如来藏与阿赖耶
 生与死的禅法 十七、怖畏与离怖畏——说“法性中有”之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他力的功德[栏目:仁焕法师]
 佛陀教你幸福:I want happiness![栏目:佛教文章·中英文双语阅读 Buddhist Article · Bilingual Reading]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文珠法师)[栏目:普贤菩萨·讲记释义]
 问36:尊者,真是这样吗,有学问的人他们的知识会形成禅修进步的障碍?[栏目:马哈希尊者访谈 An Interview with Mahasi Sayadaw]
 《无量寿经》之宝网树音[栏目:大安法师]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对于佛教误会之解释[栏目:慈航法师]
 隐身的钥匙——走进画僧慧禅心灵秘境[栏目:菩提树下·马明博居士文选]
 第一章 六妙门修法 第六节 止观二门修习要义[栏目:六妙门修证全书]
 修行人如何走路[栏目:梭巴仁波切]
 以徳服人 知识服人 能力服人[栏目:万行法语]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