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五十八卷A面
【“可乐极少,饶诸怖畏,恐惧因缘。”】
这个内容容易懂,不过看这个每一个项目当中,这就我们口业四种当中,都是说这些地方都是多诸怖畏,恐惧因缘,都是这个。为什么原因呢?因为你因地当中,所以说那个妄语的时候,提供不实的,或者是使人家感受到痛苦的。不管是离间也好,恶口也好,那么绮语呢?毫无意义的,反正这种毫无意义的事情的话,至少没有意义的话,这个所以说意义的本身是什么?善、乐。既然你现在开起口来都远离这个的话,因地当中造了这个因,果地当中都自然的一定会产生这个现象,远离安乐。远离安乐嘛就多诸恐怖了,这是因果之间丝毫不爽!下面这个三样东西,我们要好好的认识一下。
【“贪欲心者,谓一切盛事,经历一一年时月日,渐渐衰微唯减无增。”】
凡是贪欲心重的,这种业因感得的果报是什么?一切的好事情,慢慢慢慢当中都在衰退,这件事情现在是特别的厉害。也许有人说,怎么现在在进步,怎么个特别厉害法?我说的这个盛事,以一个特别的眼光去看,我们要了解的。譬如说你,现在我随便讲一个吧!好像现在有高楼大厦,以前没有高楼大厦,我们现在大家闭上眼睛自己想一想看,请问你住在高楼大厦舒服,还是你跑到日月潭或者溪头去,在那个山林当中感觉的舒服?我想我们人人都会选择后者吧!不要说跑到溪头那种游乐场所去,请问你在高楼大厦舒服,还是你有个平房,前面种一点花、草,后面有一点草皮,然后呢到了早晨这个麻雀飞到你院子里吱吱喳喳的叫几下,这种情况舒服还是这个高楼大厦闷在这里舒服?不是很明白吗?然后现在说,现在这个时候交通很方便,交通是方便,这个道理已经讲过很多次了,那个噪音、空气的染污,你简直受不了。然后你同样的要达到一个目的,你平常两只脚跑,什么都不要,跑完了以后身体还来得健康,现在你坐这一部车子,一部车子要几十万,你为了赚那个几十万,不晓得要花多少功夫,你花那个多少功夫,可以做很多事情,我们人还说进步了。是,当然我不能说他完全不对,可是你如果把两者当中对比一下的话,这个很难说。但是这个不在贪当中,这个真正的恶果在最后一个在邪见当中。真正的很多盛事是指什么?我想起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来,以前说有一个农人,他自己种了水果,然后呢他自己种果园的,那么有客人来了,他就接待他,他就拿出来接待那个客人,那个水果样子都长的不好看的,也没有长的那么大。那个客人心里想,那个主人好像这么小气,他那个果园这么丰收,怎么给他这个东西吃?他心里有点嘀咕。然后那个主人很慎重的跑上来,告诉他一个果园里面长出来,另外一个叫他尝一尝。他开始的时候有一点怀疑,结果仔细一看,两个马上比较得出来。这个如果说你们不注意,不会了解,注意的话,你们看,现在那个果树看起来好像很大,实际上吃起来的味道,不如以前的那个老的,远不如。在那个什么?营养与素食这本书上面,你们如果粗心的话,根本分不出来。自从我看见了这个以后,后来我仔细的体会,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现在我们有太多东西、好的东西,慢慢的没有了。我以前感受到的很多好东西,印象特别深的就是沉香,我跟你们说过几次,这个不再提它。现在这个时候,那个盛事慢慢慢慢在减少了。
【“嗔恚心者,谓多疫疠,灾横扰恼,怨敌惊怖,狮子虎等,蟒蛇蝮蝎,蚰蜒百足,毒暴药叉诸恶贼等。”】
那个外面种种伤害我们的这个野兽等等,乃至于很小的昆虫,里边是疾病,现在有几样东西非常可怕的病,说癌,然后爱滋病,那简直是。这个里边的,外面还有各式各样的,就是这一种,乃至于蜂,有一种蜂叫杀人蜂。那个蜂非常可怕,那个台湾还没有,台湾那个虎头蜂还不可怕,那个杀人蜂被它钉一下的话,那个人就要送命,这么个厉害法。你看一个蜂,这个为什么呢?这个就是嗔心增上。以前经上面说,当我们嗔心增上,慢慢的感到那个草,都是像刀一样。不晓得你们碰见过没有?我自己亲自碰见到,我以前还不相信,这个草怎么像刀一样呢?有一次,我们那时候刚开始的时候,每一个人都要出坡的。早晨去出坡的时候,拔草,一拔,那一手都是血,那个草边上就把我的手指头切碎掉,不晓得你们碰见过没有?那我才亲眼体会到。然后呢乃至于那个书,还有好几次,不止一次,那个翻翻书,那个书边上的页子,居然一下子把我那个手割碎掉了,不晓得你们有没有碰见过?那是什么?那就是我们嗔心增上的,这个世间的士用果增上的结果。这么个严重法。下面,最下面那个是最糟糕。
【“诸邪见者,谓器世间,所有第一胜妙生源悉皆隐没,”】
这个真正的殊胜的、好的这个滋长我们生命的东西,慢慢的没有了。在那个启示因缘经上面,那个经上面最早的时候说这个人来的时候,从光音天来的。他虽然已经从天上面下来了,但是身上还有光明,他也不要吃东西,也没有男女的欲望,都没有。那个时候地上长一种非常非常美的东西,然后呢大家有人偶然欢喜的,无始以来的习气,他就一吃,这个好吃的不得了,所以大家就吃,这样。那个时候吃的好,就吃、吃、吃,后来那个贪心转盛了,贪心一转盛,这个东西就没有。然后呢一次不同,一次不同的生,到后来那个地味有一种,那个不要的,你只要拿出来一吃就好了,就这样。那么到后来,大家觉得贪心增长了,就把它集聚起来,等到你一集聚,这个东西就消失掉了。后来长那个自然香根米,那不用种的它自然长出来,那东西非常好。反正都是这样,当你这个贪心增上了,这个东西慢慢的、慢慢的消失掉了。同时贪心增上了,还有一点邪见也在增上,这个东西一定。所以很多真正盛妙的东西,都消失掉了。我看见那个大唐西域记,奘大师到西域去的时候,还有那种叫大仁米。这个米大的不得了,这样。现在印度我去过好几次,印度地方之穷你无法想像。
我看过三百多年以前,有一个圣者的这个传记,他到印度去朝圣,那时候他就说,那个印度地方的富庶,怎么怎么富庶!就这样。我这次跑过去的话,那印度地方之穷,那长出来那个洋芋,这个马铃薯这么大,他那个皮也不剥,也没有办法剥皮嘛,一口气可以吃它三个进去。为什么原因?将来你们如果说有机会去,不要说朝圣,马马虎虎,走马看花,你去看看当地他们这种行为,他们的思想什么等等的话,你就晓得原因何在。这印度有几种典型的人,我们现在这里不是随便的,不是轻易的诽谤人家,这个万万不可以。我们是借人家的一个镜来作为借镜。他们有这个很有趣的习惯,他们总自称为大,这个因为这个印度的确是一个大国嘛!他常常说这个东西远东第一。他晓得这个比欧美是比不上的,就这样。那我如果不从这里过去的话,说不定听了他们,他们常常告诉我,这个远东第一。它还外销到那里去,苏联也用它,那里也用它。那我一想不是,不是亚洲第一,不要说跟日本绝对没办法比,那个台湾、香港、韩国、新加坡,不晓得比它好多少,他就是说他第一,真是有意思,妙不可言。然后普通人有两种人,一种人就是懒的人,一天到晚去讨饭,辛辛苦苦,讨到了五毛钱,然后一个大饼吃饱了,睡在公园里,躺在那里睡大觉。几个人碰在一块儿,大家讲道理,讲讲吵,印度典型的样子。再不然,就是乞丐。讲起道理来,印度人这个道理的话,上至议会,下至平常的,到什么地方他就会吵。
有一次,还有一个妙了。那个大路上面,这个大公路上面两辆对开,开的时候,这个车子一个不小心,出了一个小小的车祸,两个车子撞上了。那撞上了以后,然后两个司机下来就去讲道理,结果一讲,讲了六个钟头,也没讲清楚,下面那些人才妙了,那他们去讲他们的道理,他们就坐在那个车子主,悠哉悠哉的!有的人去玩去了,你无法想像的。他不是说我赶快把那问题解决了,做他的事情。他就有这个闲功夫去讲那个,说明了现在这个世间,但是他讲起来他有道理!所以现在这个时候,我往往看见那些讲道理的人,我一看见讲道理的人,我就可怜他。所以学佛的人讲道理的话,我觉得这个天下最可怜是莫过于学佛的人。不学佛的人讲道理,他不懂嘛,本来愚痴,所以这种什么?都是邪见。他不是不懂,所以叫世智聪辩,你说他没有吗?他有,讲起道理来比谁都强,就是这样。对吗?那就另外一回事情。这是第一个,胜妙生源悉皆隐没。还有呢?
【“诸不净物乍似清净,”】
你们懂不懂这个话,明明是不清净的,你这个不清净不要看它垃圾的脏,像我们现在随便举一个例子刚才说的。请问汽车清净不清净?你仔细想一想看,你就晓得了。譬如说我住在这个地方,你三天不擦桌子,桌子上有灰尘,一抹,最多抹一抹,手一掸,掸掉了。我在台北,你只要到了晚上,早晨出去到了晚上手上一抹的话,那个手上的灰,你不用肥皂洗,洗不干净的。我想你们都有这个经验,为什么?那是外物的不清净!然后实际上呢的的确确的,我们现在这个汽车、洋房不晓得多多少少,那就是这些事情。
【“诸苦恼物乍似安乐,”】
这个不但是不净,而且是苦恼。
【“非安居所,非救护所,非归依所。”】
这明明不是安居、不是救护、不是归依,我们觉得这是安居、这是救护、这是归依。这个什么?邪见,就是我们颠倒,颠倒的关系。明明这个汽车、洋房是最苦恼的事情,但是我们觉得这是安乐,拼命去追求。所以我现在总觉得这个世间的人的颠倒,世间真颠倒!以现在这个情况之下,普通一般的一个家庭,你没有两万块钱是很难生活。可是问我的话,我只要说我每天有两个馒头、一把盐,大概可以过日子了。两个馒头多少钱?我也不知道。大概二十块钱够了吧!一个月也要不了几百块钱,就这样。如果说能够自己省一点,这个都不要。这两万块钱并不是好,如果你要汽车、洋房的话,赚了二十万也不一定。请问你要赚那个二十万,你要花多少功夫?我只要一点点,对不起一天假如现在出去打一个工,赚到了,剩下来的都是我的,我要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他们现在不是,就把那个金子做的枷锁牢牢的套在自己的脖子上面,自己还觉得高兴的要命,拼命的扛也扛不动。现在世间人人都是如此,你们想想看,对不对?他要维持这个洋房,要维持这个车子,要维持这个电视,要维持这个。所以那前几年人家说,法师你这里没有电视?我想了半天,电视要它干什么?增长你的染污之业,然后呢要把你花这么多的时间,眼前把你的时间,牢牢牵著鼻子,牵在这里,将来把你送到恶道去,觉得这个是好的东西。“不净之物是乍似清净,说苦恼物是乍似安乐。”这两句话,不要轻轻放过喔!关键在那里?就是我们的邪见增上的关系,所以它叫增上果。这一点说起来很容易,你们好好的多思惟、多观察。
就像我们平常,我想我们很容易体会得到的,很多小事情。就像我们现在大家坐在这里穿一件衣服,你马路上捡来,那个出家人说什么?这个叫粪扫衣。你马路上捡来了,然后洗洗干净,穿在身上,你来的舒服,又软、又好,新衣服还很硬,对不对?你买了一件新衣服,那个小偷来得了,他要看中了。你穿了这件衣服,送给小偷他也不要你。你在任何情况下,绝不要担心,它有这么大的好处,那个是真正安乐,但是我们却偏偏不要,然后呢一定要这样。那当然我们有的时候说笑话,但是这个里边却有它的特别的道理。人家常常说爱虚荣心的人,一下实行流行的,流行这个。平常我们往往欢喜讥笑,譬喻说女性,实际上的男女皆然,没有一个例外的。为了加强我们这个概念起见,我们不妨这样说一下,一下实行那个高领子了,那个领子,脖子摆在那里真难受。一下那个矮领子,这么一点点,一下那个长了,一下那个高跟鞋,一下又是那个东西。你简直是,你不晓得是怎么一回事情?他还觉得很得意。实际上呢他自己被这个东西在牵著鼻子走。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件事情?最舒服的什么?最舒服的就是那件粪扫衣,就是软趴趴的穿在身上,然后坐在家里,躺在沙发上面,最快乐是莫过于此。他就偏偏要忙了个半天,一个礼拜至少忙它五天,然后赚那个钱来,然后自己去受那个罪。一下变成这样,一下变成这样,一下变成那样,然后回来以后又马上弄脏了,洗洗干净、烫烫好,挂在那个地方,下面出去还表演给人家看。那多可怜?忙了五天去赚这个钱,还有最后这两天,然后最后两天呢去干什么?去表演给人家去看,表演给人家看什么?还是被人家牵著鼻子走。对不对?他一点点自己都做不得主,这完全是个奴隶,什么奴隶?就是这个东西的奴隶。是什么?邪见增上!
但这个地方真正可怕的,因为是众生的共业,所以它不在什么?不在前面的异熟等流当中,而就士用,整个的大环境都是这样。尽管你今天了解了,你说了解了,你在这个圈子当中,你就穿一件破烂衣服,人人眼睛这么瞪你,你也觉得怎么搞的?好像不大对劲。这个情况,这个地方我们真正要了解的。所以千万不要把这个当作笑话看,当作笑话看太可惜了。我从这个地方,你们自己想你们的法则,然后检点自己。检点了自己,就在那个起心动念当中,检察自己,说不要跟著前面这个错误的念头转,要那个地方开始改过来,要从这个地方改过来。那么这个前面是关于这一部分,关于前面这一部分业,这个果的,这个第一部分。现在我们先把它看一看。所谓思惟这个总业果,分别思惟当中,抉择这个业果当中的说明,说明这个业果的差别。这个是黑业的业果的差别,三样东西。那么在下面呢就讲白业,白业果。关于这个方面除了我讲以外,你们一定要好好的下去,好好的把它弄清楚。这个弄清楚了以后,我们再进一步才谈得上真正的修行。或者应该更正确一点的来说,真正的你们能不能说自己创造自己的命运,乃至于跳出生死,基本的概念都在这个地方开始。下面是
【“思惟白业果。”】
上面是黑业
【“一、白业,二、果。本地分说,于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起过患欲解起胜善心,若于彼起静息方便,及于彼静息究竟中,所有身业,语四意三,亦皆如是。”】
那么前面讲黑、恶业,这里讲白、善业。那么善业是什么呢?就是前面所说的这个黑业,杀、盗、淫、身三、口四等等,以前做的这种事情,现在了解它有种种的害处,种种的过失。对于这个道理,你有正确的认识。因为你以前不了解,所以你一心好乐去追求它,现在你了解了这个错误所以一心去排斥它。那么好乐的时候,这个欲是贪欲,排斥的时候,这个欲跟法相应叫善法欲。对于这个有它正确的认识,起胜善心,由于这样的关系,然后那个生起来的这个善心,这个叫胜、超胜、殊胜的。平常世间也有善、恶,现在我们从根本上面了解了,所以不是世间的。对于业果来说有两点内容我们不知道。一个是由业感果的道理,我们不知道。第二个就是第一义谛。这个业感果彼此之间的究竟的原因在什么地方?说空,空故业感缘起,所以业感缘起是因果的道理,这个是第一层。第二层呢?因为业感缘起所以它的空,这是第二层,第二层我们称它为第一义,叫胜义。那么现在对于这些事情你了解了它的过失、患害,慢慢的跟圣善相应,既然生了圣善相应的话,当然你要远离它,那个时候生起种种静息的方便。前面的话呢我们起的什么?起的是所谓意乐,这个意乐就是跟染污相应的心理。现在那个意乐,是跟胜善相应的心理。由于这种心理的话,前面这个心理起杀生等加行,现在呢我们起什么?起静息,停止不再做的种种的方便,这个方便就是我们的行为。“及于彼静息究竟事中”,所有身业、语业,身语意三都是如此,这个反过来就是。所以这个里边也包含了什么?第一个对这件事情的认识,以前是不认识,无明相应的。所以呢起种种的贪、嗔、痴相应的意乐。现在呢正确了解了,了解它的过患以后,起胜善心,然后加行,起的静息的方便。说以前要去贪,现在不去。
那么,这个上面我们不妨做一下。假定我们刚开始的时候,道理虽然懂,但是因为习气很强,所以在境界上面是挡不住。我们了解了,对不起,我根本就远离,我出家,不跟在家人在一起。然后这个庙宇在山里边,你碰不见,好了,这个是远离的,再开始的方便。乃至于平常的时候,尽管到了这里,我们还难免要吃,要睡。所以厨房里尽量不要去,这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尽量地把它越简单越好。佛告诉我们这个像涂车油,你只要吃饱肚子就算。当然我们一下做不到,但是我们一定要把握得住,是这个情况。所以说到这里,顺便有人告诉我,出了家还要讲口味,还要讲什么,我总归告诉他,那你回家去,用不著到这里来。他又讲很多道理,那个道理都是世俗的道理。是,你可以到世俗上面,做一个很好的人,但是不必出家,在家一样修行。要晓得如果是出家修行的话,要为什么?要三界人天师表。是,我们一时做不到,是的,不是说一下要做到,但是我们必定要有正确的认识,心心念念说我要努力努力,你慢慢的做到,自然做到。所以古来那些人到后来都是“身贫是道不贫”。我们不必说佛世,也不必说泰国那么乞丐,就是我们中国古代,不要说古代,就是我眼前看见我小的时候,那个庙里哪有什么东西吃。不妨你们问问我们老如尚。我那时候听我们仁法师,那个时候什么?平常的时候,哪有什么菜?根本没有的。这个我们要了解,所以我在这地方顺便说一下。我们必定要内心上面先有这个认识,然后呢进一步去加行的时候,什么?远离的方便,这样。慢慢慢慢的从境上面去远离,然后呢努力去学习,内心当中跟它相应。这个就是我们修行白业是这样的。所以关于这本书上的回头我们再讲,你们拿到了以后,自己先好好的看一遍,拿到了看一遍。然后呢我会找时间跟你们真正解释,到这个下士道完的时候,整个的修行的宗要。上面我们己经讲了善业。杀、然后呢不与取,欲邪行。下面呢?
【“其差别者,谓云语业及云意业,”】
上面是讲的身三种,下面的是语业跟意业。同样的道理。
【“事及意乐,加行究竟,如应配合。”】
我们造恶的时候,分四个部分。事─所做的对象,意乐─我们造的时候心理状态,加行是造业的时候的所起的总总的方便,以及究竟。那么如应配合,就跟各各不同的业,相应的去配合。
【“例如远离杀生业道事者,谓他有情。意乐者,谓见过患,起远离欲。加行者,谓起诸行静息杀害。究竟者,谓正静息圆满身业,以此道理,余亦应知。”】
上面这个懂了,下面这个就很容易懂。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五十八卷B面
“余亦应知”,上面这个懂了,下面这个就很容易懂。所以在这个地方,这个文字很容易懂,可是最重要的就是上面一节、上面一堂课,大家千万注意,这是我们修行决定的关键,你对这个概念能不能认识、能不能修行,上面这一堂课绝端重要。所以大家听过了以后,我希望你们好好的深入的去思惟观察一下,务必要弄懂。弄懂了之后,你心里马上有不同的感受,立刻可以感受得出来,非常清楚。否则的话呢?尽管你讲修行、修行,修了半天你始终在行相上面转。是,你说我归依了,我受了五戒了,乃至于出家剃度了,乃至于受了比丘菩萨戒了,但是你到底修些什么?对不起,你还是含糊一片,假定说你刚才上面这个概念弄清楚的时候,你心念一动你就清楚了,这又跟著老毛病在染污当中;反过来一对,你马上晓得这一念对的,那个时候你就千真万确的晓得的。如果说念佛这一念必定念得去,如果说学定这一念必定是跟他相应,这个主要的概念就在这个上头。那么辅助我们加深这种概念的策励,就是刚才说的贪心增上,以及嗔心增上以及邪见增上的时候,那个士用果就是那个增上果的状态;这个等流心识完全是你内心的,你只要自己的心里一观察就可以;而现在那个士用果是外在的,可是这个概念还是同样的清楚,假定你不清楚的话,你一定对外面的东西不要说看不破、放不下,一定为它缠著死死的、缠的牢牢的。然后呢所有世间的道理千真万确都从这个地方讲起的,始终在这个地方缠,一点用场都没有。所以你必定要了解,说:原来这些东西,所以这个样都是什么?邪见增上的结果,是明明这个是最恶劣的一个结果,我们偏偏把他看成好的。当你能够有这个认识了以后,叫你放不下,可能吗?你晓得的很清楚那个是完全大骗子,害我们都从这个上面害起的。如果你不认识的话,虽然说要修行,叫你放,觉得这个是好东西,怎么叫你放?你呀放不掉,修行就变成千辛万苦。
所以说到这个地方,我就想起一个很有趣的一个公案。这个佛的大弟子当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也很了不起的一个人,周利槃陀伽,大家都晓得这个人。这个人为什么这么特别呢?因为他笨,他笨的情况简直是,他哥哥要出家,他也要跟著他哥哥出家,不让他出家哭哭啼啼,因为他太笨嘛!实在笨得一蹋糊涂。然后呢佛就看见了说,好好好!那你来出家吧!那么出了家了。出家了以后呢,那个时候已经有很多佛弟子就教他,跟了几百个人了,就教他一个偈子就记不住,教一个偈子哟!四句偈哟!就是得前忘后,实在没有方法,最后就告诉他学扫帚二个字,他就念扫帚,念那个扫,扫什么?帚字忘记掉了,扫帚,帚帚帚,帚了半天,帚什么?扫字忘记掉了,我们无法想像天下居然有这么笨的人!就有这么笨的人。后来他证罗汉果了。那么当然这个里边还有很多很有趣的事情,真正最主要的这个里边什么原因呢?那么就问佛了。那佛就说那是在很多无量无边劫以前,那个时候有一个佛出世,那个时候佛出世的时候,有一个国王出了家,那么出了家以后,后来呢王子也出家,那么出了家以后就跟著去学,去学的其中他先跟著那个和尚,那个和尚就告诉他很多方法,除了讲那个所谓持戒什么等等当然讲那个法理,那个佛法的法理主要的都是讲空缘起,他对这个东西听不进,他就是听不进。所以他就毁谤,心里面就否定那个和尚所教的,可是那个阿阇黎告诉他的他倒蛮听得进,就这样。所以他这个人持戒的行相是持得非常好,但是对于这个佛法的真正的深入的内涵就不相应;不相应而且还去毁谤。所以后来他死了以后就堕阿鼻地狱,不晓得多苦。然后出来了以后余报他一直笨,笨到一直多生多劫就是这样,一直到现在,他还是这么个笨法。但是他毕竟还在出家当中有过这么一段缘,所以后来证了果了,这是一个。
另外有一个呢?他宿生当中又是在印度不晓得什么地方,他是个大班智达。但是那个大班智达,他就是辨那些名相是很清楚,但是呢他本身是什么?慢心、憍心很强,就怕人家胜过他。所以结果他讲的这个法,嘴巴讲得相应,可是心里边却不相应。所以结果他死了以后就堕落;堕落了以后还是
这样笨,这么的公案。这个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就是真正重要的问题,我们必定要把握的住在哪里。这个上面因为前面正讲到说贪嗔痴增上的状态,产生我们种种的颠倒的现象,而在这种情况之下,你所以能够认得他,证、悟靠什么?靠正知见,所以正知见所见到的就是我们自己的起心动念,这个叫作等流因果,修行就从这个地方开始。你有了这个念头固然你拜佛、念佛作任何事情,没有一样事情不是修行,就是你坐在这里,就是你吃饭、你睡觉,没有一个时、没有一刻不是,这我们要很清楚很明白的。那么上面呢讲白业。那个白业的果呢?
【“果中有三,异熟者,谓由软中上品善业,感生人中,欲界天中,上二界天。”】
那么由于你作的善业的重轻,然后分出来的果报也不同,最重大的善业感上二界,中等的是欲界,最下品的软品感生人中。
【“诸等流果,及增上果,违于不善,如理应知。”】
等流果跟增上果,跟上面相反,这个我们应该了解。这个道理很容易,一说就过去了,可是这个感受在这个地方,我们提一下,这个才是真正重要的。譬如说我们讲等流果,就是说当年你心里上面是怎么样的想,现在心里又现起了。有很多人看见了小虫,他就欢喜摸它,把它弄死。有很多人看见那个小虫,他就欢喜它,要去保护它,他要放走它。有很多人,大部份的人都是把它弄死的多,但是确确实实有这种人。不但在国内,我在美国那时候看见有一个,他家里非常好,他母亲是非常信佛,然后谈起来说他的儿子如何如何好,但是从来不让他儿子到庙里来。我说奇怪了,为什么不让他到庙里来。后来一听晓得了,如果让那个儿子一到庙里,这个儿子准做和尚,这个母亲那当然,他虽然信佛,要他做和尚也不愿意,问他为什么?他从小就是给他荤的东西吃,吃进去他就吐出来,然后长大了以后叫他吃,他就不愿意吃;然后长大了看见一点点小虫,他就看见那个小虫他一定要去保护它,就这样。你想像的到吗?这是什么?很简单,等流因果!所以碰见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不懂得也就罢了,我们懂得了,千万自己不要陷在为世俗的这种道理来愚痴自己。我们总觉得,尤其是念了很多书的人,觉得很懂道理,错了!你这个道理都是世间,在轮回当中的,这个地方我们真正的善恶鉴别要从这个地方去鉴别。所以特别的,这一个等流果跟那个增上果这两点,对我们的修行当中是特别重要特别重要。因为我们耳目所对,起心动念无非在这个里边,你有了正确的认识,你随时所遇见这种情况之下的话,那个时候,你能够把恶业净,把它净息忏悔,善业把它增长,这个概念我们应该了解。
【“十地经说,以此十种,怖畏生死,离诸悲心,由随顺他言教修习,办声闻果。”】
那么,前面讲的这个十恶十善都是人天的果报,经上面更深一层,由于你对于生死的真象认识的更正确,说不管多好多坏都在生死轮回当中,升了天一样的可怕,然后呢你就觉得一心想跳出来。可是你只想到自己而没有引发那个悲心,这是第一种情况。然后呢“随顺他言教”,已经听了佛陀以及诸佛菩萨的教化,努力去修行,这个声闻果。进一步
【“又诸无悲,不依止他,欲自觉悟,善修缘起,办独胜果。”】
这个就是缘觉果,那条件是一样的,他也觉得世间的苦,但是呢并没有听人家讲,虽然同样的感到世间苦,同样的求自己、急求自己解决而没有悲心,那么那个时候他能够靠他自己的智慧辨别,这个叫缘觉。三、
【“若心广大,具足悲心,善权方便,广发宏愿,终不弃舍一切有情,于极广大诸佛智慧,缘虑修习,成办菩萨一切诸地波罗蜜多。由善修习此一切种,则能成办一切佛法。”】
如果你心里面广大、具足悲心;这个广大有个内涵,不是说我今天也想救人,这个不叫广大,他这个真正的大悲的行相是什么?普缘尽法界虚空界一切有情;上至无色界诸天,下至阿鼻地狱的一切有情;你最亲近的人,你最厌恶的人,没有一个例外,这样的才是悲心。所以现在有很多人不了解这个行相,往往引起那个大小乘的争辩,说他们小乘哪里没悲心?有,怎么会没有?当然有嘛!他们也有学四无量心,说起来我们这个悲心还没有他大咧!我们还洋洋的只管自己,叫代别人考虑考虑都不愿意,稍微自己损失一点,自己就噘了个嘴巴,总觉得别人不对,这样。实际上呢的的确确远不如他们,但是他们这个算是大悲心吗?不是,这个我们要了解的。关于大悲的真正的行相在后头,我们了解了这一点,那么才能够分别的出来,这个大乘跟二乘之间的差别。那么因为他的悲心广大,他要广利一切有情,要广利一切有情你必定要晓得怎么样帮别人的忙,所以要懂得总总的方便,还要广发宏愿,终不舍弃一切有情,这样的话,修,那个才是。所以现在呢本论是引导我们走这个路,一下我们是做不到的,但是我们也有幸宿生的善业感到这里。眼前我们做得到的是什么呢?处处地方都能够代别人想一想,这一点特别重要。说到这里有一点事情我觉得非常感慨。尽管我们在这里,大家学那个大乘的,可是一点小小的事情,要利益旁边的一点点人,大家谁都不愿意,找了种种的借口,这个事情实在是非常差,非常差!我们必定要从小地方慢慢的去培养,然后呢增长这个心,你才有机会慢慢慢慢的说。说起来大乘,乃至于说密乘,灌了什么个的大的顶,一点用场都没有,痝o个是我们要正确的了解的。总之,对这个真实的内涵不但要把意义认识,而且他意义所指的真正的心里状态你认识了,把这一个改变过来,那个时候对了!修行!结果好处是你自己的,这个我们应该要了解他。
【“如是二聚十种业道,及彼诸果,凡余教典,未明说者,一切皆是如本地分,摄决择分,意趣而说。”】
现在上面所说的二聚十种业道,一个就是黑的十种,一个就是善的、白的,两聚。业以及果,凡是别的地方没有说清楚的,那么在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跟摄决择分当中说的非常清楚、非常明白,这个我们要了解。尽管如此,上面我们说的,主要的、基本的意义已经有了,在下面如果我们把共中士当中,十二缘起能够了解的话,大概就不会错到哪里去了,主要的基本概念都能够把握的住了。现在我们继续下去。
【“第三显示业余差别中,”】
那么除了上面说的这个以外,其他的业的相关的一些道理,主要的在这里说一说。普通讲业的话,可以用各种不同的分类,不晓得说多少种,那么在这个地方最主要的,重要的几点,跟我们修行最有关系的。
【“引满差别者。”】
这种业的分类,有一种叫引业,有一种叫满业。
【“引乐趣业是诸善法,引恶趣业是诸不善。”】
什么叫引业呢?就是这个业能够引导你下一生到哪里去的,这个业叫引业。善业呢?引导你到善趣去、乐趣去,说人天当中;恶业呢?引导你到不善、三恶道当中去,这个叫引业。满业,
【“诸能满者,则无决定。”】
满业就没有一定的,那么下面说这个道理。
【“于乐趣中,亦有断支,关节残根,颜貌丑陋,寿短多疾,匮乏财等是不善作。”】
说乐趣当中,那个引业是引的乐趣,但是在乐趣当中,对不起,他又断手瞎眼,长的又丑陋,寿又短命又穷,这个都是非常糟糕的。这是为什么?因为他造的不善业,这个不善业是什么?满业,所以他引业是善的,满业却不善。前面我们曾经说过根本因跟圆满因,大家还记得吧?根本因就是引,圆满因就是说你到了这个地方是否圆满。假定说你的引业是根本因是善业,然后所以引导你到了善道当中去,然后呢你也以善业来圆满,那么你不但生在善道,而且你这个善道当中是样样圆满。反过来,虽然你引业根本是善的,但是呢你这个圆满业是恶的,结果你到了善道,你这个一生当中充满著恶的痛苦的,这引满二业的不同。譬如说我们现在要修行,你很努力的修行,你修行是修行,可是平常这正知见把握的住,把握的很好,平常要向他舍一点东西帮忙别人他可不愿意,只管自己的。对,到那个时候你还去修行,修行是修行,可是你得不到人家帮助,要饭!他就肚子饿,你跑的去找人家帮忙,遭人家白眼,诸如此类的事情,这个我们随举一例。你分辨的愈清楚,那么将来做我们行持当中愈好。当然现在有很多人,我反正不管他,我只要念佛。是,你假定真的什么都放下来,一心一意,的的确确能够提起来,好啊!到了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自然告诉你;然后我一心一意学定,什么都不管,好啊!你得了定以后,升了天,可是升了天也不一定保险吧?可是你现在做的到吗?对不起,做不到。你想修提不起,想不修又舍不得,那怎么办呢?毛病就在这里。现在有太多人要学修行的,怎么修法?这个关键都在这里,大家清楚不清楚?所以凡事这种例,你了解的愈透彻,到那时候你心里面行相非常清楚,那自然而然一步一步走上去。不但如此,而且当你了解的透彻到每一个程度,你会发现非修行不可。这话怎么讲?你为什么不修行?要想讨一点便宜!结果你发现所有的便宜哪里来的?只有修行来!所以你知见愈正确那个时候修行是愈容易。假定你得到完整的这个正知见的话,叫你不修行,是绝对办不到,这么个好法!所以现在我们这里主要的都是讲这些道理。继续下去,那么上面说,这个是善引是恶满,现在呢?说:
【“于诸旁生及饿鬼中,亦有富乐极圆满者,是善所作。”】
这个是恶引是善满,引业是恶的,因为引业是恶的,所以掉到旁生恶鬼当中,但是他的满业可是不错,所以他也有富乐,很圆满,善所作。
【“由如是故,共成四句。”】
因为这样的关系成四句,就是引业善,然后呢满业善跟不善;还有呢?引业恶,是满业是善跟不善,有这么样的四种,这个是我们要了解的。记得这个故事吗?到我们中国来最早期的译经大师─朱士行,他是一个修行人,结果到中国来,这红庭湖神,这个公案你们知道不知道?他是西域的人,他宿生是个修行人,然后呢?他结果最早把佛法传到中国来,而且翻译了很多最早期的经典,这个人非常精采的,翻译的经也非常好。那么那个时候中国有一个地方叫红庭湖,那个湖边上有一个湖神,那个神非常灵异喔!你只要祈祷的话,他一定有感应。感应到什么程度?譬如说你祈祷他,他一定帮你一阵风,结果呢一个船向那边开,一个船向那边开,对开;照理说,有了东风就没有西风,有了西风就没有东风,妙咧!他你只要去祈祷的话,向东开的有西风帮助,向西方开的有东风帮助,两个船互不影响,这么个神奇法!所以这个庙里的香火是非常盛、非常盛。结果那个朱士行大师来的时候,那一天晚上,那个庙祝就梦见那个庙神就告诉他,说明天来这儿有一位高僧,你请求他超渡,我这个地方有很多人家供养我的财物,你就交给他,让他超渡我。
那么这个庙祝醒过来了以后,第二天盼望,说照著那个庙神所指示的,果然来个船,一看,有一个和尚,那么就请那个和尚上来,告诉他。告诉他了以后呢?那个朱士行大师就超渡,那个大师已经有成就的,他的本地风光我们不知道,但是的确有成就的,我想你们在坐的已经听说过他的故事,等一下我还会再多说一点,说明这个人的成就,那么现在我们继续这个故事。于是他就超渡,超渡完了以后他就说了,过两天你们会发现这个里边有大蟒蛇,那个大蟒蛇是什么呢?就是那个红庭湖庙的神,他因为经过超渡了以后,得脱恶趣。果然没错,朱士行大师走了以后就发现一条大蟒蛇,几个山头,不得了,我们不要说那个大山,要我们那个后山,一个山头,要多少长,不得了的大,死在那个地方。那么什么原因呢?他是宿生他们两个一起修行,都是修行人,结果呢朱士行大师是福慧并行,那个人他福是修了,这慧可没有,于是他的引业是造恶业,慧就是正知见;没有正知见,所以结果引业很可怕,掉了,堕落旁生当中;他的满业他也做了很多,于是得到这么大的福报。不是我们现在说你布施、你行善,到那个时候你会降生挂璎珞。现在尤其在西方,你常常看见畜生那一种好,好好这个没有正知见的修行人,什么人?狗。你去看好了,那个西方人的狗,那个主人天天给他洗澡,然后呢还要做了衣服给它穿,这个出去的时候,一定捧在那个汽车里边,那个超级市场里边一定有一行是专门卖这个宠爱动物的食品罐头的。现在当然我们台北盛足了,以前买起来的比我们人吃的还要贵,像我们现在随便给它吃一点,它那绝对不要吃。我刚去的时候不知道,有一次剩下来的一点点饭给它吃,它跑的去看了一下,不吃,这样,这典型的例子。如果拿这个东西跑到印度去的话,那个乞丐抢来打架,那是丰富的不得了。这是什么?前者就是引业是恶的,满业是善的;后者引业是善的,满业是恶的,这一点我们现在辨别的清楚。所以不要说我们现在在修行,你一定要检查检查,正知见这个是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的这一点。反过来说,虽然你得到了正知见了,你不要说我只要修行就算了,其他的供养什么等等都不要管了。那个时候就算你成就,你成就个罗汉果,到也说起来可怜的很!这个概念为什么这个地方要告诉我们引满二业。下面继续:
【“谓于能引善所引中,有由能满善所圆满及由不善圆满二类,于诸能引不善引中,有由能满不善圆满及由善法圆满二类。”】
就这分成四句,这个我们容易了解的。
【“集论云:‘应知善不善业,是能牵引及能圆满,”】
这个里边善业跟不善业分成两类,一个是引业的善跟不善,一个是满业的善跟不善。
【“于善恶趣受生之业,能牵引者谓能引异熟,”】
就是这个引业是引你的异熟果的。
【“能圆满者谓既生已,能令领纳爱与非爱。’”】
解释的更清楚。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五十九卷A面
【“爱与非爱。”】
解释的更清楚。满业就是等到你引生到这一界以后,你得到的可爱的或者是不可爱的。善业得到的是可爱,否则得到不可爱。然后呢,这个引满当中,
【“俱舍论云:‘由一引一生,能满则众多。’”】
所以由一个引业能够引一生,满业就是由很多来圆满一生。
【“谓由一业能引一生,非能引多,亦非众多共引一生,”】
下面是另外一个,另外一个怎么说呢?不是这样的,有的是一个引一生,
【“又有诸业,唯有一业牵引多生,由众多业牵引一生。亦有诸业,由众多牵引多生,”】
这个解释,各说各的。
【“释中说云:‘有由一刹那业,唯能长养一世异熟种子,及由彼业而能长养多世异熟种子,有由多刹那业,唯能数数长养一世种子,及由众多互相观待,而能数数长养展转多生种子。’”】
现在这个道理,这里不详细解释,你只要看清楚就行。等到下面讲十二因缘的时候,我会详细的解释。这个十二因缘,平常我们总是把它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就这样念过去,大家都懂。实际上,这个是我们修行的主要的关键。现在这里讲业的时候,我就讲到。将来讲到十二缘起的时候,就是前面什么因,感得现在的果,以及现在果现起的时候,你以什么方式对它,能够转过来。以及你以什么方式对它,跟著它走,都在这个里边,清楚极了,明白极了。还有,为什么一个业,说这个种子,现在留一个种子以及什么时候感果,感果的状态,感果的内容,都留到那个地方再去讲。不过,为了将来我们有正确的认识起见,眼前这一部分,你们非要把它弄熟不可。你们能够弄熟了,讲到后面,一讲,就非常清楚非常明白。如果说真正还要修行的话,记住,这个四种资粮,这个地方就那么明白,那么清楚了。修行的道理你懂了,相状你了解了,方法有了,那个时候修行就很容易!那么,这个是业的引满。还有呢定不定受,下面说,有的业是一定受,有的是不一定;什么业是一定,什么业是不一定。
【“如本地分云:‘顺定受业者,谓故思已,若作若增长业。”】
说,这种是一定要受的,顺定受,将来。这个业是什么?故思已,思就是思业,就是意业,你脑筋里面起心动念,换句话我们受想行识的行。这个我们要了解,譬如说,你想,动这个脑筋,这个东西好,我怎么样想办法去获得它。这个东西不好,我怎么样去排斥它。就这个心里面,这种状态,故思已,然后呢?下面I若作而增长,这个是一定受。
【“顺不定受业者,谓故思已,作而不增长业。’”】
作是作了,但是不增长,那么什么是作,什么是增长呢?下面。
【“作与增长所有差别者,即前论云:‘云何作业,谓若思业或思惟已身语所起。’”】
这个叫作业,就是你造了。什么叫造业?平常我们说造业、造业,大家都说造业,到底是造些什么业?怎么造法?现在告诉我们,就是说思业,思惟已的身语所起,你脑筋里所想的,脑筋里动脑筋的这个地方。譬如说你看见了一个东西,然后你就想,这个东西好,这东西我也想怎么欢喜获得它。乃至于很小的小地方。当然除了这个,譬如说,你随便看见人家有一点闲,你就看这些人干什么?他出去玩。你想,我也想要出去玩一下。或者你想这些人出去玩,我可不跟他,我在那里好好的用心,这个都是。所以,你起心动念随时随地无不是在这上头。你想跟他去玩,等一下,你就想想办法,等一下怎么,身口就跟他跑掉了。你想他不做,你在这努力,他去玩的时候,你在那好好用功,对不对?所以我们一天到晚,无非都在这个地方。还有一个,你说,我好像很多情况之下没有思,那是什么?那就是你的无记业。这个无记业怎么来的?还是前面的等流。那么为什么有无记业呢?那就是畜生,还是畜生,有很多人就这么痴痴呆呆的,他因地当中造了这个,果上面就是这个。或者余业未了,凡是你看看那个下等动物来的螺、虾、蚌、蛤这样。那个乌龟它一合,摆在那地方三天、五天、十年、八年,就在那地方,那就平常。那么因地当中什么呢?就是平常我们,很多他不修行吗?他修行。说他修行吗?他又这样,他又蛮欢喜坐著那里乃至于,然后坐在那里痴痴呆呆的,就打了瞌睡。自己还觉得刚才坐一下,坐得很好。睡觉嘛当然好了。在这种情况之下,错了。我这地方千千万万不是说笑话。我这地方特别点醒,假定你有殊胜的善的引业还可以,你没有的话,这个都是堕落相,将来就会流落到这种状态当中去,这个就是无记的贪,这种相貌。还有一种呢脑筋很聪明,聪明是聪明的,他专门在非理作意。跟你这种场面的事情说起来,道理说得不得了,那世智聪辩。所以我们每一个地方我们必定要认得的清楚,这个思的行相。然后呢有了思,身语所起,刚才说,这个人坐在那里痴痴呆呆的,所以他将来感得的那个很多动物就是这样。那个蚌他根本就不会爬的。就在那里,你丢在那地方,他就在那个地方。那乌龟还比较好一点,他还会爬一爬,还会游一游。原因为什么呢?就是它心里面是迟钝的人。它自然而然的就是什么?缓慢。那每一个地方,你了解了这一点,你就会很清楚、很明白。我这地方不是鼓励一定要很灵活,猴子很灵活也不一定好!所以,总之你要晓得这个正因跟邪因之间,不管任何一点小小的地方,它就会这么清楚明白的示现显露出来,这个是作。下面呢增长。
【“又云:‘增长业者,除十种业,”】
换句话说,除了十种,都是增长业。那么下面的十种,是不增长的。
【“谓一梦所作,二无知所作,三无故思所作,四不利不数所作,五狂乱所作,六失念所作,七非乐欲所作,八自性无记,九悔所损害,十对治所损。”】
就这几样。什么是不增长呢?梦里面。所以平常我们说这个忏悔的时候,梦作的时候不增长,就是这个原因,它不会感果的。那么梦里面为什么会说作呢?这地方顺便一提。这个就是等流,或者是以前的,或者是现在的,但是它并不强烈,并不是非常强烈,这种情形。第二无知所作,你作的时候,你不知道,你什么叫不知道?一下走过去,踩死几个蚂蚁,我根本不知道,这就是无知所作,这个是增长的。无故思所作,你做这件事情,你并没有先去思惟,这个情况什么呢?往往我们眼前一个境界对起了以后,你并没有事前先想,碰到了,你那时候这样去做,这种情况叫无故思。注意唷!有很多无故思很浓厚的习气,它这个非常强有力的习气,因为这个习气的关系,这个还是定受。它这个习气怎么来的?前面由于它的故思、数数作,养成功了习惯。虽然现在不故思,它继续下去,这地方就是说,单单这个业这部分它没有故思所作,这个不增长。下面说不利不数所作,虽然你去作了,但是呢?你对你做的这个事情,你不是为了求利益,你也不得已,你实在也不想去做乃至于,对你没有好处,但是你要去做,而且呢你不常常去做。不常常去做,这个什么意思呢?譬如说,我们现在上班,那个办公的地方叫你做一个不太合理的事情,这东西你觉得你不为求什么利,你还有呢不数所作。狂乱所作,这个我们了解的失了心。什么是失念所作呢?就是平常的时候我们正念正知现前,有的时候,你一下就没有注意到了这种情况。非欲乐所作,作这件事情,不是你好乐的。自性无记,自性无记的它本身就不会感这个果的。什么叫自性无记?走路、坐在这地方,就这样。所以思惟一种,很多,睡觉,这个不会感果的。睡觉没有善恶之分,当然你睡的时候,懒惰,这个懒惰的心却是,但是睡本身却不是,这个我们要了解的。所以,不要说睡觉是无记的,那我反正一天到晚就睡觉,你这个懒惰的心,却是不行,这个我们分得很清楚。那么第九、第十这两个,就是我们修行用得上的。虽然你造了,前面造了增长业,但是呢你懊悔,我以前怎么做这个事情,不对!这个时候就它不增长。如不增长的话?这个业就不一定受。还有对治是最好的,圣教里面告诉我们对治,虽然你种了这个种子,你针对著这个病根去治疗。举个譬喻,譬如说你虽然种下去了,种是种下去了,还没有发芽的时候,你就把它破坏掉了。乃至于虽然发了芽,你把它拔掉了,那时候它就长不起来了,这就是对治。所以这个最后旳两点,它是我们修行人特别用来净除以往所造的,以往所造的所以能够那个,就靠这两个。
【“除此十种业所余诸业。”】
那么,除了十种都是增长,所以
【“不增长业者,谓即所说十种。’摄决择分亦说四句,一作杀生而非增长。”】
作了,不增长。
【“谓无识别所作,梦中所作,非故思作,自无乐欲他逼令作,若有暂作,续即发起猛利追悔及厌患心,恳责厌离,正受律仪,令彼薄弱,未与异熟,便起世间所有离欲,损彼种子及起出世永断之道,害彼种子。”】
现在讲这个概念对我们很重要。摄决择分当中说,这个也有四句分别,它每样东西都是作而不增长,作是作了,但是不增长。为什么这地方特别说这个业不会定受?虽然你造了,你能够不受。那么什么呢?看:无识别所作。无识别所作,换句话说你根本不知道。梦中所作,这刚才已经说过了。无故思所作,譬如说一个蚊虫,一叮,你那时候根本不晓得,一来把它打死掉了。是,那个时候你的的确确不是能够清清楚楚的晓得,那里有个叮你。怎么一来,那个时候你没有过失,就这样的情况。但是你不要说这个是无故思所作,下面这个就是故思掉了。这个我们要分得很清楚,就是心里的行相,是非常细微、非常细微!不要说,这个是打完了以后,反正是我不故思所作,那时候你应该生起忏悔,所以后面这个心,前面就变成功。就这个里面有差别了,每一个地方很细的。还有自无乐欲他逼令作,别人逼著你去做的,这个前面已经说过。另外一种呢,若有暂作,是下面这个,就是你作了增长的,但是你作完了以后,续即发起猛利追悔及厌患心,你懊悔。你说,我怎么做这种错事情?还要感到错误、厌离,恳责厌离,这个对。这个就是一般世间的。进一步呢?正受律仪,更进一步出世,出世还同样的,一定包括对前面这个追悔厌患,然后呢从此以后,不再犯。不再犯,以前是照著世俗的标准去专门做这种坏事,现在照著出世的标准,于是这样令彼薄弱,让它那个种子的力量薄弱。为什么它不增长呢?就这样,像一个种子一样,你收起来了以后,干的个要命,摆在石头上面,它就长不起来。还有呢?便起世间所有离欲,对世间再离开,欲是增长它的一个力量。现在你离开了,损彼种子,使得那个种子受损害乃至于起出世永断之道,害彼种子。永远断除,像那个种子一样。前面损的话,你把它晒的干的要命,摆在石头上面,摆在那个坛里面,现在晒不到太阳,碰不到水呢,它长不起来。永害呢?你摆在壶上烧烧焦,完了。你怎么样摆在水里面泡,太阳去晒,它也长不起来。所以平常是为什么我处处地方告诉大家说要了解这个道理。平常我们发生的事情,事情发生了,往往自己老觉得我有道理。这个道理,还继续不断的想了半天,找到了机会还跟人家争,你就完了。那个什么?故思、增长业,那么我们难免的,刚开始难免我们会,不但是难免,尤其刚开始第一步,是一定会的。所以我们努力的修学,了解了这个,随时犯过了以后,晓得我又错了,就努力。你这样的悔责的话,这样的话,可以不定受。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面这一生,你不会遭到恶劣的,乃至于稍稍恶劣,你不堕落。因为你不堕落,下一世能够生生增上。你乃至于能够跳出轮回等等。要不然你恶业增上,拚命在增上,你还求升天、还求往生,那不是南辕北辙吗?这个基本的概念就在这里。
【“二增长而非作者,”】
妙了!没有作却会增长的,下面呢?
【“为害生故,于长夜中,数随寻伺,然未杀生。”】
经常虽然你没有去杀,但是心里面老是去寻伺,我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我们就做这个罪,这个很糟糕、很糟糕。譬如说,你遇见了一件事情,你欢喜的,虽然你没有行为上跑得去把那东西拿的来。你不欢喜的,虽然你没有,行为上没有排斥它、骂它,你心里面老在那嘀咕,就这个。前面所讲的这个业的增长,那因果的增长再没有比这个更厉害的,就这个。所以,这件事我们最重要的。所以为什么平常我们要多了解,经常拿那个法律摆在心里面。平常我们大部分时间没事情,痴痴呆呆,干什么?要嘛跑得去聊聊天。要嘛心里面就胡思乱想,想那什么东西。这都是什么?这都是“增长而非作”。凡是增长而非作的话,这种一定是定受的业。注意哟!这里我们平常最容易犯的就是这个毛病,平常我们坐在那个地方就想这个,怎么动个脑筋,怎么样想那件事情,就算你这件事情做不成功,这已经在增长了;做成功,那更不谈。所以,前面告诉我们太多的例子,大家还记得不记得金猫因缘宝?他就送了三个铜板,然后呢他下面增长,一路欢喜,一路想这个好事情,他就得到这么大的果报。现在我们一路脑子里想的什么?你自己检点一下就晓得了。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修行的话,如果感觉到贪相应,不对,排除掉。嗔相应,不对。最难对治,还是痴相应。就是糊里糊涂的就这么一天,好像没什么做什么错事,要对治它。这地方我们了解第二个。
【“三作而增长,”】
那个容易。“除二句,”又作又增长。
【“四非作非增长者,谓除前三。”】
既没有作也没有增长。
【“从不与取乃至绮语,随其所应如杀应知。于意三中,无第二句,于初句中,亦无不思而作他逼令作。”】
意当中没有第二句,为什么?!第二句是什么?增长而非作,意本身它就没有作,它那个作就是增长,起心动念就增长。所以第二句是增长而非作,对于这个意没有。起心动念,意这个意念贪嗔痴就在那里造。然后呢?初句中,亦无不思而作他逼令作。第一句当中是什么呢?第一句当中就是作而不增长。就是无不思而作,他逼令作。这个容易了解,这个我们每一个地方分别清楚了以后,好,业的事情,很清楚了。那么决定受。还有呢决定受,说不定跟定,了解了。
【“决定受中,”】
还分出前后不同。
【“依受果时分三。”】
第一个呢?
【“其中现法就受者,谓即彼果现法成熟,本地分说此复有八,若由增上顾恋意乐,顾恋其身,财物诸有,造作不善,于现法受。”】
有一个呢,造了以后现在就受的。那么本定分当中干什么?增上的顾恋意乐,那增上的话,就是譬如说你的顾恋意乐就是贪增上的。那贪心非常厉害,对那个身体,对那个财物种种放不下,这个现法受。所以谈到这里,通常我们一般来说,尤其是修学佛法,尤其是出了家的人,大概这一点太强的不大有。好像太强的不大有,但是实际上我们仔细观察的话,毛病来了。平常我们都很注意营养,很注意身体,动不动就忙这个,这个什么?顾恋意乐。顾恋什么?顾恋其身,这个注意喔!所以前面已经一再告诉我们了,你真正的归投了三宝以后,大师,谁?佛;然后呢?法,是佛告诉我们的法;僧,就是我们的同行者。我们所以出了家了以后,是,因为针对著我们眼前我们身体要顾虑的,可是不要说,这个医生怎么讲的。是,医生讲的,我们要听他的。看看佛怎么讲的?如果医生讲的跟佛讲的不一样的时候,你听医生的,错了。这个要了解喔!然后呢?这个倒还是次要的,平常我们最容易犯的毛病,一天到晚还忙这个。实际上你修行修什么?你修那个身。对!结果所以你这个身体是会越修越坚固,逃不走,永远轮回在生死当中。这个还会现在就现法当中就受的。
【“若由增上不顾意乐,不顾彼等,作诸善法。”】
能努力的反过来,这一生也会,布施、持戒这个也有。
【“如是若于诸有情所,增上损恼增上慈悲。又于三宝尊重等所,增上憎害及于此所,增上净信,胜解意乐。又于父母诸尊重等恩造之所,由增上品,酷暴背恩,所有意乐,所作不善,于现法受。若由增上报恩意乐所作善法,于现法受。”】
像这些东西,都是现在就受的。
【“顺生受者,谓于二世当受其果。顺后受者,谓于三世以后成熟。”】
所以我们决定受的当中,也分成三部份,一个就是现生就受,一个就是第二世受,还有一个呢第三世以后成熟。如果说我们真正努力修行的话,这个增上生很明白的,这一生就开始,后生还要好,后生更要好,这个就是我们能够如法的。所以的的确确念佛也好,不管做什么也好,最后固然是成佛,然后呢下一世固然是往生,这一生还得到种种快乐。当然,所有的修行都是如此,不仅仅是念佛,广义的,这一点我们要了解。乃至于有很多人虽然修行了,但是好像他感到的不一定如意吧!这个概念我们要很清楚。比如以我们这里的老和尚例子为主,他修行了以后,怎么老是生病,那个就是他造了种种的善业了,现生受。他本来要造大恶业要下地狱乃至于旁生当中,生生世世被人家杀,吃,还!这一世一点小病就解决了。这个非常明显的,有太多这种例子,所以对于这个概念,我们一定还同样的要对它认识得很清楚。你认识得很清楚,对我们是一个绝大的鼓励,然后你走起来就非常欢乐。越走越高兴,越走越快乐。最后一段话说一下。
【“于相续中,现有众多善不善业成熟理者,谓诸重业即先成熟。轻重若等,于临终时何者现前,彼即先熟。若此亦等,则何增上多串习者,若此复等,则先所作,彼即先熟。如俱舍释所引颂云:‘诸业于生死,随重近串习,随先作其中,即前前成熟。’”】
那么,现在我们相续当中有不晓得无量无边的各式各样的业,有善、有不善,那么哪一个先成熟,换句话说哪一个先感果呢?这个分出来了。第一个重业,一定先成熟,这个业越重,那么重的轻重相,前面已经说过了。假定说没有特别重、轻重等的话,那么怎么办呢?就是临终的时候,那个时候哪一个东西现起。这一点是为什么我们临终的时候要助念的关系。就是他如果说求往生的,固然,就是不往生的,乃是于平常不信佛的,你临终的时候能够提醒他那个东西,他跟那个相应,他也好。实际上临终的提醒,不但如此,还告诉他你一生造了很多好事,这一生苦不堪言,没意思,你现在完了以后,生天去了。你能够提醒他,他想起欢喜了,那个时候他心里面这个相应的话,他想这个,就是最靠近临终的时候,把这一个引起来,这是第二个。所以西方当时,他临终的时候,一定用那个佛相、用长幡接引他等等,这个是有它的道理的,就是指第二点。此如果相等的话,那么下面的习惯,就是你的习性。所以前面说,不要说不无故思,这个习性非常厉害。对我们绝大部分来说,就是这个习性。而且这个习性,往往不是这一生造成,多生多劫,所以这个等流习气的重,就是这样。我们现在修行,最重要的就是什么呢?把这个无始的习染改过来。那么假定这个业没有的话,那么先作的先成熟,你越是前面先作的,那是先成熟。下面就是俱舍上面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的一个偈子,这个偈子,大家只要念一下,我再念一遍。诸业,这个业在生死当中,哪一个先成熟?第一个随重,第二个随近,第三个习惯,串习就是习惯,第四个前面上面都没有的话,最先作的,最先成熟,所以前前成熟。到这地方,那么关于这个善恶业的基本的概念都已经有了。凡是对这个道理不清楚的话,整个的修行的主要的概念全部在这里,所以下面的都从这地方一步步来的。当然这个次第很清楚,你所以今天能够达到这个,一定还有前面的这个层次一步一步这么来。然后呢有了这个概念以后,不管是参禅、念佛、学教乃至于世间它为什么这样,它为什么感到这个恶果,然后呢你观察自己的话,你也晓得了。起心动念的时候固然你知道,不起心动念你也知道,为什么你会有这个习惯,为什么会有这样,每一个地方就这么清楚就这么明白。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五十九卷B面
今天请翻到广论一百三十九页,关于业那个部分,这个总的业果之间的道理,关系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那么什么是黑业?黑业的果,什么是白业?白业的果,以及这个业感果当中几个特别的相关的什么具力的业,还有什么样是轻重,还有呢什么是引业、满业、定、不定这种概念都要了解。你前面的了解了,你后面才跟得上,前面的不了解,你后面是越听越糊涂。所以我特别说明,你凡是前面没有听的人,一定要补听的原因。是的,现在你听的觉得听不懂,于是你感觉到这个地方听不懂再去看前面的更糟糕,好像有这样的。实际上呢却却相反,你把前面的基础慢慢的了解了,后面自然而然都懂,因为这是有层次的,你们这个概念一定要了解。同样的道理说每一个地方你完了以后,你必须要把握住,那么这个后面更深入的时候,更深入就是利用前面这些基础,你利用的时候你才会运用它,能够运用才能够修持有得。那么下面那个叫
【“第二思惟别者,”】
说我们现在对整个由业感果的道理是了解了,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来学这个呢?那么我们现在了解,回想到是因为我们了解世间的痛苦,世间的究竟状态就是一个苦,这唯一的救济就是三宝、是佛陀,所以于是归依佛陀,而归依了佛陀他所以能够救护我们的原因,原来在这个上头,你结果找到了,那么这个道理也各别的认识清楚了,认识了清楚了下面又进一步说,对、那么在这个情况里面,我了解了,我应该怎么做才使得我生生增进,而能够达到圆满佛地呢?这个特点在什么地方呢?所以这个地方现在告诉我们思惟别者,这就是你要的。在整个的佛法的中心当中,我们特别需要的哪一部分?这里。这个思惟别的意思,所以,换句话说等到你把整个的问题弄清楚了以后,现在在这个问题当中,那就是我要的、我要下脚的那个地方。一方面你了解了这个整个,一方面你了解了进入的次第,然后你走进去的时候是步步上升,了解吗?所以它这个层次的安排这么个严密,所以前面告诉我们,这里不但说明的时候,是把一切的佛语都在里头,而且传承下来的两个主要的主流;不但如此,而且它这个次第是按照著我们调心的方法,所以它每一个部分就给我们安排的这么好。所以现在我们进一步怎么办?说我们不是要远离苦得到乐吗?那晓得了,什么是苦的因?什么是乐的因?如此的因感如此的果,那么我们现在晓得了。所以由这个地方说:
【“谓由远离十种不善,虽定能获善妙所依,然若成一圆具德相,能修种智,胜所依者,修道进程,非余能比,故应成办如此所依。”】
说我们是的,你能够远离了这个十恶修这个十善,是!一定可以获得这个妙善所依的人身,所谓暇满人身。但是呢在这个暇满的人身当中还是有所差别。就我们眼前来看,同样得到人身,所以暇满的话同样进入佛法,结果有的人脑筋非常好而且智慧也相应。有的人脑筋虽然好,却是世智聪辩,他脑筋好了个半天,结果走上错路,脑筋不好不谈。有很多人他脑筋虽然好那身体又不好,有很多人不但脑筋好,身体也好,他每一个地方,就有不同的地方吧!那么这个原因在那里呢?换句话说他虽然得到了,是不是圆满具足?这个还不是。要晓得要想圆成无上佛道,这个差一点都不行,所以说要想能够有个圆具各种德相,能修无上佛道种智,这个种智就是所谓从道种智到一切智,也可以说拿一切智--佛的智慧,必然要依靠什么?最好的胜所依者,否则的话呢?你得不到这个。虽然也得到的人身,但是做起来是非常非常的慢,不但是慢,那么还有因为慢的过程,所以这个时候外面有各式各样的障碍什么等等,一个不小心又走错了。所以在这个地方告诉我们,我们真正要修学佛法的人,应该努力的怎么样把修学佛法所使用的工具,具足最美妙完整的。就像我们现在举个比喻,说我们现在要到远地去。譬如说要去印度朝圣,然后呢要去到哪里去?,说到美国去,那个时候你不但要认识怎么去法,而且要最好的交通工具。你坐船是不是可以?当然可以,一坐坐上几个月,坐飞机一天就到。然后呢你坐船坐几个月的话,跑到那海里面,什么时候碰见台风你也不知道?那东西非常麻烦。尤其现在那个时候世界是战乱,你不晓得这几个月当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有种种的不如意地方,所以一定要找说这个最好,不但找了飞机,这个飞机你还要看看这家航空公司,它非常安全,这家航空公司老出毛病,对不对?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这样,何况现在是修学佛法。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要想得到这样的这个圆满具足一切修持德相的人身应该是什么?这个是我们特别应该了解的,所以这几个地方就告诉我们这个,它又分成三:异熟功德、异熟果报、异熟因缘。说你现在要得到这样的一个异熟的报体就是我们现在的缘、暇满的人身,这应该有些什么内容?这个内容换句话功德,有什么、那几个优越的好的条件?那么这个优越的条件,第二呢它有什么样的功效?能够产生什么样的作用?第三个你要得到这样的一个异熟的圆满的报体,要有什么样的因缘?那么我们了解了,为了求这样的一个暇满的人身,我们在因地当中这样去努力,自然你一定得到这个果报,这个观念我们首先要建立。现在我常常听见人家讲,尤其是现在这个时候,这个世间上面好多乱的现象。常常有的人,这个地方神神怪怪,那个地方神神怪怪,不要说是外道,就是佛法当中也有很多神神怪怪的事情。我们往往自己把握不住原则,听见了这个就被它心动了,佛法里边讲不讲神通?讲,绝对讲。但是神通是什么?你如理如法修持的必然结果,这是果啊!我们真正要求的是应该求什么?这个因在那里?了解了,然后我们在因地当中起心动念当中,每一念相应,由于这个心念,然后身口相应,自然你会感得这个。如果你不了解这一点去做的话,那对不起没有用!而不要说眼前那些小小的一点鬼通、一点感应,一点用场都没有。佛在世的时候,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佛在这地方,很多去亲近佛的人他没有得到好处,不要说提婆达多等等,四十二章经当中两个公案,你们牢牢的记住,这个地方再说一遍这个公案的内涵。
二个住在远地的人听见了佛以后,要去见佛,然后跑到半路上面,天旱,没有水喝。我们一天没饭吃可以,一天没水喝就很难受,两三天不一定饿得死,可是没水喝的话就渴死了。结果跑到半路上面看见有一个牛尾塘,换句话说那个牛踩著那个田凹下去一点点水。那么两个人看见,看见了水不管脏不脏只要水就喝,结果里面都是小虫,你怎么弄也没办法把那个小虫拿掉。一个人一看,说不行不行,我们既然要去见佛,佛告诉我们,我们要怎么做。佛告诉我们你要想修学佛法,譬如我们要皈依佛,皈依了佛以后就照著佛的道理做,以前我们不懂容或会犯这个毛病,现在懂得了,你为什么皈依佛?要脱苦要得乐,这皈依了佛怎么才能够脱苦、离苦得乐?那他告诉你的办法如法行持嘛!所以从前者,然后呢我们在世间的一切六道当中选择唯有佛是我们的皈依处,等到你皈依了佛以后才了解,原来皈依佛的正皈依的是法,那么要造著法去做,那个才是。你正确的了解了这个人,大家了解的,所以说我们要去见佛的目的是在这里,既然佛告诉我们的行持的方法这样的话,对不起,今天渴死了,我要照著它去做。另外一个人就说,你这个人真傻,你见不到佛有什么用?我们先喝了水,然后见到了佛问题不是就好了吗?结果一个人坚持不喝那个水,一个人就喝了,不喝那个人马上就渴死掉了。要我们世间的人想起来这个人真傻,结果他因为持了佛戒马上升天,一升天,天人他有几个特质,他晓得我宿生什么因缘来到这里,而且他确定晓得他这一生成了天人,这个天人的特质,他是化生的,原来这样因缘,他马上就去见佛,见到了佛了。另外一个人呢?喝了水然后辛辛苦苦又跑了很长一段时候,见到了佛。佛当然晓得这件事情,所以就故意问他,你远道而来很辛苦,你那里来啊?这个人又是一肚子委曲那个心情,报告那个佛如此这般,那么有两个人。然后佛怎么说?你这个痴人!你以为见到我了?去佛千里,你看看旁边那个人。他站在旁边,果然看见一个人,看见他的面孔很熟,可是这个人长得非常清秀、非常丰润,年纪轻的不得了,这人间少见、见不到,正在怀疑,佛跟他说,喏!就是跟你一起来饿死的那个朋友,他因为持佛净戒马上饿死,结果呢得到了这个。你见到我有什么用?所以现在我们千万不要这个人有一点神通又有什么样子,你跟著他,这个神通能比得上佛吗?见到了佛,佛尚且说你这个痴人,你有什么用?所以我们真正要学佛法必定要从这地方去认识。了解不了解?所以这个一点都急不来的,大家万万不要急,你一定要把握得住这个。,昨天下午还有一个同修问我说,我现在业障很重,我要忏悔,我要念佛,我就告诉他那么你好好的把那个本论前面补听,它自然每个道理都告诉我们,这是佛的最圆满的教法,这一点我们根本须要认识的。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晓得,你要得到这样的果,那么因地上面应该如何下手。昨天讲的是最重要的东西已经说过了,在这个地方今天重提一下。那为什么要重提呢?昨天我讲整个地修行的关键,就在那个等流行识上面,那有人问我了,那个人家念佛的他可没讲那个,参禅的人没讲这个。是啊,有很多人说你不要去妄分别,他可没讲这个,这话怎么讲?你们现在细细想一想,我把黑板上那个一般用功的方法都在这里,这个概念先摆在这里,你自己想一想。现在不必想,先看一下,然后呢你下课的几分钟想一想,或者今天告诉你、或者明天告诉你。如果说你能够自己想通了,那最好,那时候一补的话你自己就晓得怎么融贯各宗各派,任何一家用功的方法;否则的话到那时再告诉你关键何在。总之一句话,不离开如是因、如是果,造这样的业因感这样的业果。如果是你只了解这个世间因果的法则,那么在六道当中可以上升;如果你更进一步第一义谛的话,可以跳出轮回,还不外乎这一个。现在我们看,第一个就是异熟的功德,这种的异熟就是这种的果报体,有什么样的殊胜的、优越的条件。那么这里分八。
【“初中分八。一寿量圆满者,”】
说这种人他的寿量圆满。
【“谓宿能引牵引长寿,如其所引,长寿久住。”】
第一个须要长寿,因为他宿生造的这个业,是一个长寿的业。为什么要长寿?我们现在修习佛法,小的时候不行,你到了十几岁开始可以学,学它个十年、十五年到了三十岁,对不起你的寿命只有二十岁,一点用场都没有。就算你三十岁,刚学会要开始修了,不行;就算你三十五岁,修了有一点样子,完了!他寿量一定要圆满,这个是第一个重要。不过单单那个寿量够不够?不够,寿虽然长,但是你偏偏一天到晚造恶业,结果你那个寿越长,是恶业越大是越倒楣,所以还要其他的条件,下面一样一样说。
【“二形色圆满者,谓由形色显色善故,颜容殊妙,根无阙故,众所乐见,横竖称故,形量端严。”】
那么长相好,形色跟显色,形色长的样子好,显色看起来好。有很多人这个面孔长得很黑,叫人家一看,这个黑炭,那我们通常一看见这个人,不要说黑人来看。还有的人呢这个皮肤那就是,就是有很多人不但样子长得好,而且那个肤色非常丰润,这样;那么根当然一定是具足,如果眼睛去掉一个或者鼻子塌掉了,耳朵又这样,那个不行。为什么?这样的叫人家看的欢喜,更主要的是包括自己的自修,如果其他的还要利人,你跟大众相处,大家一看,看见你欢喜,不管你去向人家求教也好或者你帮人家也好,这个就乐于产生正面的功效。
【“三族姓圆满者,谓生世间,恭敬称扬,诸高贵种。”】
第三个就是他的家世出生圆满,现在我们讲起来这个人可是某某人家的子弟,以前说起来这个是王家子弟,现在这个人说他家世是如何的好法,不但是百万的富豪、千万的富豪,而且都是有学问,有什么的,就这样,那自然而然这种家庭出生,受人景仰、尊重。
【“四自在圆满者,谓大财位,有亲友等广大朋翼,具大僚属。”】
这个就是你要做什么事情旳话要两样东西,第一个人,第二个法。人呢,自己的家里边,外面的朋友等等这个来帮助你;外面的财位,这样你有财有用,要做什么事情,不管是自利也好,是利人也好。
【“五信言圆满者,谓诸有情信奉言教,由其身语于他无欺,堪为信委,于其一切诤讼断证,堪为量故。”】
那么第五个就是你讲的话让人家听了你,欢喜。那么然后呢说的人也不欺负别人,不欺骗他人,人人信得过你。不但人家信得过你,而且你对事情的认识,处断的标准是非常公正严明,大家对你服服贴贴;否则的话随便谈一些问题大家吵吵闹闹是没有用场。
【“六大势名称者,有大名称,有大美誉,谓于惠施,具足勇健精进等德,由此因缘,为诸大众所供养处。”】
他有大名称,人家都觉得这个人好,为什么呢?他有这个,他惠施,他惠施不但是财,而且法,而且布施的时候勇健精进,所以大众都信仰,供养他。
【“七丈夫性者,谓成就男根。八大力具足者,谓由宿业力,为性少病,或全无病,于现法缘,起大勇悍。”】
那么第八是有大力量,这个就是说主要的这个地方的宿业的力量。所以现在很多人讲医,这个医是绝对有用的,我们要晓得我们的病总共有四种因缘。第一个就是四大不调,这个四大不调是医生可以看的,也需要医生看;第二个宿业所感,那个医生没办法;第三个鬼神触恼,这个医生也没有办法,第四个自己出差,不应该做的事情,去做那种事情。譬如说我们饮食这个应该适量,他不适量,不应该吃的他吃了;然后呢天气,他寒暖不知,有诸如此类的事情,主要的四样。其中有一样那个是这个四大,现在的医生,实际上呢特别是这个地方具足这个大力,主要的是宿业力。我看见过好几个人,那是我小的时候,我家乡有一个,我们称他为丛林圣人,他很有意思,这个人的确了不起哦!他是前清末年的一个老秀才,他最后那个时候考上的。他真正的好不在他考上那个功名,而这个人的行持的严峻,那人人佩服他,那个道德的操守,所以我们家乡都称他为圣人。这个人很怪,他人虽然很好,但是他多病,他一身多病,结果偏偏他的母亲一身没有病,那个时候我遇见他的时候,那位老人家已经快八十岁了,他有时跟我父亲讲,那是我父亲的一位老师,他说我一生最苦的,那个时候母亲,因为他是以前的人都非常孝顺,他对母亲是绝对的孝顺,当然作母亲的人也绝对疼爱这个儿子,何况这个儿子这么好。可是妙了,这个母亲的人从来没生过病也不晓得病人之苦,偏偏那个儿子,他一身都是病,这样。所以当时我听了这个东西的确不大懂,以后慢慢的、慢慢的了解了,我遇见很多人,他就是不晓得什么是病。那个时候我们在学校里面的一个同学,我还记得他,他好有意思,他这个身体我们叫他小牛,为什么叫他小牛?他跑到什么地方,就在那个地方又奔跑、吃弄这个,这样,饿一餐、饿两餐也不在乎,吃的时候一口气,大家涨了他多吃一点也不在乎,刚刚吃完冰的马上喝热的也没关系,喝完了热的,他冰的吃进去,冰淇淋几个吃进去也又这样,有很多人、其他人都受不了。那我们三年级不晓得四年级?那个时候第一次,还是第二次那种特别的流行性感冒,那个时候刚开始,第一次大量的侵袭台湾,一下大量的人生病,那个时候我们在学校里念书的,学校里为这个病,病倒的人占五分之三,你可以想像单单那么个小区域,老师、同学结果为了这个病居然没办法,放假几天,我们天天跑医院,他一天到晚忙,他从来没有病过,你说这个怎么讲?所以现在很多讲医,我不是说否定,是绝对它有它的绝对的价值,可是我们必定要,尤其是了解了佛法的人,我们要了解这个特质。所以那么这个地方特别说,这个地方大力具足是什么?特别讲的“宿业力”,所以,他的或者病很少或者全无病,不但没有病而且身体很强壮,因为他强壮,所以这个心里面比较勇悍。现在有很多人未尝不想用功,他用功一提起来,等一下腰又酸了,头又痛了,那是没办法好想,这个有八样东西,那么它上面解释一下。
【“此复第一谓住乐趣,”】
这个八样东西当中一定要在乐趣当中,特别指人。
【“第二谓身,”】
身体。第三
【“生为第三,”】
就是他的出生。
【“财位僚属为四,第五谓为世间量则,”】
第五是什么呢?就是他的话,大家信得过他,因为世间要想做事情的话,衡量的标准就是这个。他一句话大家觉得对了对了,事情可以摆平了,你要想做事情,这个是重要的。
【“第六谓彼所有名称,”】
就这样,近、跟你接触的人固然,跟你不接触的人他也听见了说某人如何如何,这个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
【“七谓一切功德之器,”】
我们要想做圆满的功德的话,这个男身是非常重要。
【“第八谓于诸所应作势力具足。”】
你要做的必须要这个条件,那么下面这个异熟果报,就是特别的详细说明一下。像上面所说的这样的这个异熟体它有什么样的应用?有什么样的功效?分八,也按照著上面这个八样。初就是寿,寿的话不管要想思自利他利
【“能于长时,积集增长,无量善根。”】
你要想修习增长善根这个时间很重要,所以寿要圆满。
【“第二者谓诸大众暂见欢喜,咸共归仰,凡所发言,无不听用。”】
你一看这个人就欢喜,你看起来欢喜,人家常说,开始的好就已经是一半的成功,一看见好欢喜的话,事情就很好办了,这样,所以这一点有这么样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