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思想如何与家庭和社会生活相结合?
 
{返回 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49

佛教思想如何与家庭和社会生活相结合

  佛教是适应救度一切人的智慧方便大法。把它理解为某一种或某几种陈旧的教条模式都是错误的。佛教是一种催人积极向上,追求完满的思想和人格品德的精神动力,是驱散心智愚昧,点燃智慧明灯的火炬。

  皈依佛教,就是追求佛陀的高尚完满的精神境界,学习佛陀自省自悟,自我净化,自我完善,智慧洞察万物,慈悲方便利众的难能可贵的精神;学习如来的出泥不染,宽厚仁慈,诚实,光明磊落,无私无我,无贪无嗔,平易近人,心胸广如虚空的人格品德;学佛就是学佛做人,学习佛、菩萨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思想品德。

  阅读佛经不能光念不做,要按佛经中指示的方法积德行善,学一点,做一点,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学佛中学习佛的慈悲心是最主要的。佛祖曾在《般若经》中说:“手中掌握一法,就等于掌握一切法。这一法是什么呢?是大悲心啊。”人只要有大慈大悲心,就是肉身菩萨——这是佛说的。人如果有这样一颗慈悲心,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慈悲待人,智慧做事”,这是佛教的原则。

  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坚持佛教的平等慈悲、戒恶行善的原则,就是佛教思想与家庭社会生活的最佳结合方法。在家的人修佛应以修慈悲心、修善德为主,至于念佛、坐禅,不需要仿照什么模式,完全可以按照本人的实际情况决定,贯彻佛教的方便原则,可以不拘泥于任何形式,家中设不设佛堂,拜不拜佛都属于外表形式问题,不必一律强求。最主要的是要心中有佛,心中有法,以佛为榜样,以法为准则。


{返回 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在家学佛的人,如何对待家庭问题?
下一篇:有人说:“佛教既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这话有道理吗?
 佛教中的“手印”一词是指手势动作吗
 不受戒,但依戒修习,能否成佛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以现代语体翻译、讲解经论是否社会化、庸俗化了?
 在家人如何依师,在远离善知识的情况下,如何调伏身心相续?
 什么是“三苦”?
 如何才能有效防止邪教及附佛外道蔓延?
 有人说“藏传佛教格西学位是花钱买来的,不是靠学习成就取得的”这种说法对..
 比如大威德两个角表二谛这些表法是否有深刻的内涵,对于真正实修的时候指导..
 信仰佛教的人必须要念经拜佛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放逸的借口[栏目:达真堪布]
 幸运儿的胎教——苦谛思维修之一[栏目:道坚法师]
 佛教的真谛[栏目:星云法师]
 誓愿求往生 不贪福报 临终呈瑞相 启迪后人(记胞姊张毓如往生事迹)[栏目:昌臻法师]
 道业与事业[栏目:仁焕法师]
 修行如何开智慧?[栏目:宣化上人]
 僧持毗尼,令正法久住[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五一九 山布拉妃本生谭[栏目:第十六篇]
 前行命要窍诀 深海中的摩尼[栏目:加行参考资料]
 六、出世之路 成功的秘诀[栏目:大师在喜马拉雅山]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