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九集) 2012/7/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4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九三0页第一行,科题「真实因果」,分二段,第一小段「短时修因」,第二段「永得乐果」。我们看第一段,请看经文:
【至心求愿。积累善本。虽一世精进勤苦。须臾间耳。】
我们看注解,「上段显生死轮转,忧苦不绝,劝令出离,是为厌离娑婆」。前面一段经文一共有六个小段,前面学过了,都是说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个世间,这六道轮回。这里面一些状况我们比较容易体会,是我们现前正是生活在其中,心有忧虑,身有痛苦。佛劝导我们要生出离心,六道永远是苦,人天苦,三途更苦,这个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冷静去观察、思惟,这个痛苦我们受的时间已经很长很长了,在这个很长时间里面,我们也曾经多次遇到佛法,但是没有能够出离。原因有两种,一种对佛法的认识不够,理解不够,所以没有认真修行;另外一种是我们累劫以来养成的习气,无论是善业、是恶业,这个习气不容易断掉,虽然知道这不是好事情,可是常常犯。外面禁不起诱惑,里面的烦恼没有断干净,很容易犯过失,甚至于犯过失自己还没有办法觉察。这是生生世世轮回不止,依旧在造业。
这一段佛劝导我们求生净土,就是欣求极乐,要用欢喜心求生极乐世界。「《弥陀要解》以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为愿」。蕅益大师告诉我们,深信切愿,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第一个条件。没有欢喜心,愿不切,多少人想求往生,为什么去不了?问题就在此地。对于极乐世界没有真正认清楚,虽然想求往生,这个求的心是半信半疑,或有或无,总认为眼前这个世界是真实的,极乐世界只是听说,没见过,也没有人见过,所以信心生不起来。以为这个世界样样是真实,所以劝你放下,他放不下,原因都在此地。佛告诉我们,极乐世界是真的,这个世界是假的。大乘经典里面的比喻,比喻得非常好,把我们眼前这个环境比喻作梦幻泡影,大乘经上常说,这个世间是一场梦。凡夫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死也不晓得到哪里去,总是迷惑颠倒。世间一切法,包括自己的身体,无一不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定要很冷静、细心去观察,慢慢你就明白了。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我们相信佛的话,世间人说话靠不住,不讲信用,佛的话可靠,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妄语、不诳语,绝对不会欺骗人。
为什么极乐世界是真的?在这本经里头介绍得非常详细,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从真心里头变出来的,我们这个世界是从妄心里面变出来的,不一样。我们的身,稍稍涉入大乘的人就晓得,我们的身是阿赖耶的相分,我们的心,起心动念这个心,是阿赖耶的见分。如果从三细相里面讲,身是阿赖耶的境界相,起心动念是阿赖耶的转相,科学家所说的能量是阿赖耶的业相。阿赖耶是妄心,它不是真的,妄是讲的生灭,叫无常。身是生灭身,心是生灭心。身,物质现象,物质现象是由意念变现出来的假相,不是真的。所以身心都不可得。不可得,你要想得到它,还要想长久占有它,这都是不可能。
寿命真是有一定的,世间人寿命的长短是业力的牵引,所谓说命中注定的。虽然是命中注定的,可以延长,也可以缩短。怎么延长?这个人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寿命会延长。为什么寿命有短的?这是中国人所说的,上天夺取你的寿命。为什么?心行不善,你寿命没有到,老天就把你收走了,不定是什么样的方式,就没有了。这些状况都在眼前,只要我们细心去观察,几乎天天都在上演,我们全都看见了,能不相信吗?所以在这个世间,聪明人、觉悟的人,一定知道藉假修真,我们能够活一天,我们得真干一天。修什么?修净土,为什么?它是真的。极乐世界第一德就是寿命长久,无量寿,真无量寿。像我们这些凡人,生到极乐世界,有些祖师大德说是有量的无量,这个话说得没错,不是假话,确实是有量的无量。但是,到极乐世界继续不断在修,修成之后就变成真的无量,有量无量是过渡期间,决定证得真正的无量。所以我们肯定极乐世界的寿命是真的无量,不是假的,无量的无量,不是有量。为什么?极乐世界每个人最后决定成佛,成佛就是无量,真的无量。没有成佛之前是有量的,那个寿命真长,大乘经上常讲三大阿僧祇劫,极乐世界人寿确实是三大阿僧祇劫。可是绝大多数不到三大阿僧祇劫他就成佛了,他就真正的回到常寂光,回归常寂光就真正的无量,那个地方不是有量。这些理论我们清楚,事实真相我们听得耳熟,我们不怀疑,肯定这是事实。所以这个地方不能不去,这个地方才是真正究竟圆满。
蕅益大师在《要解》讲信愿行,愿就是讲厌离娑婆。厌是什么?不再有欢喜心,对我们这个世界,天上人间都不能生喜爱之心。为什么?生喜爱之心就有留恋,这一生你就去不了,你这个地方还放不下;要往生的,真正往生的人,彻底放下。我们看到《往生传》里面所记载的,《净土圣贤录》里面所记载的,那些往生的人,大多数都是在这个世间生活很清苦。这也是谚语所说的「富贵学道难」,富贵,他生活过得很舒服,留恋这个地方,不想走。那种一天三餐饭都吃不饱的,每天在饥饿、在苦难边缘上生活,他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
让我们回想谛闲老和尚的徒弟锅漏匠,如果锅漏匠生活的环境好,日子过得很快乐,他怎么会出家?怎么肯真干?就是因为一生太苦了,没过过好日子,都是在饥寒交迫之下,苦不堪言。看到老朋友出家了,出家不错,有房子住,可以遮蔽风雨,有吃有穿的,不愁这个。他羡慕,一定要跟他出家,不愿意再过苦日子了。因为自己年岁大了,四十出头,不认识字,没念过书,学经教来不及了,年龄过了。在寺院里面住,最低限度五堂功课要会做,这个对他是大难事,他怎么学也学不会。谛闲法师给他想了个方法,头剃了,这要知道他没受戒,只是剃了头,没受戒。他没法子去受戒,受戒那些规矩他受不了,人笨,又不认识字,拿到戒本也不会念。所以谛老就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个行,他会念,就教他念一句。把他安置在一个废弃的破庙里头,这个庙已经没有人住,也没人去管他,让他一个人住在里面。在附近找了一个学佛的老太太照顾他,每天给他烧两顿饭,中午、晚上,早餐自理,给他洗衣服。教他,这句佛号老实念,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念。这一句佛号他念了三年,预知时至,站着往生,他成功了。
这种人虽然是下下根人,但是他修行的方法跟上上根人没有两样,上上根人也是这个方法,也一句佛号念到底。上上根人他明白,理事完全通达明了。锅漏匠什么都不知道,就老老实实念这句佛号,可是成功了。方法一样,成功一样,我们就想到往生的品位也应该差不多。所以不能轻视他、不能小看他,这样人往生,品位是在上辈三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上辈往生,不在中下。这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他距离我们不远,大概是隔两代,我们往上父亲一代、祖父一代,他跟我们祖父一代同时代的人,不是太远。最难得的,大概在《往生传》里头找不到第二个,他往生站着走的。走了,也就是说死了,还站了三天,等老和尚替他办后事。死了站三天的没听说过,我们只听说这一个人站着往生的听说过,死了以后站三天的没听说过。这个人给我们做证明,念佛是真的不是假的,往生也是真的,他预知时至。
所以,真正知苦乐,知道这个世间苦,知道极乐世界乐,「厌离娑婆,求生极乐」这个愿就能发出来了。这个世间真的是苦,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年老的时候就晓得了。我年轻的时候很勤快,爱干净,房间、书桌整整齐齐,一点都不零乱。可是你现在到我房间去看看就不行了,桌上堆了很多东西,衣服也零乱。这什么原因?人老了,不是不想做,没有这个体力了。这个对自己来说就警惕了,住在这个世间不久了。有福报的人,有年轻人照顾,替他整理。我们没有这个福报。没有福报有没有好处?有好处,警觉心很高,出离心很切。如果有福报,样样都有人给你打理的时候,这出离心不切。年老没有人照顾,愿就发出来了。有钱没用处,那个东西带不去,所以钱财就肯布施,肯去做好事,自己求生净土的心非常恳切,没有留恋。
「又以信愿持名为一乘真因」,这四个字对念佛人来说比什么都重要,信是真信,决定相信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有。所以,蕅益大师晚年他有个别号,称西有道人,这个西有是《弥陀经》上的,「有世界名曰极乐,有佛号阿弥陀佛」,这两个有,真正相信。愿是愿生,这个世间的苦已经尝到了。说到这个地方让我们想到,早年在台中,李老师,我们心目当中的圣人,他的晚年孤家寡人一个,同学们有想去做义工照顾他,不要。为什么?提高自己的警觉,厌离娑婆,求生净土,为这个。到九十五岁才接受两个同学,这两个同学是姐弟,照顾老师的生活,九十七岁往生,到九十五岁才接受。我们当时不懂,现在明白了,现在自己我们也有这样的年龄了,已经感受到这个苦,非常明显感受到,所以出离的心很强烈,求生的愿望很恳切。有人侍候、有人照顾不是好事情,往生的时候产生困难、障碍,像这些事情自己要能把握到。
所以信愿持名,信愿就是无上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专念,正是《无量寿经》修行的最高指导原则。这是一乘真因,一乘是西方极乐世界,一乘是成佛去的,到极乐世界不是作罗汉、不是作菩萨,去作佛的。作佛,而且跟阿弥陀佛一样,这个太殊胜了。「故知世尊劝谕,正是往生切要」,释迦牟尼佛的劝导,正是往生极乐世界迫切需要的,就是信愿持名。「发此自觉觉他之大心,念佛名号,才契本经之宗」,这部经的宗旨,宗旨就是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两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们自己要真干,要劝别人真干。「既发大心,则应以至诚之心,积累善本,以求得本愿之妙果」。至诚,真诚到极处,怎样才到真诚的极处?心里面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妄念,这叫真诚到极处。如果有妄想、有杂念、有怀疑,还有放不下的,这不叫真诚。『积累善本』,善本是什么?在本宗的教义上来讲,善本就是念佛,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比念佛更善,你念佛你才能往生,你才能取得更高的品位。底下的解释,「善本同于善根」,跟善根的意思一样,根是比喻,好比植物,它有根,它能生长。
《胜鬘经》上卷曰:「善本,本亦因也」,这是善因,「欲以此善为菩提根,故名为本」,这个善本能生菩提。「又《会疏》曰」,求愿,「求愿者,愿往生心也」,一心一意就求往生,除这个之外别的都不求。好事,有缘,利益众生的,应该要做,帮助正法久住的,这个应该要做;没有缘,就不要求,不要攀缘,随缘不攀缘。欲以此善为菩提根,这就是真诚、至诚的心去念这句佛号。「善本通名诸善,别指称名念佛」,在净宗里头讲就是称名念佛。「因称名念佛正是往生极乐之善本」,这我们特别要强调的,我们修善,修再大的善,没有比念佛更殊胜的。为什么?念佛能成佛。
净业三福第三条里面所说的「深信因果」,我们体会到的,讲解都是依「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深信因果不是相信别的因果,别的因果世间人都知道。为什么摆在第三?第三是菩萨修的。善因善报,恶因恶报,谁不知道?怎么会菩萨不知道?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很多菩萨不知道,这是真的。如果菩萨知道,他一定肯念佛,他早就成佛了。这一句摆在第三福,我在初学的时候对这一句怀疑,我说这种因果报应我们都知道。它第一福是人天,第二福是小乘,第三福是菩萨,深信因果要放在第一福,我们一点都不怀疑,摆到第三一定有特别的意思。那个时候对净宗了解不深,不知道。以后修学净宗了,这才完全明了,这个因果确确实实就是讲念佛,念佛成佛。所以,念佛才是往生净土的善本,怎么可以不念?你要想往生,不念佛怎么行!「积累善本正是一向专念」,这就是积功累德,累积善本。
「以下释尊重宣极乐之胜妙,谕劝求生」。须臾,是讲时间之短。真的,我们至心求愿,至诚专念,积累善本就是至诚专念,虽然这『一世精进勤苦』,真的像这样去做,一般状况应该是三年左右就成功了,就能预知时至,自在往生,所以『须臾间耳』,这时间不长。念老的注解里头说,「须臾者,为四十八分钟,指片刻也。佛勉世人,一世勤苦,犹如片刻」。这个事情值得做,应该要做,而且三年的时间足够了。最快的,我们看到《净土圣贤录》里头记载,宋朝的莹珂法师,三天三夜,七十二个小时。那是勇猛精进,不眠不吃,三天三夜就把阿弥陀佛念来了,至诚心感动的,佛就有应。他求往生,佛告诉他,你还有十年阳寿,等到你寿命终的时候我来接引你。这不等于说授记了,预先告诉他。可是莹珂很聪明,我现在就去,十年寿命我不要了。这个人真可以说有自知之明,为什么十年寿命不要了?我们世间一般人说劣根性太重,他就是这样的人,禁不起诱惑。他说,我这十年当中不知道又做多少坏事,所以我十年寿命不要了,现在跟佛去。阿弥陀佛慈悲,答应他了。他说这样好了,三天之后我来接引你。
阿弥陀佛为什么不当时就带他走,还要三天之后?当时带他走,真的,得利益的只有莹珂法师。他往生了,身体死了,第二天人家把他门打开,看他死在房间里,不知道怎么死的。三天之后来接引他,他可以把这个信息向大家宣布,那度多少人!这个三天是度众生的,不但影响当时,连我们现在都受他影响。宋朝到我们现在大概八、九百年了,你看看我们今天都受他的影响,这是佛慈悲。莹珂当时向寺庙大众宣布,三天之后他往生,没人相信,因为他是个不守清规、破戒的出家人,大家瞧不起他。他为什么去往生?他怕堕地狱,出家干了这么多坏事,肯定堕地狱。所以,他只有两条路,一个往生净土,一个堕阿鼻地狱,逼着他不能不真干。不真干,地狱苦,地狱太苦了,他是这样警觉过来的。现在,现在人造地狱罪的多了,没有莹珂那么高的警觉,所以这个人还是善根很深厚,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定要往生有把握,我们常说才能随缘,往生没有把握,当然更不可以攀缘。往生有把握可以随缘,不攀缘。随缘为两桩事情,一个为度苦难众生,一个为正法久住,决定没有自己名利在其中;如果把自己名利夹杂在里面,那就变成世间的福德,不能往生,来生人天福报,这就错了。我们看底下这段经文:
【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永拔生死之本。无复苦恼之患。寿千万劫。自在随意。】
这个你看看,我们一世短时间的修行,精进修行真放得下,以后得的果报,「永得乐果」。念老的注解,「后生极乐,其乐无有穷尽。妙乐无边,超逾十方,无有终止。故云无极」。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人真正有信愿持名,决定得生。『无量寿国』就是极乐世界,那个地方其乐无有穷极,『快乐无极』,妙乐无边。不但没有苦的事,苦是什么?生老病死是苦,极乐世界没有。极乐世界去往生,莲花化生,我们这个地方真信切愿,极乐世界七宝池里面就生一朵莲花,这个莲花有自己的名字。我们功夫愈勤,这个莲花就愈大,香色就愈美。往生的缘成熟了,花就开了。花一开,佛就知道了,拿着这个花来接引。你是自己看到你的身体安安稳稳坐在莲花里面,佛带着这个莲花回到极乐世界,须臾之间,就回到极乐世界。
往生的人在莲花里面就产生变化,这个变化用我们佛家的术语来说,就是转八识成四智。诸位要知道,我们修行转识成智那是难,多难的事情;到极乐世界转八识成四智,自己没有感觉,就在莲花里头,到极乐世界一刹那当中,阿弥陀佛威神力的加持把你转掉了。转掉了,到极乐世界花开了,你从花里头出现,身体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身体不是阿赖耶的相分,意念不是阿赖耶的见分,阿赖耶已经转成大圆镜智。你的身体是什么?法性身,你居住的这个环境是法性土,这个可不得了!而且你不知不觉你已经成为阿惟越致菩萨。
极乐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不能说没有。可是实际上,实际上四土三辈九品统统是一土,实报庄严土,所以它是平等世界。每一个往生的人都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用我们世俗的话来说,到极乐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地位?中国禅宗所谓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每一个到极乐世界的人都是这个等级。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修到明心见性,难,太难了!可是往生就太容易了,往生全在莲花那个时候产生的变化,彻底把我们改造了。不是阿赖耶血肉之身,跟诸佛如来的报身完全相同,法性身、法性土,所以叫无量寿。这个无量寿,前面我们所说的有量的无量,多长?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你能不成佛吗?再懒惰、再懈怠的人也成佛了。成佛那就真的无量寿,那不是假的无量寿。所以极乐世界,有量的无量跟无量的无量它是连接在一起的,当中没有间断,自自然然到真的无量。
乐,苦没有了,生老病死没有了,我们这个世间人讲八苦。求不得苦没有了,到极乐世界,你想要什么东西它自然就现前。真的吗?真的。怎么知道是真的?我们这个世界有,随心所欲,想要什么就现前,不要,不要就没有了。我们这个世界欲界第五层天叫化乐天,化乐天人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要什么立刻就现前;不要的时候,也不要收拾,也不要整理,就没有了。想吃东西,百味菜肴统统摆在面前;不想要,不想要统统干净了,没有了,也不需要擦桌子,不需要收拾。我们这个世界有,极乐世界怎么会没有?第六天的福报最大,他需要什么东西,念头才动,第五天已经变化了来供养他,都不需要自己变化。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这种生活状况,就像什么?像第六天的天人,第六天是第五天供养。我们到极乐世界谁供养?阿弥陀佛供养。我们才知道阿弥陀佛恩德之大,你念头才动他就知道,他就给你准备好了,送来了,你不要的时候就没有了。比我们人间父母照顾还周到,比不上阿弥陀佛的照顾。所以没有求不得苦。
没有爱别离苦,没有怨憎会苦,极乐世界没有冤家对头,冤家对头要往生,个个都成佛了,都是菩萨了。他还要有怨恨,他去不了。所以我们修净土的人,这个佛号要念好,为什么?把那些冤亲都念成平等。怎么平等?全都是阿弥陀佛就平等了,冤家是阿弥陀佛,亲人也是阿弥陀佛,平等了。所以,没有爱别离、没有怨憎会、没有求不得、没有生老病死,也没有五阴炽盛。五阴炽盛是阿赖耶变现的身体有五阴炽盛,法性没有,法性身没有五阴。我们这个世间所有一切法离不开五阴,这是现在我们看到量子力学家的报告,才知道。知道《金刚经》上所讲的一合相是什么意思,我们明白了,那个一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佛是指什么?佛指极微之微,极微色。今天量子力学家所发现的,名称叫微中子,微中子具有色受想行识,五蕴。色,物质现象,最小的物质现象,基本的物质现象,它不能再分了;分,物质就没有了。被今天科学家发现。物质现象同时与感受(受是感受)、想、行、识融合在一起,所以它叫五蕴。
到极乐世界这个东西不见了,因为这些东西从阿赖耶出生的,转识成智之后五蕴就不见了,没有了。阿赖耶里头,八识五十一心所统统没有了,十一个色法、二十四个不相应也没有,回归自性。所以在极乐世界是法性身,是自性。身体是从自性里变现出来,居住的这个世界环境也是自性变现的,所以都是长生不老。人长生不老,树木花草长生不老,山河大地也长生不老。所以没有一切灾变,像我们这里天然灾害,极乐世界没有,快乐无极。
『永拔生死之本』,这是讲六道轮回,再也没有了,不但六道没有,十法界也没有了。这个世界里头的乐,妙乐,怎么个妙法?烦恼没有了,业障没有了。怎么没有了?不知不觉的没有了,这叫妙。十方世界里面,烦恼你得断,业障你得消,你才能没有;极乐世界,烦恼不要断,业障也不要消,自然没有了。怎么会没有了?念佛念掉了。经上讲的这句话决定不是夸大,也不是骗人,「一声佛号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个经文大家看到过的、念过的,真的不是假的。这念佛功德还得了吗?不得了!念佛你就对了,不念你就错了。不知不觉的,烦恼不断,没了,业障不消,没了,妙乐。智慧增长,德能提升,相好那是无极,快乐无极。『无复苦恼之患』。念老这个注解讲,妙乐无边,超逾十方,无有终止,故云无极。
「如天台沙门忍空之《劝心往生论》」,这里面有说,「今生荣华一期之程」,这一生,你过去生中修的大福报,这一生享受的荣华富贵,「结苦果于亿劫」,你这一世享福,你享福的时候,你造的恶不晓得造多少。没造恶!天天饮食吃肉就是造恶,你吃多少众生肉?杀害多少众生?如果这些众生被杀的,都是因为你要吃被杀的,这个帐全都算在你头上。厨房里的,那是执行的人,都是为了你。所以享福造的业可不得了!唐太宗做了二十三年的皇帝,好像他是五十岁死的,二十八岁做皇帝,对,二十三年,贞观二十三年。隋朝末年社会动乱,他劝他父亲起义夺取政权,他是个大将,十六岁带兵打仗,百战百胜,平定天下。父亲做了九年皇帝,传位给他,父亲做太上皇。死了以后,这他自己说的,堕畜生道,堕畜生道是愚痴;畜生道离开之后他又到人间来,普普通通的人;人死了之后就堕地狱,一直在地狱就出不来。什么地狱?无间地狱,就是阿鼻地狱。为什么?杀人太多了,夺取政权杀多少人!用这两句话讲,唐太宗正是如此,今生荣华一期之程,结苦果于亿劫,地狱里头度日如年。
「现世勤修须臾之间」,我们在这一生,一生,出生的时候不知道佛法,我二十六岁才知道佛法,大概到四十岁的时候才相信净土,不容易!这一生勤修真干时间不长,须臾之间。「开觉蕊于三明」。这个里头有「三明」,三明六通,《三藏法数》里头节录《杂阿含经》。这就是讲我们这一生修行,往生极乐世界你就得三明六通。三明第一个,「宿命明:谓但知过去宿世受生之事,名宿命通。复知宿世,从一生至百千万生,如是姓,如是名,如是受苦受乐等事,皆悉能知」,这叫宿命明。这就是说宿命通跟宿命明不一样,宿命通阿罗汉就证得,但是宿命明是佛果上证得的,至少是法身大士他才有。这里《阿含经》就说得很清楚,宿命通是知道过去世受生,生生世世、一生一世都知道,过去生生世世事情都知道,但是知道不详细。明,明详细,知道你生生世世你是什么身分,你在哪一道,如果像在人道,你姓什么,你叫什么名字,你这一生的生活状况,一生造作的因果,统统知道,这叫宿命明。
第二个,「天眼明:谓但见死此生彼」,这是天眼通,天眼通能看到生生世世生死的状况,能看到。「复见我及众生」,我以及一切众生,「死时生时,及身口意所作善恶之行,或生善道、恶道,皆悉能见」,这叫天眼明。所以天眼明看得详细,能看到自己,能看到别人。得天眼明,任何一个众生生生世世他统统看清楚,六道里头无论在哪一道,他没有不知道的。这种能力有什么好处?有这种能力,讲经教学契机。为什么?你知道他过去事情,过去曾经学些什么,再提到这个,他很容易学会,他阿赖耶识里头有这个基础。过去没有学过,给他学一样东西,很生疏;过去曾经学过,很熟悉。对自己也有好处,生生世世所学,今天再学,这才叫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会大彻大悟。换一个法门就不行了,能有悟处,不能彻悟。接着前世同样的法门,决定会开悟。
第三,「漏尽明:谓众生因三界见思之惑,堕落生死」,这叫漏。漏是烦恼的代名词,又漏到轮回里头去,出不来。「惟罗汉断三界见思惑尽」,断尽了,得神通,这叫漏尽通。就是他真正知道,阿罗汉真正知道,从此以后再不会搞六道轮回了,真的超越六道,自己知道。见思烦恼断尽,但是他还有习气。习气什么时候断?证阿罗汉果之后断习气,习气断尽,他提升了,他叫辟支佛,他不是阿罗汉了。所以,阿罗汉有见思习气,辟支佛没有。在辟支佛这个果上,要断尘沙烦恼;尘沙烦恼断尽,他就成菩萨,升等了,十法界里面的菩萨,尘沙烦恼习气在。所以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他要断尘沙烦恼习气。尘沙烦恼习气断尽了,他就升十法界里面的佛。
十法界里面的佛,我们知道,见思烦恼、尘沙烦恼连习气统统断尽。他要修什么?他要断无明烦恼。无明烦恼断尽,他就脱离十法界,往生到实报庄严土。在华严会上,他是初住菩萨,法身菩萨,无始无明习气没断。无始无明习气没有办法断,不像见思、尘沙。见思、尘沙有方法,总的来说就是大乘教里头讲的止观,宗门的禅定,用这些方法。可是无明烦恼习气没有办法断,因为无明是起心动念,无明断了就不起心动念了。起心动念是无明,你要是用方法来断,不就又起心动念了?所以它没有办法。怎么断?任运,随它去,不要去理它,时间久了,自然就没有了。要多长时间?三个阿僧祇劫。三个阿僧祇劫之后自然没有了。所以这寿命是从这个来的。这告诉我们一个信息,三个阿僧祇劫,说明实报庄严土怎么来的,无始无明习气变现的。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这个法界是从哪里来的?无明变现的,所以无明破了,佛法界就没有了。菩萨法界,这个要知道,是尘沙烦恼习气变的。你慢慢去推想,对于阿罗汉的境界、辟支佛的境界、菩萨的境界、佛的境界,统统都晓得了。
所以像惠能那种人真叫上上根人,太少太少了,亿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他能够顿断,一念之间,把无明、尘沙、见思统统断掉,一念之间全断掉,凡夫就成佛了。这个难,在中国历史上只有一次,没看到第二个人。但是渐修的有,很多,三、五年断掉的,不是一下子断掉。一念之间断掉的,在中国只发现一个。三年五载断掉的有,也不太多,十年八年,二十年、三十年,很多,这个叫渐修,不是顿,不是顿超。我们看禅宗《五灯会元》,这就是记载参禅开悟的这些人,就像我们净土宗的《往生传》一样,他们叫《五灯会元》,叫《传灯录》,这都是他们的传记。《五灯会元》里头有一千七百多个人,那都是开悟的,不开悟没他的名字。《景德录》里面有也上千人。
所以我们可以判断,佛教传到中国来,两千年。最初,汉明帝派的特使到西域去迎请,遇到摩腾、竺法兰,这是印度的高僧,他们在中国新疆这一带,那个时候是西域,在那边讲经教学。带着佛像、经书,跟着中国特使来到那个时候首都长安,这三宝正式到中国来,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今年是二0一二,要二0六七,整整两千年,差不多快到两千年了。中国禅宗里面成就的,我们估计应该有三千人,这太殊胜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了。如果再包含教下的大开圆解的,密宗的三密相应的,这些统统合起来,最保守的说法是三千以上,不在三千之下。佛教传到中国,在中国成佛的就三千多人,净土不算。如果,净土往生就是成佛,净土要算在里面的时候,最保守的估计超过十万人。这个成就,连印度都赶不上。
可是佛法传到今天,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从今往后,学佛真正有成就就是净宗一门了。他告诉我,在他的一生当中,他大我十几岁,学禅的,包括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得禅定,没有开悟;禅宗不开悟不算成就,得禅定生四禅天,看他禅定功夫,生四禅天,没出六道轮回。他说修密成就的,他是密宗的金刚上师,他告诉我,这一百年当中只有六个成就的,他说往后不太可能了。禅跟密都没法子成就,教下就更不必说了,只有净土宗,念佛往生真成就。这他教我,我相信。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也是这样告诉我,除念佛求生净土之外,其他的法门都难,真难。为什么?要断烦恼,要消业障,你的烦恼怎么断?黄念祖老居士往生二十年了,真快这时间,不知不觉。很可惜,他跟李老师没见过面。
我们接着看注解,「盖因小果大,受报时长」,这是净宗的殊胜处。我们修的因,你看看信愿持名,就修这个因,这算不了什么,可是你得的果报太殊胜了。得的果报是什么?得的果报跟我们一般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平等的,得这么大的果报。极乐世界虽然是有凡圣同居土、有方便有余土,但是这两土里面的众生,他们实际上的受用跟实报土完全相同,平等平等,没有高下。再跟诸位说,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为什么?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智慧跟佛一样,神通、道力跟佛一样,到十方世界供佛、闻法一样,教化众生一样,这个果报真正不可思议。
「凡得往生者,经云:永拔生死之本」,十法界里面的生死没有了,「无复苦恼之患」,永远再不会有苦恼的事情,不会有忧患,像今天的天灾人祸再没有了。「寿千万劫,自在随意」,这个千万劫就是无量寿,千万劫是有量,有量的无量。极乐世界确实是无量的无量,这是说极乐菩萨,菩萨在那里成佛了,那就是寿无量,真无量。「如灵芝师释极乐云」,这是解释极乐世界,也是介绍极乐世界,「弥陀净土,境界殊绝」,殊是殊胜,绝是没有能跟它相比的,十方诸佛刹土都比不上极乐世界。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留意观察,极乐世界为什么这样殊胜?三个字,集大成。法藏比丘在因地,参访十方诸佛刹土,将一切诸佛刹土里面好的统统采取,不好的统统不要,所以极乐世界是集大成。阿弥陀佛善于集大成,所以他的世界超过一切诸佛刹土,连往生到他这个世界的人也超过一切诸佛刹土,不可思议。
你就晓得,夏莲居老居士,在这个经,这是会集,会集出来这个经超过五种原译本,他真的是会集。从前会集里头有遗憾的,为什么?换了字,取舍不当,有这些弊病。这是花了十年时间,千斟万酌,字字都是原译本的文字,没有改动一个字。原译本里头有精彩的部分,其他本子没有,统统节录在这里头,五个本子每一本里头的精华都在那里头。所以,读这个本子就读了五种原译本,全读到了,会集。注解,黄念老居士也是会集,你看他采取了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疏,来注解这个经。所以全是会集。我们今天要帮助这个世界恢复安定和平,用什么方法?用阿弥陀佛的方法。阿弥陀佛什么方法?会集。我们要会集各种不同宗教的精华,会集各种族群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个会集出来,超过一切宗教,超过所有传统,来帮助这个世界恢复安定和平,帮助这个世界化解地球上的灾难。要懂得会集。中国了不起的一个人,孔子,孔子善于什么?善于会集。所以圣人,他的名号上加一个集大成,「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他是个集大成者。死后,后人给他建造的大殿,供养他的,叫大成殿,集大成。会集大成的这是高度的聪明。
法藏比丘悲心重,有智慧,「高才勇哲」,这释迦牟尼佛对他的赞叹。有慈悲心,看到十方诸佛刹土六道里头苦难众生,不忍心,如何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回归自性,让他们早日成佛,用什么方法教他们?向老师请教。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如来,老师没教他,只告诉他,叫他去参学,你到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面去考察,去参观、去考察、去学习。现在的术语叫调研,调查研究,取长舍短,建立你自己的道场。所以,极乐世界是集大成,才有这么殊胜,才有这么样的美好。我们今天解决问题,向谁学习?向阿弥陀佛学习,向孔子这些人学习,这些人都是善于集大成者。
但是这个集大成,一定要守住一个原则,决定要保守原汁原味,你不能改它的,不能换它的。用一个字换那个字,这个不可以的,这就会出问题。所以过去王龙舒的会集,不能说他会集不对,这个没有人敢说,为什么?他的本子入藏了。入藏就等于那个时代,当代的这些大德都肯定、承认它正确的,它是正法。最后皇帝核实,皇帝审核、承认,这才能入藏。所以,藏就是正法的标志,它入藏了。魏默深的本子没入藏,是因为清朝最后的一部《大藏经》就是乾隆,它在乾隆之后,它没入藏。民国要是再编《大藏经》,应该可以入藏。
但是,民国《大藏经》没有标准了,从前标准是皇上御批,这才能入得了藏,那是标准,现在没这个标准了。没有这个标准是什么?谁写的东西,只要有钱,自己都可以印。我自己印《大藏经》,把我自己东西印进去,放在里面。这会把正法搞乱了。怎么办?这李老师教给我的,我也传授给大家,一定要看古代的《藏经》目录,那是通过审查的,符合标准。近代,没有经过检验,没有那样的标准,我们就不敢顺从。但是可以什么?可以做参考,学讲经不能用,李老师是不用今人,要求我们的学生一定要用古注为标准。这个说得也很好,用古注,不用今人,不得罪今人。今人是我用这个,不用那个,会得罪人。我一定用古注。黄念老这个几乎全部都是用古注,经论之外全用古注。这个方法好,这个方法要记住,这个方法能保持下去,正法还可能维持;如果不能保持,正法会被它摧毁,我们要很小心谨慎。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