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执的布施
由于(“不缘我与我所获清净”一句中所说的)“清净”是涅槃之法,(而获得了清净,即是获得了涅槃,)所以,我们应如上文所说的那样,从布施水、火等小事做起,一直学到能够施身,乃至能够抛弃所有的爱恋、断除所有的贪著、认识并抛弃所有的过错,并应仔细地观察究竟哪里存在着过错,一旦发现,就应毫不留情地全部摒除。
《珍珠之鬘》第十一则
顶礼诸位胜妙上师!
大宝上师医王冈波巴大师曾经这样教诲说:
应诸位邀请,为向大家奉献一些教法,所以就以下内容,略作开示:
对于修持真纯正法的行者来说,借由了解了今生变动不居的无常性,而认识到自己并没有太多的时光长久住世,因此,就应不贪外物,而对自己所拥有的哪怕是最最珍惜的东西,也应毫不犹豫地布施掉。
学习布施,应该是从诸如布施水、火这样的小事做起的;假如连水、火这样的与己无大关碍的小事小物,都无丝毫布施之心的话,那么,我们现在就可以断定:此人未来定会生为具有悭吝之障的“细喉大瘿饿鬼”之类。
通过这些小小的东西,在养成了布施的习惯之后,终将学会广大的布施,最后,就算布施头、目、手、足等自己珍爱的身体器官,也都不会感觉有丝毫的困难了。假如已能如此修为,那么,我们与这罪恶的轮回呀,就是业已分道扬镳了喔!
由以上所述观之:
◆ 我们首先应该学习诸如布施水、火等小小的布施;
◆ 其次,再练习布施下劣之物;
◆ 最后,则应布施自己最最需要、最最心爱的东西。
对于这样的实修来说,若以“波罗蜜多教法”的传规概括而言,那么,轮回与涅槃二者,就不外乎以下两句偈颂,那就是经论中常说的:
如何执著如彼示烦恼,
不缘我与我所获清净。
(假如一个人)如何地执著,
那么,他就会如同那执著的强弱程度一般
而显示出各种烦恼来;
(假如)不去缘对“我”与“我所”,
那就会获得最极的清净(涅槃)了。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在我们尚有执著存在的时候,那就总是会有各种烦恼的存在。
要知道,是从“执著自我”产生贪爱的,也是从“执著自我”产生嗔恚的[这两句是讲“我执”];从执为(我的)儿女而生贪爱、从执为(我的)怨敌而生嗔恚,从执为美名而生贪爱、从执为恶名而生嗔恚,从执为赞誉而生贪爱、从执为毁谤而生嗔恚[这两句是讲“我所执”],等等。
诸如此类的,因以二元对立的分裂之心,(而将本来简单的现象,作茧自缚般地执为各种纷繁芜杂的搅扰身心之事,)所以,我们也就不但不可能逃脱轮回的牢狱,而实际上,最终却是在不断地走向无尽的痛苦深渊罢了;因此,我们应该从此执著反转过来,悬崖勒马、浪子回头,不要再与“我”与“我所”这两个罪魁祸首,再同流合污了。
◎解释“如何执著如彼示烦恼”一句
在这样体会实修的时候,我们应该仔细观察一下,看看这个所谓的“我”,到底是“有实”还是“无实”?到底是“有常”还是“无常”?到底是“有自性”还是“无自性”?
如此如实观察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所谓的“我”,其实是“无实”、“无常”、“无自性”的,借此,我们就可以远离对“我”的贪爱了;倘若肃清了对于自我的贪著,那么,也就自然可以远离对于其他一切(“我所”)的爱著了。
总而言之,以前这些是在讲:虽然本来无我,而却妄执为“我”,因而,也就产生了“我的儿女”、“我的怨敌”、“我的财宝”等等,许许多多的“我的”、许许多多的“我所”;因为无中生有地妄执为“我”与“我所”,所以,我们也就不得不漂泊浪迹于苦难的轮回里了呀!
因而,我们应该明白,这个所谓的“我”,仅如梦境一般、仅如幻化一般;同时,我们也应明白,这个“我”,其实是危脆无常的。
通过如此地了知,那就不会再缘对自我了;因为不再缘对自我,所以也就不会再缘对所有的“我所”了,因此,经中才说:“不缘我与我所获清净。”
◎解释“不缘我与我所获清净”一句
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该拋弃所有的我执,而为了拋弃百无一是的轮回,也应该不与我执大魔同流合污地践履实修。
由于(“不缘我与我所获清净”一句中所说的)“清净”是涅槃之法,(而获得了清净,即是获得了涅槃,)所以,我们应如上文所说的那样,从布施水、火等小事做起,一直学到能够施身,乃至能够拋弃所有的爱恋、断除所有的贪著、认识并拋弃所有的过错,并应仔细地观察究竟哪里存在着过错,一旦发现,就应毫不留情地全部摒除。
因为不知(这些执著与过错)何时又会卷土重来,而且,又因祸患临身、死到临头的时候,再去悔恨埋怨,实属无知可笑的不良行为,所以,从当下的这一刻起,我们就应立即精进地踏实实修啊!
除此之外,别无深法。
——冈波巴大师全集《珍珠之鬘第二辑·珍珠之鬘》第十一则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