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一一卷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七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79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六一一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发心行相」第三首看起,我们把三、四、五,这三首偈念一遍:
 
  【常欲利乐诸众生。庄严国土供养佛。受持正法修诸智。证菩提故而发心。深心信解常清净。恭敬尊重一切佛。于法及僧亦如是。至诚供养而发心。深信于佛及佛法。亦信佛子所行道。及信无上大菩提。菩萨以是初发心。】
 
  这三首偈很明白的给我们说出来,『菩萨以是初发心』。这个初发心的意思通前通后,通前是十信位的初发心,通后是十住菩萨初发心,这个意思在前面已经说得很多了。我们先讲偈颂,大意略略的介绍一下,然后我们再看清凉大师的开示,他的《疏钞》注得很丰富,内容非常丰富。从经文我们就知道,发菩提心的标准。发菩提心才称为菩萨,所以二乘人只称阿罗汉,不称菩萨,什么原因?他没有发菩提心。这就可以知道菩萨之尊贵,可贵之处。
 
  我们学习要从前面一首看起,这四首偈不能够漏掉。前面第二首,「不求五欲及王位,富饶自乐大名称」,这五桩事情是决定要舍弃的,决定不能够贪着。「五欲」,诸位知道就是今天我们讲的物质生活,财色名食睡,都是世间人想尽一切方法,甚至不择手段去追求,这我们不能不知道。「王位」在此地,我们把它看作各个阶层的领导人。领导人要是菩萨就没有问题,不是菩萨,免不了要造业,这个要知道。「富饶」是讲财富,「自乐」是讲自利,「大名称」,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的,不仅是好名,也在那里争权夺利。王的眷属,王的眷属是大臣。这些我们从历史上看,从眼前事实上去观察,都是一般人想尽方法所追求的。追求的心要是不善,要是为自己,问题就严重;如果是为众生,那是行菩萨道。
 
  早年,说这个话总是三、四十年前,赵恒惕老居士的儿子,我们也是很好的朋友,他大我五岁。那个时候在台湾,他在教育部当秘书,不是秘书长,是秘书,秘书处里面的秘书。曾经有一个职位,好象是个局长的职位,他想争取,来问我。他也是虔诚的佛教徒,来问我,可不可以争取?我说:你争取这个职位,你的目的何在?他说:在这个职位,可以多为国家、为人民服务。我说这个行,这没有问题。如果说是你藉这个机会自己升官,当然你的地位高了,你收入也多了,你权也大了,你要是为名、为利、为权利,那你就完全错了。他明白。他去争取,以后没有争取到,来跟我说。我说很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争取到了未必是好事,争取不到未必是坏事,这个意思深。争取到了,你要不是真正的负责尽职,为大众服务的话,很容易造业;争取不到,你就没有这种造业的缘,未尝不是好事。
 
  毕竟是个学佛的人,对于名利看得很淡,他退休之后移民美国,住在旧金山。我们大概也有,好象有五年没有连系。这个人是个读书人,通情达理,他也是方东美先生的学生,我们常常在一起聚会。所以职位也是如此,古人避免。你看历史,中国的历史是一代一代的,二十五史。每部史书里面,都有一篇「隐逸志」,隐逸传记。就是这些人有道德、有学问,他不做官,不追求名利,甘心情愿在山林水下过一种清闲、悠闲自在的生活,半耕半读。中国历代这种人很多,为什么历史上还给他立传?我在最初读历史的时候,对于这部分就怀疑,为什么?历史上立传的人,我们中国古人所讲立德、立功、立言,这是史学家给他立传,留传后世。这些人,确实是有德行、有学问、有能力,没有出来为国家贡献,没有出来为人民服务,为什么史书上给他作传?总是好几年才明白这个道理。
 
  这些人是社会安定的一股力量,他如果是没有读圣贤书,对于社会不满,他能不能造反?他有能力,不干。请他做官,他都不干。多半是什么?一半耕田,一半教书,圣贤事业,他是做事,我们不知道。他在农村里面教小朋友,私塾里面的老师,隐居,不出来做事,不出仕。像这五种,清凉大师给我们补充的十种,他沾都不沾。读书、修道、教学,确实到以后我们明了,社会的长治久安他们起了很大的作用。
 
  他们一生做人的目标,确实就像经上所说的,「但为永灭众生苦,利益世间而发心」。怎么样利益世间?就像释迦牟尼佛一样,教学,义务教学。这些隐逸的人在古时候,不但精通这些经论,儒释道的经论,肯定精通医学,天文地理他都精通,他研究这些东西。他帮人治病,好医生,有医德,救人。看病要不要钱?不要钱,一切随意,是以救人为目的,不是以赚钱为目的。教书也是如此,没有说教书老师要强迫收多少学费,没有这个道理。学生禀赋很好,家庭很贫苦,老师把他找来,不但不收他的学费,还要补贴他的家用,来培养他。为国家培养人才,为社会培养人才,不为自己。这就是真正利益世间,以自己的德行教化,帮助众生觉悟。觉悟就灭苦,离苦得乐,破迷开悟。他的行持,帮助人觉悟,做个很好的示范。
 
  昨天我们讲到『常欲利乐诸众生』,他有这个心。『庄严国土供养佛』,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持戒守法是庄严国土,你要不供养佛,庄严国土做不到,我们今天在汤池做的试验就是这句话。供养佛,是我们以身教、以言教教化这一方的居民,现在的对象是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一起学。学什么?学弟子规。《弟子规》是什么?学孝亲、尊师,弟子规里面讲的内容是七桩事,孝、悌,孝是对父母,悌是对尊长;谨,学谨慎;信,人有信用;爱众,爱人如己,爱乡土如家庭;亲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你看这不就是社会祥和的基础吗?社会的安定祥和,就是庄严国土。所以这个地方风气转变了,人心向善,各个懂得礼节,懂得关怀别人。这是任何一个行业都可以做的,每个人都做到,这不是哪一个人做的。中心带动,居住在这个小镇的全民各个人都在做「庄严国土供养佛」。
 
  供养佛,佛就是大众,就是一切众生。供养佛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现在的话说,为人民服务。从内心里头发出,真诚心。用什么的心态?底下就说,『受持正法修诸智』,「受」是接受,「持」是保持,「正法」是圣贤的教诲,祖宗的教诲。诸佛如来、祖宗教诲,你看他并不重视我们的技术能力,这方面是有,但不是主要的,主要是什么?主要是孝悌忠信,是伦理、道德、因果、智慧,这是主要的。这个地方的正法,确实就是指的伦理、道德、因果。佛法里面,正法是戒定慧三学,它后头有「智」,这个正法是戒定。
 
  戒是什么?规矩。人在这个世间,不能够脱离社会独立生存,一定跟大众在一起,共同生活。怎样共同过美好的生活,这品经里面的教诲很多,确实每首偈、每句经文,都是我们学习最好的典范。我们今天从基础学起,弟子规是戒律,感应篇是因果,十善业也是戒律,从这里奠定基础。这个合起来就是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从这里扎根。持戒就能得定,定是清净心。人生活有规律,没有胡思乱想,语言造作也都有规矩。有规矩,心就定了,这一生当中,有自己生活的目标,有自己努力的方向,你说多快乐!中国古时候读书人的方向、目标是希圣希贤,读书志在圣贤,他不是在升官发财,不是在名闻利养;固然历代也有把这个做为读书的目的,那不是多数。
 
  但是现在我们看这个时代,读书志在圣贤,大概一个都找不到。读书为什么?全是为名闻利养,方向、目标错了,所以社会动乱,天灾人祸。纵然科学技术发达,带给我们很多物质文明的方便,你有没有想到你付出什么代价?但是,如果说我们享受这些先进的物质文明,无需要付出负面的代价,行不行?行!要怎样做法?那要把伦理、道德、因果、智慧放在科技文明的前面,那才叫真正的幸福美满。只要科学,其他都不要,那是悲惨世界。这个事情决定不能够疏忽,我们这一生,真是得人身,闻佛法,亲近圣贤教诲,不容易!这种机缘就像开经偈上所说的,「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遇到了。遇到有没有接受?接受,有没有能保持?这是大问题。
 
  都想接受,而没有接受,这什么原因?烦恼习气太重,敌不过烦恼。内有贪瞋痴慢,外面有强烈的五欲六尘的诱惑,你能不动心吗?到什么人可以不动心?快要死的人,如果他觉悟了,可以。在一般社会上,到什么时候?七十岁以后。这社会上什么工作都不要你,你年岁太老,哪个行业都没有了。这个时候你要是真正遇到佛法,很管用。为什么?你不得不放下,你在这个社会上找不到工作,老人,谁要你?哪个行业都不要你了。也许可能死心塌地好好学佛。所以我在大概总也有三十年前,八0年代的时候,我第一次到美国是一九八二年,好象是在八三年、或是八四年。我在旧金山讲经,讲一个多星期,甘老居士他们安排的。
 
  讲经的地点是在个老人公寓,三藩市的一家老人公寓,老人公寓里面住了四百多个人。这个公寓是私人办的,是犹太人,很聪明。他附设一个幼稚园,所以这些老人他们的孙子,第三代,儿子媳妇都工作,工作的时候就把小朋友送到幼稚园来念书。下课之后,他们就会到上面去,楼上,敲敲他爷爷奶奶的房间,跟爷爷奶奶玩玩。到上课时候他们就上课去,下楼去。我看了,好!老人每天都能跟家里的儿孙见一次面,时间虽然不长,很安慰,很不容易。我在那里讲了七天经,我就从那里想到弥陀村。我说这个老人公寓,如果统统都是学佛的人,那多么美好!而且这些人都退休了,心都定下来,什么妄念都没有;有妄念也没用,真的把心安下来念佛。在那个时候就想到,在这个时代,二十一世纪,给年轻人介绍佛法,让他认识。真正修行一定是退休之后,他心才定得下来;没有退休,他心定不下来。弥陀村的想法,起源就是老人公寓里面讲几天经,想到这桩事情。虽然想到,可是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办法兑现,可见得缘不容易,缘很难。
 
  正像「万姓先祖纪念堂」,这个念头很早,最早我的想法是百姓宗祠。文化大革命当中,中国民间的祠堂破坏了,我知道,我很清楚。我们中国文化承传,三个硬体的设施靠这个,几千年来就靠这三个设施。第一个就是祠堂,祠堂的功用是什么?教孝悌。你看《弟子规》上第一句,「首孝弟」,这个要是没有,根都拔掉了。人要是变成不知道尊敬父母,不知道孝顺父母,不知道尊敬长辈,天下哪有不乱的道理!我想了两个星期,如何补救?我写了一篇文章,在报纸杂志上也发表过,百姓宗祠。希望将来每个县市有一个百姓宗祠,这样子更好。有破坏,有建立,有新的,一定比旧的还好。旧的是每个家庭的家族祠堂,新的,我们建一个总祠堂,大家都在一起,我们的民族就团结了,比每一家各个家庭祠堂意义更好。有地方首长主祭,春秋祭祖,每个县市推一个代表陪祭,提倡孝悌,这是教育。
 
  第二个是孔庙,孔庙教伦理道德。第三个是城隍庙,城隍庙教因果,因果教育。这三个硬体设施在中国二、三千年,起了很大的作用,不能疏忽,不能说它是迷信,不能说它是愚民政策。现在把它废掉,统统不要了,不愚民、不迷信?前几年,陈老居士来看我,陈郎,在香港也很有名,四川人。我们见过很多次面,在一起吃饭,他就讲,告诉我,他回到四川老家去看。他说从前大家都拜神,社会犯罪率很低,现在大家不要神,犯罪率上升了几十倍。前年我请江逸子居士画「地狱变相图」,去年完工,我们把它付印,在全世界流通。我送了一张给傅铁山大主教,他看了非常欢喜。我跟他说,我说一个城隍庙,在从前,对于治安上来说,至少抵得一万名警察。他把桌子一拍,「不止!十万名。」十万名警察没有办法把这个县市的治安做好,一个城隍庙能发生那么大的效果。他讲的是迷信吗?不是。现在外国人相信,外国人相信有轮回,外国人相信有因果报应,相信的人愈来愈多。
 
  我们希望化解冲突,希望社会安定,希望世界和谐,而把这些宝贵的方法统统废弃掉,不要了,那你的安定和谐是一个理想,没有办法实现的。这个世界乱,往下去还是要加倍的动乱,到最后的结果则是世界末日,整个人类在这个世界上毁灭,是人为的,你说这个多可怕!
 
  我们今天明白了,「受持正法修诸智」重要,你要把握着这一点。肯定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所学习的没有古人的多,古人世世代代伦理、道德、因果、智慧经验的累积,几千年历史的教训,我们如果舍弃它,自己怎么学也学不到他们的程度。聪明人,为什么不继承这个传统,再向前推进,这就对了,所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正确的。不要蓝,要搞一个能够胜于蓝的,这个做不到。学习,终极的目标是开智慧,这个智就是佛门讲的开悟,大彻大悟。悟,从什么地方开的?悟从定开的。你心不清净,心定不下来,现在的人心浮气躁,妄念纷飞,他哪有智?他有的是什么?聪明,聪明不是智慧,佛法对于这个辨别得很清楚,世智辩聪。不但是我们人间不是出于禅定的智慧,都是世智辩聪,即使佛经上讲到天道,色界天人有四种禅定,无色界天人又有四种,四禅八定,甚深禅定,他有没有智慧?没有,他只有定,没有开慧。定能伏烦恼,不能转烦恼,这个要懂。慧开了,转烦恼为菩提,那个妙极了!
 
  所以烦恼你也不能厌弃它,一定要把烦恼断掉,那是错误的。烦恼断掉之后,菩提也没有了,烦恼跟菩提是一体。觉悟了就叫菩提,迷了就叫烦恼,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生死跟涅槃也是一桩事情,觉悟了,生死就是涅槃,迷了的时候,涅槃就是生死。涅槃、生死不二,烦恼、菩提是一。所以,佛教导我们觉悟要紧,佛教学的宗旨就是破迷开悟,帮助一切众生从迷惑转过头来,觉悟,佛的教学目标就完成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毕业了。所以到阿罗汉,出了六道轮回,才叫正觉。那是什么?那是智慧,不是大智慧,小智慧。而六道里面没有,色界天人、无色界天人都没有智慧。佛法在这上面说得很严格,标准是丝毫都不肯放松。
 
  所以告诉我们,初学是以断烦恼为第一桩大事。烦恼怎么断?持戒、守规矩,都是方法,那不是目的,持戒是方法。得定、得清净心呢?得清净心还不是目的,还是方法;慧开了,这是目的。所以你才晓得,持戒是手段之手段。因为开慧一定要禅定,禅定是开智慧的手段,持戒是得到禅定的手段。经典上佛告诉我们,十方三世佛没有一个不是这样修成的,我们能够离开这个方法,搞一个新的办法来修成吗?新的办法能真叫我们得清净心吗?能叫我们里面不生烦恼,外面不受诱惑,你能做得到吗?要好好想想,如果做不到,彻底失败。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我们怎样去「受」,接受?现在「受」是非常困难。困难在哪个地方?我们真的是完全不懂事。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多次的讲到,受在诚敬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在诚敬。不诚不敬,佛来天天教你,你还是没有受,你所听的是皮毛、常识,不痛不痒。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是从小就没有培养过真诚恭敬的心态,没人教,所以不晓得什么叫诚,什么叫敬?现在虽然是接触圣教,还是不懂。什么是诚敬?在佛法里面讲,「一心」。你看很多忏仪、仪规里头,一心顶礼,念佛里提倡的「一心称念」,我们没做到一心。顶礼、称念里面都有妄念,有妄念就不诚,有妄念就不敬。真诚恭敬里头,没有妄念。
 
  李老师当年教我,我那个时候学佛好象有四、五年了。正式的跟章嘉大师学了三年,章嘉大师圆寂之后,过一年,我才认识李老师,所以跟李老师之前有四年。我拜老师,老师给我的三个条件,其中有一条,「你过去所学的,跟章嘉大师学的,跟方东美先生学的,我一概不承认,你到我这里来,一切从头学起。」这什么意思?他对于方先生跟章嘉大师都非常尊敬,这是我们知道的。为什么我在那里学的,他一概不承认?如果要承认,我的诚敬就要打折扣了。为什么?李老师讲的,我会想想章嘉大师怎么说,方老师怎么说的,会做个比较。甚至于还能提出问题来跟老师辩论,这肯定的。他不承认,没话说了,没有话说,就没有意见。等于说你是一张白纸,开头跟着李老师,一切听他的,从头学起,这么个道理。
 
  师资之道确实是如此。还好我前面两个老师,一个学哲学,一个佛学,如果说多接触几个老师,李老师就不会收了。点点头,好!欢迎你来听经。为什么?你已经乱掉了。像一张纸,已经被人家涂得乱七八糟,不能教。今天你到哪里去找一张白纸,找一个什么意见都没有的,百分之百听话的,找不到,难!所以「受持」这两个字很不容易。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前面我们讲到受持非常不容易,这是我们的关键。能真正肯接受,能保持,保持就是修行,没有一个不成就。成就的大小,受持的心、诚敬的程度不一样,就是印祖所说的,十分诚敬,受持的力量就达到十分,二分诚敬,那只有二分。二分、一分都很了不起,换句话说,都能有成就,怕的是完全没有受持。最可怕的是没有受持,以为自己受持,这就不能回头。发觉到自己并没有真正受持,他会回头,他会忏悔,他会回头。最怕的就是他自己不晓得自己的过失,这就非常困难。
 
  你看第三首后面这句,最后这一句,『证菩提故而发心』,你看这个目标多么明显!「证菩提」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为这个来发心学习,不是为别的。再看第四首:
 
  【深心信解常清净。恭敬尊重一切佛。于法及僧亦如是。至诚供养而发心。】
 
  这都是我们要学的,都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什么是「深心」?古大德总的给我们说明,深心是好善好德。我跟诸位讲得很具体,什么是善?什么是德?我采用《无量寿经》经题上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心、平等心、觉悟的心,这是善、是德;清净、平等是善,觉是德。要用深心,清净平等觉的心,去信、去解;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心不清净、不平等、不觉悟,信解都没有。这个标准是法身菩萨的标准,因为再上去一步,这是十信位的菩萨,再上去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圆教初住菩萨,叫发心住。
 
  后面还有一品经,叫「发心功德品」,那是讲初住菩萨真正发菩提心的真实功德。这个地方是在预备期间、学习期间,还没有达到,差别在此地。那你就晓得,清净平等觉是多么重要。清净平等觉在哪里学?在日常生活当中学。怎么样学清净?放得下就清净,放不下,清净就得不到。放下什么?放下染污。财色名食睡增长我们的贪瞋痴慢疑,它生烦恼,不生智慧。它所显现的是心浮气躁,不是心平气和,不是。你说这些东西要不要放下?佛菩萨、阿罗汉、祖师大德们,他们的心为什么能清净?他一尘不染,他什么都不要,你送给他,供养他,转手就送别人。
 
  我在台中,李老师给我做出榜样。他在那里教化众生的功德也很大,学生很多,学生里面,有地位的、有财富的不少。看到老师的衣服穿了几十年,都破旧了,做几件新的衣服供养他。内衣,供养的人很多,老师收到供养,人走了之后就分给大家,我还分到二、三套,都是很好的料子。到老师往生之后,我们才发现老师里面的内衣都是自己补补,破了再补,补了又补。内衣、内裤跟袜子没有一双是完整,是好好的,统统是补过的,他不叫别人补,他自己补。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我这一生,在晚年的时候,供养的衣服也很多,一辈子穿不完。我也很想学李老师布施,但是这个衣服是出家人穿的,给在家人很不合适。要能舍,不能不舍。
 
  澳洲准备办学院,大家都有兴趣。因为现在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人愈来愈少,也没有理想修学的环境。澳洲,读书是很理想的一个地方,安静!住在山里面,听不到声音,只听到鸟声。他们问我,办什么样性质的学校?我想办个汉学堂,我们净宗学院,净宗学院的三学堂。三学堂,这三学是什么?不是戒定慧三学,是儒释道三学,佛学堂、道学堂、儒学堂。我们招收学生,真正志同道合,对于传统三家的学术有兴趣,愿意一生献出自己一生来深入、来研究,将来可以教学,先培养老师。我是每家十个人,希望有十个儒,十个道,十个佛,我们这个学堂三十个人。三家的典籍参考书,可以说我们都相当完备,好事情!我年岁大了,也教不动了。过去留的这些光碟,可以给同学们做参考。希望我们中国传统的圣贤教诲能够再复兴起来,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发扬光大。不但救国家,真正可以救世界。
 
  儒释道三家教学的目的,都是教人做好人,都是教人觉悟。所以这个地方我们看到『深心信解』,我们感触很深。要清净平等觉的心去信,这是深心的信;清净平等觉的心态去解,那是胜解。当然清净心常存,诸位要知道,清净里面有真诚,清净里面有平等、有觉悟、有智慧、有慈悲,菩提心都在里头,这个我跟诸位说得很多。我讲的是五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一即是五,五即是一,任何一句里面决定圆圆满满包含其他的四句。《华严》所说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表现在事相上,菩提心表现在事上,『恭敬尊重一切佛』。这个一切佛,广义的说,即一切众生,狭义的说,是一切觉者。「佛」是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中国的意思就是觉悟的人。狭义的讲,就是尊重一切觉悟的人。那你就晓得,包含所有宗教,所有宗教创教的人都是觉悟的人。佛这个字在中国翻成圣人,菩萨是贤人,圣贤。在印度称佛、称菩萨,中国称圣、称贤,意思相当。所以这「一切」两个字用得好,你可以在这里头看到清净、平等,用我们一般的讲法,包括所有宗教,包括所有的学派,哲学、文学乃至科学技术。所有一切聪明觉悟的人,真诚的恭敬、尊重;那个深心是一直贯下来的,深心的恭敬,深心的尊重。这表现在外面。
 
  『法』,法是经典,广义的讲,典籍,所有宗教的典籍,所有学术的这些资料,都是法。『僧』是学生,专心在学习的这些人。『亦如是』,也是这样的恭敬、尊重。恭敬、尊重不但是形式,而且有非常具体的表现,具体的表现就是底下这一句『至诚供养而发心』。供养就是布施,用至诚恭敬心布施,称为供养。供养里面,有财供养、有法供养、有无畏供养。无畏供养是什么?是照顾他的安全,特别是正在求学的这些学生,使他生活能够安定,学习不受外面干扰,他能专心。这是财、法、无畏的供养,尽心尽力。末后一首,特别是对佛教。
 
  【深信于佛及佛法。亦信佛子所行道。】
 
  『深信于佛及佛法』,对佛没有怀疑。对佛所说的一切法,佛法就是经典,包括历代祖师大德的注疏,现在都收在《大藏经》里面,对这个没有疑惑,完全能接受。『深信』就是前面讲的「深心信解」。『亦信佛子所行道』,佛弟子他能够依教修行,我们对他没有怀疑。如果他是假的?前面我们读过扇提罗,他是假的,他有因果。你要是至诚恭敬供养护持,你得福,他假的没有关系。前面我们讲的五扇提罗,那是欺骗信徒,欺骗众生。外面装起来的样子像是个修道的人,里面邪知邪见,贪瞋痴慢。在此地是为我们示现,让我们真正修福的人,不要在这里灰心;灰心之后,你修福没地方修。这个也怀疑,那个也怀疑,到最后吃亏的是谁?是自己。什么都不怀疑,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你只相信这个。
 
  他今天造罪业,我们供养他,我们得福,他将来要堕地狱,要堕三途。我们跟他结了缘,我将来成佛的时候,也许我还能度他,跟他有缘。如果我们起了分别,起了执着,过失在自己,不在对方。所以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的好!处事待人接物基本的态度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重要,这是佛法。「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就是说明,就像善财,善财为什么一生成佛?不需要什么三大阿僧祇劫,不需要来生,一生就成功。秘诀是什么?秘诀就是别人没有过失,自己有过失,承认自己有过失,别人没有过失。别人造作一切不善,他是菩萨,他故意这样做,他来教我。我是凡夫,他是圣人,他故意这样表演来给我看,让我反省,让我忏悔,让我改过。我看到他的过失,想想我有没有?都是来教我的。这是究竟圆满的善学,他会学,他学成功了。
 
  我们今天的麻烦是什么?只看别人过失,不知道自己有过失。所以自己穷年累月,学了几十年,一无所成。问你,过失都是别人,别人都不对,这就是自己的大错。你要是遇到佛菩萨,佛菩萨给你说,人没有过失,六道众生都没有过失。他堕地狱道是为什么?他做错了事情,到地狱道忏悔,那是他的学处。阿罗汉执着没有了,你要晓得执着没有了,平等心就现前;执着是第七末那识,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分别没有了,分别是第六意识,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那想想我们,我们有严重的分别执着,是道道地地的六道凡夫,自己不知道,自己都认为自己很不错。如果你认真详细去反省,你去学学袁了凡,学学俞净意,你才知道自己一身过失。俞净意是遇到灶神,灶神告诉他你一身的罪业,从起心动念,无善可取。他的善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原来自己都以为是真的,被灶神这一说穿,自己一反省,真的,没有一样是真的。全是虚伪,全是欺骗,骗自己,骗众生,还要骗神明,罪大恶极。
 
  他造的那个果报很凄惨,灶神告诉他,你的果报不只这些,你还有大灾难在后头,后面是堕地狱。这一棒把他打醒了,他天天想自己的过失,愈想愈多。我们为什么没有过失?没有去反省,总觉得自己是对的。等到恶报现前的时候后悔莫及,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来不及了。遇到这样甚深微妙法,诸位要知道「开经偈」是武则天为《华严经》提的。《华严经》翻译出来,送到她面前,她看了很欢喜,在经本上题了四句话,「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就是明心见性。如来是自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德相,那就是如来真实义,不从外来。
 
  我们今天看到人过失太多,所以对人的信心没有了,不相信。不相信,你所有一切功德也都泡汤了,收不成。你想想我们前面读过的,五扇提罗的故事,提韦供养他没有白供养,命终生欲界第五天,那个福报多大!生化乐天。没有别的,真诚供养,没有怀疑。你欺骗我,我没放在心上,我只知道真诚的供养,你就会得真实的福报。他如果真的是个好修行人,提韦的供养福报还要向上提升,不只在化乐天。被一群恶比丘欺骗,她都能得那么大的福报,天福享完之后到人间还做皇后,还有余福,做皇后。替皇后抬轿子的那五个人,这五个人在中国来讲就是太监,侍候娘娘的。这五个人是什么?这五个人就是以前那个五比丘,就是那恶比丘。他们接受她的供养,这一生要还债,做抬轿子的,这是佛说出来的。
 
  这个故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不要有任何怀疑,对恶人也恭敬,这就对了。善财童子的修学就是他能转境界,《楞严经》上所讲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心目当中看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不是善的。我们今天如果把所有一切恶人都看作善人,真正是善人,你要知道,他会回头;我们心中总怀疑他不善,他不会回头。你相不相信?如果你懂得日本江本胜博士水实验的道理,你就会相信。我们真诚、善心的磁波发射到他那边,他有感应。感应不显著,不显著是他恶习气太深,不是一次,好的感应马上就反射过来,不会,慢慢来。一次一次的冲击他,时间久了,三年、五载,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起作用。所以你要有耐心,没有耐心不能成功。还有严重的,到什么时候?到他临终的时候才回头,也不错。
 
  阿阇世王就是做这个表演,临终的时候才后悔,才求佛度他。佛给他说法,念佛往生净土,真正忏悔。他造的是五逆十恶,阿鼻地狱,那口气没断,还行,还有救。真正忏悔,佛叫他念佛求生净土,他的父亲、母亲都是念佛求生净土。我们没想到,他上品中生,在我们一般以为那一定是下品下生,没有想到是上品中生。知道忏悔的力量不可思议,真诚心忏悔,我们不能不知道。知道了,要做到,要赶快去做,不要耽误。
 
  【及信无上大菩提。菩萨以是初发心。】
 
  世尊给我们讲人有本性,本性就是法性,法性就是大菩提,整个宇宙,一切万物,都从它而生。大菩提才是真正的自己,禅宗里面所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你说这个多重要!此地讲的『无上大菩提』,在梵文里面讲的无上正等正觉,梵文音译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法修学终极的目标就这一句。所以这一句不翻,翻它的音,为什么不翻?尊重不翻。这个意思我们确实能翻得出来,就是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自己,本来有的。菩提是觉,阿罗汉就证到菩提,舍去了执着,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菩提就现前。心平等,没有高下,平等心现前。再进一步,就是菩萨,菩萨把分别舍掉,于一切法没有分别,没有分别,心得清净。再往上去,佛于一切法不起心不动念。菩萨所得的叫正等正觉,「等」是等于佛,等于佛还不是佛。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等于佛,因为你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所以说你是等于佛。确实你的智慧、德能、神通、道力,跟究竟圆满的佛真的是差不多;我们六道凡夫,包括天人,色界天、无色界天,决定看不出来,没两样,真的完全是一样。只有诸佛如来,他们知道还是有高下,我们已经看不出他高下。
 
  无明习气断了,加个「无上」,《华严经》里面讲的妙觉位。我们今天要信的,这是什么?这是我们自己。我这一生搞明白了,搞清楚了,我们唯一的目标就是追求这个。要追求,要相信,我这一生能不能得到?能得到。凭什么?放下。放下执着,你就证阿罗汉;放下分别,你就证菩萨;放下妄想,你就成佛,只要你肯放下。善财童子一生成就,没有别的,放下!经教只要一放下,字字句句自然就通了,哪有障碍!佛讲经说法,是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你要见了性,你的性跟释迦牟尼佛的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释迦自性流露,就是自己自性流露,怎么会有障碍?怎么会不懂?这就是所谓一通一切通,一经通一切经通,一个法门通一切法门通。关键、枢纽就在放下。你放不下,放不下的都是烦恼,放不下的全是习气。习气烦恼障碍了你的自性,你的自性并没有丢掉,没有失去。很可惜的,就是你自己有障碍,你不知道这是障碍,所以你不肯放下。
 
  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出现在这个世间,苦口婆心,以种种示现来劝导、来教化。什么人是当机者?深心信解的是当机者,他能接受,他能保持,跟善财童子一样,一生成就。真的能舍,真的肯舍!我们今天为什么做不到?虽信,不深,还有好多疑惑。你看对人疑惑,对法疑惑,对佛菩萨疑惑,对自己更是没有信心。怎么能成就?这个地方要多想想。能不能想得通?想不通。为什么想不通?没放下,关键还是个放下。放下一分,你就想通一分;放下两分,你就想通两分,这是章嘉大师教我的。我们叫「想通」,章嘉大师告诉我,不是用想通,是看破;你放下一分就看破一分,放下两分就看破两分。看破是智慧,放下是修行的功夫,真实功夫。没有别的,菩萨修行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天天放下,年年放下,世世放下。
 
  由此可知,放下很难,所以要三大阿僧祇劫,要这么长的时间慢慢放。到你放下的时候,你会生欢喜心。为什么?真的,烦恼轻,烦恼放下了,智慧长。愈来愈欢喜放下,那个进步是几何级数,不是普通的进步。普通的进步是加法,慢慢往上加,它那是乘法,倍倍相乘,所以几十年时间他就圆满了。为什么不干?果然放下了,求生净土你有把握、有信心,一点都不难。念佛为什么不能往生?放不下。我们读经,这些地方真正值得我们去反省,去思惟。我们年龄不小了,应该怎么帮助自己?入佛境界,入菩萨境界,恢复自己的佛心、菩萨心。这是自己本有的,佛家的教学没有别的,就是把自己的真心找回来,自己的菩萨道找回来。
 
  菩萨道就是此地讲的,「庄严国土供养佛」,「至诚供养而发心」,这是菩萨道。贡献自己一切的心力,帮助世界一切苦难众生。自己真的回头就是做个样子给他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一切的做法都是给社会大众做最好的榜样。每个时代不相同,你看看现在这个时代,众生哪种烦恼最重,哪样东西执着最严重,你就先在这里放下,做样子给他看。他把钱财看得很重,我们钱财布施;他把荣誉看得很重,我们做出卑贱、谦虚。做给他看,这就是教他、劝他,时间久了,慢慢他觉悟了。你看到社会种种毛病,反其道而行之,就是教化众生,就是帮他觉悟。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这是这段经的大意。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七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一二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一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二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七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0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八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六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一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二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八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一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二一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论‧观有无品》[栏目: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
 舍利瑞应篇[栏目:煮云法师]
 05-057生命吉祥处[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十六)孤独地狱[栏目:圣者言教]
 渎职减禄[栏目:纪文达公笔记摘要·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
 如何做戒行持犯[栏目:日常法师]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六三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无死的金刚心 第18章 清净的身教授[栏目:无死的金刚心]
 佛遗教经讲记 三[栏目:净界法师]
 到底什么是阴境?如果不破阴境是否就不能证三昧?[栏目:慈法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