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印光大师论三经五经
 
{返回 智随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93
印光大师论三经五经
  无论学修何法,都有他正依的经论祖释,所谓圣言依据、法脉传承也。净土法门自古以来以三经一论为其正依,以善导一脉为其正传。自魏承贯居士将《行愿品》加入后,有了四经之说,后印光大师更加《念佛圆通章》,而成五经之论。三经五经,平等一味乎?有轻重主次乎?净业行人当何所依?欲详明其意,当深入印光大师文钞。方知大师虽倡五经,实则亲疏有别,正傍分明。
  首先我们先看大师何以立五经?让我们看大师一段开示:
  「生死大海,非念佛无由得度。欲知念佛之所以然,不看净土经论,何由而知。固当日诵《阿弥陀经》,常看《无量寿经》,及《观无量寿佛经》。此名净土三经。读此则知弥陀之誓愿宏深,净土之境缘殊胜,行人之往生行相。此外最亲切开示念佛方法,有《楞严经》第五卷末后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又有《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读此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乃华严一生成佛之末后一著。实十方三世诸佛因中自利,果上利他之最胜方便也。」
  观此即知,大师劝学净土者,当常看净土三经。读此则知弥陀之誓愿宏深,净土之境缘殊胜,行人之往生行相。于三经之外,最亲切之开示者,方为《圆通章》及《行愿品》,故大师于三经外,重此二章,并列而成为五经。
  通观《文钞》,即知印祖虽倡五经,若论所标之正依,亦唯是三经。其言:「诸大乘经,皆启斯要;净土三经,专明其致」,可谓一语定准。一代时教,谈及净土法门之大乘经典,多达二百余部。大师言:「净土三经,专谈净土缘起事理。其余诸大乘经,咸皆带说净土。」故知:三经乃「专谈」,余者皆「带说」耳。于三经之外,《行愿品》与《念佛圆通章》发挥念佛奥旨,摄归念佛,可谓最为得力,故大师扩而充之为五经。此二经虽可为弘扬净土之一助,但仍是「带说净土」而已,与净土三经相较,自有亲疏之别,如《文钞》比较《行愿品》与《弥陀经》言:
  「《弥陀经》为净土法门之根本法门,《行愿品》虽广大深妙,究非净土法门之根本法源。故宜二经同念,断不可只念《行愿》,不念《弥陀》。只念《弥陀》不念《行愿》则可,只念《行愿》不念《弥陀》则不可。《弥陀经》为朝暮课诵,或多念亦可。断不可绝不念《弥陀经》,而专念《行愿品》,以成忘本之修持也。二经固无高下,而对于净土行人,却有亲疏。」
  以此可知:二经固无高下,却有亲疏,正依傍依,一目了然。人或执于《华严》之圆融无碍,实则念佛无碍圆融,念佛一道同归,念佛五乘齐入,可谓最极圆融无碍也。故《要解》云:「华严所禀,却在此经。」可谓道其幽玄也。大师比较《大经》与《华严》时,更明净土之超胜,其言:「《华严》惟局法身大士,此经遍摄九界圣凡。即以《华严》论,尚属特别,况余时乎?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法众生,无一能了生死者。」二经胜劣,自不待言矣!
  综观大师之意,诚知:三经为根本,余者为枝末;三经为源头,余者为支流;三经如大海,余者如江河;三经为正依,余者为傍依。
  最早确定正依三经者,是弥陀化身之善导和尚,其《观经四贴疏》于「五正行」之「读诵正行」中,即明专读诵净土三经,是为和尚楷定古今之一义也。特别法门自非通途教理所摄,学净土者不可不注重三经、不可不正依三经也。

{返回 智随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印光大师因果思想
下一篇:也说‘易往而无人’
 念佛现当二益讲义
 话说《弥陀经》
 《阿弥陀经要解》略注 附录
 《阿弥陀经要解》略注 正宗分 一
 灵岩故事·印光大师说故事
 印光大师法要 总序
 印光大师法要 简介 目录
 印光大师法要 伍、决修学疑难
 印光大师法要 别序
 印光大师法要 陆、明因果轮回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净信见实相[栏目: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无门直指 第四十九节 落空[栏目:程叔彪居士]
 《金刚经注解》二十四[栏目:涤华禅师]
 《无量寿经》之宝池德水[栏目:大安法师]
 玄宝[栏目:僧诗句集]
 佛法与生活[栏目:梦参法师]
 学佛次第入门 第三章 佛教基本教义 声闻乘(一)[栏目:宽见法师]
 在家设佛堂一定要把佛像开光吗?[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空之探究 第一章 第一节 引言[栏目:厚观法师]
 五百罗汉 130、宝幢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