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教经文的念诵礼仪
宗教活动的整个礼仪中,诵经是最主要的环节之一,同时也是人们了解宗教礼仪的一个直接渠道所在。经文的念诵礼仪是形式多样的,其中会念是主要形式。如一年四季的定期庙会,临时预订的经会等。还有单独诵经,其形式是通读某一乘经、独自念佛珠、念咒等。也有经文的看读和默读、大声念诵
和轻声念诵等多种形式。
宗教经文的内容精深而广泛,品种繁多,就《甘珠尔》、《丹珠尔》而言,载人原文达上千篇之多,这些原文充分展示了佛教的完整性和基本思想内容。在蒙古地区流传的诸多经文几乎都来源于此。其传统形式有如下两种,一是大乘经《甘珠尔》的全篇通读;二是念诵大乘经概述和小乘经的念诵或分支部分及其创作经文的念诵等。
(l)甘珠尔
所谓《甘珠尔》指佛陀教祖师释迦牟尼传授的诸多命令经文中节选并翻译成藏文的部分内容。在印度曾无有过“甘珠尔”的名称,“甘珠尔”是蒙古人把它译成蒙文时所启用的名称。“甘珠尔”为藏语意即命令的翻译形式。“命令的翻译”就指佛陀教祖师释迦牟尼命令经文的译文。《甘珠尔》又称《赛音吉日拉嘎》(赛音吉日拉嘎,蒙语,汉意为好的命令)。《甘珠尔》的版本较多,其中主要的有藏文的铜版《甘珠尔》、清圣祖年间的《珠砂甘珠尔》、《礼堂甘珠尔》、《那尔堂甘珠尔》、《昭诺甘珠尔》、《拉萨甘珠尔》、蒙古国的《大和林甘珠尔》等。蒙文版《甘珠尔》中载入的经文有108卷,共1161篇原文。《甘珠尔》的传经或经会礼仪是形式多样的,各寺庙传经的时间上也有所区别,即有些寺院在四月份,有些在六、九、十月份,但是,多数寺院都趁机于班禅大师驾崩纪念日分别把108卷经文进行会念。除了会念令听经文以外还有让叩拜者将《甘珠尔》按卷背着环绕寺庙或寺院外围行走的形式礼仪。
(2)丹珠尔
所谓《丹珠尔》是指佛陀教祖师释迦牟尼诏示的命令心愿的详细解释经文,是印度人的杰作,其基础文章为《沙斯切尔》(史籍)。《丹珠尔》就是从《沙斯切尔》中节选并用藏文翻译过来的部分内容。“丹珠尔”为藏语,意即“史译”。在印度从未有过“丹珠尔”、“沙斯切尔”的名称,《丹珠尔》是蒙古人把它译成蒙文时所启用的名称。“心愿”指祖师释迦牟尼的心愿。
蒙古人从14世纪初就开始对《丹珠尔》进行通篇翻译、解释、研究,但未能结束。到了后期18世纪初中叶的时候,在章扎如拉毕道尔吉葛根的领导下,从蒙古各旗,努图克召集二百余名翻译家,利用1742年至1749年间很短的时间内翻译结束并印刷出版。该蒙文版《丹珠尔》中载人的原文多达225卷、3427篇经文。由于《丹珠尔》篇幅过长,所以,几乎不能全卷传经,只能对部分内容或选段进行念诵。
(3)伊特格勒
伊特格勒,蒙语,汉意为信任、信念或信条。伊特格勒是佛道修行、背诵经文、经会等事务中最先念诵的经文名称,藏语称“扎博安右”。
坚持以“信任喇嘛、信佛、信念经、信僧侣、信伊德莫曼茶罗佛会之全部”的中心内容是佛经的基本思想所在。因此,在庙会、经会上首先必须念诵《伊特格勒》,然后才念其它经文,这意味着向诸佛、菩萨表达崇拜、信任、决心的具体体现。《伊特格勒》由《邀请》、《米克斯莫》、《祈祷》、《行四信》、《祈请》、《向喇嘛的三大法宝祈祷》、《力图四个无量》、《叩拜》、《力求成佛之道》、《赐福人间》等部分组成。其中《米克斯莫》为黄教奠基人宗喀巴颂歌的概要部分。《伊特格勒》又称《伊特格勒纲要》。
(4)毕力格巴日米德
《毕力格巴日米德》是从事一切善事时,以惕防恶魔破坏为目的而诵的专用经文,又称《恶魔答案经》。以行善积德是一切传经庙会的前提,因此,在行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先念诵《伊特格勒》,接着必须念诵((毕力格巴日米德》,尔后才念其它经文的礼仪。
(5)恶魔答案经
见在《毕力格巴日米德》。
(6)喇嘛的供物
指班禅大师所创并进行祝福宿命、祭祀祈请的诵经会专用的十五部经文。这个经文是在经会上利用几个小时念诵,同时还拥有锣、鼓、斯尔楞、喇叭、箫等乐器组成的“古印度音乐”的伴奏。还有《喇嘛供物的聚会》,这是寺庙大雄宝殿墙壁上画的大型壁画。画中描绘的是祖师宗喀巴说法时,众菩萨、神仙、天神、各路豪杰、经圣、龙王、八个部落、世界君主等聚在一起用心听讲的情景。
(7)经茶经膳的供物
向喇嘛敬的茶用藏语叫“芒扎”,膳为“馇巴”。《经茶的供物》就是喇嘛们喝茶的时候诵的专用经文名称,《经膳的供物》为用膳的时候诵的专用经文名称。众喇嘛在经会上先诵《伊特格勒》、《毕力格巴日米德》后,到喝茶时间便诵《萨恰宝苏》或《阿木古楞》的经茶供物经文。这意味着对全天的茶通过佛经的恩赐注人阿尔山之力并为自己或他人解除病魔痛苦的一种信念和礼仪。
与会的喇嘛、憎侣到了用膳时间,盛膳过半时便以“舒适的百味齐全的食物”句开始念诵《经膳的供物》。其目的也是为经膳赐予灵丹妙药之力。
(8)格博贵禀报
格博贵又称“格斯贵”是寺院的掌堂师,喇嘛教寺院的执法喇嘛,俗称铁棒喇嘛,寺院的艺如乐(艺如乐,蒙语,汉意为祝词)、念珠会、佛灯会、甘珠尔的艺如乐、间息会等一切大型经会的开场敬茶的时候,格博贵喇嘛公布施主们奉献物品的数量种类时念诵的专用经文。这个程序一般在班弟们给众喇嘛盛完经茶、诵完《经茶的供物》之后进行。格博贵喇嘛宣布奉献物时的站位为中心日阿仓偏上的空间处。
(9)释迦牟尼颂
指艺如乐会开头段念诵的颂经。本经文着重歌颂了照亮和惠赐众生的佛陀教奠基人释迦牟尼的无量功德。附释迦牟尼颂歌曲⑩
(10)宗喀巴颂
这里把黄教奠基人宗喀巴颂扬为“经帝第二世杰出的宗喀巴”。本颂歌属艺如乐会上排在第二位,《释迦牟尼颂歌》后必须念诵的经文。在一年一度的农历十月二十五日《佛灯会》上也把《宗喀巴颂歌》作为主要经文并敬点千只佛灯祈祷以示纪念。蒙古人把这个日子视为“宗喀巴的二十五”、“佛灯的二十五”而格外崇拜。
(11)满祝习礼颂
为众生赐予智慧和幸福的菩萨满祝习礼的颂歌经。经文主要是歌颂了满祝习礼教如何助救生灵、解除众生之愚昧和痛苦,赐予光明和智慧的好处。这个经文是艺如乐会第三天或者《释迦牟尼颂》、《宗喀巴颂》之后必须要念诵的重要经文。
(12)阿尤喜颂歌
指长寿佛的颂歌经。其中主要是对阿尤喜佛能使众生长寿、健康、幸福等的颂扬内容。本经文系一切艺如乐会所念经文中的第四个经文。
(13)观音菩萨颂
指俗称大仓相面佛的颂歌经。这里主要是颂扬了阿日亚宝鲁佛(观音菩萨的蒙古名字)的三十二个协调的化身均化为四只手并伸向须弥山的四洲四方,用仁慈善心之手拯救生灵的事迹。本经文是艺如乐会必念的第五个颂歌经文,同时又是念珠会第一天《玛尼础克》(《念珠的礼仪》)前必须念诵的经文之一。
(14)乌斯尼卡颂歌
全称为《乌斯尼卡毕杂雅颂歌》。本经文系乌斯尼卡佛为使众生长寿将自己化为三面八只手的形象,手拿八种利器,镇邪平魔的颂扬内容。艺如乐会必诵的第七个颂歌经。第六个经文是《查干书古台颂歌》。附曲一首15
(15)弥勒颂歌
按佛教教义讲,现在佛释迦牟尼的时代结束后,下一个时代就是弥勒菩萨(蒙语称麦达勒佛)的天下了。《弥勒颂歌》展示的就是弥勒菩萨落坐于凶天地区专修当好未来佛前期准备的一些内容。附曲一首16
(16)艺如乐
艺如乐是佛经的重要种类。在喇嘛心目中艺如乐是佛教经文中的心脏,其中心内容包括诸菩萨、喇嘛伊达玛心系生灵之母的六种众生,普度他们脱离人间四大苦海,托生到极乐世界的含义。《艺如乐》主要在艺如乐会上传经,也有其他趁机上传经形式。附麦达勒佛的艺如乐曲、莫日根葛根火神的祝词曲17 18
(17)祈祷祷告叩拜巩固权势口供
系佛教凶煞守护神经文和熏香祭祀时的专用经文。凶煞的祈祷有《玛扎卡拉祈祷》、《阎罗王的祈祷》、《完备威严女儿天的祈祷》、《扎木舍楞的祈祷》、《毕萨满的祈祷》等。念诵这些祈祷经文的目的就是表达对各凶煞的崇拜。附祈祷曲一首19
(18)熏香祭祀经
指敬放熏香和祭祀时念诵的专用经文。在蒙古地区流行的熏香祭祀经文有《九大苏力特天的熏香经》、《运气熏香经》、《圣洁的熏香》等。
(19)圣仙的熏香
指圣仙白胡子老人的祭祀经文。所谓圣仙白胡子老人,指满怀白须、秃顶的,右手柱着拐杖,左手拿经卷的仙人形象,简称“白胡子老人”或“老人佛”蒙语称“额布根宝尔罕”。传说中这位白胡子老人是与释迦牟尼同一年代的仙人。白胡子老人将毕生都献给了救助众生的行善事业,且功德无量受到众生爱戴和崇拜。其内容概要为先向喇嘛的三大法宝祈请,然后祈祷人畜平安、保佑牲畜、保佑肥膘等。按习俗《圣仙白胡子老人的熏香》在每月的初二、十六日念诵。诵经时要敬香、佛灯、室外焚香、黄油点心酹,供放糖、果等的白色供物。附曲三首。20 21 22
(20)九大苏力特天的熏香
佛陀教礼仪中“九大苏力特天”是骑着白骏马,全身穿恺盔甲的九大天的英雄豪杰在蓝天白云间自由翱翔的形象。关于记载九大苏力特天的祭祀礼仪较为详细的经文属《九大苏力特的昌盛经》及其它的概要《九大苏力特天的熏香》。念诵昌盛经的时候,要协同锣鼓、箫、喇叭等完整音乐的伴奏。《九大苏力特天的熏香经》共有十二段经文构成,念诵时只用锣鼓或铃挡、小手摇鼓的伴奏就可以了。
(21)圣洁仓
《圣洁仓》藏语叫“那木达嘎仓”“仓”蒙语,汉意为“熏香”。念诵《圣洁仓》的目的有多种。主要是在寺院或个人家针对原供佛因某种原因已厌恶躲开的具体情况下,重新请回为目的念诵《圣洁仓》。甚至以净手灶火、山川、畜群、净身等目的也要请喇嘛念《圣洁仓》。念诵《圣洁仓》时的供品格外的要求干净纯洁。同时还要向所供佛和各路神仙进行沐浴,之后,念诵《牢固序言》的经咒加以 巩固。
(22)天马仓(运气仓)
指向众佛菩萨祷告和祈求兴盛运气苏力特为内容的经文。蒙古人自古以来就有崇尚运气的习俗,对扬飞运气或请喇嘛念诵《天马仓》等事宜十分重视。“天马”指画有腾空飞翔的阿吉耐(阿吉 耐,蒙语,汉意为骏马)图案的佛幡(长方形小旗,上有符咒或经文的),是幸运、运气、幸福的象征物。藏语叫“隆大”。扬飞运气的时候,首先要按照推算运气*轮的相面结论以及本人生辰八字确定佛蟠布料和颜色、天马毛色,佛幡头舌的颜色及扬飞的日子。如属猴、龙、鼠的人在木(甲)虎日扬飞,并且布料为白色,画有绿色“天择苏米亚月(七曜之一)寅日寅时朝向东方扬飞,以此礼仪对不同人确定对应的礼仪时辰。扬飞运气的《天马仓》本人或黑黄喇嘛均可念诵。
4.大雄宝殿经会座位礼仪
寺院大雄宝殿经会座位次序礼节是十分细致的,但由于寺院和大雄宝殿的大小和各日阿仓经会的不同以及冬夏季经会的规模、地区习惯等原因在座位礼仪上也有所不同之处。
蒙古地区较大寺院(旗庙)六月份大雄宝殿的艺如乐会座位次序礼仪而言,靠后边的摆有朝南向的黄绸垫子的中心席位属上席,由寺院最大葛根、呼图格图大喇嘛就坐。中心席位以西座位上由次要葛根和各直属寺院的葛根、呼毕勒罕(转世佛)、沙卜隆(活佛中之地位最低者)就坐。中心席以东次序是中心寺院的日哲布喇嘛、大喇嘛,各日阿仓的首席喇嘛(堪布)和直属寺院的首席喇嘛等的席位。他们的前面桌上要摆放小手摇鼓、敖其尔、铃挡、带翎的奔巴瓶(甘露瓶)、陀额布、日阿西米等。经堂内要摆放东西面对的八排毡垫扎嘎尔登日阿,其中最里边的首位叫“中心日阿”,在中心日阿的首席上由面塑(喇嘛教法会结束时加以焚化的)卓尔济(主管寺庙教仪的喇嘛)或面塑罗奔(喇嘛教的经师)就坐。以次由手拿锣和斯勒宁的八个为一组的乌玛加德(领诵喇嘛)就坐。他们的下面是吹奏筒号、箫、螺号、钢铃的(8一16位)喇嘛就坐。他们的下面是以8一16名为一组的班弟就坐,前面摆有小手摇鼓等乐器。西边第四个中心柱前朝南摆放的高桌上由领诵乌玛加德手拿锣就坐,并用高吭的嗓音领诵一切诵经的开头部分,同时指挥整场经会的速度节奏。中心日阿下面的所有日阿的首席上均由卸任的大喇嘛、首席喇嘛和卓尔济喇嘛等尊贵的得道喇嘛就坐。第二个各日阿席位是嘎列巴们的席位。他们下方的格苏莫日阿席均属各日阿仓或直属寺庙来的善诵喇嘛的席位。其余日阿席位(第八个日阿席)也是班弟们的席位。大雄宝殿南侧靠墙朝北摆放的席位是格博贵(格西)查毕尔的席位。大雄宝殿殿门内东侧的高桌上由大格博贵就坐,并头戴沙萨尔帽,身披粗呢斗篷(成门章其),手拿扎伊格(法杖)对经会的戒律礼制进行监场。他的左右两侧(每侧摆放四张桌)的八个座位上坐八位格博贵,协助大格博贵维持经会秩序。直属寺庙的格博贵或日阿仓的格西们也坐在这个位置。他们的次要十个座位(每侧五席)是查毕尔们的席位。查毕尔的两侧各两位格伊克落坐或站立,他们是专门传授大格博贵和格博贵的指令、处理经会具体事宜的专职人员。
5.庙会礼仪
主持庙会是宗教活动的主要形式所在。同时也是寺庙喇嘛僧侣们的主要职责。每天早上要主持经茶会、祭祀会,保持一年四季的十二个月经声不断、音乐声(佛教音乐)不停是寺院的公性特点。各寺院的庙会大体上是相似的,但也有各自的特色。
蒙古地区多数寺院的情况看,趁机于祖师释迦牟尼的纪念日主持艺如乐会;黄教祖师宗喀巴的纪念日主持佛灯会;经圣阿日亚宝鲁的纪念日主持念珠会;以驱除恶魔灾祸及辞旧迎新为目的主持间息经会或凶煞会;弘扬阿日亚宝鲁佛慈悲为怀的精神主持怜悯病痛和饥饿的能耐会;专为避免杀生指引成佛之道的海蓝会;专为某一修行有关的王会;希望长寿吉祥的达玛础德当础德会;专为驱除灾祸的多种古里穆(喇嘛教驱魔禳灾等的一种宗教活动)会;还有多种悫钟仙的祭祀和山川的祭祀会等。除此而外,还有各大圣人呼图格图的当西格会、绰都布会、某月九日专为驱除众生灾祸而念的悫钟会、四月初三扬飞运气的熏香会以及全体寺院或某一大雄宝殿、日阿仓、藏康经会等等。
寺院庙会的特色礼仪主要体现在寺院规模大小的区别上,尤其取决于重点供佛的(主供崇拜物)不同层次上。如艺如乐会是与释迦牟尼纪念日有关的每年必须四次举行的固定经会,所以,只有较大有实力的寺院才能承办,而小型寺庙根本无法承受固定礼仪,只能做到一年一次的礼仪。王会礼仪比较复杂,参与的人数多,只少有几十名以上喇嘛僧侣参与,因此,人数少的寺庙也无法承担。以上均属定期的固定庙会。此外还有一年四季为迎合广大香客愿而临时性安排的像专为已故亲人超度、驱除灾祸、招福、扬飞运气等内容的庙会。
6.喇嘛教的查玛
查玛属佛教舞蹈的“羌母”,由西藏传人内蒙,转音成“查玛”,是喇嘛教佛事朝圣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其种类有浩和迈(白骨)、道德嘎玛、浩德格钦、阿扎尔、额尔博黑、宝格道查干额布根、都尔本道格西德、包格(鹿)、道特勒(室内)、日阿拉础克查玛崩、达如拉嘎、查玛本、斯木来、悫吉勒、图什哈木、十一位达如克、暗圣汗、四大金刚、、额布根额莫根、普母、玛赤卡拉、贡布、扎玛舍仍、敦吉德玛、沙伊克、度母、洪何日叶西拉少布、都英库尔、朝德卡尔、古莫、扎恩(大象)、那木斯来、达木林、塔斌汗、库仑、弥勒、毛伦僧母报恩、萨如拉厚呼和少布、米拉古茹、古勒、查玛拉等四十二种。其中道格西德查玛最具有代表性。
(l)查玛的由来
寺院里跳查玛的渊源在于西藏拉萨。在古代,修建拉萨寺院的时候,运输土石木砖等建筑材料时,始终是用了一头青牛来完成的。工程竣工后,参加这一大型建筑工程的黑黄佛教门徒、赈济者及佛教崇拜者组织举办了隆重而热烈地竣工庆典。在庆典大会上在佛祖面前宣布建庙有功人员名单,以求佛祖给这些人的来生安排一个好托生,让他们过上个好日子是最重要内容之一。
但是,在公布庆功名单时却忘掉了用尽气力拉车受苦的青牛的功绩,为此这头牛十分委屈。于是它来到拉萨庙,用角顶塌了寺院的西墙壁后自己也死过去了。看此情景的众喇嘛都惊呆了,过了一会儿,喇嘛们跑到相面葛根那里算卦后才得知,原来这牛是委屈自杀的,而且,死前还发了毒誓“来生做一个强者一定要与佛教为敌。”
后来,这头牛真的托生到了人胎成为一名叫郎达日玛(861一900)的人。他长大成人后,杀死了西藏可汗,把自己奉为可汗。郎达日玛成为西藏可汗后,处理的第一件国事便是取缔了佛教,烧毁经文,赶走喇嘛或将其当作宰杀牲畜的屠夫百般侮辱。郎达日玛的所作所为激起了佛教界的极大愤慨,于是有一位叫巴拉道尔吉的拉哈龙喇嘛,把自己的白马染成黑色,来到郎达日玛面前献舞,借此机会,他拿出袖里藏着的弩箭把郎达日玛射死后立刻逃离现场。由于他逃走的路上正好过一条河,染成黑色的马又变成原来的白色,因此,追兵没有认出来把他放掉了。后来,他逃到了青海地界,受到当地汉族和尚们的大力协助,又把喇嘛教兴盛了起来。所以,头戴黄帽子的喇嘛教,为了永远纪念头戴蓝帽子的和尚恩德,在黄袍的衣襟上压上了蓝边儿。再后来,喇嘛教高层人士们,根据印度修建塔庙时,一头大象也与拉萨青牛一样的自尽案例,同 时也为了强化佛规,镇压邪气为目的开始推行了查玛大会制度。
避邪、压鬼是寺院里查玛的宗旨。查玛舞的有些动作难度较大,上跳几尺高,前后跃跳一米以上的动作在查玛舞里十分常见。
因此,查玛师们要练就一身的硬功夫,就需要长时间的艰苦练习才能实现。
(2)道格西德查玛(凶佛镇邪)
道格西德查玛的整场内容有九大套路组成,即哈木七、阿苏日(阿扎尔)二、贡布五、悫吉勒五、白骨(浩和迈)二、额尔博黑(胡蝶)四、嘎尔迪(凤凰)一、包格与马喜(鹿与牛)二、度母二十一等。
第一套:哈木七
装饰:头戴三眼花翎敖其尔(敖其尔藏语,汉意为佛禅尖上的珠子或喇嘛所戴佛冠顶端的佛珠)的面具,面具上挂有三尺长的五彩缎带。脖系蟒缎围巾,身上加
图6巫师面具组图
系九种装饰,即手持剑、刀、斧、镰、布鲁等武器。
出场顺序:先由一位领头哈木出场,在台上跳一阵查玛舞,然后慢慢跳到查玛院(查玛台)中心时,其他四位哈木和僧都嘎、麻他儿(鳄目)等同时出场,并围着领头哈木热烈地串跳,无意中把算卦用的骰子给弄丢了。当发现后,他们都很着急,分头寻找已丢失的骰子跳一阵查玛以后,诸哈木退回庙中,只是僧都嘎、麻他儿留下,在敲锣打鼓的伴奏下跳一阵狂舞后才退回庙中。
第二套:阿扎尔二
装饰:面戴螺头面具,身着蟒袍,手无持物。阿扎尔二上场后,跳查玛舞走到院中心时停下来,跺脚九次并开始寻找哈木们丢失的骰子,他们先是朝天遥望,觉得天上不可能有,又在地面上寻找似的跳两圈查玛舞后退回庙中。
第三套:贡布五
装饰:头戴三眼花翎面具,身着蟒袍、脖系绸巾,袍外系有九色彩带。手持月杈,道德巴。
出场顺序:先由一个贡布出场,在台上跳一阵查玛舞,跳到院中时,其他四个贡布出场后,分散到查玛院(舞台)四角处跳查玛,这时众喇嘛齐声念诵贡布的先达尔的经文,五个贡布慢慢退回庙中。
第四套:悫吉勒五
装饰:头戴双角三眼、红毛敖其尔面具,身着蟒袍,外系九色彩带,手持布鲁套索。
出场顺序:首先,由领袖悫吉勒很像在地里面钻出来似的突然出现。然后,跳查玛的同时朝寺院招手,到舞台的中心时,其他四个悫吉勒才出场,上场后围着领袖悫儿吉勒跳查玛。
关键动作:连续做九次在地上蹲坐的动作,而且,一定要跳得干净大方,同时,与鬼搏斗,最后把鬼掐住及杀死的意思要表现出来。然后,高兴地边跳边退回庙中。
第五套:白骨二
装饰:头戴白骨造型、两空眼、特瘦面具。身着白衣白裤、脚登红色靴子,靴尖上饰有一个小金铃。手持花棍。
动作:两个白骨出场后,用花棍把查玛院从东到西,从西到东丈量一边。动作技巧上要注意脚尖小铃的节奏感。结束动作时拿着花棍的一头用力旋转,然后还用花棍丈量地面退回庙中。
第六套:蝴蝶四
装饰:头戴蝴蝶头型的面具,身着白底红色条纹衣裤,袖口上饰有木制指头,甩手时带有节奏感较强的“哒哒”声。
动作:四只蝴蝶出场后将放在木盘子里的里阿嘎(镇邪物)拿出来用脚踢着放到查玛院的中心处,然后飞回庙中。
第七套:凤凰一
服饰:头戴三眼、鸟儿长嘴、口咬毒蛇造型的面具,身着模仿鸟儿羽毛的服装,手持枪和剑。
动作:主要是飞和舞枪抡剑。动作技巧的关键在于枪和剑的协调配合上。处理的主要间题是用枪刺毁里阿嘎以示除掉邪恶。
第八套:包格和马喜(鹿与牛)
服饰:头戴鹿和牛头造型的面具。身着五色水纹图案的衣服。手持刀枪。动作便是舞刀枪。关键环节是将已毁掉的里阿嘎的残留物扔向四处清理干净以示彻底铲除了邪恶。然后,跳着查玛舞退回庙中。
第九套:度母二十一
服饰:头戴少女头饰,身着黑色敖其尔图案的长花袍,手拿金钗、道德巴、巴达尔(木碗)。
出场顺序:先由一位度母上台慢舞,到了院中心时,高举巴达尔向苍天大地献酹以示祭祀,这时,其余度母一同上场,众度母形成一个圆圈跳查玛并齐声喊叫,然后,又慢慢的靠着查玛院的西侧站成一排。这时哈木、贡布、悫吉勒、包格、马喜等都出场,与二十一位度母一起欢快地跳查玛舞共同庆贺除掉妖魔鬼怪的最后胜利。一台查玛舞就在这种喜庆气氛中结束。
(3)道格西德查玛的艺术特点
一是参与人数多、场面宏大。就一台查玛的参与人数规模上说,不包括乐队、鼓手、实际上场表演的主要查玛师就达44至1000人以上。
二是服饰新颖独特、且品种繁多。即头饰面具有38种,装着40多种,手持器具26种之多。
三是内容丰富,套路严谨。道格西德查玛的九套内容及动作基本不重叠,且各有个的特色,内容套路一环扣一环结构十分严谨。
四是舞姿奇特,观赏性强。由于查玛舞属于音乐、舞蹈、武术技巧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所以观赏性极强。在表现形式上既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又有舞蹈及武术的高难度动作,因此,构成了独特的艺术流派。
(4)查玛舞的主要表演形式
蒙古族寺院的“查玛”,大体上有四种表演形式:一种叫“道德勒查玛”,意思是室内舞蹈,是在经堂内诵经念佛时表演的。一般由一至二人表演,为苦行僧装扮,传说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内容是以舞蹈语汇来解释佛经。第二种叫“古勒查玛”或“朱拉古勒戏”,通常在寺庙外广场搭台演出,以戏曲表演的形式颂扬米拉由人到成神的故事。表演中,唱调规范、程式固定,以韵白话唱为主,舞为辅。第三种叫“嘎德奈查玛”,意思是室外舞蹈,是宗教节日或庆典活动时表演的舞蹈。第四种为“大场查玛”,这种形式的舞蹈,大体上与“嘎德奈查玛”类同,“道格西德查玛”就是大场查玛的一种表现形式。“大场查玛”只是在其间插人摔跤、赛马、射箭等世俗化的表演内容。
总之,查玛是一种宗教舞蹈,是喇嘛教的一个专门学科之一。则道格西德查玛是查玛中之王。在挖掘开发的角度看,查玛是山,一座未开采的矿山,一旦被人们发现开发后,她便是一座金山。“查玛”更像一座金字塔,是宗教赐给人类的无穷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