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十七届:开营式上的讲话(李立立)
 
{返回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30

开营式上的讲话

夏令营赞助人代表 李立立

(2010年7月20日上午于文殊阁)
 
各位师父、各位嘉宾、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和合文化的立立,本计划昨日应该去意大利参加国际音乐艺术节,可是佛一定知道我更愿意来到这里,和同学们在一起。

我和你们一样,喜欢思考,喜欢探求生命的意义。五年前,我受到佛学的启蒙,从那一刻起,我的心从来没有与佛分开过,就像我们在《三宝歌》中所唱的:“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处。”当我们的心灵找到了皈依之处,那种喜悦之情是无法言喻的。自此,我懂得在生活中以佛法的智慧去观照,以感恩的心去承担生活中的责任,生命的意义恰恰就是在服务与奉献中慢慢的成就。

去年的此时,我第一次参加夏令营,我和你们一样,做一名营员,认真地学习了七日,第六天,我在普贤阁怀着无比的感动之情,受了皈依,成为一名正式的佛弟子。现在想来,就像昨日。虽然只是七天的学习,但是它对我的影响却是绵绵不尽的。我常常会想起师父所倡导的“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它体现着无上的慈悲与智慧,是佛教的大乘精神在当今时代的最好诠释,是佛法服务于大众的有力实践。佛法一直以来承担者净化人心,净化社会的工作。我们整个民族的人文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学习,离不开教育,自古以来,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教人为人之道,为学之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儒释道的核心思想恰恰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学习资粮。我们的民族有希望,正是因为我们懂得儒家的忠孝之理,佛家的慈悲与智慧,道家的道法自然。作为当代年轻人,我们有责任将传统文化的精神更好地去学习并加以弘扬。

我是一名在家的佛弟子,在家庭中承担着为人子,为人妻母的责任,作为子女,要尽孝道。作为母亲,要承担培养、教育孩子的重任。我的儿子今年八岁,天性聪慧,我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教育儿子的身上。对于当代的女性,在社会中成就一份事业不难,而成为一名伟大的母亲确实不易。我的先生宽厚、仁爱,精勤创业。我能够听闻佛法,能够亲近智者的思想,那份感动和喜悦总是愿意与之分享,这需要智慧,需要善巧方便,令其慢慢听受。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来自于彼此的理解和关怀,来自于足够的尊重。我常常感恩先生的厚爱与支持,让我能以如此平和、善爱之心成就一份善业,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觉他,利乐有情。

我们做和的文化,将和的思想定位在和合养生,和谐艺术,和融中西,和善慈爱上。和合养生是重中之重,心灵的滋养是人生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这几年连续出版了滋养心灵的书籍,赠送有缘。2007年策划出版了达摩难陀法师的开示《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2008年将一位佛学老师的偈诗收集整理成册,2009年我们出版了《心经》集册,今年我们将《孝经》《道德经》《金刚经》三经合编,这几日正在最后装订阶段,在夏令营结束之前,可以送给大家分享。

在我们编辑三经的过程中,我曾经收到师父的一则开示,他说在所有的善行中,传播真正的智慧最有意义;在所有的赠礼中,正法的礼物最珍贵;在所有的光明中,内心的光明最耀眼;在所有的心情中,宁静无忧最究竟。我常常感恩师父无私而适切的指引和开示,给了我们无尽的前行的力量。

最后,祝愿我们本届的夏令营活动圆满、顺利、成功!也祝愿我们的学员们在这几日学习中法喜充满,吉祥如意!

感谢!


{返回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十七届:开营式上的讲话(夏泽红)
下一篇:十七届:开营式上的讲话(女营员代表 赵时晗)
 十四届:在生活中落实包容的精神(净慧法师)
 八届:分组座谈(节选)
 十届:闭营式上的讲话(李向东)
 四届:开营式上的讲话(刘进堂)
 六届:遵规守戒,把修行落实在具体生活中(净慧法师)
 七届:净慧法师传灯法座开示(净慧法师)
 七届:关于“戒律的精神与特色”讲座的总结(净因法师)
 十五届:第十五届生活禅夏令营开营式上的发言(夏泽红)
 四届:佛教的心理学(济群法师)
 九届:吴言生博士在开营式上的讲话(吴言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黄莲集 存养篇 十二 悲智双运[栏目:黄莲集·如觉法师]
 拈花智慧 男人重头脑,女人重心灵[栏目:拈花智慧]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三十三课[栏目:中观庄严论解说]
 瑜伽行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栏目:洪修平教授]
 布施的利益[栏目:惟觉法师]
 弟子规浅释 Standards for Students 第四章﹕谨 Chapter Four: L..[栏目:弟子规浅释 Standards for Students]
 四姊妹[栏目:佛学名相杂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