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日常生活中调伏自己的内心非常重要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82

日常生活中调伏自己的内心非常重要

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为了成办今生快乐,临终自在,未来更加快乐。说白了,修法就是为了调伏自己的内心,这一点从成办今生快乐而言,也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人由于不具有佛教的见解,因此不懂得时时观察自己的内心,反而总是去寻找他人的过失,即便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最后也会闹出很严重的后果。

我想生活当中,我们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由于双方都将过失推在对方身上,认为一切过错都是对方所致,因此事情不但无法得到解决,还由此产生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

那么我们现前作为一个修行者,平常应该如何观待呢?要记住,我们首先要观察的不是别人的过失,而是自己的内心。

我们说过,西方极乐世界并不在遥远的地方,而在自己的清净心之中,但是由于自己内心不清净的缘故,因此无法现量见到。而当内心烦恼沉重到极点的时候,眼前可能就会呈现地狱之相。所以,地狱和净土都来源于自己的内心。

因此作为一个修行佛法的人,由于知道这些道理,就会时时都会观待着自己的内心,知道一切不悦意的显现都是由于自己的眼根不净,内心业力沉重的缘故所致,所以会努力去调伏自己的内心。

当然,现前我们毕竟还是一个凡夫,因此从凡夫的角度而言,想要时时能调伏内心,这恐怕也是不现实的,但总的来说,应该尽可能往这方面去发展。

若要能时时观待着自己的内心,端正自己的心态,那么今生和谐快乐的生活就不需再去何处寻找,他时时都在我们的眼前。即便我们不从佛法的角度来讲,单纯从世间角度而言,端正自己的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也是幸福的起因。

比如我们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员,当我们为家庭的事业操劳时,若能端正自己的心态,内心就会想到:无论这个家是两三个人的小家庭还是三四个人乃至更多人的大家庭,总之为了让家人快乐,自己付出一些代价都是非常值得的。当有了这样的发心,无论你为家庭做的事情有多辛苦,或者比家人付出得更多,你也会觉得非常值得,非常幸福。

但若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总是想为什么家人那么多,偏偏要自己做那么多的家务呢?为什么偏偏自己又要烧饭,又要洗碗还要扫地,为什么家里的其他人不来做都要自己来做?若具有这样的心态,相信这个家庭的平静延续不了多长时间,很快会分崩离析,家庭战争不断,这都是由于没有端正自己的心态所致。

我以前也和居士们开玩笑说,同样是给导师送一杯水,如果心态端正的人,内心就会想:这杯水是供养导师的,从师徒的角度而言,弟子供养师父,也是应该的。那么当你把水递给导师之时,内心是非常快乐的,因为这是令你感到很快乐的一件事情。相反,若要是内心总是在抱怨,为什么要我来倒水呢,为什么不是你给我倒水,为什么不叫别的人倒水等等,那么这个过程对你而言,决定是充满痛苦和烦恼的。

因此想要成办今生快乐,平时在生活中时时端正自己的心态,调伏自己的内心非常重要,这一点要铭记心中。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明确自己信仰佛教的目的
下一篇:调伏自心就是最好的言传身教
 身体不紧不松之功德
 希求解脱首先要生起出离心
 有相止乃依实修而得之境界
 喇嘛仁波切教言
 有烦恼 当自责
 共同外前行是否是次要的法,能否省略不修?
 嗔心之过患
 修行中应避免的污点
 上师瑜伽统摄大圆满法修行之总纲
 修法之上导师的重要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国唯识宗通史 目录[栏目:中国唯识宗通史]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十)[栏目:宽运法师]
 见性成佛 第二天[栏目:如本法师]
 第四册 佛教史 第十九课 其它国家佛教史[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四册]
 怎样举罪?[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被饿死的病鹿[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第二章 赛那迦品 三八六 驴马子本生谭[栏目:第六篇]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句话对不对?[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俱舍论法宗原[栏目:论疏]
 平常禅 内容简介[栏目:平常禅·活出真实的自己]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