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安居第六十四日(一):入佛愿心庄严
 
{返回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30

安居第六十四日(一):入佛愿心庄严

十七种阿弥陀佛国土庄严、八种阿弥陀佛自身庄严,乃至四种菩萨正修行,这二十九种观察,使我们从方方面面来认识阿弥陀佛的依正二报,也就是认识我们一切众生心地的本具德相。

释迦文佛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这个如来智慧德相怎么来表述呢?我们看到的只是自己的业、他人的业与共有的业。所以在这个本具上,“业相”我们是看得很清楚的,但是“德相”,我们作为一个凡夫有情很少认知它,因为没有机会。阿弥陀佛十劫以前圆成极乐世界这样一个清净庄严国土的自他受用,实际是令一切众生皆有一个回归、观察的参照。

这个“本具”,它消除了内外对待。因为我们作为凡夫有情,生活在一种对待意识中,对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我们就无从来观起,往往观的是自他共的业相。这个业相从我们的见闻觉知中就不断地透露出来,实际就是由于执著对待而成,其主题是执著,显现是对待。依据众生执著与对待的习惯,这些大善知识把极乐世界的庄严给我们作了一个文字的描述、介绍,让我们通过这二十九种观察来消除对自他共业的业相的执著,以及对极乐世界的对待的冲突,使我们回归到这个本具的、无对待的、清净、具足、庄严的心地上来了,让我们真正地依清净心入佛愿心。

凡夫心怎么能清净呢?凡夫心的业习相——自相、他相、共相是不清净的,那么究其本——本清净,所以说“知本本净”。那我们通过观察极乐世界的种种清净庄严,来观察这样的本具德相,我们就能清净入愿心。怎么能清净入愿心?——回到本位上来。这个观察的过程也就是回归的过程,回归到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无外乎是自己的心地回归、心愿回归,究其功德本质来说实是无来无去,亦无增减大小,但依方便消除对待,能令我们的心入愿心庄严。极乐世界不过是我们的本具德相的一个坦露、一个展示,象一个展览室一样把它全体地展示出来,让我们每一个有缘接触净土教法的人一点一点地去观察、去认知、去回归。

我们摒弃了自己执著的自他共业的习气,在随顺这个观察的过程中就象甘露水一样洗涤了我们的执著的毒素,也就是贪嗔痴慢疑的习惯,使我们回归到这个愿心上来。这个愿心虽是以弥陀的成就而显现,实是众生的本具德相。原来我们念佛是弥陀念弥陀,非是心外求法。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个万德洪名,原来是激励自身本具的万德生起效用,这个效应是清净,是平等,是调柔,是去除一切执著与对待产生的习惯的苦恼,或者说贪嗔痴慢疑给我们带来的身心的热恼与疲惫,带来的负重与迷失,带来的轮回与挣扎,使我们真正地安住在这个愿心的庄严上来。所谓“愿心庄严”,是自庄严,非是造作庄严。

阿弥陀佛兆劫永载的修持中,这二十九种庄严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极乐世界的庄严是无量无边的,所以本具庄严法界所含,无以描述,但依点滴描述令众生有一个觉知、认知、回归的方便。

我们的心垢也就是执著造成的相续,这个相续中产生了意识的沉淀,那就会造成山河大地、高低不平、污染等等这样一个娑婆世界,它是由对待而建立的,我们通过认真的观察、学习、认知,自然就会回归到所谓的本具智慧德相上来,说极乐世界非是心外心内外之物,实是一切众生本具所成。我们这样再来忆佛念佛,就有极大的一个方便。因为我们过去念佛也可能就是十万亿佛土之外的阿弥陀佛,也可能是我们认为的我们业力之外的阿弥陀佛,也可能说是一切凡夫心外的阿弥陀佛,这样就有一个很大的距离,这个距离还是我们执著对待造成的一个现象,这个现象本是不存在的。我们学佛人实际是究其本质、知其方便,不究其本质你就不能究本达源,即回不到生命意识作为的源头、智慧的源头与迷失的源头。这个源头是一个假设的名字,因为一切作为本无始终,但因妄想执著之差别,显现业报差别,实在是无始终的,始终是一个言说的方便,所以一般我们说“本质”就比较中性。

六祖大师讲的话十分简单——“若识本心,本自解脱”。那我们作为一个念佛人——若识本心,本心弥陀。这个弥陀一定不是心内心外,说心内是因为你以贪嗔痴慢疑的见闻觉知相为心相,那你就说我心中没有弥陀,因为你只有贪嗔痴慢疑的着染,你就感觉念佛很困难。所以我们在观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二十九种庄严的过程中,无意识地洗涤了我们习惯沉淀的执著。我们开始学习的时候,我说相续很重要,因为一个学习的相续有一定的量,才能使我们的心垢与执著有一种淡化、洗除、真正清净、表现它的本来面目这样一个过程。

慈法法师讲于放光寺戒堂

岁次辛卯六月二十2011年7月20日


{返回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安居第六十四日(二):于无佛法世界住持庄严
下一篇:安居第六十二日(三):不增减地示佛法如佛
 安居第六十六日(二):五念门是完整的意识训练方法
 安居第十四日(一):习气背后的“愿”在侵蚀着我们的生命
 安居第五十七日(二):依佛愿菩萨正修行
 安居第十四日(三):觉悟之愿——清晰人生的主题
 安居第六十四日(五):当下心示佛法如佛
 安居第四十二日(三):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
 安居第二十七日(三):念佛的三种根性——远离生死边见
 安居第三十日(三):顺性满意,常怀庆幸
 2011安居摘录:一些欢喜念佛方法
 安居第二十一日(三):珍惜人生,走出善恶无记业的迷茫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戒牒[栏目:无声息的歌唱]
 太虚法师语集[栏目:太虚法师]
 格萨尔王传 第4回 神子诞生花岭噶布晁通设计陷害觉如[栏目:格萨尔王]
 禅定之中泾渭分明(觉禅)[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生活简单是享受[栏目:卢志丹居士]
 显现是佛还是魔,在于自心[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65 净化心灵的甘露[栏目:智海浪花·历程]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69讲[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奢摩他]
 故去的老人皈依证怎么处理?[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佛教学 第十二章 佛教学研究展望[栏目:李富华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