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心法
 
{返回 珍珠之鬘·冈波巴大师全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97

心法

  ◆ 若能反观自心,即是“见”;

  ◆ 若将诸法证悟为心,即是“证悟”;

  ◆ 对于所证悟的义理,通过修习而使之形成习惯“的过程”,即是“修”

  ◆ 若体验了(心的)“本体”,即是“体验”;

  ◆ 在此体验的状态中相续不断,即是“行”;

  ◆ 真实地证到(心的)“本体”,即是“果”;

  ◆ 向人宣说此果,(并开示证得此果的方法,)即是“事业”。

  《功德荟萃》第二十一则

  敬礼大宝上师!

  至尊大宝达波仁波切曾经这样教诲说:

  “现象”与“法身”不异,这就如同麝香及其气味、旃檀及其香气、水和冰、“黄色的金子”与“金子的黄色”、“白色的海螺”与“海螺的白色”之间的关系一般。同样道理,我们也应该(通过实修来)试着使“现象”与“法身”变得无所不同。

  基于上述缘故,因此:

  就像力士的宝珠本在自腹中本自具足 、穷汉的宝库本在自家中本自具足一样,“法身之果”,也是本在自心中本自具足的啊!

  本自有,何劳求?

  ◆ 若能反观自心,即是“见”;

  ◆ 若将诸法证悟为心,即是“证悟”;

  ◆ 对于所证悟的义理,通过修习而使之形成习惯(的过程),即是“修”;

  ◆ 若体验了(心的)“本体”,即是“体验”;

  ◆ 在此体验的状态中相续不断,即是“行”;

  ◆ 真实地证到(心的)“本体”,即是“果”;

  ◆ 向人宣说此果,(并开示证得此果的方法,)即是“事业”。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依靠“见”来升起“证悟”;

  凭借“修”来护持“体验”;

  通过“果”,再来成就利人的“事业”啊!

  有时要在(心的)“本体”上顿然而修;

  有时则先需用心模拟(心的本体),依此模拟,而后再作“止住修”呀!

  由“顿然修”而得“法身”;

  由“止住修”而得“双运身”。

  万法皆宗此心。

  假如拋弃了“业果”,那么,我们就会走向恶道;

  由于远离了“悲心”,那么,我们则会流于声闻;

  而那些具备菩提心的人,对自心展开渐次与顿然的实修,则是极端重要的呀!

  ◎心法1

  ——冈波巴大师全集《珍珠之鬘第一辑·功德荟萃》第二十一则竟


{返回 珍珠之鬘·冈波巴大师全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散论心性
下一篇:心外无法
 观音的教导
 道次第与本来面目
 观心
 简论心性
 显密之辩
 认识自心
 依止法
 我执的布施
 发心
 萃精的艺术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净土宗的目标就是往生,但往生的条件,很多法师讲得不一样,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有人说常常看到弥勒净土是真的吗?[栏目:净土念佛·净空法师问答]
 大方广圆觉经 第十六集[栏目: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