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藏传佛教法舞
 
{返回 西藏佛教·观察与研究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21

藏传佛教法舞

  在藏传佛教作法或举行盛大法会时,时常还伴以法舞的表演。那种戴着法神面具、随鼓钹莽号等法器的抑扬而进退疾徐有序的舞蹈,常能将法事活动的气氛推向高潮,吸引大批信教群众争相观看,从而达到最广泛地弘扬佛法的效果。应该说,法舞是一种形象的弘法演示形式,是法事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

  法舞,藏语称“钦木”,指舞者戴上具有佛教象征意义的面具,在法器的节拍下直接演示佛教教义的舞蹈。这种法舞也称为佛教的“跳神”

  法舞的历史相当悠久。据记载,在公元八世纪中叶,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期,在西藏山南扎囊落成了藏传佛教第一座寺院——桑耶寺。当时寂护大师和莲花生大师根据佛祖释迦牟尼所宏扬的密宗四部中的《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中有关金刚舞一节,组织跳神舞会,驱鬼跳神,为寺院举行开光典礼。在莲花生传记中又记载,译经师在桑耶寺译经完毕油高僧手持译经,绕大佛殿三周,排列成行,戴上假面具,击鼓跳舞,为所译经典开光。到了藏传佛教后弘期,位于阿里的古将王朝首领意希奥、降曲沃二人修建起了上定寺庙,并从印度梵文中翻译了许多佛教密宗经典。大译师仁钦桑波按照续部精神,发展了金刚舞种。从此,沿袭下来。成为藏传佛教各寺院普遍保留的弘法形式。

  在雪域,流行于各地的法舞形式,各有差异。一般旧法舞均源于印度,新法舞则各有发挥,在各地区、各寺院分别形成了各自的传统。在各寺院的法舞中,以札什伦布寺的法舞很有特色,堪称一枝独秀。相传,四世班禅在一次梦中曾畅游佛教理想王国——香格里拉(净土。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们突然对此万分青睐,以此名为世界许多最高档饭店命名),他在这片净土中,看到了一种舞蹈,非常传神,于是就在扎什伦布寺创造了一种法舞程式。后来许多寺院都以这种程式去教授、训练和演示新法舞。

  藏传佛教的法舞,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已逐渐地程式化了。出场者所戴的护法面具角色,一般有:

  鹿——雌、雄鹿;

  狮——白身绿毛狮子等;

  载末尔(土地护法神)——红脸面具,身披铝甲,头盔戴五根头骨,外绘三睛,左手执旗,右手执矛,铠甲外技人骨念珠;前胸系圆镜,内有心咒字纹。

  法王——绿面水牛头面具,佩五头骨,一手持人骨棒,一手持绳,绳子一端为钩,一端为金刚,靴上有口及眼;

  法王妃—一绿头无角面具。一手执叉,一手执头骨碗,盛血,靴上有口及眼;

  财神北天王——红脸面具。右手持伞,转动即落宝,左手执鼠鼬,口中吐宝;

  “黑帽子”者——红教僧(藏语“下那禾”),黑帽平面作六角图案,各角绘头骨,顶彩绸,中有黑绒球,球上有头骨,骨上有金刚,金刚上绘金云,云下六轮触及帽顶平面。黑布盖嘴,面涂三条黑线。表情愤怒。服装大袍外,披人骨念珠。绒球,球上有头骨,骨上有金刚,金刚上绘金云,云下六轮触及帽顶平面。黑布盖嘴,面涂三条黑线,表情忿怒。服装大袍外,技人骨念珠。右手执金华柄的三棱刺,左手执骨碗盛血;

  死神阎王——有角;

  查事鬼——形如骨架,头无角,身着战袍;

  阿杂日——侍从者。藏螺纹顶鬼脸面具,面下有彩须,右臂系红带,执黑白相间棒;

  护法载米尔侍从阿朵日——绿旗袍,脸呈草绿色,顶光纹,左手执腿骨;

  土地神——戴黄色面具,白顶、白须,腰缠绳,绳结圈,圈相蛇,意为土地为龙。手持旗;

  猎人——红脸面具,白须发,翻穿羊皮衣,挂念珠。腰别宝剑;

  童子——黄脸面具;。

  武士——有黄脸、红脸、蓝脸、绿脸各种,帽上有三睛,配五头骨,手持刀、绳;

  勇士——有黄牛头,红牛头等各种,头上均有五头骨;

  妃——有黄妃、红妃各种、头有无顶头骨;

  阎王侍从——菜绿鹿头面具,不佩头骨,但有圆饰;

  犬;

  虎;

  牦牛;

  ……

  在法舞表演中,人们会注意到,狮和鹿的形象频频出现。这是有其含意的。狮子,在人们眼里是猛兽,但它被引入法舞中,是代表释迦佛的宝座而出现的,它在此象征着凶猛的野兽也能被佛驯化,并成为佛的护法,可见佛法无边,威力无穷;鹿,在民间是作为欲望强烈的动物,然而在佛教教义的感化下,它们却放弃了动物低级的欲念,升华为高尚的灵魂了,它们常伴在佛的身旁,皈依了佛门,也成为了佛的忠实护法……按此理推而广之,即:鹿、狮子这样凶恶、欲望强烈的野兽尚且能在佛的感化下弃恶从善、立地成佛,那么人类岂有不放弃恶念、劣行之理?!——藏传佛教的法舞表演正是通过这种形象化、艺术化的演示,使教民们在艺术的感染中,去加深对教理教义的理解的。

  法舞表现的题材,是直接取自宗教并为宗教服务的。内容不外乎以劝善、正法、禳灾驱邪为主题。在不同的法会上,演示;不同的法舞,非常严格。例如,在祈愿大法会上,演示庄重、严肃的法舞。许多寺院在祈愿大法会上举行“恰木钦”(意为法舞或大跳)此法舞参加者一般在三十人左右,乐队二十人。舞时,头戴面具,主角为死神的法王(系文殊化身)及其妃,还有饰作骨头架子的查事鬼、带角的鹿、牦牛等使者。场心置布给人形符,代表恶魔。在乐队伴奏下,舞者作出各种动作,泼血,或用种种手结契印及武器向人形符作刺击状,表示镇压阎王的凶暴。最后由寺院大法台率领舞者与僧众将一种以糌粑捏成的祭品“多日玛”,送至寺郊焚尽,法舞会即告结束。“恰木钦。最初兴起于日喀则札什伦布寺,后来被藏区的许多寺院效仿,成为祈愿大法会的传统表演项目。

  在禳灾法会上,以跳禳灾法舞为主。禳灾法舞主角为护法土地“载末尔”、法王与明妃、护法财神“北天王”、十五名戴“黑帽”者等,配角为侍从、勇士、武士等。每一角色出场都以炉、香、乐器等迎送。诸法工轮番出场旋转舞动,象征着神的威力与灵通。最后一幕,十五名戴“黑帽”者群舞成圈,圈内两对持壶者将“金酒”和青棵,抛撒在场上,象征禳灾之日给神以吃喝,以保仿佛法。法舞在十五名戴黑帽者以三棱刺刺向人皮彩绘并割人皮黑包袱之肉分于侍僧骨碗中而结束。散场后,法舞中的角色——北天王、法王与妃、载末尔、黑帽者、荷枪武士等还将祭品抬出寺焚毁,才算诸灾已禳、诸恶已除。

  而在一般的辩经说法会上,则演示劝善为内容的法舞。这种法舞在内容上比较完整的当属《米拉日巴劝善》等《米拉日巴劝善》的大意,是叙述藏传佛教噶举派高僧米拉日巴收伏鹿犬和暴戾的猎人——贡保多吉的经过。全舞共五节。开场是阿朵日舞蹈以及阿朵日手执绣球彩带逗引狮子翩翩起舞,意为给圣者献花。随后二名土地神出场向全场抛洒青稞,意为进食前必先敬神。此后,身背经匣的僧人出场为米拉日巴念经。再后,二名阿朵日再向场心掷干果和鲜花(此物若被观众抢拾到。被视为吉祥)。这时,米拉日巴才出场。在土地神的引导下出现,他身背经籍,手持锡杖。绕场一周坐在场中的椅子上。当米拉日巴坐定后,他施法将两名跳舞的童子调伏。这时,翻穿皮衣的猎人贡保多吉出场,追寻鹿犬。当追到米拉日巴跟前时,米拉日巴已用法力将鹿和犬保护在膝下,贡保多吉射之,法神趁机施法将箭抛向空中。贡保多吉对米拉日色的神法大为惊异。此时,米拉日巴劝猎人不可杀生。在佛教教义面前,贡保多吉辩论失败,终于放弃了偏见和杀生职业,从此皈依佛教,从一个愚昧、残忍的人变为弘扬腑的佛教弟子……

  此外,在时轮金刚法舞会上,则演示为使时轮金刚喜悦的供养法舞,舞者十六名,由增人饰作头戴玉莲花瓣之少女(云娜)。此法舞规模虽不大,却允许教民观赏。

  在法舞的形成中,曾有许多藏传佛教的活佛和高僧亲自创作,为法舞的发展、定型作出了贡献。比如,在前面已提到四世班禅创造了以札什伦布寺法舞为代表的新法舞程式,被后来许多寺院效仿。再如《米拉日巴劝善》法舞,据说是拉卜楞寺贡唐仓活佛所编撰,拉卜楞寺每年照例表演,其他各寺院还不多见。此外,拉萨每年腊月二十九日举行的布达拉宫跳神大会上演示的一段有趣的法舞,据说,有一段内容是十三世达赖加入的。其内容是:——当众神、鬼卒跳舞并手持糌粑口袋,不停地把糌粑抓给骷髅向空中抛洒之后,随即一名白发老人扶杖出场,这时场中又铺了一张布单,这老人在布单上卧倒,战战兢兢,累卧累起,显得十分衰老无力。忽从场外跑入_群小孩,纷纷在老人怀中取干果,老人显得十分慈祥。小孩散尽后,老人身后忽然放上一张虎皮,表示一只猛虎已跳到他身旁。这老人立即站起,抱着虎皮扭打,精神抖擞与前面老态龙钟的样子判若二人。结果这老虎终于被打死——据说,这段精彩的表演,是十三世达赖入京觐见清帝时,路过五台山曾亲眼看见的事实。他很佩服这位老人,认为是菩萨化身来感化他的,于是诗意把这故事加人跳神节目,作为纪念并教化教民……

  从法舞的创作和内容编排中,我们已十分清晰地看出了创作者的良苦用心了。

  由于法舞具有弘扬佛法的明确目的,因而它对于扮演者的要求便十分严格。据称,一切表演者,死后均可住进佛教理想王国“香格里拉”。因而表演者必是个人道德修持好、对佛教虔诚信奉不二、并且口才流利声音宏亮的僧人。选中者先练习一年,确认合格后才能被正式吸收进法舞班中,按师徒传承的严格程序训练若干年。有些内容的法舞,要求由具有十年以上经验的老表演者戴护法面具演出,因而在各寺院均保留一批富有经验的老表演者。他们的功德为人称道。

  为了正规化地培养、训练法舞表演者,许多寺院都设有专业化的“钦本札仓”(法舞学院)。比如从前在青海塔尔寺和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境内的禅定寺,就曾设有专习法舞的“钦本札仓”。在此学院修习的憎人,平时念经学法,临近法会时集中排练,由教师指导,禅定寺钦木札仓传授的法舞与许多寺院有别,其旧法舞源于印度,新法舞出自于西藏札什伦布寺。而在大多数没有设软木札仓的寺院准舞学员的训练一般由“喜金刚学院”等负责培养,在训练、滩上均有严格的程序。

  不难看出,藏传佛教信奉者倾注大量心血弘扬传播着自己的信念。他们重视并发展、丰富了法舞这一弘扬佛教的演示形式,试图通过看得见的驱魔镇邪的动作,现身说法地去抑恶劝善,使愚昧、残忍的灵魂升华到智慧、善良的境界,使苍莽的雪域高原最终成为佛教理想中的“净土”——香格里拉。这是愿望,也许很难实现,但他们却努力着……


{返回 西藏佛教·观察与研究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格鲁派耳传法门概述
下一篇:藏传佛教分支及寺庙
 觉囊“梵音古乐”的千年传奇
 藏族古典诗人米拉日巴(吉米平阶)
 藏传佛教文献资源的调查与分析(袁琳蓉)
 藏传佛教与藏族宗教文化
 浅谈西藏宗教文化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藏历年介绍
 藏传佛教宗教乐舞“羌姆”音乐考察
 藏传佛教的文化瑰宝(杨燕霞)
 藏传佛教在新疆的早期传播(李进新)
 甘肃藏传佛教研究述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放下身段[栏目:生活的情趣·迷悟之间]
 不看别人病戒有哪些开缘?[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一四八、婆媳怨[栏目:现代因果实录]
 心宝 Heart Treasure[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取法天地[栏目:佛陀教你不生气]
 忏悔发愿 重病忽愈[栏目:忏悔感应事迹]
 普贤行愿品讲记(十七)[栏目:普贤行愿品讲记·益西彭措堪布]
 清净的智慧·说慈济世界[栏目:疑问解答]
 诸家大手印比较研究 第十六章 大手印之觉受[栏目:刘锐之上师文集]
 金刚精要引导文——初学悦耳·宝藏库之前行引导 第十八讲[栏目:金刚精要引导文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