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行论讲记》第九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六十一节课
 
{返回 入行论学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16

第一百六十一节课

壬三(修道之果)分三:一、虽无发心然能成利;二、作者虽灭然有作用;三、虽无心然能生福。

癸一、虽无发心然能成利:

摩尼如意树,无心能满愿,

因福与宿愿,诸佛亦现身。

对方问:“如果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果位时,远离能取所取、有实无实等一切执著分别,那佛陀就不能利益众生了。因为佛陀没有利他的想法,而利益众生一定要有分别念,比如‘这个众生很可怜,我应该帮助他,让他从轮回中解脱’,没有这方面想法的话,怎么可能利益众生呢?我要帮助别人的话,首先要有一个发心,否则无法成办利他之事,因此佛陀利益众生不成立,因为佛陀没有分别心之故。”

中观宗回答:佛陀虽然没有能取所取的执著分别,但仍能利益天边无际的可怜有情。这个道理可用比喻来说明,就像如意宝(也叫摩尼宝、如意珠)、如意树,它们虽没有利他的分别心,但有缘者在其面前祈祷时,愿望自然会得到满足。

“摩尼宝”,据大乘《般若经》中记载,能遣除杂热、风、冷等诸病,同时可以满足众生所愿,赐予衣食资具等一切所需。有关论典中还说,当佛法隐没时,佛陀舍利沉入大海,化为如意宝,它在龙王脑中,有福报的人才能得到。一旦得到就用之不尽,对龙类也好、人类也好,能带来无量无边的利益。在初劫或人类具有福报时,如意宝就会出现于世,人们把它安置在胜幢的顶上,在其前面祈祷,如意宝即会赐予物质、财富、健康等一切暂时的所求。

“如意树”,是天界中因天人福分所感现的妙树,在极乐世界也有,三十三天也有。有些论典中说,初劫时因众生福报现前,当时每个人一降生,就出现一棵如意树,人们把树果和树味作为食物,树叶作为衣服,这棵如意树享之不尽、用之不完,实际上就是众生的生存来源,而且也能满足众生所愿。

如意宝与如意树,虽无有分别心,不会认为“今天来了一个贫穷可怜的众生,我一定要帮助他,满他的愿,否则我就名不符实了”,但众生福报等因缘积聚时,可以圆满祈求者的愿望。同样,圆满正等觉果位的佛陀,决不会有能取所取的任何分别念,但由于在因地时发了殊胜的愿,再加上众生的福报成熟,这两个因缘一聚合,就像阳光照耀世界时,莲花自然开启一样,无分别心的诸佛也能现身利益众生。如经云:“犹如阳光照,成熟莲花启,如是佛出世,成熟心得净。”佛陀出世遇到有缘众生,虽没有分别念“我今天帮助这个人,明天帮助那个人”,但因缘聚合的话,众生一定会得以清净的。

所以我们应该知道,在佛陀面前祈祷,不管是佛在世也好、涅槃了也好,对每个众生都可以帮助,降下饶益之雨,这个过程是任运而无丝毫勤作的。不像有些医生,这边来个病人、那边来个病人,自己就手忙脚乱,“稍微你等一下、等一下,我马上就来!”如果是这样的话,阿弥陀佛早就忙得不可开交了,因为汉族人也祈祷他、藏族人也祈祷他,老年人也祈祷他、年轻人也祈祷他,这里往生一个、那里往生一个,他统统都要去管,是很辛苦的事情。

其实,佛陀利益众生,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虚空中有皎洁明月,只要地上有澄清的水器,月影就会在水器中映现。月亮没有掉下来,水器也没有到天上去,但因缘具足时,每个水器中都有一个完整无缺的月影。同理,佛陀的加持是周遍法界的,只要我们信心和善根具足,谁祈祷,谁就会获得佛陀的不断加被,佛陀用不着有什么分别心。《入中论》也说:“此寂灭身无分别,如如意树摩尼珠,众生未空常利世,离戏论者始能见。”佛陀尽管已远离能所二取,但就像如意宝和如意树一样,乃至轮回未空之际,都可以在众生面前显现而度化。当然,这只有远离戏论的圣者才能现见。比如说,得地菩萨没有戏论,可以见到佛陀的报身;而我们有戏论的众生,只能见到色身中的化身这一部分。

所以,佛陀不会有勤作,也不会有分别,但没有分别并不代表不能利益众生。《宝性论》云:“如如意宝无分别,无勤赐予所求物,能仁无勤应众机,利他恒住三有中。”如意宝没有分别念,但可无勤赐予一切所求,同样,大慈大悲的能仁佛陀没有勤作,但可根据众生的不同根基在其面前示现,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宝性论》中还以帝释天、天鼓、大地、虚空等九种比喻,说明了佛陀虽远离分别,但度生事业永不间断的事实。

因此,大家应该对此道理生起信心,明白佛陀虽安住法界中,但不管是阿弥陀佛还是释迦牟尼佛,都不像我们人一样,整天忙来忙去,由于因地时发了度化无量众生的愿,所以果地时可任运自成地利益众生。

当然,众生自己不祈祷、不靠近的话,佛陀也是无缘度化的。这里我用一个比喻,虽然不太好听,但意思比较贴切。比如说我们去机场,在卫生间中洗手时,手一靠近水龙头,水就自然流出来,如果没有靠近,一滴水也不会有。同样,我们对佛陀祈祷的话,加持便会融入自己的心,而倘若没有祈祷,甚至对佛生邪见,你的相续不可能得以成熟。

因此,我经常要求大家祈祷佛陀,佛陀与我们之间,是依靠传承上师来连接的。在所有的传承上师中,我自己认为应该多祈祷法王如意宝。法王的名称中就有“如意宝”,他老人家也说过:“谁叫我如意宝的话,我能对他起到如意宝的作用。”所以,若常祈祷法王如意宝,一定会获得智慧和悲心。

我经常这样想:“我自己的根基、智慧、信心等都非常非常普通,有时能给成百上千个人说法,利益一部分人,完全是上师的加持。”我们学院也有很多出名的法师,都是唯一依靠上师加持而来的,如果没有上师的加持,我们都是非常普通的人。

前年同学聚会时,我自己都能想起来,以前读书的时候,很多人在智慧上、能力上都远远超过我,现在我有一分力量,全部来源于上师的加持。这种加持不管入于任何一个人的心,都可以具备利益众生的能力,你可以写很多书,也可以做很多事,这就是上师的加持。

前不久有些人说,自己要祈祷这个上师、祈祷那个上师,其中包括法王如意宝的一些弟子——堪布、活佛。我给他们提了一些建议:“这些上师只得了法王的一个部分加持,你如果真的要祈祷,还是多念一念《上师瑜伽》,祈祷法王如意宝比较好。祈祷法王如意宝的话,他是完整的祈祷对境。当然,我并不是说你上师是假的,但你上师可能只得了法王如意宝百分之一或千分之一的加持,今天才有能力摄受你。你祈祷他的话,不如祈祷一切悲心、智慧及功德的来源。”

有些人可能想:“我又不是法王如意宝的传承弟子,为什么祈祷法王呢?”你用不着这样分别,因为如意宝不会有任何执著,但你自己有执著的话,会把自己搁置于外。比如如意宝放在这里,人、天人、阿修罗任何众生只要到它面前去祈祷,就会获得它所赐予的悉地。但如果你觉得如意宝是龙王的,我们人最好不要去,那你无疑给自己划清了界线。

有些格鲁派、觉囊派或者禅宗、净土宗的人认为:“我不是学密宗的,我不是学宁玛派的,听说那个法王如意宝是宁玛派的,我才不去祈祷他、学他的法。”这完全搞错了。我们学习佛教,应该有个虔诚的祈祷,只有这样,才能令上师和佛陀的智慧、加持融入心间,那个时候你修行也好,传法也好,作弘法利生的事业也好,都会很方便。但如果没有这种加持,就像世间的理论学家,只是懂一个教证,把这个牢牢记住心中,给别人讲也是从脑海里面出来的,这个没有多大用处。西方人有种说法:“知识有两种:一是从心里冒出来的,这个有价值;一是脑子强记下来的,即便你在人前讲得天花乱坠,利益也不是很大。”因此,只有用心来沟通,才能对众生有利益。

我们这里有这么多的法师,外面听《入行论》的也有很多了不起的居士,你们以后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祈祷非常重要。一旦通过祈祷,令上师的加持融入心,就算你是个业力深重的平凡人,也决定能在修行或弘法利生方面超越很多与你同等的人。

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大家不要认为佛陀涅槃了,上师涅槃了,再怎么祈祷,上师诸佛也听不到、看不到。这是我们的一个邪见。要知道,你什么时候祈祷,佛菩萨、上师们什么时候就在你面前,只要以恭敬心来祈祷,你自己有什么样的希求,都可以满愿的。(假如你特别难看,那也可以求:“上师如意宝,我这一辈子可能没办法了,但下一辈子,您一定要让我长得很好看。不然很多人看见我都不舒服,我自己照镜子也很难过——”)

癸二、作者虽灭然有作用:

如人修鹏塔,塔成彼人逝。

虽逝经久远,灭毒用犹存。

有些人又问:“佛陀在因地时有分别心,发誓要利益众生,这是不错。但如今佛陀已融入法界,灭除了一切分别戏论,那往昔誓愿现在又怎能实现呢?”

比如说释迦牟尼佛因地时发愿度化无量众生,当时有一颗非常诚恳的心,这在《广传》中也看得出来,纵然它变成旁生,也时时不忘利益众生,这种发心相当切,除此以外并无其他想法。但后来获得佛果时,按照大乘经典的说法,佛远离能所二取,息灭了我与我所的执著,对自他的分别、想利益众生的心早已灭尽,如前所云:“由心灭故唯身证。”心灭了才获得这种清净身,这样一来,众生怎么可能还得到饶益呢?

答言:无有此种过失。尽管佛陀想利益众生的心已经泯灭,但由于因地时勤作的功用力所致,现在仍可以利益众生。打个比方说,从前有一个人,见许多众生罹患风湿等龙病 ,于是通过仪轨和咒语修持大鹏法。修成之后,为利后世众生,他以咒语和仪轨加持石堆、木块等材料,砌成一座大鹏塔,并发愿让每一个见闻接触或转绕礼拜此塔的人消除龙病折磨。(就像我们学院的坛城佛塔,上师如意宝说过,心脏病、食道癌等患者,依靠上师和僧众加持,转绕坛城即可得以痊愈。现在很多人也亲身验证了这一点。)他在世时,千千万万的人依鹏塔息灭了病苦,而在他去世后,虽然历经了千百年的漫漫岁月,但此塔仍能灭除诸毒病,众人也依之而解除了苦痛。

据说,这座大鹏塔在尼泊尔境内。法王如意宝1990年去印度时,我看过一个尼泊尔的历史,上面说有这座塔。打听当地人,他们都说有这个塔,但到底是原来的塔,还是在遗址上再起的新塔?大家都不知道。很多人说凡是有病的人到那里去朝拜,都非常灵。当时上师如意宝的妹妹阿里美珠,她的膝关节因风湿病比较痛,法王引用了《入行论》这一段,说应该到那里去朝拜。当我们四处联系准备去时,才知道那里交通不方便,塔在很高的山顶上,由于时间比较急,最终也没有去得成。

后来我问了很多人,包括在尼泊尔居住的有些道友,去过那里没有?它在哪个地方?但他们都没有去。我们去的时候,尼泊尔很多人说有这个塔,但现在到底有没有?我也不是特别清楚。总而言之,确实有这个说法,大鹏塔没有分别念,造塔者也早已辞世,不可能有利他的想法,但是因缘聚合后,大鹏塔利益众人的能力仍然不息,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

一些妙药、咒语,其实也有这个能力,虽然没有分别念,但依靠它们的力量,能够遣除身心痛苦。同样,佛陀、菩萨、上师没有分别念照样能利益众生。有些人供养上师时,一直在旁边叮咛:“上师啊,您一定要知道,这钱是我供养的,千万不要搞错!搞错了的话,您到时不给我加持了。”他供养的钱也全部摊开,好像打牌一样搁着,害怕合在一起上师不知道。其实上师不一定有这个分别念:“哦,这是500块钱,我要给你500块钱的加持,而不是5毛钱的加持!”

但现在很多人不明白,觉得佛陀如果没有分别念,就像无心物一样,那在佛前乞求“我身体不好,请赐给我健康,遣除病障”,根本得不到加持。这种想法是不合理的。佛陀因地时已发下宏大誓愿,只要我们祈求就会满愿,刚才的比喻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随修菩提行,圆成正觉塔,

菩萨虽入灭,能成众利益。

同样,修持六度万行的大乘菩萨,为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行持布施、持戒等大乘法,那个时候是有分别念,就像《入行论·回向品》所言,没有衣服的众生,我愿变成衣服来帮助他;没有饮食的众生,我愿化作饮食来帮助他……但菩萨趣入不住涅槃之后,能取所取全部消失,烦恼障与所知障全部灭尽,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全部现前,成为了众生怙主的正觉塔。此时他虽没有分别心,但仍能成办一切他利,在其面前祈祷的话,什么样的祈祷,满什么样的愿,赐给什么样的悉地。

《入中论》中有一个比喻说:譬如陶师在做瓶子之前,首先要极力勤作地摇转机轮,力足之时,就不需摇动而机轮自然旋转。同理,“如是佛陀法性身,现前虽无功用力,由众生善与愿力,事业恒转不思议”。佛陀的法性身现前时,虽然没有菩萨地或凡夫地时的发心,但众生的善愿与菩萨的大愿一旦结合,佛陀利生事业永不间断、恒转不息,不可思议地饶益有情。《现观庄严论》中也讲了佛陀事业的三个特点——常有、周遍、任运自成。

因此,在佛前祈祷的利益不可思议,祈祷的结果虽不一定立竿见影,但决定会有殊胜的力量来触动你的发心,并且不断巩固增上。这一点,大家务必要有信心。懂得佛理、闻思过佛法的人,完全能明白佛陀与众生之间的奥妙因缘。如果不懂这一点,认为佛像只不过是纸上画的、寺院里的塑像只不过是建筑物而已,以这样的心态来求悉地,必定徒劳无获。密宗有一种说法是:“若把上师看作一般人,那你的悉地只有在狗面前获得。”以讽刺的语气说明了观清净心的重要性。

其实这就像电脑、物理、化学等知识,只有专业人才懂,非专业人再怎么会说,也不可能懂它的功能和原理。同样,我们佛教的专业人士,完全明白众生与佛之间的缘起力,外人对此恐怕不懂,但不懂也千万不要轻易去诽谤。

癸三、虽无心然能生福:

供养无心物,云何能得果?

供奉今昔佛,经说福等故。

小乘行人说:“佛陀若无接受供养的心,供佛怎么会有福德呢?如果有供养、有收取之心,佛陀才可能回报你的供养,然而按汝宗所许,佛陀的一切执著分别消于法界,去供养怎么会获得福德呢?没有心的佛陀,就相当于无心物,我们用多少金银财宝去供养石头、瓶子或一座山,也起不到任何作用,佛陀岂不也是如此?”

中观宗答道:那不一定。如果无心就得不到利益,供养舍利就不应该有功德了,但佛陀在《绕塔功德经》中云:“若人清净心,供养住世佛,灭后之遗塔,功德无差别。”以清净心供养住世佛,或者以清净心供养佛涅槃后的舍利塔,这两个功德完全等同。《层花经》中也说:“今日供养我,未来供舍利,功德果报等。”

所以,没有心并不一定得不到功德,对境若是佛舍利、佛像,供养的功德不可思议。《波斯匿王请问经》中说:“不论对佛塔或佛像,作顶礼以额头触碰,是人将成为宝器,受到诸天神与众人尊敬。”

我们这里有几个道友,前段时间放假回去,别人供养一点路费、生活费,怎么都不敢接受:“这是人民币啊,不行不行!上师,别人供养我钱啦,我可不可以供养您?我好害怕哦!”马上拿去放生,自己不敢吃。但如果你对佛法有信心,在没有接受供养之前,先用头碰一碰佛塔或佛像,应该是可以接受的。这也是个窍诀。(众笑)

好多人刚出家时,对因果非常谨慎,但出家多年后,若还能保持这种心态,那我会非常随喜。我以前的时候,别人供养十块钱,我都不敢接受,供养一块钱,我就很害怕,给他念了很多咒语。但现在,肆无忌惮地摧毁因果,这个倒也没有,但心态还是改变了很多。我们重视因果非常非常重要,但也不能太极端了,你穿着出家人的衣服,却一点供养也不接受,那吃什么、穿什么啊?

不管怎么样,对佛塔佛像接触、供养、顶礼的话,这个功德非常大,自己的身体也成了宝器。以前我讲过“依靠一泥像,三人得成佛”,依靠一尊小佛像,三个人都获得了成就解脱。尤其是遇到装有舍利的佛塔,如五台山大白塔、彭县龙兴舍利塔等时,应想到供养它的功德与供养住世佛的功德等同,在其面前祈祷发愿很重要。

即便不是舍利塔,只要形状是佛塔,见到后也应该马上摘帽。在藏地,人们看见佛像、佛塔或出家人时非常恭敬,马上把帽子摘下来。但我看到极个别的寺院中,有些人戴着帽子顶礼,帽子也特别大,这样不是很好。也许汉地很多地方不太懂,但以后还是应该改过来,以恭敬心作承事的话,这个功德不可思议。

当然,即使没有恭敬心,以无记心也能得到利益。从前有一座佛塔,这个佛塔很古老,有许多裂缝。这附近有一只猪,有一次下大雨,猪就在淤泥里滚来滚去,全身沾满了泥巴。不久,太阳出来了,猪身上的泥巴干了之后就卡在身上,它觉得特别痒,东看西瞧看到一个塔,于是很高兴,就走到塔边,身体蹭着这个佛塔,要把泥巴蹭掉。它蹭来蹭去,身上的泥巴正好补上了佛塔的裂缝。以这个功德,这只猪死后转生天界,后来逐渐成佛。(我们看见佛塔时,肯定比这只猪强。我们会故意转绕几圈,看见有裂缝,有条件的话也会把它补上,这样的功德应该更大。)

因此,佛陀、佛像虽没有分别心,但仍可以利益众生。按照月称论师和寂天论师的观点,佛位时没有能取所取的智慧,但有没有能取所取的自然本智,这种自然本智能直接或间接利益无量众生。所以我们平时到寺院中,见到金灿灿的佛像或唐卡时,一定要合十,内心祈祷:“暂时让我身体好、心情快乐,即生中修法不要有违缘,究竟令我生生世世利益无边众生。”

现在汉地很多人都会发愿,我看了以后很高兴,即便是个普普通通的居士,去寺院也知道发菩提心,发愿利益众生。这个愿真的很难得、很珍贵。以前他们总是希望家庭和合、赚钱买一辆车……但现在知道了,在短暂的人生中得到这些没有意义。所以,懂佛教与不懂佛教还是有差别,懂佛教的人,做什么事情都很有价值。

供以真俗心,经说皆获福,

如供实有佛,能得果报然。

小乘行人认为,以实有的供品,供养实有的佛陀,最后得到实有的功德。而大乘中观宗认为,以幻化的心,供养幻化的佛,最终得到幻化的果。尽管二者所许有所不同,但供佛能得福果这一点,是没有分歧的,均有可靠经典作为依据。

汉传佛教的藕益大师说:“以如幻根,缘如幻佛,灭如幻罪,生如幻福。”《大圆满虚幻休息》中也说,所供对境是幻化的,供养者是幻化的,供品与功德也是幻化的,这样的幻化,在幻化的世间中可以成立。最后的结果,诚如《圆觉经》所云:“幻灭觉圆满,觉心不动故。”所有的幻都灭了,觉心才真正圆满,这种觉心不可动摇,即是如来正等觉果。但在此之前,还是应当积如幻的资粮。

我非常希望大家,不要口口声声说“我是禅宗的,参得很不错,两三天不吃不喝还如如不动”,这个不是很关键;藏传佛教一些修密宗的人,整天看明点、看什么,连一个咒语都不念,这样也不好。前段时间,我要求举办“念佛法会”,供养十方诸佛菩萨,这是很重要的,希望大家尽快联系自己的亲朋好友,让他们在没死之前,最好能够念一遍。麦彭仁波切的《佛菩萨名号宝珠鬘》,我看了以后非常非常激动,觉得每一个佛号的功德都那么大,很多人若没有看到就死了、没有听到就死了,真的太可惜了。所以这个法本,大家应当尽量弘扬。

虽然佛陀是幻化的,我们也是幻化的,但幻化中要灭除幻化的罪。毕竟我们造了许多幻化的恶业,这些恶业没有灭除的话,今后在幻化的地狱里,定当感受无量时日的幻化痛苦,就像在噩梦中感受痛苦一样。因此,地狱虽然是一场梦,可是梦没有醒来之前,痛苦依然不会消失。但愿众生不要做这样的梦,一定要依靠佛的加被与自己的善心,获得解脱的希望。

所以从今年开始,我要求大家念佛。每个佛号的功德,我不用在这里啰嗦,麦彭仁波切引经据典讲得非常清楚。如果你一点也不信,那就不是佛教徒了。非佛教徒的话,对很多道理不承认,这个我们也没办法。就像量子力学所研究的东西,外行人觉得都是假的,但没有必要跟他辩驳。同样,非佛教徒对佛经中所讲的念经、供佛、观修的功德,一点也不承认,当然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皈入佛门,佛陀时代也没有这种要求,可是我们要尽可能将佛法如意宝在很多人的心里浇灌,这一点相当重要。

我有时候看见一些人,地位很高,是国家级的领导,很多人都很羡慕,但由于内心没有佛法理念,生活得特别苦恼;有些人十分有钱,世间的有漏财产非常充足,但由于没有佛法的滋润,日日夜夜很痛苦;有些人长得非常漂亮,像天人一样,尤其是丑陋的人看了以后,觉得他肯定很快乐,但由于没有佛法的甘露妙药,整日特别懊丧,有很多伤心事……相反,有些人没有地位、没有财产、没有其他福报,但内心中有了佛法如意宝,所以过得非常快乐。

藏族有些老年人,他们老了以后,有一颗虔诚的信心,每天拿着转经轮念佛,住在哪里都特别开心。而我们炉霍附近一个地方,虽然是藏族,但以前受外道影响,现在不是很信佛教。我每次坐车路过那里,看到那些老年人坐在木头上,一直等死,特别可怜。真的,内心中没有佛法的话,老年人特别孤独,活得也很无聊,年轻人就更不用说了。

对于这些人,依靠讲道理若能说服,那是最好的;如果他们实在不听,也可以用一些方便方法来引导。当然,让他证悟离戏大中观,可能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放一个佛像,让他在佛像前供一朵花、一盏灯、一支香,一天磕一个头,一天不行的话,一年磕一个头,那也是非常不错的。希望大家对佛陀有颗虔诚的信心,这样,获得人身才有意义!


 


{返回 入行论学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行论讲记》第九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六十二节课
下一篇:《入行论讲记》第九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六十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八册 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五十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六册 第七品 精进 第一百零四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二册 第二品 忏悔罪业 第二十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十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八十二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六册 第七品 精进 第一百零五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四册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第五十三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九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六十六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六册 第七品 精进 第九十七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七册 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二十三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九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六十四节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九 九、广十胜行[栏目:韩镜清教授]
 玄奘精神 第70节:第十章 学海无涯,自胜为疆(7)[栏目:玄奘精神]
 06-009智慧菩提[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
 向往别人的美好时,更要珍惜你的拥有[栏目:看开]
 多退初心增罪业[栏目:宣化上人]
 说吉话祥 十五 依法而行 Dhammacariyaca[栏目:说吉话祥]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53[栏目: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傅味琴老师]
 无死的金刚心 第22章 神性的光芒[栏目:无死的金刚心]
 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之十[栏目:达照法师]
 《大圆满龙钦心髓前行引导仪轨——遍智妙道》讲记 科判[栏目:龙钦前行]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