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九集
 
{返回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23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九集)  2012/6/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7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三十二页第一行,从末后这一句看起:

「《观经》曰: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为大势至」。我们从这个地方看起,这是经论上说大势至菩萨名号的意义及缘起。「《悲华经》曰:由汝愿取大千世界故,今字汝大势至。又《思益经》曰:我」,这是大势至菩萨自称,「投足之处,震动三千大千世界及魔宫殿,故名大势至」。「《观经》」,《观无量寿佛经》里面也有,「又云:此菩萨行时」,这菩萨就是大势至菩萨,「十方世界一切震动。当地动时,有五百亿宝华,一一宝华,庄严高显,如极乐世界」,这是《观经》上有这么一段文。故《大日经疏》第五曰:「如世国王大臣,威势自在,名为大势。言此圣者」,大势至菩萨,「以至得如是大悲自在之位,故以为名」。「又《观经》谓大士于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余诸身相,如观世音,等无有异。」念老举这些经,里面有关大势至菩萨名号,会集在一起,让我们合起来看,菩萨势力全是智慧。

《观经》前面这一段,菩萨以智慧光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帮助有缘众生。有缘众生能接受、能生欢喜心、能依教奉行,菩萨对他的加持就发生力量;如果是不在意,没有恭敬心,没有真诚心,遇到跟没有遇到没有两样。实际上佛光普照,只是我们自己有没有善根福德因缘。我们现在,最近这将近二十年,我们用网络、用卫星,也是普遍全球,还是度有缘人。有缘人他收看,没有缘的人他不收,也有一些人想看,不知道这个信息,这是缘不足,有善根福德,没有因缘。佛光普照,就像我们现在的卫星、网路一样,但是佛的智慧光明不需要仪器来接收。什么东西接收?真诚、恭敬、祈求,一般宗教里面讲祷告,真诚恭敬的祷告,他就有感应。为什么?因为我们知道佛光遍照法界,障碍是在我们自己。为什么?菩萨没有障碍,小菩萨都没有障碍,小菩萨是说的十信位的菩萨。那我们知道了,最低限度他五种见惑断了。

初信位的菩萨,小乘初果,小乘没有法子,小乘就是障碍,心量小,没有大心。你看,初果断见惑,初信位的菩萨也是断见惑,但是初信位是大乘,他就能够收到一切诸佛如来的信息。烦恼习气断得愈多,他收到的信息就愈丰富,一定可以帮助自己提升境界,也能够帮助自己弘法利生,福慧双修。现在经里头讲这些道理,我们逐渐都能够接受,能够理解。对我们来说,断烦恼、消业障是必要的,不能不认真去做。遇到净宗法门的人,这个的确是有大善根福德因缘。为什么?这个法门是一生成佛的法门,不同于大乘,不同于小乘。小乘能证初果、二果不错了,大乘能够证得十信位的菩萨也算不错了,一生成佛不容易,他还有长劫修行,不能跟这个法门比。所以这个法门,有真诚恭敬心,决定得佛菩萨加持,尤其是观音、势至。

《思益经》里头这段话,说大势至菩萨投足之处,震动三千大千世界。是不是像我们现在发生地震?不是的。这个震动不是山摇地动,不是的,人心震动,讲人心兴奋,受感动,是这个意思,这《思益经》里头所说的。《观经》所说的,这是地动,佛经上讲的六种震动,这是瑞相。这个地方瑞相还有祥瑞,有宝花出现,五百亿宝花。这个数量很大,不是五朵、五十朵,五百亿宝花。「一一宝花,庄严高显,如极乐世界」,这个瑞相我们看不到,我们有障碍。什么人能看到?明心见性,他一定能看到。在《华严经》上讲,初住以上,决定能看到这个现象,不会是假的。《大日经疏》这是密宗的,用世间国王大臣这些尊贵之人,他们的威势自在来比喻菩萨,菩萨也有这种威势自在。世间国王大臣是先世修积的福德所得到的,菩萨是以智慧慈悲获得威势。

末后《观经》告诉我们,大势至菩萨跟观世音菩萨相貌完全相同。只是大势至菩萨宝冠当中有一个宝瓶,观世音菩萨宝冠当中有一尊佛像,立佛,站着的佛像。我们看到现在有很多造佛像的,观音菩萨宝冠当中有一尊佛是坐着的像,不是坐着的,站着的,《观经》讲立佛。看到宝瓶,这是大势至菩萨;看到立佛,那是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手上常常拿的是杨枝净水,手上拿的这个,容易看见;而大势至菩萨手上通常拿的是一朵莲花,所以再从手上拿的东西不一样。这是介绍这两位菩萨。再看下面这段经文:

【此二菩萨。于娑婆界。修菩萨行。往生彼国。常在阿弥陀佛左右。】

这两位菩萨跟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都是在娑婆世界修行证果的,他们现在往生在极乐世界。「为十方人民示此典范。普愿众生,求生净土」,给我们大家做榜样。两位都是等觉菩萨,实际上两位也是久远劫都已经成佛了,他们的示现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在极乐世界,当然所现的身相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这是弥陀的本愿。在实报土现的是报身,在同居土、方便土现的是应身,应身跟报身不一样,可是在极乐世界是一样的。极乐世界每一个往生去的人,即使是下下品往生,到极乐世界,身相跟佛完全相同,这个经论上讲得很清楚。佛为什么要发这种愿?因为看十方世界,相好不同引起烦恼。相好的人生骄慢的心,贡高我慢,相好差的人生自卑感,会引起这样的烦恼。弥陀慈悲,希望他将来这个道场不会有这种情形,没有让人生烦恼的这个缘,现在讲条件。所以他发愿,生到极乐世界相貌完全相同。所以这个世界是平等的世界。

纵然烦恼习气是带到极乐世界去的,阿赖耶识里头有,但是它没有缘,没有缘,这个烦恼不会起现行。烦恼不起现行,在极乐世界时间久了,自然就没有了;不但烦恼断了,连烦恼习气也没有了,这是弥陀无比慈悲之处。在西方极乐世界帮助阿弥陀佛,为一切往生的人做最好的榜样,这就是菩萨。普愿众生,求生净土,这两句是菩萨对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特别是六道众生,六道众生苦!我们看下一段经文:

【欲至十方无量佛所。随心则到。现居此界。作大利乐。】

他示现在西方极乐世界,他想到十方无量佛所,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怎么会想到的?要真的有『欲至』,观音势至起心动念了,起心动念我们知道是凡夫,不是菩萨。没有起心动念,而是十方世界有感,菩萨有应。在西方世界,不但是实报庄严土,他起的作用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众生有感必定有应。我们读过贤首国师,就是前面讲的法藏,华严宗第三代的祖师,贤首国师的《妄尽还源观》,这个里头讲得清楚。宇宙源起,万物源起,生命的源起,跟我们自己的源起,从哪里来的?《还源观》上讲得清楚。开头第一段给我们讲的,法性,「自性清净圆明体」。这个东西有,有,但是我们见不到。为什么有?因为一切万法从它而来,就像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华严》上的源起,他就用一句话说清楚了,自性能生万法。自性,因为它没有现象,它不是物质现象,它不是精神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它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是我们的本体,它是真正的我。

这一句名字说得好,把它的德相都形容出来。你看「自性清净」,「圆」是圆满,一样都不缺,你想到的东西都有,你想不到的东西也都有。实在讲,你想到的很少,你想不到的很多,全有。「明」就是智慧,那个圆就是德相,就是佛在《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它就在那一句,「自性清净圆明体」里头,这显一体。谁知道这个体存在?大乘教里常说八地以上。八地以上见到,就证得了;七地以前知道,还没有证得。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这些人都证得了,所以他知道。起二用,这个起二用就是宇宙万物出现了。怎么出现的?一念不觉,就出现了。一念没有原因,一念没有先后,因为在这个境界里头,既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空间、时间都不存在,所以只是一心、一念。这一心一念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秒钟有一千六百兆的念头。

一秒钟里头有一千六百兆个念头,那里头的一念,这一念迷,宇宙出现了。好像什么?作梦了,梦境出现了,十法界依正庄严真的是个梦。但是迷得很深,梦中里头又作梦,会有好几重的梦,我们自己不知道。谁知道?觉悟的人知道,八地以上的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起二用,第一个,依报出现,宇宙出现,时间、空间出现了,万物出现了。第二个,我出现了,我是正报。我跟宇宙同时出现的,都在这一念当中成就的,这个时间非常之短,所以佛法里面讲不生不灭。实际上是有生灭,有生灭为什么说不生灭?生灭等于不生灭,因为它太短了,你还没有起心动念它已经消失,第二个念头又起来了。第二个念头不是第一个念头,每个念头都不一样,没有相同的两个念头。这些事情都被现代科学家证明了。佛在三千年前,根本就没有科学仪器,他怎么知道?怎么会知道那么清楚?他定中看见的。定中,时空没有了,定中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所以过去现在未来、此界他方统统看得清楚。

这个现象出来之后,接着贤首大师给我们讲,它有三种周遍,有这个现象。第一个是周遍法界,环境的现象周遍法界,环境是物质现象;精神现象也周遍法界,我们念头才动,遍法界虚空界都知道了。那物质现象?物质,知道。为什么?物质现象也是波动形成。所以物质现象诸佛菩萨都知道,因为它波动。我们身体好像是个发射台,我们这个波发出去,念头是波动现象,物质也是波动现象,于是我们起心动念、我们身体状况,佛菩萨统统知道。这是第一个周遍的。

第二个周遍是出生无尽,念头动了,所有境界跟着你的念头在变,在产生变化。这就是为什么找不到两个相同的样子,就是变化太大了,它跟着你念头变。什么时候相同?念头没有了就相同。好像水一样,这个水没有风的时候,所谓风平浪静,没有波浪,这是一样的,你看那水平的;微风一吹起了波浪,就不一样,你不可能找到两个波浪是一样的,找不到,就是这么个道理。只要动念头,那以后就不会再有两个一样的相出来,就出生无尽。所以,我们的念头要管住,念头不能不清净,念头不能不善。不清净就染污,不善的话就是恶道,就现这种境界。念头清净,什么是清净?没有执著就清净,没有执著是清净的。执著里面分善恶,有人执著善,有人执著恶,执著是六道轮回;分别是四圣法界,有声闻、缘觉、菩萨、佛,那是从分别来的,他有分别。这就形成了十法界,十法界是出生无尽里头变现出来的。

第三个周遍是心量,含容空有,就是大乘经里头常说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是什么?我们本来的心量,这个一定要知道。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心量都是跟虚空法界一样大。量大福大,谁的福最大?佛最大,佛是佛证得究竟圆满。究竟圆满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不是外头来的。无量智慧、无量福德是自性里头本有的,自性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个我们要知道。所以,佛法称为内学,不向外攀缘的,一切都在自性,一切都在内。内学好了,自然显现在外面,显现在外面就像极乐世界一样。你看极乐世界的依报、极乐世界的正报,自然显示的,不是有意的,不是哪一个修的,不是的,纯粹是自然的。决定没有人去设计,没有人策划,也没有人去制造,这才叫真自在。

这三种周遍我们要记牢,记住对我们有大利益,能够约束我们起心动念,不敢有恶念,不敢有邪念。为什么?所有的诸佛菩萨全知道,没法子瞒人,都知道!中国古人所谓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这是比喻,十个眼睛看着你,十个手指着你,你还敢做坏事吗?古人这句话是形容词,但是佛给我们讲的这三种周遍,这不是形容词,这是事实真相。整个宇宙就好像一个电网一样,任何一个地方一点有动静他全知道,没有不知道的。我们跟宇宙、跟诸佛菩萨、跟天地万物是一体,都在这个圆球网上,我们是网上的一点,我们能发射,我们也能够接收。十方一切众生发射的,现在我们为什么不能接收?实际上,我们统统都收到了,只是我们现在的这个机器有故障,虽然接收到了,接收到了不知道,自己感受不到。这是因为自己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些障碍,所以外面的信息收不到。心清净了,就能收到一部分;心要是平等了,就收到大部分;心要是觉悟了,完全收到了。可是我们发出去的,一切诸佛菩萨丝毫障碍都没有,全都收到,这个事实真相不能不晓得,这《华严经》上说的。贤首国师这篇论文就像博士论文一样,文字不很长,《华严》里头最重要的东西全都讲到了。实际上,《还源观》就是一部《华严经》,把宇宙人生真相说出来了。

第四段是教我们怎样做人,菩萨行、菩萨道。那是什么?跟我们讲四德。这个四德是根本的四德,一切德行的基础都离不开这四德。第一个随缘妙用,要学诸佛菩萨,随缘,恒顺众生;妙用,随喜功德。我们众生的用不妙,为什么?他有果报,这就不妙了。你干善事、好事,三善道,干坏事,三恶道,这就不妙了。他妙在什么地方?他妙在随缘,也行善,也作恶,但是行善没有行善的念头,作恶没有行恶的念头,这就妙!他那个随顺不造业,为什么?六根随顺,他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个太妙了,这是凡夫做不到的。他为什么能做到?他了解事实真相,知道一切法皆空,一切法不可得。换句话说,他在恒顺的时候绝对没有邪知邪见。邪知邪见是什么?我、你、他,这邪知邪见,他没有这个概念。对于一切境界里,他没有占有、没有控制,甚至于是没有起心动念。像江本博士做的水实验一样,我们有心对它,它无心的反应。它那个反应,很美的图案,或者很丑陋的图案,它是从自性自然反应出来,它没有起心动念。这种造作就叫净业,这个很难!真正的《金刚经》上所说的四见、四相破了,才有这个境界出现。四相、四见没破,肯定造业,为什么?你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叫凡夫,这十法界里头的众生,这是病态,这是染污。

我们今天要学的,确确实实我们是感恩阿弥陀佛,净土宗的方法不是修空观,教我们念佛。我们心里头只有这一尊阿弥陀佛,抓着紧紧的,阿弥陀佛之外没有一个杂念。吃饭阿弥陀佛,穿衣阿弥陀佛,工作阿弥陀佛,待人接物全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妙极了,这个方法太好了。这个方法人人都可以学,用这一句阿弥陀佛,把心里头所有的杂念、妄念,全部把它打掉,以一念代替一切念头。这个方法能往生,往生就等于成无上道,这是净宗殊胜之处,这是净宗微妙之处。观音、大势至菩萨表演给我们看,在十方世界接引有缘众生。佛经上常用的名词叫摄受,就是接引,讲摄受很多人听不懂,讲接引,接引众生。

你看这边,这注解里头,『欲至十方无量佛所』,注解里头讲的「摄取不舍」,这就是接引,摄取就是接引。只要你跟净宗有缘,菩萨不会把你舍弃掉。有时候你退转了,你的信心降温,不想再继续学习,菩萨会照顾你,菩萨会把你拉回来,这就是慈悲,这就是智慧。「令离三途」,头一个不让你堕三恶道。不让你堕三恶道,换句话说,就是帮助你放下贪瞋痴。帮助你放下贪瞋痴的方法很多,最普通的方法,也相当有效果,就是教学。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帮助我们,讲经说法做榜样给我们看,他真放下了,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三衣一钵,全放下了。如果他没有放下,我们不相信,他统统放下,我们就相信了。

「得无上力,同生极乐。」无上力头一个是信心,一心信乐,那就是无上力。一点怀疑都没有,仰慕阿弥陀佛,希求往生净土,声声佛号相续不断,这人决定得生。你修学过程当中,心要坚定,无论什么样的境缘都不放在心上,这两位菩萨常常照顾。前面我们说到,虚云老和尚朝五台山,三步一拜,三年拜到五台山。这个念头一发,文殊菩萨就知道了,文殊菩萨就在你身边照顾你,你看不到他,他看到你。你有极度困难的时候,他就现身,就出现了,就来帮助你解决问题。我们今天不是朝五台山,我们是朝极乐世界,一心向往极乐世界,一心求生极乐世界,观音、势至就像文殊、普贤一样,就在你周边照顾你。遇到什么样的魔障,或者说是病苦,病苦也是魔障,病是魔,菩萨决定照顾,摄取不舍。我们自己要信得过,一句佛号要念到底,一个方向,一个目标,绝不退转,绝不改变,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就能感动佛菩萨。

下面这一段「别明观音救苦」。这是现前我们迫切需要知道的。

【世间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

在一切菩萨当中,观世音菩萨代表自性的大慈大悲。自性的大慈大悲,叫无缘大慈,无缘就是没有任何条件的;同体大悲,遍法界虚空界,上面是诸佛如来,下面是地狱众生,这里头包括树木花草、山河大地,跟我确确实实是一体。佛经上有两句话说,「心外无法」,一切法是从心变现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都是自己的心、自己的识,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外找不到法,法外面哪有心?心在哪里?法就是心,心就是法。这个我们知道了,弥勒菩萨讲清楚、讲明白了,我们听懂了。弥勒菩萨说,「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就是形相,「形皆有识」,识就是念头。被今天量子力学家证明了,所有物质现象都是从念头变现出来的,是念头的波动现象产生物质。物质不是真的,是假的,念头产生的幻相。

科学家称微中子,佛经上讲极微色,他们的名词叫微中子。微中子就是大乘经上讲的极微色,是物质最小的单位,这个东西。所有现象都是它组合的,叫一合相,《金刚经》上讲的一合相。「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这《金刚经》上的话,这话说得非常有意思,这才把这个事实真相告诉我们。了解之后,你对于感应这个事情不怀疑了,对于感应这个事情,完全相信、完全接受。我们真干,佛菩萨保佑;我们干假的,有妖魔鬼怪在旁边窃笑。我们是让妖魔鬼怪看笑话,还是让佛菩萨来真帮助我们?都在自己的一念。自己一念真、一念纯,佛菩萨照顾,妖魔鬼怪看到也尊重,只要你干真的。干假的,他们瞧不起你,笑话你。

现在讲到观音菩萨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世称」,世间人称他为「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法华经.普门品》曰:苦恼众生,一心称名」,就是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或者是念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都可以,「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这事情很多。真的,什么个道理,一心专念,问题真能解决?这就是现代量子力学家发现的,念力能量之大不可思议。念力是自己的,还有一个愿力,愿力是观音菩萨的。观音菩萨发这个大愿要救苦救难,我们念他,这两种力量结合,产生不思议的能量。这个能量,大火不能烧,大水不能溺,大灾难当中你不会有伤害,这是自己的念力跟菩萨的愿力相结合。我们没有愿力,这个念力要真、要纯,不能有杂念在里头,观音菩萨的愿力才加持得上。如果我们求观世音菩萨这个心不诚、不恭敬,很随便,没有什么诚意,这个不起感应道交作用,起感应道交作用全在真诚。印光大师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得一分菩萨加持,十分诚敬得佛菩萨十分慈悲加持,不一样!

「又曰: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我们有畏惧、有恐怖、有害怕的时候,菩萨来安慰你,菩萨来帮助你。真的,这种感应事情自古以来记载非常多,《观世音菩萨灵感录》里头。菩萨来现身,不一定现的什么样子。虚云老和尚朝山生病,文殊菩萨现乞丐身,来帮助他解决困难,照顾他十多天,体力完全恢复了,他才离开,这化身。如果我们在急难当中,观世音菩萨会化身,大势至菩萨也会化身,与我们有缘的。所以,念观音菩萨,把这个缘分特别向上提升,观音菩萨就现身了。「是故若有急难恐怖」,底下讲,「但以至诚归向大士」,归是回归,依是依靠,在急难的时候只有依靠观世音菩萨就没事。「虔持名号」,真诚恭敬念菩萨的名号,「悉得解脱」。下面将名号写出来,「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大士神光」我们就学习到此地。这一段末后叫我们皈依观世音菩萨,应该记住。现在地球上灾难太多,天灾人祸遇到了,你一心归命专念观音菩萨,什么都不要想,问题自然解决。

下面,第二十九品「愿力宏深」。念老有个简单的题解,「本品显彼土所有菩萨均愿力宏深,决定一生补佛」。在这一品要介绍的,是极乐世界所有的菩萨,人人都是愿力宏深,像观音、势至一样。观音、势至在极乐世界给这些菩萨们做榜样,他们有这种能力,因为他早就成佛了。他成佛的地方不在此地,他特别到极乐世界来帮助阿弥陀佛,示现菩萨身分。前面有介绍,这两位菩萨曾经在娑婆世界修行,等于说娑婆世界是他的故乡。他对于娑婆世界有很深厚的感情,这就是讲缘分,感情变成了缘分,能够做示范、做榜样。

「若有本愿为众生故,虽生极乐国土,不舍恶世有情」,我们相信这种人很多。我们也有这个愿,这个愿好像是自然发出来的。这个地方我曾经在这里住过,就是有缘分,提到了就特别亲切。我们这个地球上,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不少。从东晋远公建念佛堂,一百二十三个人往生,以后世世代代依照净土三经一论,现在是五经一论,修行往生的人不计其数。这些人对这个地球怎么能不关心?这不可能。地球上今天出了这些事情,佛菩萨来到世间来救苦救难,佛菩萨从哪里来的?从极乐世界来的。哪些菩萨?是地球上以前念佛往生的这些人来,肯定是他们。你看,虽生极乐世界,不舍恶世有情,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是恶世。

「故入生死,救度群生」。他来示现,示现有生死,不怕生死,来救度大众。「欲令十方一切众生,皆得往生」,他来劝我们念佛,劝我们往生,往生到净土,「皆当作佛」。作佛之后,「辗转救度,无有穷尽」,这成佛之后。在极乐世界还没有成佛,也有阿弥陀佛这种能力,就是辗转救度,无有穷尽。「品末复赞无量寿佛恩德无极」,这句话真的,一点都不假,佛菩萨的大恩大德不可思议。请看经文,这第一段。

【复次阿难。彼佛刹中。所有现在。未来。一切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

这个科题「生皆作佛」,只要你往生。所以这是一生圆满成佛的法门,在一切经里头找不到第二种,确确实实是释迦如来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里头的第一经,直接帮助我们成佛的。请看注解,「本品正弥陀第卅五一生补处愿,及卅六教化随意愿」,这两愿的成就,这品经就是介绍这两愿的成就。「第卅五愿曰:生我国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究竟圆满,必定成佛。「除其本愿为众生故」,或者他慈悲心重,没成佛就想度众生,「被弘誓铠,教化一切有情」,这个弘誓铠就是净宗法门,就是念佛法门。这个法门得一切诸佛的加持,为什么?一切诸佛都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是念佛人的不可思议处。我们一般就是世间人情来说,阿弥陀佛的学生,这能不照顾吗?看到佛的面子得一定特别照顾你,你不是普通人,阿弥陀佛的学生。真正做阿弥陀佛的学生才行,诸佛护念,龙天鬼神拥护,这真的是阿弥陀佛的学生。

阿弥陀佛的学生,真学生,标准是什么?标准就是我们净宗行门的五个科目。你把这五个科目老老实实做到了,你是标准的弥陀弟子。第一个「净业三福」,第二个「六和敬」,第三个「戒定慧三学」,第四个「菩萨六波罗蜜」,第五个「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就这五个科目。这五个科目是我们的行门,就是我们日常生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违背这五条。这是真正的弥陀弟子,阿弥陀佛保佑你,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保佑你。只要把这个做好,真信、真愿就是发菩提心,接着一向专念。这个就是弘誓铠,就能够教化一切有情,帮助一切有情众生,「皆发信心」,真信真愿,「修菩提行,行普贤道」。我们净宗行门的五个科目,就是菩提行,就是普贤道。「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你到他方世界去示现,示现是应化身,这个应化身永远不会堕三恶道。

「凡生极乐者,不离安养,必至一生补处。」凡是生到极乐世界,不离安养,安养就是极乐世界,不离开极乐世界,你一生决定成佛。这句话很重要。所以,到极乐世界去,一定要效法极乐世界那些菩萨。可不可以回到这个地球上来帮助大家苦难?行。真身还是在阿弥陀佛讲堂如如不动,到这个地球上救度众生,化身过来,有本事化身,就是应化身过来,就行了。到极乐世界之后才晓得,我们这一生往生极乐世界是从地球上去的,过去生中,也许我们不在这个地球上,在别的星球上,到极乐世界全都知道了,生生世世。这个宇宙当中哪些地方跟我们有缘,你都会平等看待。所以有缘众生,今天有苦有难,决定去帮助他,决定去劝导他信愿持名,同生极乐。不但救他现前离苦,帮助他永远得乐。

我们看下面这段经文,这段文长一点,「主伴宏愿」,「称愿度生」。

【唯除大愿。入生死界。为度群生。作师子吼。擐大甲胄。以宏誓功德而自庄严。虽生五浊恶世。】

这像我们现在这个世间。

【示现同彼。】

他到这个世间来,示现的也跟这个世间人一样。就像文殊菩萨救度虚云老和尚,示现的乞丐身这个身分。

【直至成佛。不受恶趣。】

他们生生世世不会堕恶道。而且:

【生生之处。常识宿命。】

六通具足。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但有菩萨,发殊胜大愿。愿入生死界,教化有情。彼土菩萨亲闻弥陀说法,即以所闻,转教众生。故所说法,亲承如来,故亦如狮子之吼也」。这是解前面的四句。与菩萨有缘的这些众生,现在在六道轮回,遇到了灾难,菩萨为了要度他们,狮子吼是讲经教学,肯定是用应化身来。应身,像释迦牟尼佛示现八相成道,在世间住世八十年。八十年统统都在示现,都是在教化众生,说法,言教,不说法,身教,他做给你看,你看到要觉悟。我们得会看才行,才能看到门道。他们所教的就是阿弥陀佛所教的,在极乐世界听阿弥陀佛说法,见阿弥陀佛示现,全学会了。所以,到这个世间来,也很像阿弥陀佛,来教化众生。

底下这一句是比喻,『甲胄』,古时候士兵披挂铠甲,防止刀剑,这上战场。菩萨到我们这个五浊恶世来,也就好像来打仗一样的,那他们的铠甲是什么?这个注解里头说,「以喻大心行人,为敌生死,以誓愿为铠甲,护卫本身慧命」,用这个做比喻。誓愿,每个人学佛的时候都发了这个愿,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共同的愿,四弘誓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也不超过这四愿,这四愿是总的,个人发的是别愿。这个愿就是铠甲,有度众生的大愿,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这个事情一定要做。

断恶修善,这是持戒。能持戒才不会被外头境界所转,不会退心,不会转变,你能够守得住。勤修法门,这是自己为众生做个好榜样。学佛要怎么个学法?一定要懂得「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就是三学,知道三学怎么个修法。戒就是规矩,遵守老师的教诫。老师要认真选择,选择的标准是讲求师承,这个老师他跟什么人学的。真正有德行、有修持、有学问不会错,中国古人常说「名师出高徒」,跟谁学的。在这一生当中没有好的老师,现在好老师找不到了,怎么办?古人给我们做了个榜样,私淑弟子。在中国,第一个是孟子,孟子真正发心求学,想学孔子,做孔子的学生。孔子已经过世,但是孔子还有著作在,著作不多。他能够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专学孔子,有不能明了的地方,找孔子的学生向他们请教。他学成功了,成功的秘诀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成功的效果不可思议,超过孔子在世的时候所有的学生。你看,后人尊称孔子为至圣,尊称孟子为亚圣,说孔孟,他不说别的,都承认孟子是孔子的传人。老师不在世了。

这给我们开了一条路子,我们今天要真学,没有好老师,学古人。我跟李老师的时候,李老师很谦虚,告诉我,我只能教你五年。那五年之后?他说我给你介绍一个老师。谁?印光大师。印光大师不在世了。印光大师的《文钞》在。那个时候没有全书,一般流通的只有《印光大师文钞》正续两编,一共四册。老师隔了几天就把《印光大师文钞》这四册书送给我了,告诉我,你跟他学绝对不会有过失,学古人。学《华严》,我们跟清凉大师学,认真的学《疏钞》;学《无量寿经》,我们今天认真的学习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也就是他老人家给我们搜集的这些资料,决定没有过失。

这是在今天的环境之下,好老师真找不到了。真有好老师,他不教你,为什么?心浮气躁,没有诚敬。圣学,只有真诚恭敬才能得到利益,印光大师说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有几分诚敬心你得几分,没有诚敬心,佛菩萨来教你,你都得不到利益。同样一个老师,教很多学生,有有成就的,有没有成就的。你细心去观察,有成就的有诚敬心,他有多大的诚敬心,他就有多大成就;他没有诚敬心,他就不会有成就。这一点我们必须要知道。不是老师不教,不是老师不慈悲,老师哪有不教人的?做老师的人一生,唯一的一个希望就希望有传人,让他一生所修、所学不至于中断掉,没有传人就断了。所以,中国古人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们如果没有传人,对老师对不起,不孝,老师传到我就断绝了,后头就没有了,总要有传人。可是这个传人可遇不可求,到哪去找去?偶尔遇到了,遇到这个人什么?这个人有真诚心,真想学,那就应当全心全力帮助他、成就他,让这个法脉永远传下去,不至于中断。没有传人,那没有办法,怎么办?古人说写书。我眼前没有传人,希望将来后世有人看到我的书的,他就像孟子一样,他能够相信、能够认真学习,他能成就。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留下来这些经典,也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今天找不到老师,但是佛的经典在世间,依照经典来学习就可以。所以我们受持《无量寿经》,以什么人为老师?以阿弥陀佛为老师,祖师大德为助教。对老师恭敬,对助教跟老师同样的恭敬,只有在恭敬当中才能学到真东西。真东西是什么?性德。佛法称性的,唯有明心见性,这是老师对学生唯一的期望。为什么?见性,他就毕业了,他就圆满了,无师智、自然智统统现前,他全通了,这真正是毕业了。没有到这个境界,学了几年没毕业。毕业的少,没有毕业的大多数。没有毕业的要有成就,那就看他自己的造化,自己要精进不懈,能不受外面环境影响,能坚持到底,也可能有成就。真正有成就的,还是在净宗法门。净宗法门是以往生为成就,圆满成就。真正在临命终时念佛往生净土,圆满成就,这是大成就。如果不能往生,没有成就。为什么?又搞六道,又搞轮回。轮回完全是业力,业力牵着你走,善业牵引你到三善道,恶业牵引你到三恶道,这一世大好机缘可惜了。所以一定要有成就,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祖宗,对得起佛菩萨,对得起老师。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八集
下一篇: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八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十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八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四六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七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0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二六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六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八五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诸法的本性是通达无碍的[栏目:达真堪布]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一○二八)[栏目:杂阿含经]
 第二十五 脱瓦罗达耶迦品[栏目:譬喻经]
 怎样确定出家人是真修行?(济群法师)[栏目:佛学小知识]
 一念之间(下)[栏目:达观法师]
 简谈佛教解脱的含义和次第[栏目:雪漠]
 70.问曰:沙弥戒乃至受一日戒,尚不以香涂身,云何以香供养佛及僧?[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儒家的中庸,说的就是解脱道的中道,是吗?[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领受和修学法教的正确发心[栏目:顶果钦哲法王]
 僧团如何办好佛学研讨会?[栏目:赖永海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