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浮躁热恼中的清凉剂——从弘一法师的人格魅力谈起(姜法璞)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75

浮躁热恼中的清凉剂——从弘一法师的人格魅力谈起

编辑:姜法璞
来源:闽南佛学

  内容提要   弘一法师作为一代高僧,行言皆为楷模。其人格魅力独具特色且影响深远。他追求真理、热爱祖国的执著精神,为了理想事业全身心投入的认真精神,重视修身和人品“士先器识而后文艺”的人品、文艺观,以极高极严的标准律己、用言行一致的身教示人的自律精神,谦逊质朴、不务虚名的处世态度,今天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当今社会经济确有巨大发展,但精神文明建设并未同步。道德下滑、世风日下,使人们生活在浮躁热恼之中 。而法师的高尚人格一旦为人们认同、师法,必然大获教益,亦将有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法师的人格即是浮躁热恼中的清凉剂。
  关 键 词   弘一   人格魅力   浮躁热恼   清凉剂
  作者简介   姜法璞 ,1949年生,籍贯河北,现供职于甘肃。

  “绝代才华绝代姿,一生身世一篇诗;朱门年少空门老,艺术宗师禅法师。”(1)这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弘一法师辞世时,时人写下的一首诗。以其前半生集艺术家、教育家于一身的才华横溢文化名人,到后半生刻苦自励地修持、呕心沥血地弘律成为各界敬仰的一代高僧,弘一法师的身世确实堪称一首诗,虽历时久远犹能萦人心怀、发人深省、给人启迪。时至今日,在弘一法师诞生一百二十周年,圆寂也已近六十年的时候,人们提起他仍会油然生发一种肃然敬仰之情。对于一位文化名人或是高僧,人们敬佩他、景仰他,自然是各有各的视角、各有各的理由。但是,敬重法师的高尚人格却是共识。换言之,这位高僧的特立独行至今仍然活在人们心中、他的种种遗著至今仍然为人们珍视、处处遗迹至今仍然为人们瞻仰,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缘于他的人格魅力。
  弘一法师的一生,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他丰富多彩的一生中,几乎处处凝结和体现着其特有的人格色彩。概要说来,至少应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首先,是他追求真理“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执著精神。早岁,他即有一腔报国情怀,写下不少激昂慷慨的爱国诗篇。如“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哪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2)其后,戊戌变法事起,他对维新图强心向往之,不顾环境险恶,用“南海康君是吾师”一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他的壮岁离俗,无论是初始的绝食体验,还是深思熟虑后正式披剃,都体现了追求理想精神生活时的毅然抉择。从文化名人的色彩绚烂,到息心修持的平淡孤寂,其间强烈而巨大的反差,非经一番脱胎换骨式的锻炼断难成就。法师后来时常书写先贤语录就有“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一句,笔者以为不妨视为过来人心迹的自我流露。至于法师发愿弘律,潜心著述,膏油继晷,殚精竭虑,数次沉疴缠身,有时几至不起,依然痴心不改,真所谓以身事佛者。抗战时期,他倡导“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并解释道:“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国家。是故救国必须念佛。”(3)日寇攻陷厦门时,他谢绝弟子请求不往内地,坚持在闽南漳州一带弘法。他的《为红菊花说偈》“亭亭菊一枝,高标矗劲节。云何色殷红,殉教应流血”(4)清晰地剖露了他的爱国情怀。
  其二,是他为实践矢志的事业,全身心投入的认真精神。认真之于法师一生是一以贯之的。他在浙师任教,无论是教授音乐还是美术,都是学生甚为敬服的。既因为他的杰出才赋和丰富知识,更因为他诲人不倦的师德和凡事认真的做人风格。刘质平、丰子恺等日后能事业有成,并且最终成为法师的弟子,与他的做人做事、人格魅力关系甚大。他披剃之后,做人做事更为认真。他书写佛经,一幅一行、一字一款、一笔一划、一章一印,都凝神静气,恭敬认真以求,把人们引入了中国佛经书写史册的崭新篇章。为了弘法方便,他发愿与弟子丰子恺制作《护生画集》。从总体策划到一画一诗的内容选择和书写,都斟酌再三,谨慎从事。甚至锌版因用时过长字迹笔画变粗,他同样不肯依样由之,而是不惜时间与心力一一重新书写。创作《清凉歌词》的情形也极为相似,每一首歌词的构思写作、谱曲及其涵义的阐释,他都极为精心地创作,极为细微地指导。法师的墨宝、诗词,所以人见人爱,历久不磨,他全身心以赴、认真过细地进行创作,终使“字如其人”,当是重要的成功原因。
  其三,是他“士先器识而后文艺”的人品、文艺观。居俗时尽管他早以文化名人、文艺大家名世并深刻影响着时人,但他却常常教诲学生,不仅要认真学习各学科的知识,更要重视修身养性、砥砺品行。他说,“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5)他每每翻阅的明代陈宗周的《人谱》,便是先贤关于修身的书籍。丰子恺等见到其间多有他亲手圈点的痕迹,还听到他用其中道理和格言教诲学生做人。可见他是首先以之律己,付诸实践的。这种观念可以说伴其终生。出家后,他修身自律更加严格,也更加认真地实践“士先器识而后文艺”思想观念。法师的书法是大众极为敬仰的,他便以此申明自己的观点:“须知出家人不懂得佛法,只会写字,那是可耻的。”“如果对于佛法没有研究,而且没有道德,纵能写得很好的字,这种人在佛教中是无足轻重的了。他的人本来是不足传的,即能‘人以字传’,这是一桩可耻的事,就是在家人也是很可耻的。”(6)他在当众说法时这样说,在书信中也是这样讲,认定这一观念,毕生身体力行。
  其四,是他以超乎常人的严格标准要求自己,甘用苦行去追求和实践宗教理想的自律精神。他归依佛门,起点就高。几番被拒仍真诚恭拜一代高僧印光为师,并最终如愿。他亲近印光毕恭毕敬,侍奉学修点滴入微,终使向不轻下赞语的印光法师对他深为首肯。他学修和实践的是以持戒严格著称而又几至衰微的律宗,并以弘扬光大律宗为己任,呕心沥血,生死以之。他以数年心血研究撰述并精工小楷书写巨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即是其学修与实践的一个典范,期间几经病痛折损,依然矢志不移。经一番病苦,便有一分长进,就是他的信念。他自律甚严,弟子和友人供养的衣物、纸墨及其它用品,他都格外节省分毫不肯浪费。“坐享檀施岂易,自忖己德何如”,这幅自书联语准确地反映出他作为僧人受人供养的心境。他曾这样谈及生活费用:“朽人居瓯饭食之资,悉承周群铮居士布施,其他杂用等,每月约一二元,多至三元。出家人费用无多。其善能俭约者,每年所用不过二元。”(7)他曾谆谆教诲青年学佛者,要十分注意惜福、习劳、自尊和守戒,尤其常把印光大师的惜福和习劳事迹讲给大家。实际上,他自己正是这方面的杰出奉行者:“诸位请看我脚上穿的一双黄鞋子,还是民国九年在杭州的时候,一位打念佛七的出家人送给我的。又诸位有空,可以到我房间里来看看,我的棉被面子,还是出家以前用的;又有一把洋伞,也是民国初年买的。这些东西,即使有破烂的地方,请人用针线缝缝,仍旧同新的一样了。简直可尽我形寿受用着哩!……又如吃东西,只生病时候吃一些好的,除此以外,从不敢随便乱买好的东西吃。”(8)笔者曾于泉州“弘一法师纪念馆”见其生前衣物、用具等,皆陈旧、简陋之甚,观之令人内心酸涩、顿生惭愧之心。可见在追求自己理想境界的修习过程中,他把承受种种苦楚作为人格升华的必由之路,真正是以苦为乐。“胜愿终成苦行僧”,(9)人格圆满“三层楼”(10),赵朴初居士的诗句和丰子恺先生的阐释准确地概括了法师严修自律终成正果的心路历程。
  其五,是他谦逊守拙、不务虚名的古君子之风。他是经历了大繁华、大悲喜而达于真平淡、真寂静的人,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居俗之时的绚烂多姿名噪艺坛已成历史,披剃之后他言谈举止温润谦恭,时时向先贤看齐、处处以古德为师。他的友人和弟子都说他是做什么事都极认真的人,无论做什么都做得很像、做得很好:当教师是艺文卓荦而又温文谦恭的良师,做僧人是深研佛法谨严修持矢志弘律的高僧。离俗之后,他深入经藏并如法修持,很快进入角色。他不求名闻利养,不蓄徒众,不当住持,不开大座,处处脚踏实地,不事虚浮,“行将以著述之业终其身耳”。(11)他钩沉律籍、著述弘律,身心以之,备受各方尊重,却仍以“冒充善知识,实在是太为佛门丢脸”而自责。他听人劝告以书艺方便弘法,助益众人善道,随缘书赠墨宝成百上千而不惮病痛劳苦,却仍以“一事无成”“不堪回首”而“惭愧万分”,“我对我自己,绝对不能够原谅”。(12)他说法开示,常常深刻解剖自己,并告诫大众要“虚心、慎独、宽厚、吃亏、寡言、不说人过、不文己过、不覆己过、闻谤不辩、不嗔”。(13)尽管他的特立独行高标于世,为世人所景仰,但他自视甚轻,自号为“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的“二一老人”。(14)笔者以为,这绝不是故作姿态言不由衷,而是他一贯谦逊质朴自律甚严处世态度的真实表露。
  应该说,法师的人格魅力是多方面的,他传奇般的身世本身就是一种人格魅力。以上所述,仅仅是着重思想、观念、毅力、道德、品行等几个侧面的约略分析。简要说来,他追求真理、热爱祖国的执著精神,为了理想事业全身心投入的认真精神,重视修身和人品“士先器识而后文艺”的人品、文艺观,以极高极严的标准律己、用言行一致的身教示人的自律精神,谦逊质朴、不务虚名的处世态度,就是笔者所理解的弘一法师独特人格魅力的主要方面。显然,法师留给人们的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至今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辉,体现着哲人的力量。
  当今之世,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生活已有巨大发展,很多领域简直是沧桑巨变。社会是进步了,但是很遗憾,人们的道德水准和精神境界并没有随之同步得到应有的提高,有的领域甚至有所下滑和降低。“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要求,远未成为全体公民自觉的规范。换言之,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和物质文明有较大发展之时,相当多的人们还没有真正受惠于高度精神文明的福荫,芸芸众生还普遍生活在浮躁热恼之中。于是,种种道德失衡状态的存在就不足为奇了。譬如:在追求物质利益过程中,一些生产者、经营者违背市场经济有序的法制的竞争规则,坑蒙拐骗、倾轧欺诈等不法行为所在多有,令人置身市场如足触虎尾春冰,战战兢兢,各式陷阱防不胜防;在经济体制和社会生活进行变革的过程中,一些掌握这样那样权和利的人忘记应服务人民的公务员的根本宗旨,以权谋私、假公济私,已翻船者声名狼藉、遭人唾弃,仍行其道者利令智昏、迷途不返,是以硕鼠巨蠹屡见不鲜、前赴后继;在大众物质生活得到一定改善而利益分配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占有较多物质金钱的少数人中又有一些声色犬马、穷奢极欲之辈,他们的骄奢淫逸挥霍无度给社会伦理道德涂抹了肮脏的油彩;人群之中颇有精神生活空虚、理想信念缺失的情况,有的失去进取心、不思艰苦创业,有的干脆浑浑噩噩、自甘堕落;而人际关系则颇多冷漠,漫说路遇不平、见义勇为者鲜见,即是举手之劳扶助弱小的实行者也不是很多;社会生活中,或因奢靡成风,暴殄天物、浪费财富,或因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竭泽而渔,造成人均资源日趋短缺、生态环境更为恶化;如此等等不胜枚举,举之则又不禁摇首浩叹。
  诚然,上述阴暗丑陋现象并不占据社会生活的主流,而且党和政府也正在采取措施努力消除或加以改善。但毋庸置疑的是,相当多数的人们确实生活在浮躁热恼之中。社会道德环境恶化事在人为,反之,社会道德环境改善也是事在人为。人们不应对消极现象采取消极态度,仅有忧虑是不够的。净化和改善社会环境,必须从增强公民基本素质做起。增强公民意识,增强是非观念;增强道德意识,增强荣辱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人们应该也能够做的就是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尽力影响他人,努力使之合于法律和道德的规范,自己行动起来改善尚不理想的生存环境。
  这就又回到我们前面的话题上来了,我们今天满可以运用弘一法师人格魅力这笔宝贵精神遗产。换言之,法师的人格魅力直可说是浮躁热恼之中的清凉剂!在建立比较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国将作为WTO成员而接受更多市场游戏规则的约束,这就需要提高公民整体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在国内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富而思源、富而思进,西部要艰苦创业、摆脱落后,社会同样需要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取向。这些都是文化、道德领域乃至整个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议题、重要工作,而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精华的教化、融摄与凝聚功能,又是其中颇具积极意义的举措。我们不讳言弘一法师是个宗教职业者,但更认为他首先是个血肉丰满言行可触的人,进而又认为他是继承融摄了中华民族文化儒、佛、道等各家优良传统的哲人、伟人。因而,是完全可以为我们所师法的。对于广大群众而言,可以从他的道德与文化形象、他的高尚人格上受到教益和启迪。譬如,进行自我教育,学会追求高尚的理想和生活,在艰苦创业中或已经富裕时都注意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逐步提升文化素质和欣赏水平,近高雅素朴而远猥琐低俗。又如,注重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和荣辱观念,做事要符合法律和公德,谨记先贤“君子慎其独也”格言,懂得约束自身行为,言行有度不放纵,违法违纪的事不做,有悖伦理道德的事也不做,做一个守法的公民,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对于人民群众中的僧团和佛教信众来说,法师人格魅力的影响会更为直接,因而他们还可以给自己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作为信教群众,就应当树立正信,脱离迷信,不涉邪见,要做清醒的信仰者;谨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心”,要如法学修,努力使自己的行为在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僧尼作为宗教职业者,以法师人格为取向,应该有更高一些更严一些的标准。法师的训示“要晓得我们出家人,就所谓‘僧宝’,在俗家人之上,地位是很高的。所以品行道德,也要在俗家人之上才行!”(15)应该成为僧人们的座右铭。从佛家来说,僧人担荷弘扬佛法重任,为人天导师,非同寻常。当今之世,商品法则几乎到处亨通,也浸染到一些宗教领域。直面现实,僧团似应在认真学修、以戒为师,整饬道风、出泥不染,方便说法、化导人群等方面着力,“当勤精进,慎勿放逸”。这个话题,学诚法师、陈兵先生等善知识早有深刻精辟论述,在下俗衣不敢饶舌了。
  总之,笔者以为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事业中,广大人民群众都可以由各自视角从弘一法师的高尚人格中受到教益。法师的人格与他的遗著一样都是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在道德滑坡、世风日下的今天,尤其值得人们珍视和师法。愿更多的人们进一步认识法师,将其人格魅力这味清凉剂很好地使用与消化,早日解脱现实中的浮躁与热恼。法师有集联曰:“离暗趣明正,除热得清凉”。果能如此,实众生之幸也,岂不快哉!( 2000年4月,于兰州)

  注释:
  (1)朱大炎诗。《弘一大师全集》第10册156页,福建人民版。
  (2)《金缕曲.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句。《弘一大师全集》第7册455页,福建人民版。
  (3)书法横幅。《弘一大师全集》第9册301页,福建人民版。
  (4)《弘一大师全集》第7册454页,福建人民版。
  (5)致许晦庐。《弘一大师全集》第8册251页,福建人民版。
  (6)《谈写字的方法》。《弘一法师书法集》附录,上海书画版。
  (7)致刘质平。《弘一大师全集》第8册97页,福建人民版。
  (8)《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弘一大师全集》第7册378-379页,福建人民版。
  (9)赵朴初诗。《弘一大师全集》第10册235页,福建人民版。
  (10)《我与弘一法师》。《弘一大师全集》第10册116-117页,福建人民版。
  (11)致李圣章。《弘一大师全集》第8册148页,福建人民版。
  (12)《最后之[][]》。《弘一大师全集》第7册388页,福建人民版。
  (13)《改过实验谈》。《弘一大师全集》第7册387页,福建人民版。
  (14)《南闽十年之梦影》。《弘一大师全集》第8册21页,福建人民版。
  (15)《南闽十年之梦影》。《弘一大师全集》第8册20页,福建人民版。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甘露滋闽台 法雨润南洋——会泉大师生平述评(陈全忠)
下一篇:印度早期佛塔信仰形成与流变(湛如)
 略说“求不得苦”(清平)
 汉藏佛学研究之管窥(沈卫荣)
 六度与生死轮回
 道场的由来(董良)
 修学随笔(海天)
 功德的现实意义(月悟)
 四字劝言(穆广臣)
 佛法与生活的对话(辜隐)
 与菩萨为友(马明博)
 对拥有的一切心怀感恩(济群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金刚乘灌顶[栏目:蒋贡康楚仁波切]
 美国国庆发号施令[栏目:宣化上人]
 悲华经卷第四诸菩萨本授记品第四之二[栏目:不动佛·经典]
 五十八、宣化上人实相念佛开示[栏目:现代因果实录]
 净土宗师 六祖杭州永明延寿大师[栏目:圆慈法师]
 学佛的时候一看佛书就困,怎么回事?[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